曹孟伦著的《槐花飘香》是一部超感动长篇情感小说。小说通过蔡白雪为西部助教牺牲和陈文进抉择再回西部助教的精神,铸造了一群普通人的民族之魂,体现了一种正能量,在当今社会都会激励一些人为民族大业意气风发、无私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敢向前。
| 书名 | 槐花飘香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曹孟伦 |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曹孟伦著的《槐花飘香》是一部超感动长篇情感小说。小说通过蔡白雪为西部助教牺牲和陈文进抉择再回西部助教的精神,铸造了一群普通人的民族之魂,体现了一种正能量,在当今社会都会激励一些人为民族大业意气风发、无私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敢向前。 内容推荐 曹孟伦著的《槐花飘香》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动人故事。故事就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贫寒家庭里走出来的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文中通过他们在事业上的追求、爱情上的忠贞和16年生死不渝的爱恋情怀,充分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艰辛和包办婚姻枷锁的挟制。让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最终他们冲出重重阻挠,双双考取了大学。由于8年的信息隔绝,一心想把陈文进带在身边,带出贫困的蔡白雪,正巧与大学毕业的陈文进相遇,俩人相见,悲喜交集,并决定回家结婚,婚后他俩仅度过了二十天的蜜月,白雪就只身一人去了西部,后来英勇献身。陈文进为了怀念白雪,带着他的三口之家,重返西部助教,替先妻完成未了的事业,不断地追梦。 目录 序 普通人的生活和民族魂的诗篇 第一章 风筝的线 第二章 春心萌动 第三章 情系心中 第四章 家遭突变 第五章 分别之恋 第六章 情不自已 第七章 情藏心间 第八章 心爱难圆 第九章 为爱周旋 第十章 巧用计谋 第十一章 真相初露 第十二章 真心难买 第十三章 情非心愿 第十四章 槐花凋零 第十五章 泪洒故土 第十六章 冲出牢笼 第十七章 重返校园 第十八章 如梦方醒 第十九章 心生异变 第二十章 亲情无限 第二十一章 别有滋味 第二十二章 孤鸿相遇 第二十三章 琴瑟和鸣 第二十四章 西部助教 第二十五章 全心投入 第二十六章 奉献丹心 第二十七章 悲喜天降 第二十八章 凯歌前奏 第二十九章 高歌一曲 第三十章 旧情难舍 第三十一章 爱屋及乌 第三十二章 天不假年 第三十三章 魂归故里 第三十四章 槐花盛开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风筝的线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平淡而寂静的农家村落。绿油油的田野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苗,正值农忙时节,村民都忙碌在田间地头。 小路上有个男孩,正手扯风筝线,将手中线框高高地举过头顶,边跑,边回头张望着。 不远处的小路上有几个小伙伴,大声喊道:“狗子加油——狗子加油——” 只见狗子随着伙伴们一声声地吆喝,迅速将步伐加快,随着他手中的风筝线“唰唰唰”地往外放,这只风筝,犹如一只翱翔的老鹰,瞬间飞上了天空。狗子手握风筝线框,两只机灵的眼睛盯着空中的风筝。他心里很得意,并大声喊道:“哎,快看啦!——我的老鹰上天啦!” 正当狗子沾沾自喜时,从庄子上传来一位妇人的吆喝声:“狗子——吃饭啦!” “知道啦!”狗子应完声,手拉风筝线,便朝回家的方向走去。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路边有棵大槐树,狗子走到近前,将风筝线拴在大槐树上,扭头就往家跑。跑到家里,他推开厨房小门,来到锅灶前,拿起碗筷,将锅里剩下的一碗山芋干稀饭吃完了,扭头又朝大槐树下跑去。他一口气跑到大槐树下,向空中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我的风筝哪儿去了?”他边喊,边向空中寻觅风筝,风筝果然不见了踪迹。狗子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嘴里嚷嚷着:“我的风筝哪儿去了?是谁把我风筝线搞断了?” 就在狗子又气又急、无处发泄时,听见前面小路上有一小女孩,向他喊道:“狗子!狗子!” 狗子一看是小白雪,一种忍不住的怒火涌上心头。他心想:风筝线,一定是她搞断的!不是她搞断的,又是谁呢?他嘴里咕噜着,同时向四周搜寻,发现无人,于是他飞快地跑到她跟前,朝着她脸上就是一记耳光。小白雪被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狗子仍连连逼问道:“我的风筝线是不是你搞断的?你说!你快说呀!” 小白雪忍着火辣辣的痛,委屈地哭诉着:“不,不是我。” “不是你是谁?这儿除了你,还有谁?” 就在狗子向小白雪再次逼问时,小白雪的哥哥兔蛋,一阵风似的从家里跑来。他一面跑一面喊:“狗子——狗子——你打俺小妹干什么?你凭什么打她?”兔蛋跑到近前,照着狗子前胸就是一拳。狗子被打得向后倒退两步,他扬起巴掌,朝着兔蛋脸上也打了一记耳光。就这样,平日里十分要好的两个小伙伴,拳来脚往打斗在一起。 站在一旁的小白雪,望着他俩拼命厮打,吓得不停地搓手却帮不上忙,情急之下大喊道:“别打了,你俩别打啦!” 小白雪的大声呼叫,惊动了正在池塘边洗衣服的赵婶子,她忙搁下手里活跑过来,将两个人拉开,送回各自家中。打那以后,狗子和兔蛋就渐渐疏远了。 冬去春来,浓浓的过年气息刚过,淡淡的年味,还流连在孩子们的胃口里。一起玩耍、一起打闹、一起成长的四个同龄小伙伴:狗子、石头、小白雪和兔蛋,他们到了跨入校门的最佳时期。 在生活贫困的年月里,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可是大人们十分看重的一件事。大人们情愿勒紧裤腰带,都想让孩子们读书,希望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 正月十六这一天,是学校新生报名的日子。吃过早饭,狗子母亲带他去了离家二里多路的“农读”小学报了名。 这所小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造起来的。十几间破旧的土坯草房,外加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就是当时发展教育的重要场所了。这儿白天供全大队的孩子们上学,晚上社员们为扫除文盲,也聚集在这里学习认字,时间一久,“农读”小学,因此而得名。 狗子母亲带着狗子来到小学,向老师报了狗子的大名和家庭成分,又交了5角钱学费后,娘儿俩便匆忙往家赶。当他俩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狗子见小白雪和兔蛋,也跟在他们爸爸身后,无精打采地往学校走。大人们见面彼此打过招呼各自离开。当狗子和小白雪擦肩而过时,狗子见小白雪将脸扭向了他,嘴唇动了动,像是要和他说些什么,只见小白雪的嘴唇还没有张开,就被跟上来的兔蛋一声呵斥,吓得她扭过头,匆匆离开了。 狗子见小白雪的一举一动,知道她还是为那次风筝断线的事在生气,狗子想借此机会和她解释…… 晚上,狗子一家人,坐在昏暗的油灯下,望着面前火盆里荧荧放光的火星,聚精会神地听着当时用木盒纸片制作的、品质极差的广播匣子。当时广播里正在热播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的有线广播,还没普及。一根正极电线通向公社的广播站,一根负极电线,直插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很小,音质也很差,听起来就像苍蝇觅食,“嗡嗡”作响。 P1-3 序言 普通人的生活和民族魂的诗篇 陈士根 初闻曹孟伦写小说之事是在淮南电视台《今晚8:00》栏目里,该栏目以《农民写书人》为题,报道了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曹集村有一位农民用手机写小说的事迹。本人观后既感到惊奇又欣喜,惊奇的是有人用手机写小说,欣喜的是我又在毛集实验区发现有一位农民在写小说。我带着忐忑的心,约见了他。初见其人,感觉是中等偏矮身材,戴了一副近视眼镜,一手的老茧,衣着随便,看起来极其普通的农民形象。进一步闲聊时,才知道,年龄还比我大一岁。先前在无锡打工就开始小说创作了。他说他不抽烟,不赌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总之,和我一样,这样一下子拉近我和他的距离,我们谈了很多,从巴尔扎克谈到孔乙己,从海市蜃楼谈到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从钻木取火谈到民族之魂。可以说是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从古到今。 临走时,他拷贝了一个U盘给我,让我帮他看一下《槐花飘香》这部小说,我欣然应允了。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插上U盘,浏览《槐花飘香》来,看了几章没有看下去,过了一阵日子,我又继续看了几章,感觉很有意思,我就继续往下看,没想到还被后来的部分章节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让我对那个其貌不扬的人刮目相看了。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小说。 我闭目深思,眼前出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自始至终萦绕在我的眼前,形影不离。同时变得很大很大,由模糊变清晰。我突然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生命苦短,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曹孟伦笔下的陈文进、蔡白雪、蔡永新、张垒、苏姗姗、陈兰兰、米菜苗、谷布齐曼等人物,虽然生活在农村,甚至是祖国的大西北偏远的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贫穷、困苦、落后、愚昧,但通过小说跌宕的故事情节,一群有着坚强信念和忠贞爱情及对祖国教育事业至死不渝的大爱精神彻底感染了我。我看到了一群平凡的人,在他们灵魂支点上有一团火焰在燃烧,越燃越旺,逐步升华为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 从陈文进和蔡白雪的忠贞爱情故事中,不难看出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执着坚守,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情感和情怀。爱情故事一波三折,生活场面曲折动人,通过故事的交叠,具体体现在被扭曲人性和现实生活产生的极不和谐的命运错落交织情况下,也流露出当时社会转折期间留下的不少弊端和无力改变现实的事实状况,造成了人物命运流离失所、悲欢离合的局面。让读者们感到痛心疾首、扼腕长叹的同时,对他们能够通过刻苦学习,改变自身命运的精神加以点赞。对蔡白雪西部助教八年,最后献身于西部伟大的教育事业而肃然起敬,感慨万千。故事末了,陈文进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桥梁建筑公司,选择重新走上西部助教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升华了整部小说的灵魂,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当然,整部小说,还有好多弊端。毕竞曹孟伦先生是初次创作,自身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忙务农,农闲还从事建筑业,当泥瓦匠。挤时间写小说,也是一种无比高尚的执着精神在支撑着他。就通篇小说而言,小说语言艺术欠缺,还存在一些乡村俚语和自创语言,都是初学者的弊端,但瑕不掩瑜。 小说通过蔡白雪为西部助教牺牲和陈文进抉择再回西部助教的精神,铸造了一群普通人的民族之魂,体现了一种正能量,在当今社会都会激励一些人为民族大业意气风发、无私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敢向前。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能进步!” 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作家曹孟伦先生,仅有初中文化程度,顶着家庭困难和妻儿的不理解、社会上的许多流言蜚语,笔耕不辍,还是难能可贵的。 2017年7月20日于淮南毛集 后记 自2006年我到无锡打工,至今整整十年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话真正让我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当时我是“拉萨尔”毛毯厂的一位上纱工人,闲暇之余,我就一个人钻在屋里看电视。有一次在江苏卫视的节目里看到江苏省每年都出版长篇小说几十部,中短篇小说更多。这激发起我的创作梦。心想,我就不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一部长篇小说吗?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用手机创作,但手机内存太小,短信文件夹每篇只能储存几百字,若想在手机上写长篇文章,不太现实!于是我只好拿起笔来写,我把业余时间用手机创作出的大量文字,抄在信纸上,边抄边写,不知不觉《槐花飘香》诞生了。 后来因家中老母亲生病,我不得不辞去工作携带手稿返回老家。回家后,我一边务农,一边继续完成我没有收尾的作品。直到2012年开春,我的这部长篇小说才得以完稿!接下来,我利用农闲时间对全书修改,一晃又是四年,终于得到淮南市委宣传部的关注,在诸位领导大力支持下,才有今天的作品问世! 回想这十年的创作历程,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都是三四点钟醒来,春夏秋冬十载,我手上的汗水几乎湿润了每一页稿纸,冬季里手脚冻成了冻疮,但这丝毫没有令我放弃创作的激情! 我毕竟只是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创作总是力不从心。面对一道道难题,我想起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的确,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直受名人名言启发的我,将拦路巨石一个个搬开。终于在十年后,我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当然,书的质量是要靠读者来评定的。我真诚地希望,文学界的前辈们能多给予我指教,也希望各界的朋友们能帮助我,让我的文学之路走得更好。谢谢! 2016年5月8日于淮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