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经常陷入的“经营怪圈”
我从商这么多年以来,发现一件特别有趣的事,那就是企业家经常会陷入一个怪圈。究竟是什么样的怪圈呢?我把它总结为“产品一人才一效益”的怪圈。如果你跟企业老板们经常接触,就会发现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动不动就抱怨,说些什么“现在产品不好做呀”“招人太困难了”“干实业不赚钱”之类的话,这些事情听起来仿佛是孤立的,其实他们讲的是一件事,就是企业经营的怪圈。
老板们习惯于认为,手下没有人才,所以产品做得不好;产品做得不好,所以效益跟不上。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中小企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一切都顺风顺水,这些问题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一旦遇到形势不好了,就会掉进这个怪圈,怎么也走不出来。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最近几年表现得十分明显,有些人提前察觉到了问题所在,及时解决了,企业还能继续维持下去。还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甚至连经济形势的变化都没有看见,还在盲目地扩张,结果被经济大潮一浪拍死在沙滩上。
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关于“经营怪圈”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这样来看待。
1.企业里没有人才?实际:把人才用成“废才”
许多老板的脑子里有一个幻觉,总觉得别人的企业里都是人才,随便找一个扫地的都是高学历,再回头看看自己这边,清一色的专科和三本学生,于是觉得企业发展不好,都是底下的这群笨蛋导致的。
在这里我要不客气地批评一句,有这种想法的才真正是笨蛋。人的能力固然有差距,但作为一个企业家,要做的不是拿人才进行比较,而是尽量网罗人才,同时让他们各施己长,人尽其才。古人说得好:“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贵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大意是说,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的人都可以用;如果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人才。
任何一个员工进入企业,都希望能学到更多东西,所以我们企业要时常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这对员工、对企业都有好处。有的老板用人,只看员工会什么,不看他们的潜力,一个有潜力做组长的,却一直叫他打螺钉,不给他任何成长的机会,最后他就只会打螺钉了。如此用人,就算是个人才,也会被用成“废才”。
2.产品没有市场?实际:战略上出了问题
你的产品卖得不好,不一定是产品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战略上出了问题。如今,“互联网+”绝不是一句空话,有很多企业的转型非常成功,随便推出一款产品,都能赚足吆喝。但还有很多企业家还是老一套的思维模式,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产品做得再好,市场上蛋糕再大,也难免要被别人抢走。
3.企业效益下降?实际:管理上出了问题
要知道,企业效益下降,绝对跟管理脱不了干系,你不能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个组装起来的机器人,而是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会呼吸的活生生的人,企业也是有感觉的。火灾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人提前发现苗头,如果你的企业管理有效,就足以发现这个苗头,只管拿灭火器灭火就好了,轻轻松松。我们的企业家就像古时候的皇帝,什么都要管,感觉天天累得不行,效果还不好,其实这就是不懂管理。P9-11
记得某位西门子全球人事副总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西门子这么大的公司能凝聚在一起,它的凝聚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金钱,一是人力管理。”
的确,金钱就是财务,管理就是管人,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公司就有了凝聚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呢?首先要懂财务。只有懂财务,才能做出正确决策,消除隐患和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000年9月,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冬天”的那段时间,遭遇空前危机。9月底,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进入6个月的紧急状态。“未来半年是非常严峻的半年,随时做好加班准备。”到2001年1月,阿里巴巴的账面上只剩能维持半年多的700万美元。更可怕的是,当时的阿里巴巴并没有找到赚钱的办法。而且,在阿里巴巴的资金链即将断裂时,所有的风险投资商都不愿再掏一分钱了。
为了挺过这个冬天,马云做出决策,内部采取裁员、整风、培训等诸多措施,外部再寻求投资商的支持。终于,经过大家的努力,阿里巴巴的财务重新健康地运转起来,公司也得以恢复生机。
懂财务,才能做好管理决策,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潜在的风险,让企业健康良好地运转。反之,如果不懂财务,正确决策无从谈起,甚至可能直接导致经营失败和企业破产。
巨人集团从1989年借款4000元做起,经营领域从计算机软件系列产品,到房地产、生物工程,营业面迅速扩展,资本迅速扩张。
1992年7月,史玉柱把巨人集团的总部搬到注册地珠海,准备盖一幢18层的办公楼。然而,之后的楼层设计不断加码,从18层增至78层,欲建成国内第一高楼。初步测算,巨人需投入12亿元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1996年,巨人大厦建设资金告急。次年年初,巨人大厦因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期完工,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随后,巨人集团爆发财务危机,史玉柱也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
财务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弄懂它?其实弄懂财务并不难。
财务不是晦涩深奥的报表,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那一组组数字、一单单凭证、一部部账本背后,体现的都是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果从这些业务活动出发,反过来再看各种财务报告,分析各种财务问题,就会轻松很多,做出的决策也会有根有据又有效。
企业管理中涉及的财务不外乎以下这些方面:财务规划、财务报表、资产管理、账款催收、库存管理、成本控制、薪酬管理、融资投资等。本书从以上这些财务管理点出发,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视角,把这些问题一一做了说明讲解。管理者如果搞清楚了这些问题,财务问题、企业决策问题,都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
洛克菲勒曾说:“并不是每一个对数字敏感的人都会成为优秀的老板,但是,优秀的老板会牢牢把握企业的数字。相反,使企业倒闭的经营者几乎都是数字盲。”可见,企业领导者不和数字打交道,不搞懂财务问题,是很难经营好企业的。
无论是企业老板、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只有掌握财权,了解财务数据,然后去做经营决策,才能得心应手,运筹帷幄。那么,如何才能补上“财务管控”这堂管理必修课呢?
“财务越简单越好”系列图书,就是希望能够给非财务专业出身的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系统学习途径,帮大家增强自身财务能力,高效掌控财务数据。
企业经营决策中涉及的财务不外乎以下方面:财务规划、财务报表、资产管理、账款催收、库存管理、成本控制、薪酬管理、融资投资等。陈冠声著的这本《财务越简单越好(1管好财务做对决策)》从这些财务要点出发,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将这些财务问题逐一讲解、分析。同时,本书配以大量实例及图表辅助说明相对复杂的财务概念,旨在让管理者轻松掌握财务知识,从而让每一个决策都有根有据又有效!
陈冠声著的这本《财务越简单越好(1管好财务做对决策)》介绍了,并不是每一个对数字敏感的人都会成为优秀的老板,但是,优秀的老板会牢牢把握企业的数字。相反,使企业倒闭的经营者几乎都是“数字肓”。
金钱就是财务,管理就是管人,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公司就有了凝聚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效益就是经济,就是利润,就是有财可务,这是管理的最根本目标。
事实上,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财务上。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忽略了财务管理,或者干脆不懂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