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侏罗纪公园(Ⅱ失落的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迈克尔·克莱顿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经典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原著小说。作为世界恐龙文化鼻祖,《侏罗纪公园》构建了大众的恐龙的认知,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恐龙热潮。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强烈要求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续写的小说,并在其电影《头号玩家》中对《侏罗纪公园》致敬。同名电影只改编了原著小说《侏罗纪公园》十分之一的内容,即横扫世界30亿美元票房。迈克尔·克莱顿著的这本《侏罗纪公园(Ⅱ失落的世界)》小说中未被拍摄的十分之九,更精彩、更凶险、更有深度!

内容推荐

世界经典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Ⅱ失落的世界)》原著小说。

迈克尔·克莱顿著的这本《侏罗纪公园(Ⅱ失落的世界)》讲述了,“侏罗纪公园事件”的六年后,恐龙在哥斯达黎加附近岛屿重新出现。大难不死的数学家马尔科姆为寻找失踪的同伴,再次进入传说中的“失落的世界”。同时,一群利欲熏心之徒也来到岛上,妄图利用恐龙牟利。

人与人、人与恐龙之间的血腥混战一触即发……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关于失落的世界的假说

讲学结束了。此时已过正午,马尔科姆一瘸一拐地在研究所的院子里走着。他身边有一位来自非洲的访问学者:年轻的野外生物学家萨拉·哈丁。几年前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他曾受聘担任她的博士论文的校外审读,自那以后他们就相识了。

他们顶着夏季火辣辣的太阳从院子里穿过,显得很不协调:马尔科姆一身黑衣服,微弯着腰,拄着手杖,像个苦行僧;哈丁穿着T恤衫和短裤,显得年轻、结实、充满活力,她的墨镜推到了额头上,短短的黑发也连带着推了上去。她的研究领域是非洲食肉动物,如狮子和鬣狗。她第二天就要回内罗毕了。

自从马尔科姆动手术以来,他俩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哈丁是利用教师休假的时间到奥斯汀来的,马尔科姆进行过多次手术,是她一直在帮忙照料他,使他恢复了健康。曾经一度,两人之间似乎有了爱情,马尔科姆这个抱定独身主义的人似乎也产生了过小家庭生活的想法。可是后来哈丁回了非洲,马尔科姆则到圣菲来了。无论他们以前有过什么罗曼史,现在也只是朋友关系。

他们在探讨他讲座快结束时人们提出的那些问题。马尔科姆原先以为人们只会提一些意料之中的不同见解:大规模物种灭绝的问题很重要,人类得以存在要归功于白垩纪的物种灭绝,因为恐龙绝迹,使哺乳动物得以占据地球。正如一位自以为是的提问者所说:“白垩纪使我们自身的具有感知能力的意识,在这个星球上兴盛起来。”

马尔科姆当即就作出了回答:“你有什么理由认为人类是有感知和意识的呢?没有任何根据嘛。人类从来都不自己考虑问题,他们觉得那样做太不舒服。我们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接触到不同意见,他们就很不高兴。人类的典型特点不是意识而是遵从,其典型结果就是宗教战争。其他动物为争抢地盘和食物而争斗,但是在人类这个独一无二的动物王国中,他们却为自己的‘信念’而争斗。因为信念是行为的指南,而行为在人类的进化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如果我们的行为可能导致我们自身灭亡,那我觉得,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还有任何意识了。我们是顽固不化、自我毁灭、遵奉信念行事的人。我们的其他观点只不过是自鸣得意的自欺欺人罢了。下一个问题?”

此刻,萨拉·哈丁边走边笑地说:“他们不喜欢你那种说法。”

“我承认那是在给人泼冷水。”他说道,“但那也是不得已呀。”他说着摇了摇头,“这些人是我们国家的优秀科学家,可是……也没有弄出什么吸引人的东西。顺便问一句,知道打断我讲话的那家伙的情况吗?”

“理查德·莱文?”她笑起来,“挺讨厌的,是吧?他是个举世闻名的讨厌鬼。”  马尔科姆嘟囔着说:“我看也是。”

“他很有钱,这就是问题所在。”哈丁说道,“你知道贝基布娃娃吗?”

“不知道。”马尔科姆说着看了她一眼。

“这个嘛,美国的每个小姑娘都知道,这些布娃娃有一个系列:贝基、萨莉、弗朗西丝,还有其他几个,都是美国的玩具布娃娃,莱文是那家公司的继承人。他是个自以为是的富家子弟,性情浮躁,喜欢随心所欲。”

马尔科姆点点头。“有空和我一块儿吃饭吗?”

“当然,我很……”

“马尔科姆博士!请等一下!马尔科姆博士!”马尔科姆转过身,理查德·莱文细长的身影正匆匆穿过院子朝他们跑来。

“啊,见鬼!”马尔科姆说道。

“马尔科姆博士,”莱文跑上前来说道,“你并没有认真考虑我的提议,这使我感到吃惊。”

“我怎么可能呢?”马尔科姆说道,“那是十分荒唐的。”

“是啊,可是……”

“哈丁女士和我正准备去吃午饭。”马尔科姆指了指萨拉说。

“是的,但我觉得你应当再考虑一下。”莱文有点不依不饶,“因为我认为自己的论点是成立的——恐龙仍然存在,这很有可能,甚至完全有可能。你一定知道关于哥斯达黎加那些动物的谣传吧?我相信你还到那儿去过一段时间。”

“是的,关于哥斯达黎加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你……”P8-10

序言

“K-T纪之交的物种灭绝”

二十世纪末,科学界出现了对物种灭绝问题的浓厚兴趣。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新鲜。早在1786年,也就是美国革命之后不久,乔治·居维叶男爵就第一次向世人说明了物种灭绝的问题。所以说,科学家接受物种灭绝的事实,比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还要早四分之三个世纪。而在达尔文之后,围绕他的理论所展开的许多争论,并没有涉及物种灭绝方面的问题。 相反,人们普遍认为,物种灭绝问题就像一辆燃油耗尽的汽车,没有多大意思。物种灭绝只是证明不适者的灭亡而已。在物种如何适应生存的问题上,人们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可是对于有些物种何以灭绝,人们就很少再去想它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呢?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两个情况的变化,人们开始以新的方式关注起物种灭绝的问题来。 第一个情况是,人们认识到,人类不仅数量太多,而且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这个星球——他们正在消灭这个星球上的传统居住者,砍伐热带雨林,污染空气和水源,也许还在改变全球的气候。在此过程中,许多动物正在灭绝。有些科学家惊诧地大声疾呼,另一些虽然表面平静,内心却也深感不安。地球的生态系统不堪一击到了什么程度?人类的表现是不是会最终导致其自身的灭亡?

谁也说不准。由于从来没有人对物种灭绝问题进行过有组织的研究,所以,有关其他地质年代物种灭绝速度的资料,即使有,也是一鳞半爪。于是科学家们开始仔细研究过去的物种灭绝现象,以期解答目前存在的种种令人忧虑的问题。

第二个情况是,对恐龙绝迹问题的新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所有恐龙都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这一段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绝迹的。人们对恐龙绝迹的速度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其速度之快几乎是灾难性的;另一些则认为,恐龙绝迹不是一个很快的过程,而是在1万至1000万年之间逐渐发生的。

1980年,物理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茨和他的三位合作者发现,从白垩纪末到第三纪初——即所谓的K—T之交(用字母K代表白垩纪,是为了避免使它与寒武纪或其他地质年代的代字母相混淆)——的岩石中,铱元素的含量很高。地球上的铱十分稀少,可是小行星上却相当多。阿尔瓦雷茨的团队认为,K—T纪之交的岩石中铱含量极高的现象说明,当时曾经有一颗直径数英里之巨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他们从理论上阐述说,由这次撞击而引起的尘埃和碎片遮天蔽日,中断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植物和动物的死亡,从而结束了恐龙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一富有戏剧色彩的理论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兴趣,进而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之久的大辩论。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留下的坑在哪里?各种见解争相鸣放。过去总共有过五次大的物种灭绝时期——是不是都是由小行星撞击引起的?是不是存在着一个2600万年的灾难大循环?是不是又有一场灾难性的大碰撞将要降临地球?

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答。激烈的争论一直持续到1993年8月。当时,一位叫伊恩·马尔科姆的反传统的数学家,在圣菲研究所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提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无足轻重,所谓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争论,不过是“一种非常无聊、毫不相干的推测而已”。

“现在谈一谈数量问题,”马尔科姆站在讲台上,眼睛看着听众说道,“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如今有五千万种动物和植物。我们认为,物种的多样性确实浩如烟海,然而,和这个星球上曾经有过的物种数量相比,这个数字就如同小巫见大巫了。我们估计,自从有生命以来,这个星球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物种总数达500亿之多。这就意味着,目前这个星球上的物种只占这个总数的千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物种已经灭绝。其中因遭到大规模劫难而绝迹的,只占这个总数的百分之五。绝大部分物种都是一个一个地先后灭绝的。”

马尔科姆说,实际情况是,地球上的生命绝迹现象是连续的,其速度是基本不变的。从总体上看,一个物种在地球上存在的平均时间跨度为400万年,其中哺乳动物的存在时间只有100万年。接下来,这个物种就会灭绝。实际上,在这几百万年时间里,每个物种都经历着一个发展、昌盛并逐渐走向灭绝的模式,在地球上的生命发展史中,平均每天就有一个物种绝迹。

“这是为什么呢?”他问道,“地球上物种的400万年生命兴衰周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案之一是,我们并不了解我们这个星球处于怎样一种积极活动的状态。过去的5万年在地质史上不过是个短暂的瞬间,然而在这段时间里,热带雨林的面积曾经严重地缩小,后来又有所扩大。雨林并不是这个星球上亘古不变的特征,它们的历史实际上并不算太长。就在1万年之前,也就是在美洲大陆出现狩猎的人类时,曾有一股流冰一直延伸到相当于现在纽约的地方。那段时间里,许多动物灭绝了。

“地球的大部分历史已经说明,动物的生存和灭绝是和一个非常活跃的背景密切相关的。这大概可以解释百分之九十的物种灭绝的原因。如果海洋干涸或者盐分含量增加,那么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将会全部死亡。然而像恐龙这样的复杂动物则要另当别论,因为它们已经把自身和这些变化隔离了开来,从‘隔离’的字面意义上和实际来看,都是如此。那么,复杂动物为什么也会灭绝呢?它们为什么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呢?从身体方面来说,它们似乎具备生存下去的能力。它们的绝迹似乎难以解释。可是它们却绝了迹。

“我想说的是,复杂动物之所以绝迹,不是因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它们自身的行为。我认为,混沌理论(或者叫作非线性动力学)的最新发展,为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提供了诱人的启示。

“这一理论认为,复杂动物的行为有时变化非常快,而且并不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一理论认为,行为有时可能会停止对环境作出反应,从而导致物种的衰落和灭亡。它认为,动物有可能不去适应环境。这是不是恐龙绝迹的原因呢?这也许永远是个谜。但是人类对恐龙灭绝问题的兴趣绝不是偶然的。恐龙的衰亡使得哺乳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的发展昌盛成为可能。于是我们就想知道,人类是否会重蹈恐龙的覆辙,有朝一日也走向绝迹?从深层次上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它是不是由我们自身的行为所造成的,而不是什么命中注定——不是来自天上的某个炽热的流星所造成的?此时此刻,我们还没有答案。”

接着,他笑了笑说:“不过,我倒是有几条建议。”

书评(媒体评论)

读得让人激动到发抖……紧凑的情节让人如置身在侏罗纪当中。

——《人物》

悬念重重,像过山车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

——《圣彼得堡时报》

一次惊心动魄的阅读体验。

——《娱乐周刊》

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华盛顿邮报》

推荐给每一个喜欢精彩情节和冒险故事的人!

——Teen Ink杂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