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初见卢浮宫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日)中野京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卢浮宫是一座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藏品超过3.5万件,绘画超过7500幅,规模之大无与伦比的艺术殿堂。当你第一次来到卢浮宫,要怎样才能领略她的美妙?浩如烟海的艺术瑰宝,哪些不容错过?《初见卢浮宫》作者艺术史作家中野京子,以学者之心,匠人之笔,严选出17幅不容错过的名画珍品,带领读者领略卢浮宫馆藏画作的艺术魅力。

内容推荐

《初见卢浮宫》是一本极佳的卢浮宫导览手册。艺术史作家中野京子,以学者之心,匠人之笔,在浩如烟海的卢浮宫艺术珍藏中严选出17幅不容错过的名画珍品,带领读者领略卢浮宫馆藏画作的艺术魅力,让你真正不虚此行。全书共17章,在每一章节中,除了将精心选择的一幅卢浮宫馆藏画作详加解读之外,作者还会从这一幅画作说开去,相关作品的比较、画家命运的跌宕起伏,画外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一幅画都是一段艺术史的精彩旅程。大量高清珍藏名画图片,详细地图导览,仿佛与名画面对面。

目录

第1章 不可不说拿破仑——大卫《拿破仑加冕礼》

第2章 洛可可的哀愁——华托《舟发西苔岛》

第3章 缔造法兰西的三位国王——克卢埃《弗朗索瓦一世像》

第4章 造化弄人——伦勃朗《拔士巴》

第5章 谁在阿卡迪亚?——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第6章 捏造的生涯——鲁本斯《玛丽·德·美第奇平生—赠呈肖像画》

第7章 人世如一叶扁舟——博斯《愚人船》

第8章 卢浮宫的少女——格勒兹《打破的水壶》

第9章 卢浮宫的少年——穆里罗《丐童》

第10章 如临其境——提香《基督下葬》

第11章 恐怖绘画——作者不详《巴黎高等法院的基督受难》

第12章 和名人一起——昂盖朗·卡尔东《阿维尼翁的圣母怜子》

第13章 放肆至极!——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第14章 后来的命运——凡·戴克《查理一世行猎图》

第15章 不朽的拉斐尔——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

第16章 天使与丘比特——安东尼·卡隆或亨利·勒朗贝尔《爱神的葬礼》

第17章 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

后记

试读章节

第1章 不可不说拿破仑

大卫 《拿破仑加冕礼》

不知真假,却常听人讲——世界上任何一家精神病院都少不了两种人:一种自称是神,另一种自称是拿破仑!

这个笑话放到现在也不过时,足见在男人眼中,拿破仑?波拿巴的魅力是多么的经久不衰。确实,拿破仑的人生是戏剧性的,他的一生波折起伏:出生在边境地区的没落贵族之家,其貌不扬,个子又矮,被人小瞧,学业成绩一般,却是个军事天才,屡战屡胜,雄心勃勃,加冕称帝,把整个欧洲卷入战火;恋人情妇数不尽,为提高权威,强娶哈布斯堡公主为妃,有了儿子;后来开始打败仗,被赶下台,流放孤岛,未曾想他还能东山再起,凯旋巴黎,令人们陷入恐慌;他又一次被赶下台,最终在圣赫勒拿岛饮恨而终。波拿巴王朝到底没能建成。

白手起家,荣华至极,没落衰败,短暂而戏剧性的卷土重来(这是关键),幽闭至死。有胜利,有失败,有令人陶醉的爱情,有背叛,有梦想,有地狱……这一生的波澜壮阔,有着荣枯盛衰、诸行无常之意味,如焰火一般以拿破仑为中心绽开。也就难怪那些男人会为之心荡神驰了。

以强权著称的君主,无一例外地擅长自我表演。也只有这样,才能聚拢人心。路易十四自诩太阳,玛丽娅?特蕾莎扮演“国母”,彼得大帝当造船工人,参加体力劳动挥洒汗水:这都是他们与重臣一起,结合自己的个性,精心策划的形象策略,他们也因此获得成功。

拿破仑要打造的,是“盖世英雄”的形象。正好,同一时代里有大卫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而大卫本人又是拿破仑的崇拜者,在绘制他的肖像时倾注的心力自然与别个不同。跨越阿尔卑斯山时的马上英姿,在办公室里手揣怀里放松的样子,加冕仪式中宛如罗马皇帝般的仪态:大卫运用各种各样的场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神采飞扬的拿破仑形象,让人为之目眩神迷。这一系列画作的巅峰便是《拿破仑加冕礼》。

据说在卢浮宫美术馆,有三件作品绝对没有人会错过,《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再就是这幅《拿破仑加冕礼》。

首先是它很大。高6.2米,长9.8米,平放在地上,足有60平方米。也就是说,跟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差不多大(难怪绘制这幅画要用三年时间)。据说拿破仑看到完成后的作品非常满意,说“好像可以走进画里去”。确实,画里最前排右侧的几个人身高都足有两米,真人进去完全容得下,不会有别扭的感觉。拿破仑还说过:“大就是美。即使有很多缺点,人们也会忘记。”(这话从小个子的拿破仑嘴里说出来,给人感觉格外的意味深长。)

这么说,《拿破仑加冕礼》用来吸引观众的,仅仅是它那巨大的画幅吗?其实不然。至少论尺寸,它在卢浮宫还不算最大的,而只是第二。最大的一幅画是维罗奈斯的《迦拿的婚礼》,6.9米×9.9米,却饱受冷落。

《迦拿的婚礼》和拿破仑关系很深。是他在征服威尼斯后,把这幅画从修道院的墙上揭下来运回法国的。在战争中,艺术品的掠夺并不少见,卢浮宫里这样得来的作品也不止这一件。

闲话休提。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件作品。《加冕礼》前观众成群,《婚礼》前却少有人驻足。是因为后者的主题无聊吗?绝非如此。《婚礼》取材自著名的《圣经》故事,基督徒无人不知:耶稣在迦拿被请去参加一场婚礼,他在婚宴上行神迹,把水变成了酒。那么,是因为画家不好吗?也不是。维罗奈斯是与丁托列托齐名的16世纪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画功不逊于大卫。

只不过,在《迦拿的婚礼》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中央的耶稣缺乏存在感,尽管头上顶着光环,却还是被淹没在周围人之中。画中人见证了难得一遇的奇迹,却连坐在耶稣旁边的人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说到底,是画家没有突出主题,没有在这幕群像剧中制造一个中心,结果令画面显得杂乱无章。或许比起《圣经》的教义,还是现世的餐桌风景画着更开心吧。很像是威尼斯这座把饮食上升到了艺术高度的享乐之城的风格,可惜对现代人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

大卫的作品则堪称宣传画的范本。把男女主角——拿破仑和约瑟芬——画得就像好莱坞巨星一般魅力十足,光线和众人的视线全都汇聚在他们身上,一切安排都是为突出他们俩。重要的配角也都各具特点,而他们的动作和目光,又把观者的注意力再次引到主角身上,这一构思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他出场人物——据说有150人之多——也个个描绘得细致入微。整幅画宛如华丽的歌剧世界一般。

然而,这里欠缺的恰恰就是歌剧的热血澎湃。这幅如纪念碑般庄严的鸿幅巨制,自始至终都是冷冰冰的,没有破绽,人物都像是冻住了,如同一座座造型固定的铜像。这与其说是缺点,不如说是它最大的优点。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加冕礼,散发着古典的气息,仿佛是发生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样,这正是拿破仑想要达到的效果,而大卫也果然不负所望。同时代的人看到这幅画,想必都要为英雄拿破仑的英姿而感动,而两百年后的我们——因为知道了拿破仑的命运——也不由得凝视画面,心中生出种种感慨。

拿破仑的自我表演虽有点过火,然而他的个性也确实如此卓而不凡,哪怕是其敌人也不得不叹服。在这幅犹如摆满铜管乐器的橱窗一般的作品中,如果主角不是拿破仑,而换成凡庸、不起眼的路易十六……只需这样试想一下,就能明白这幅画的魅力来自哪里了吧。  1840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年仅35岁的拿破仑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

历代法王,从9世纪的路易一世开始连续二十五代,都在位于巴黎东北方向的兰斯圣母院大教堂加冕(顺便一提,圣母即圣母马利亚。在法语区,取名为圣母院的天主教堂遍布各地)。

拿破仑不想被看作波旁王朝的继承者,他称自己是“法国人的皇帝”而非“国王”,因此拒绝在兰斯加冕,而是仿效一千年前的“罗马皇帝”查理大帝,举行了遵循古式的宗教仪式。也就是说,加冕仪式将由罗马教皇主持,而不是兰斯大主教。

接下来的事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连查理大帝都是亲自前往梵蒂冈,而拿破仑却让教皇来巴黎。拿破仑叫来教皇,让他出席加冕仪式,却只让他施了三次涂油礼,然后还没等他伸手去拿祭坛上的皇冠,拿破仑早已抢在手里,自己给自己戴在头上。接着他又亲手为皇后约瑟芬授冠(只有一个戴的动作)。

因为加冕是由权威者实施的行为,所以拿破仑的这一连串举动都极富政治色彩。作为“欧洲的霸主”,拿破仑让法国内外的人都看到,自己的地位凌驾于罗马教皇之上,这对教皇庇护七世来说可谓奇耻大辱。参加仪式的各国代表及显贵也都不约而同地为这一宣示权力的行为而震惊。仇敌英国很快散布出讽刺画,画上肥胖的约瑟芬面前,小矮人拿破仑双手把皇冠戴在自己头上,教皇表情阴沉,众人窃窃私语……虽说不完全是这样,却也相当接近事实了。

P13-19

后记

她每年的观众有850万人之多,这些观众来自世界各地,她是“博物馆”的代名词,她就是卢浮宫。这座建筑始建于12世纪末,最初只是个普通的城堡,后来变成法国王室的华丽宫殿,最后是自称“人民的皇帝”的拿破仑把这里变成了公共的美术馆,可谓戏剧性的变迁。在过去由王公贵族、富商等特权阶级占有的珍贵的美术品,如今不论种族、性别、

年龄,对任何人都开放,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变迁。

卢浮宫的展示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作品35000件,仅绘画就有7500幅以上,规模之大无与伦比。第一次来参观的人就如踏入美的迷宫,一脸茫然。

活在现代的我们有着固有的不幸。这种不幸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过剩的。物质充斥着世界,远远超过人类大脑和心灵的容量。而且,无论选择的对象是书籍、衣服还是食物,每一样都被精心包装起来,仿佛在争先恐后地冲我们说:选我!选我!选择,是多么耗费心力的事情啊。因为选项太多,人常常陷入无力无感的状态。

为了治愈一下心灵,来到美术馆……那里又有看不完的作品。

更何况像卢浮宫在举国之力的文化政策下诞生的博物馆,无论哪一件作品,只要往墙上一挂,看着都像是不容错过的杰作。如果要认真地一件一件地观赏,不知要花上几天几月。

于是我试着为那些只能短时间参观的绘画爱好者做了一下筛选(或者对画没多大兴趣的人更该看一下),能把这些作品看下来,也算不虚此行。虽说是一己之见,但选择的标准还是首选知名度高的作品,也就是被那些无数专家认可了的名画。另外,我还尽量注意时代、地域的多样化。如果能通过本书,让人们注意到那些以前没有关注的领域(例如血腥的宗教画、在日本关注度较低的提香等)的趣味,笔者将感到无上的喜悦。

已经在其他拙著中详细讲过的作品,本书未作介绍。书名及作品如下:

·《胆小别看画》系列——杰里科《梅杜莎之筏》、乔治·德·拉·图尔《方块A的作弊者》

·《名画解读波旁王朝的12个故事》——昆廷·德·拉图尔《蓬巴杜夫人》、罗伯特《卢浮宫的大画廊成为废墟的想象景象》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库赞《曾是潘多拉的夏娃》、布歇《浴后的狄安娜》

本书和《残酷国王和悲哀王后》一样,持续一年半在集英社WEB文艺《炼三郎》上连载。每月都要想下一期介绍哪幅画,讲哪个故事,既辛苦,又开心。

在此向一直以来与我并肩作战的今野加寿子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