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最关键的就那么几步。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其过渡与衔接很重要,如果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打好底子,那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将很顺畅;反之,如果处理不好,孩子就会对学校生活产生厌恶和畏惧,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尽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周丽今年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她所在的班级一共有4()多个同学,这比起周丽在幼儿园学前班时的同学几乎多了一倍。除此之外,周丽还发现上小学后,上课时间比原来也延长了许多,以至于好几次她都快要坐不住了,下课铃声才会响起来。让周丽感到苦恼的还有,老师开始每天都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而她经常因为记不清老师的要求而无法完成作业。这些问题不但将她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冲淡了,而且还让她认为,上小学实在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一天,周丽的妈妈发现了女儿有些闷闷不乐,就问道: “丽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跟妈妈说说,看看有没有妈妈能帮到你的。”
妈妈很快猜到周丽有可能是不适应小学的环境,就笑着对他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上幼儿园了。等你小学毕业,还有初中、高中和大学在等着你呢!你会认识更多的小伙伴,学到更多的知识。现在因为你刚成为小学生没多久,所以还不太适应,不过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眼前的困难,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听了妈妈鼓励的话,周丽的自信心又回来了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经常主动和其他同学聊天,遇到没听懂的问题也会及时询问老师。渐渐地,周丽不仅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真如妈妈所说,变得越来越快乐了。
周丽在刚进入小学后,因为在很多方面不适应新环境,所以内心很烦恼。不过,在妈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下她慢慢克服了困难,并开始喜欢上了这个新集体。
事实上,很多刚上小学的孩子都会像上例中的周丽一样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从幼儿园到人小学,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座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如此众多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1.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为了使孩子期盼着早点上小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从正面鼓励孩子。在平时和孩子的交流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让孩子从思想上接受小学生活,比如“哇,你都长这么大了,可以读小学了。”“你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啦,如果表现很好的话,就可以带上漂亮的红领巾了,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我相信,在家长的正面鼓励下,孩子肯定会很向往小学生活的。家长还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小学生上学”的游戏,先由爸爸、妈妈来扮演“老师”和“学生”,用“老师好”、“同学们好”、“起立”、“请坐下”等语言进行对话表演,然后由孩子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使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上小学的故事,让孩子看看自己上小学的照片,使用过的书本、文具和书包等,使孩子觉得: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2.提前带孩子参观学校
上小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熟悉小学环境,提前参观几次校园,熟悉校园环境,包括学校操场、教室、老师办公室、厕所等,这样孩子容易产生归属感。他们在入学后就会像主人一样带同学们去厕所,带同学们去操场玩,这种主人一般的归属感可以帮助他们快些与同学们接触,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小学状态。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