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这样一个不好的现象,好多中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觉得,学习不是给自己学的,而是给老师学的。当学生们很喜欢自己的任课老师时,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但如果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老师印象不好,往往就不想学了。这个问题就把压力推给了老师。当然,老师作为知识的直接传授者,确实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这样的老师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信心,带来力量,带来兴趣;反之,如果老师表现得心态灰暗或者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条,甚至用一些过时的僵化的教育理念面对现在的学生,通常不为学生所接受,最终影响的是整个班的学生对一个学科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加强自身业务修养的同时,更要加强职业修养,让自己成为被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对立的敌人。
但是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应该过多地挑剔老师。多么优秀的团体,也难免会有个别素质低下者混迹其中,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一样。我们无法要求这个群体里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精英,每一个人都具有大家的风范,具有艺术家的气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不客气地说,教师这个队伍中,确实有个别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水平都不配当老师的人,这是一个社会现实。学生一方面要理解这种现实,不能说遇到一个不合你心意的老师,你就拿自己的前程当儿戏。毕竟,学习的受益方是自己,不是老师,为老师学习的想法实在太傻。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老师是满腔热情、尽职尽责的,可能有时候,他的教学方法和你的期望值不太吻合,但是如果能多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话,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他一切为了学生的心,单凭这一点,他就应该值得你尊重。
这样一想,你对于老师是不是就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谴责,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对他所教学科的兴趣呢?有一句话叫“尊其师则信其道”,当你非常认可这位老师、喜欢这位老师的时候,你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自然就会感兴趣了。
我去年就接触到一个学生。这个小男孩换了三所学校,他在第一所学校待不下去了,坚决要离开。后来家长给他找了一所新学校,可他还是待不下去又离开了。一个高一的学生,总不能天天躲在家里吧,家长又给他找了一所学校,结果还是不行。
连续三所学校都待不下去,可把家长给逼疯了,家长跑到北京来找我。找不着,就在厕所外等着我,结果把我给逮着了。
家长向我介绍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我问:“你的孩子来了吗?”
他说:“我的孩子在楼下,陪着我等了三天了。”
我又问:“你的孩子想不想来见我?”
他说:“他看了您的书,也看了您上的一些电视节目,对您太崇拜了,一定要见到您。” 我说:“行,让他上来吧。”
我一看那个小男孩,有一头飘逸的长发,而且还五颜六色的,一看就是一个“个别生”。但是我注意到他的眼睛特别亮,而且他的形象阳光,我就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小伙子长得这么帅,这么阳光!这么好的学生能有什么苦恼?跟我说说,我给你搞定。”
没想到这孩子一张嘴就挺犀利:“王老师,教师队伍中怎么有那么多不称职的老师呢?”
我问怎么了,他就列举了他去过的这些学校里的老师多么差。例如他待的第一所学校,班主任竟然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后我们这个班里如果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那个人肯定就是你。”
他愤愤不平地说:“王老师,当老师的能这样说学生吗?说这话的老师,他配当老师吗?”
我说:“老师说这句话,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你的行动力太差,或者你的表现太出位了,逼得老师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一个老师凭空说这样的话,他不配当老师!但要是被你逼得说出这句话,情有可原,或者这里边可能有隐情。”他不置可否,又列举了第二所、第三所学校的老师有多差,还说班里有一些同学老是跟他过不去,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小时。
我耐心地听他讲完,但是并没有因为他所说的这些事论个孰是孰非,而是跟他讲了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说:“就是因为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心态的人聚在一起,才有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你将来除非是遁入空门,或者上深山老林里边过野人的生活,否则的话,你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肯定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个世上既有高尚的人,也有在你看来是小人的人,你永远没法避免这个现象。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拿别人的缺点来折磨自己。我告诉你,孩子,生别人的气是最不值得的。你不能要求别人都是完美的,你要有适应这个环境的心态和能力,否则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到快乐和成功。你不妨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自己对这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凭你英俊的相貌、一身的才气,学习这件事对你来说绝对不难,你缺的就是心态的调整,你能做到吗?”
P29-31
学习可以很轻松
工作快三十年了,其实我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帮助学生成功。在帮助不同的学生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我也逐步体会到,学习其实很简单,只要找到学习的门道,人人都可以是潜力无限的天才!
现在,有很多关于我的“神奇传说”,说什么只要高考前被我面对面辅导两小时,就能提高20分。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我通过和学生交谈,找到他的知识盲点,然后加以指点,学生再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是有可能的。在这本书里,我就讲了很多这样的具体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人们常说,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不懂怎样学习的人;还说,文盲就是想要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策略的人。学习这件事,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如何才能学好,却困扰了很多学生以及想要帮助学生成长的家长和老师。如果一定要给学习找一条“捷径”的话,这条“捷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世上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学习中确实有一些具有共性、规律性和策略性的东西是我们应该去认识和把握的,抓住了这些东西,就能保证学习的高效率。例如,一个人每天要干很多事情,有时觉得很累,有时却觉得一点不累,其中的一个道理是看你喜不喜欢这件事。这一点提示我们:要让自己喜欢所学的东西。
同样一个内容,理解了再记忆不仅记得快还记得牢。很多数学的公式、定理,只要理解了甚至都不用记也忘不了,但如果不理解,死记硬背的效果肯定很不好。这一点提示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思考联想、类比归纳。本书将提供大量已通过多次试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引导你走向事半功倍的学习之路。
在本书中,你还能了解困扰了很多学生的数学究竟该怎么学的问题。其实,当你领悟到多种多样的数学之美,感受到数学给你的震撼之后,你不仅能学好数学.陶醉在数学之美中并轻松驾驭它,还能触类旁通感受其他学科的魅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当你找到了学习的门道,你就会逐步建立自信,从而相信自己是潜力无限的天才!几乎所有学有所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过程。一个学生如果不想吃苦,就不可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换句话说,你要享受学习的快乐,就必须有一个吃苦的前提。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却困扰了很多青少年朋友。那些厌学的学生,成绩落后的学生,“不思进取”的学生,大多不是因为败给了学习本身,而是因为心态没有调整好,或是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或是因为厌恶老师、家长导致厌学。翻开本书,大量鲜活的案例将告诉你如何成为心态的主人,如何成为学习的牛人。
该书的第一版自2009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这本书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我感到非常高兴,是为我们可爱的学生们高兴。更令我感动的是,这几年间,我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家长们的来信,信中表达了他们读完此书的收获和惊喜,甚至有许多学生因为读了此书而改变了命运,实现了自己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学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这是我在职业生涯中收获的最大喜悦了。
这几年过去了,在教学工作中,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和经验想与大家分享。因此,此次改版后的《学习哪有那么难》在内容上做了精心的修订,每小节之后增加了“金战秘籍”板块,为同学们提炼出了要点,便于同学们随时翻看。另外,更新替换了上一个版本中的陈旧信息,具有更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全书在结构方面也进行了重新调整,逻辑性更强,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同学们根据自身需求查找、阅读和理解。在《学习哪有那么难》最新精修升级版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全国各地的师生和家长们,你们长久以来的关注和期盼是我继续奋斗的动力。
最后,如果你对本书有什么体会或其他要求,欢迎拨打我的热线电话400-678-3963,或者到我的金战网里谈天说地,一起探讨学习之道,感悟学习之美。期待你的消息。
王金战
王金战著的《学习哪有那么难》是一本在教育界引起轰动的著作。第一版出版后,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给学生、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思想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属于它的应该是兴趣、探索和收获。
学习不仅仅是考大学那么简单,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把一个孩子从一张白纸变成一本书,书的内容完全由孩子自己做主。
数学很好玩,因为它很神奇、很美、很有思想,数学培养了我们思想的严谨性和敏锐度,让我们具有智慧的光芒。只要你用心体会数学的魅力,数学带给你的一定是享受和乐趣。
成绩落后不可怕,找到学习障碍并战胜它;成绩起伏很正常,发现问题并解决它;“瘸腿学科”时而有,用自信和兴趣去拥抱它。
学习方法没有好的,只有适用的。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世上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学习中确实有一些具有共性、规律性和策略性的东西是我们应该去认识和把握的,抓住了这些东西,就能保证学习的高效率。
关于如何练就超强记忆力,王金战著的《学习哪有那么难》将提供大量已通过多次试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引导你走向事半功倍的学习之路。
在本书中,你还能了解困扰了很多学生的数学究竟该怎么学的问题。其实,当你领悟到多种多样的数学之美,感受到数学给你的震撼之后,你不仅能学好数学,陶醉在数学之美中并轻松驾驭它,还能触类旁通感受其他学科的魅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