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启动“晚霞工程”给了离退休老师们很大的鼓舞,他们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和对戏曲的眷恋之情,纷纷提出申请,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汇集、整理,写成书稿交到学院。这些书稿有对学院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对自己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感悟进行梳理和阐述,其选题涉及到戏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有关戏曲教育的内容,更显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教学参考价值,值得学院珍藏,也值得广大师生学习和借鉴。张正芳著的《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是该丛书之一。
| 书名 | 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中国戏曲学院晚霞工程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张正芳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学院启动“晚霞工程”给了离退休老师们很大的鼓舞,他们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和对戏曲的眷恋之情,纷纷提出申请,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汇集、整理,写成书稿交到学院。这些书稿有对学院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对自己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感悟进行梳理和阐述,其选题涉及到戏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有关戏曲教育的内容,更显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教学参考价值,值得学院珍藏,也值得广大师生学习和借鉴。张正芳著的《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张正芳著的《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正芳回忆自己及师友艺术生活的文集。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追忆原上海戏剧学校建校史及正字辈学员的成长之路。第二部分:讲述自己辉煌的舞台生涯。第三部分:总结京剧表演艺术创造理论,尤其是荀派旦行教学法。 目录 上篇:入科“正”字辈 引子·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 第一章 雏凤凌空 一、为艺改姓名 二、清规与练功 三、我的“砍活” 四、三台打炮戏 五、一炮打红的滋味 六、敢与“大角”比高下 第二章 师恩难忘 一、校董许晓初 二、教务主任关鸿宾 三、教我“绝活儿”的陈桐云老师 四、师娘刘玉楼 五、梁连柱老师教我练武生硬功 六、宋德珠老师亲授 七、难以忘怀赵桐珊(芙蓉草)先生 八、朱传茗老师教《双思凡》 九、重金聘请“四盏灯” 十、校长助理倪慰明 第三章 同窗情深 一、好姐妹顾正秋 二、45年后的演出盛会 三、老同学的世纪相聚 中篇:舞台生涯 第四章 从艺之初 一、与谭富英合作 二、同学盛邀重回舞台 三、挑班的岁月 第五章 60余载烟台梦 一、坦诚相见王赢策 二、精雕细琢为观众 三、良师益友储金鹏 四、救场难忘朱云鹏 第六章 丹东的25年 一、人辽东省京剧团 二、编演新戏 三、难忘党栽培 四、幸福时刻 五、“文革”之变 下篇:传承荀派 第七章 拜师荀门 一、70年前荀派梦 二、难忘的拜师会 三、感悟荀派真谛 四、代师授徒 五、“两条线”和“三个交流对象” 六、不做复制品,要善于创新 第八章 传道授业 一、告别丹东 二、“国戏”的普通园丁 三、京剧《挂画》 四、《挂画》流传全国 五、我的学生耿巧云 六、荀师教诲的感悟 第九章 老有所为 一、退而不休,传承国粹桃李满天下 二、不遗余力,传承和移植多出优秀剧目 三、机缘巧合,终于把《挂画》打造成经典大戏 第十章 评论选辑 一、好同学张正芳顾正秋 二、看张正芳主演的京剧《杨排风》张一了 三、眼是心之窗——喜看张正芳演出的“百花赠剑”和“杨排风”周桓 试读章节 一、为艺改姓名 我原名叫宋梅珍,祖籍苏州,生于1929年农历三月十七。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家境属于小康,家里有保姆照顾孩子,父亲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我有3个哥哥,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加上母亲喜欢女孩子,所以对我特别宠爱。我家当时住在上海法租界圣母院路(圣母院路现在叫瑞金二路)荪吉里5号,我四五岁时就上了幼稚园,我上的小学叫培元小学,就在我家马路斜对过。但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入侵,对我们家来说是一场灾变。从商的父亲失业,一家6口生活艰难,我们辞退了保姆,兄妹4人也被迫停学。我年仅8岁就当了包糖童工,赚钱补助家用。但为了求知,我只好到救济难童的免费夜校去读书,就这样,我断断续续读到了初小(小学四年级)。 1939年初冬的一天,忽见我校的一帮小同学围在离夜校不远的墙边指手画脚地在看什么。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上海戏剧学校的招生简章,简章中给我最大震动的是免费学戏和负责食宿,而且还能学文化,这可比读夜校强多啦!我从小喜欢蹦蹦跳跳演节目,从上幼稚园开始,每逢学校开恳亲会,总有我演出的节目,我表演的《卖报歌》《蝴蝶姑娘》经常得到全校师生的赞许。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还有什么犹豫的?当时我便自作主张地报了名。当我兴致勃勃跑回家告诉抱病的父亲时,却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唱戏是下九流!宋家是书香门第,你祖父是前清的秀才,后来还是《申报》编辑,再穷也要有骨气,怎么能去吃那让人瞧不起的开口饭?”我哭闹着跟他评理:“你不能供我上学,又不能让我吃饱饭,我学戏,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学能耐怎么不行?”父亲又说:“你丢人现眼去当戏子,让我怎么去见宋家的长辈和亲属?告诉你,宋梅珍三字不许落在戏子名单上!”父亲严辞拒绝.,我如坠深渊,但是我从小倔强没有甘心,忽然灵机一动,索『生改个姓,将来唱戏登了报,不沾宋氏的边,家里族公长辈也不会找上门来。我们同去报名的有3位夜校同学,其中张丽珍比我大3岁,我们一商量,张丽珍让我改姓张,算是她的妹妹。于是我又第二次赶到戏校,把“宋梅珍”三字改成“张梅珍”。 考试那天,老师叫“张梅珍”入场应考,叫了几声,我始终没有反应,此时张丽珍猛地推了我一下,我这才恍然大悟,赶忙应了一声:“我来了!”候考的人们都笑了,也不知是哪个孩子冒出一句:“她是聋子!”大家哄笑得更厉害了。这下臊得我满脸通红,心跳个不停。本来别的孩子都有家长带着,可我是偷偷来的,又改了姓,偏偏又让他们取笑!因此上考场就更加紧张了。我连头都没敢抬。 老师问:“你会唱戏吗?”我答:“不会。” 又问:“会唱歌吗?”我答:“会唱歌。” 老师说:“别紧张,哪个歌唱得好,就唱哪个。” 老师态度挺和气,我这才稍微平静下来,拉开嗓门,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是我在难童夜校学的,而且是全班的领唱,所以唱得信心十足,也敢抬头了。抬头一看,我才发现原来考官一共有6位,只见他们都点头赞许。没等我唱完,刚才问我的老师便站起身向我走来,他瘦瘦的身材,长得很清秀。他让我随他喊“咿——”“啊——”这下坏了!这种喊法和我唱歌的声音不一样,我挤着嗓子学了几声,他摇摇头,对后面几位老师说:“没小嗓。”随即又让我弯腰、踢腿,用手势让我跟着他比划,又让我用眼睛看着他的手,上下左右正转、反转,我边转他边说“好!好!”然后又教我跟着他念:“啊哈!青春正二八,生长在贫家……”那时我虽然口音不太准,但模仿得还比较像。他听了便和别的老师说:“都好,就是没小嗓。”一位老师说:“让她学老旦。”他摇摇头说:“那就可惜了这个小扮相和这双眼睛了。”随说随用手按住我的眉梢往上挑了挑,接着又说:“两个大酒窝,真够甜的,学刀马花旦吧!这行可苦啊!你能吃苦吗?肯下苦功练吗?”我没等他说完,便连珠炮似的回答:“老师我行,我在家就能吃苦!什么苦功我都能拼命练好,收下我吧!”“行,这孩子挺冲,回去等着看榜吧!”我从他的语气中感到自己考中了,便恭恭敬敬地给老师们鞠了个躬,响亮地说了声:“谢谢老师!”便退出考场,飞一样地跳下楼梯。3天后(1939年12月3日)看榜,我名列第二,仅在顾小秋(即顾正秋)的后面。后来才知道,那位决定我命运的主考老师,就是我的恩师关鸿宾先生,也就是说关先生是我艺术入门的第一位引路人。P6-8 序言 为了推进我院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和发挥离退休专家的作用,我院于2012年启动“离退休教师晚霞工程”,内容包括:建立学院领导与离退休专家联系制度;优先聘请本院离退休专家参与学院教学活动;聘请部分在相关领域造诣深厚的离退休专家担任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邀请离退休教师参与相关项目和课题申报,支持他们参与院内外相关教学、科研、创作项目建设;聘请离退休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以学院委托项目形式支持离退休专家为学院重大决策开展相关调研;设立离退休专家出版基金,支持和资助离退休专家出版学术著作等等。出版“晚霞工程丛书”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人事处牵头,离退休工作办公室、教务处、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协办。 中国戏曲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仅离退休的教授、专家就有数十人。他们在中国戏曲学校和戏曲学院工作多年,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始终坚守在戏曲教育的岗位上。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艺术造诣深厚,赢得了广大师生由衷的尊敬。不少人退休之后仍然关心学院事业发展,对戏曲的热爱之情未曾消减,体现出老当益壮、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令人钦佩。对于以传承中国戏曲艺术为己任的中国戏曲学院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和战略资源,在“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关怀”,应是国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笔财富学院不仅要加倍珍惜,更要积极呵护,使之成为学院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启动“晚霞工程”给了离退休老师们很大的鼓舞,他们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和对戏曲的眷恋之情,纷纷提出申请,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汇集、整理,写成书稿交到学院。这些书稿有对学院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对自己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感悟进行梳理和阐述,其选题涉及到戏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有关戏曲教育的内容,更显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教学参考价值,值得学院珍藏,也值得广大师生学习和借鉴。 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晚霞工程丛书”的出版,成立了包括院系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通过评审的书稿列入年度出版计划,交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学院将按年度逐步推出学术专著和作品,使离退休老师们的教学、科研和创作成果能得以面世,与更多的读者分享。我们相信,随着“晚霞工程丛书”的陆续面世,必将积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是中国戏曲学院为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所尽的义务和贡献。 中国戏曲学院“晚霞工程丛书”编委会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