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本红、朱俊霞、白帅敏编著的《石湖名贤范成大》旨在对范成大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体现他的民本思想和爱国之心。书中选取范成大的爱国诗、田园诗、苏州题咏诗、石湖词文等进行鉴赏,让读者在领略其高超的文学艺术的同时走进范成大的内心,与名贤一同体验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本书还择取范成大的部分书法作品,展示其古雅飘逸的书法艺术。
这是一本名人文化普及读本,文字平实易懂。但同时也力求史实的准确性,叙事写人,不演绎,不杜撰。
| 书名 | 石湖名贤范成大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姜本红、朱俊霞、白帅敏编著的《石湖名贤范成大》旨在对范成大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体现他的民本思想和爱国之心。书中选取范成大的爱国诗、田园诗、苏州题咏诗、石湖词文等进行鉴赏,让读者在领略其高超的文学艺术的同时走进范成大的内心,与名贤一同体验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本书还择取范成大的部分书法作品,展示其古雅飘逸的书法艺术。 这是一本名人文化普及读本,文字平实易懂。但同时也力求史实的准确性,叙事写人,不演绎,不杜撰。 内容推荐 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苏州名人,因其诗名,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能成为历史名人,不仅仅因为他的诗歌,在相当程度上还因为他的政绩、德行。他一生为官,勤勤勉勉,出将入相,意气风发,可以说在当时诗坛上官运如此亨通的人寥寥可数。范成大博闻强记的天赋和丰富的宦游阅历,使其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作为南宋杰出的外交使节,范成大又是为数不多的临危不惧、智勇双全而又不辱使命的外交家。鲜为人知的是,范成大还是苏州历史名人中为数不多的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地理学家,他对各地的人文风俗有着深切的关心和详细的记载。作为“北宋第一”的书法家蔡襄的后代,范成大的书法温润典雅、俊伟清新,范成大亦因此而位列“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 由于范成大一直在外做官、晚年归隐石湖、后代未出显达,所以他的一生在苏州人的心目中并不像同为苏州人的北宋名臣范仲淹那么引人注目。但范成大经营石湖,摹写石湖,成为苏州石湖前世今生中的重要一笔,石湖也因贤臣范成大而名闻天下。 姜本红、朱俊霞、白帅敏编著的《石湖名贤范成大》介绍范成大的生平与文学、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旨在传播范成大的事迹,弘扬范成大的爱国爱民思想。 目录 范成大小传 出身世家 少年聪慧 连遭亲丧 十年不出 科举仕进 宦途沉滞 入杭为官 出使金国 地方大吏 仕宦高峰 南宅交广 西入巴蜀 东薄鄞海 退隐石湖 赋闲家中 范成大诗文赏析 爱国诗 秋日二绝(其一) 浙江小矶春日 代圣集赠别 赏心亭再题 胭脂井三首(其一) 癸水亭落成,示坐客 题张戡蕃马射猎图 使金诗 汴河 宜春苑 州桥 蔺相如墓 真定舞 安肃军 清远店 山水行旅诗 番阳湖 冷泉亭放水 初入巫峡 三月二日北门马上 夜泊归舟 鄂州南楼 民俗诗 寒食郊行书事二首(其一) 春日田园杂兴(其二) 秋日田园杂兴(其二) 冬日田园杂兴(其十二) 冬春行 灯市行 照田桑行 田园诗 缫丝行 催租行 春日田园杂兴(其二) 晚春田园杂兴(其三)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夏日田园杂兴(其十一) 秋日田园杂兴(其四) 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一) 冬日田园杂兴(其十) 苏州题咏诗 半塘 横塘 初归石湖 春日田园杂兴(其七) 秋日田园杂兴(其七) 剑池 题夫差庙 石湖词 水调歌头 眼儿媚 惜分飞 南柯子 念奴娇 朝中措 石湖文 馆娃官赋 重九泛石湖记淳熙六年九月 重修行春桥记 范成大书法 《尊妗帖》 《再游大仰五言诗并跋》 《浯溪题诗》 《碧虚铭》 《兹荷记念札》 《春晚晴媚帖》 《北齐校书图卷跋》 《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 《西塞渔社图卷跋》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出身世家 少年聪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南宋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相传范成大为春秋越国范蠡的后裔,与北宋贤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同宗不同族。范成大出身仕宦书香世家。范成大的父亲范雩(yu)文采斐然,曾以《禹稷颜回同道论》名动一时,成为宣和六年的进士,官至秘书郎;母亲蔡氏,是北宋书法家蔡襄的孙女、四朝贤相文彦博的外孙女。范成大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对他寄予厚望。范成大从小聪明,在母亲怀抱里时“已识屏间字”,12岁时便遍读经史,14岁时开始创作诗文。 范成大出生那年正月,金军打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朝议和后撤军。到了八月,金军又兵分两路攻打宋。闰十一月,金军攻破汴京,北宋灭亡,“靖康之变”由此发生。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上,康王赵构南渡,绍兴八年定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范成大出生在腐败不振、国家遭受金人侵略的北宋,成长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南宋。范成大4岁那年,金兵渡江,一路南下,杀人越货,苏州、杭州被焚掠一空。早慧的范成大深感家国之痛,在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连遭亲丧 十年不出 绍兴九年(1139),范成大14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16岁时,父亲除秘书省正字(秘书省为掌管图籍的官署。正字为秘书省官员,与校书郎一同负责校正书籍),全家赴临安(今杭州)居住。 在京城临安期间,范成大恰好处在“激情燃烧”的年龄,读书之余便纵情山水,结交好友。 1140年,15岁的范成大与临安净慧禅寺的禅僧举上人结交,并跟着举上人游历山林、寻访名刹。范成大一生都没有中断过与佛僧的交往,佛家思想也影响了其一生的行事。 1141年,金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让前去讲和的南宋大臣魏良臣等回去,答应以淮水为界,开始与南宋讲和。1142年8月,根据和魏良臣达成的和约,宋高宗生母韦氏(显仁皇后)从金国回朝。南宋政权把这件事看作是个胜利,还让天下士人“献赋颂”。献赋颂的多达上千人,其中写得比较有文采的大概有400人。范成大当时17岁,他因颂词被评为前几名而被叫到宫内当众朗诵。魏良臣对有如此超群表现的范成大留下了深刻印象。 根据朝廷颁布的诏令,献赋扬名的范成大获得一次科举考试“免文解”的优待,即跳过地方考试直接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绍兴十二年(1142)范成大可以考省试,宋代科举一般3年一轮,下一届省试要到绍兴十五年(1145),如果不出意外,才华横溢的范成大极有可能在20岁那年就金榜题名。但是,献赋的第二年,父亲范雩突然病故,而母亲蔡氏先前已离世,一夜之间,范成大从春风得意的少年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根据宋代科举制度的规定,服丧期间的范成大不能应举。迫不得已,他只好离开临安,回到苏州,并带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寄居在昆山荐严资福禅寺(今东禅寺)。在昆山,范成大“十年不出,竭力嫁二妹,无科举意”(周必大《神道碑》)。范成大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 范成大加入了由昆山人乐备组织的一个诗社,经常雅集,并与诗社成员马先觉、李衡等人结伴出游,往来于昆山、苏州、杭州、南京等地。 王葆是范成大父亲同年的进士,也是他父亲的好朋友。王葆督促范成大不要辜负父亲的期望,要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于是范成大重新振作,最终考取了进士。荐严寺内一直保存着他苦读十年留下的遗址遗迹:范石湖读书处、范公亭、范公藤等。后人将他与顾仲瑛、归有光、顾炎武、徐乾学一起称为“鹿城五君”。 小小年纪成为孤儿寄人篱下,带弟携妹为生计奔波,范成大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他关心贫苦百姓,创作出了生平第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以仿唐代王建乐府体的《乐神曲》《缫丝行》《田家留客行》《催租行》等诗最具有现实意义。 1147年,范成大在高淳县淳溪镇南塘与魏良臣见面。魏良臣一见到范成大就“知公深,一见以远大期之”,并待之如“犹子(侄儿)”(《神道碑》),还把弟弟魏信臣的二女儿许配给范成大,并把他安置在附近的一处叫净行寺的寺庙里攻读诗书。后来,魏良臣去世,范成大为其陵园的神道碑题字:“左宣教郎、尚书吏部员外兼国史院编修官、婿范成大篆额”。 P3-7 序言 范成大,字至能,号石湖居士,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又以诗文闻名于世。为官期间,他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彰显大国气度;身在朝堂直言敢谏,不畏皇权;一生屡任封疆大吏,造福多方百姓;退隐石湖,著《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一代名贤范成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 石湖山水旖旎、生态和谐、文化底蕴深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石湖风景区,近年来,学院依托石湖范成大文化资源,构建生态校园文化。学院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莅临指导,深入挖掘范成大文化精神内涵;在校园里建“成大广场”,树范成大塑像;成立范成大文化研究所,深入开展范成大、石湖文化的研究工作;以“成大文化”为内容,全方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近年来,研究所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寻访范成大遗迹,积极开展范成大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宣传,推广范成大文化,弘扬范成大精神。《石湖名贤范成大》的付梓,是我校宣传推广范成大文化的又一可喜成果。 编写《石湖名贤范成大》一书旨在对范成大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体现他的民本思想和爱国之心。书中选取范成大的爱国诗、田园诗、苏州题咏诗、石湖词文等进行鉴赏,让读者在领略其高超的文学艺术的同时走进范成大的内心,与名贤一同体验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本书还择取范成大的部分书法作品,展示其古雅飘逸的书法艺术。 这是一本名人文化普及读本,文字平实易懂。但同时也力求史实的准确性,叙事写人,不演绎,不杜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研究范成大、传承范成大的精神文化遗产正是经贸师生责无旁贷的使命。相信《石湖名贤范成大》的顺利出版,必将推进范成大与石湖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有感于此,聊以为序,并致以美好祝愿! 陆建洪 2017年11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