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犁作品老年读本/孙犁读本
分类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犁读本》面向大众,首次将孙犁的作品分门别类地作了归纳,包括《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诗歌剧本选》《孙犁评论选》《孙犁书信选》《孙犁作品·少年读本》《孙犁作品·老年读本》《孙犁晚作选》《孙犁论读书》《孙犁论孙犁》《孙犁名言录》,共十种。孙晓玲、李屏锦主编的《孙犁作品老年读本》是该套书之一。

内容推荐

孙晓玲、李屏锦主编的《孙犁作品老年读本》选篇的标准便专一在孙犁各个创作时期尤其是晚年所著中,“写老年的”和“为老年写的”两种。所谓“写老年的”,就是作者文字中以老年为描绘对象的;“为老年写的”则是写给老年人看的文字,抒发自己对老年生活的感触的文字。当然如果以创作时期来看,以上两类作品,自然很多都是孙犁晚年趋于化境的创作。

目录

戏的梦

戏的续梦

书的梦

画的梦

青春余梦

芸斋梦余

秋凉偶记

成活的树苗

火炉

窗口

眼睛

海边

希望——七十自寿

度春荒

凤池叔

干巴

玉华婶

疤增叔

秋喜叔

新春怀旧

小贩

老同学

暑期杂记

故园的消失

芸斋琐谈

我的绿色书

书衣文录

病期经历

心脏病

忆梅读《易》

清明随笔——忆邵子南同志

回忆沙可夫同志

回忆何其芳同志

悼念田间

关于丁玲

悼康濯

记陈肇

记老邵

悼曼晴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戏的梦

大概是一九七二年春天吧,我“解放”已经很久了,但处境还很困难,心情也十分抑郁。于是决心向领导打一报告,要求回故乡“体验生活,准备写作”。幸蒙允准。一担行囊,回到久别的故乡,寄食在一个堂侄家里。乡亲们庆幸我经过这么大的“运动”,安然生还,亲戚间也携篮提壶来问。最初一些日子,心里得到不少安慰。

这次回老家,实际上是像鲁迅说的,有一种动物,受了伤,并不嚎叫,挣扎着回到林子里,倒下来,慢慢自己去舔那伤口,求得痊愈和平复。

老家并没有什么亲人,只有叔父,也八十多岁了。又因为青年时就远离乡土,村子里四十岁以下的人,对我都视若陌生。

这个小村庄,以林木著称,四周大道两旁,都是钻天杨,已长成材。此外是大片大片柳杆子地,以经营农具和编织副业。靠近村边,还有一些果木园。

侄子喂着两只山羊,需要青草。烧柴也缺。我每天背上一个柳条大筐,在道旁砍些青草,或是捡些柴棒。有时到滹沱河的大堤上去望望,有时到附近村庄的亲戚家走走。

又听到了那些小鸟叫;又听到了那些草虫叫;又在柳林里拣到了鸡腿蘑菇;又看到了那些黄色紫色的野花。

一天中午,我从野外回来,侄子告诉我,镇上传来天津电话,要我赶紧回去,电话听不清,说是为了什么剧本的事。

侄子很紧张,他不知大伯又出了什么事。我一听是剧本的事,心里就安定下来,对他说:

“安心吃饭吧,不会有什么变故。剧本,我又没发表过剧本,不会再受批判的。”

“打个电话去问问吗?”侄子问。

“不必了。”我说。

隔了一天,我正送亲戚出来,街上开来一辆吉普车,迎面停住了。车上跳下一个人,是我的组长。他说,来接我回天津,参加创作一个京剧剧本。各地都有“样板戏”了,天津领导也很着急。京剧团原有一个写抗日时期白洋淀的剧本,上不去。因我写过白洋淀,有人推荐了我。

组长在谈话的时候,流露着一种神色,好像是为我庆幸:领导终于想起你来了。老实讲,我没有注意去听这些。剧本上不去找我,我能叫它上去?我能叫它成了样板戏?

但这是命令,按目前形势,它带有半强制的性质。第二天我们就回天津了。

回到机关,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下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这一通知,不到半天,向我传达三次。我只好在办公室呆呆坐着。首长没有来。

第二天,工作人员普遍检查身体。内、外科,脑系科,耳鼻喉科,楼上楼下,很费时间。我正在检查内科的时候,组里来人说:市文教组负责同志来了,在办公室等你。我去检查外科,又来说一次,我说还没检查牙。他说快点吧,不能叫负责同志久等。我说,快慢在医生那里,我不能不排队呀。

医生对我的牙齿很夸奖了一番,虽然有一颗已经叫虫子吃断了。医生向旁边几个等着检查的人说:

“你看,这么大的年岁,牙齿还这样整齐,卫生工作一定做得好。运动期间,受冲击也不太大吧?”

“唔。”我不知道牙齿整齐不整齐,和受冲击大小,有何关联,难道都要打落两颗门牙,才称得上脱胎换骨吗?我正惦着楼上有负责同志,另外,嘴在张着,也说不清楚。

回到办公室,组长已经很着急了。我一看,来人有四五位。其中有一个熟人老王,向一位正在翻阅报纸的年轻人那里努努嘴。暗示那就是负责同志。

他们来,也是告诉我参加剧本创作的事。我说知道了。

过了两天,市里的女文教书记,真的要找我谈话了,只是改了地点,叫我到市委机关去。这当然是隆重大典,我们的主任不放心,亲自陪我去。

在一间不大不小的会议室里,我坐了下来。先进来一位穿军装的,不久女书记进来了。我和她在延安做过邻居,过去很熟,现在地位如此悬殊,我既不便放肆,也不便巴结。她好像也有点矛盾,架子拿得太大,固然不好意思,如果一点架子也不拿,则对于旁观者,起码有失威信。

总之,谈话很简单,希望我帮忙搞搞这个剧本。我说,我没有写过剧本。

“那些样板戏,都看了吗?”她问。P1-3

序言

《孙犁读本》是孙犁作品的普及本。

孙犁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风格独具的文学大师。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只有一个孙犁!

孙犁对中国革命文学的贡献,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被广大作家和读者所敬爱。

孙犁的抗战小说写得最好最多,《荷花淀》誉满天下。

孙犁的《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被誉为共和国中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孙犁一生不随波逐流,坚持讲真话,愈到晚年,思想愈臻成熟,行文尤其老辣,他的《耕堂文录十种》不同凡响,其思想之深邃与节操之坚贞,最终成就为作家良心的光辉形象。

孙犁饱览群书,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是学者型作家。他的文章、题跋、书衣文录等,给予读者智慧和力量;他广泛阅读新人新作,扶植他们健康地走上文坛,有口皆碑。

《孙犁读本》面向大众,首次将孙犁的作品分门别类地作了归纳,包括《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诗歌剧本选》《孙犁评论选》《孙犁书信选》《孙犁作品·少年读本》《孙犁作品·老年读本》《孙犁晚作选》《孙犁论读书》《孙犁论孙犁》《孙犁名言录》,共十种。

《孙犁读本》涵盖了除中长篇小说以外孙犁的全部作品,各自独立,又共为一体,言简意赅,富有新意,免除读者翻检之劳。各册编者不约而同地看中了某些篇目,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量的重复;倘若完全排除重复,必有遗珠之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两难之中,我们力求协调,不使偏失。

尚祈读者、方家不吝赐教!

本书编选过程中,阎纲先生热情指点,在此深表谢意。

编者谨识

2016年3月10日

后记

孙犁的创作,愈到老年愈是炉火纯青。如果说早期创作中文学描写上的俭省笔墨之间有时候还可能略有青涩的话,到了老年,他自成一体的简洁与精准文风中,透露出来的就是圆融之后的深邃与辽远了。

孙犁晚年的创作,不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思索更其浩远,阅读的范围与关注的细节也都有登峰造极的趋势。典籍收藏、诗文绘画、小品摆设、花草树木、窗外人影,都可以自由地被收纳到对人生的回顾与思考之中,真正臻于融会贯通之境。

孙犁这一时期的创作,文体实际上已经不很重要,小说、散文、诗歌、回忆录、报告文学,甚至哪怕仅仅只是写在信件上或者书页上的只言片语,都只是做着真情实意的率性表达,很少受到文体本身的限制;即便后来被标明为某一文体了,往往也并非写作时的预设。

这种将文学作为表达和抒发的手段的文体意义上的界限含混,在世界上很多大作家那里都并非鲜见。与孙犁精神气质非常接近的德语作家黑塞,晚年的文体实际上也有这种不分的情况,很多集子里都是这种诗文结合的东西了,当然他还另加上了画。

所以这个选本也专一只在内容上,对于文体基本上不加区分。相应的,本书选篇的标准也便专一在孙犁各个创作时期尤其是晚年所著中,“写老年的”和“为老年写的”两种。所谓“写老年的”,就是作者文字中以老年为描绘对象的;“为老年写的”则是写给老年人看的文字,抒发自己对老年生活的感触的文字。当然如果以创作时期来看,以上两类作品,自然很多都是孙犁晚年趋于化境的创作。

编选者

2016年3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