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逆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逆商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遇挫后提升快,磨难后奋起快,其生存能力远远超过逆商低的人。
逆商是衡量一个人超越挫折的能力,同样的打击,逆商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而逆商低的人则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一蹶不振。
人们生存的好与不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无数例子证明,甚至在绝境里,只要努力,最终战胜困难是可能的。王阔编著的《逆商(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告诉您一个生存的独门绝技。
王阔编著的《逆商(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将告诉您,当逆境来袭时,我们除了坚持还应当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利用自身优势,突破困境的重重包围;如何抓住转机,扭转颓势;如何将自己手中的坏牌变成一副好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生存的智慧和勇气。本书立意独特,可读性强。适合于青年学生、职场工作人员和创业人士,尤其是对身处生存危机和逆境之中的读者,更具有立竿见影的指导效果。人生逆境万千种,应变之道处处在,欢迎更多的读者喜欢这本书,从中得到收益。
生活永远都不会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完美,它有各种各样的缺憾需要去弥补和完善。当我们无法改变生活的时候,也不能对生活苛求太多。其实生活已经给予我们很多,也许我们眼前看上去有些东西是不好的,或者说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是经历过之后你就会明白,恰恰是这些看似不好的东西,能为我们带来别样的人生财富。我们会因为拥有这些而更加积极奋进,更加独立自强,更加成熟睿智——我们的生命也因此更有意义!
西里格曼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他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先将一个铁笼子一分为二,保持各自的稳定,中间留出不大的空隙。然后,他把几只狗放进笼子的一边,一旦笼子底部通电,有些狗受到电击的刺痛,会很快跳到笼子的另一边去,躲避电击。而在另一边通电时,这些狗又会很迅速地跳回来,逃到没有通电的一边。然而,另外几只被放入笼子中的狗受到电击时,却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它们只会浑身发抖,低声哀鸣。
为什么有些狗会表现出任人宰割的惨相呢?原来,西里格曼曾把这些狗拴在一根铁柱上,不时用电来刺激它们。狗最初受到电击后,立刻会跳跃、挣扎。但是无论它们怎样跳跃和挣扎,都摆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12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跳跃、挣扎后,这些狗都放弃了努力,开始自暴自弃。这时,再把这些狗放进铁笼中,它们已习惯了挫败,对这种轻轻一跃就能摆脱的电击刺痛,竟然逆来顺受了。
西里格曼把这种动物遇到挫折就表现出退缩、绝望和放弃的现象,称为“习得的无助”,这是一种最终损毁它们行动动机的现象。
受到西里格曼的启示,俄勒冈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唐纳得·西洛托做了一项关于人的“习得的无助”的实验。
他把受试者分为两组,将一组人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播放噪声。接着,他给这些人一个任务:学会停止噪声。这些人尝试了仪表盘上几乎所有按钮的所有组合,但就是关不掉噪声。其实根本没有方法可以让噪声停下来。
而实验中的第二组人则可以通过按钮的正确组合来停掉噪声。
第二次实验中,西洛托将所有人带人另一间打开嗓音开关的屋子里,让这些人将手一个接一个地放在梭子盒里。如果他们将手放在盒子的某一边,噪声就会继续。如果他们将手放到另一边,噪声就会停止。
第一次实验中那组其实根本无法停止噪声的人,即使在时间、地点、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也仍旧坐在那里,就同西格里曼实验中事先被电击过的狗的反应一样,他们根本不去尝试结束痛苦。而能控制噪声的那组人则通过在盒子里移动他们的手关掉了噪声。
许多科学家在相似的实验中都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的霍华德·特南和桑德拉·艾勒用49个学生做了一次研究。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无法解决的难题能使人变得无助,同被给予可解决的难题的实验参照组相比,变得无助的那组人后来的表现非常差。“习得的无助”使人丧失了对于不利事件的既得控制力。
维克特·弗兰克尔,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本世纪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经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鲜明的“习得的无助”的例子。
维克特·弗兰克尔是一位受过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理论影响的决定论者。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定型,而且会影响人的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弗兰克尔身为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于纳粹的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更是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囚室,忽然之间顿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心灵的自由感,日后被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当时他只知道这种自由是纳粹永远也无法剥夺的。从客观环境上来看,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的,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自身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对于外界的刺激,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弗兰克尔就这样在脑海里设想各式各样的情景。譬如,获释后将如何站在讲台上,把在这一段痛苦折磨中学得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学生。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的这种超越也感染了其他囚犯,甚至狱卒。弗兰克尔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活着的意义,寻回自尊。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这种难得的自我意识天赋,发掘了人性中最为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
人类特有的天赋,除了自我意识,还有想象力,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认知,能明辨是非和善恶,更有独立意志,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弗兰克尔的例子表明,个人行动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环境,人有能力也有责任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前文提到的习得的无助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无数例子证明,甚至在绝境里,只要努力,就能克服这种习得的无助感,最终战胜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
美国体育运动史上伟大的长跑选手——格连·康宁罕,在8岁那年曾意外遭遇一场爆炸事故,致使双腿严重受伤,而且腿上没有一块完整的肌肤,医生曾断言他此生再也无法行走。
面对黯然神伤的父母,康宁罕没有哭泣,而是大声宣誓:“我一定要站起来!”康宁罕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之后,便尝试着下床了。为了不让父母看见伤心,康宁罕总是背着父母,拄着父亲为他做的两根小拐杖在房间里挪动。钻心的疼痛把他一次次击倒,但即使跌得遍体鳞伤他也毫不在乎,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重新站起来,重新走路奔跑。
几个月后,康宁罕的两条伤腿慢慢可以屈伸了,他在心底默默为自己欢呼:“我站起来了!我站起来了!”
于是,康宁罕又想起了离家两英里的一个湖泊,他喜欢那里的蓝天碧水,喜欢那里嬉戏奔跑的小伙伴们。康宁罕就心里向往着湖泊,更加顽强地锻炼着自己,他要自己走着去看那片美景。P9-12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磨难、挫折、危机无所不在,并且常常在我们自以为最安稳的时刻给你致命一击。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逆境挑战.化危机为契机,是关乎我们生存、发展的生死攸关的大事。
《逆商:逆境中的生存智慧》以全面激发逆商潜能、提升抗挫折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广大读者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采撷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故事和智慧,将忍耐力、意志力、自信、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化成一股股清泉,滋润读者的心灵。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是一种不屈服于任何逆境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没有人能绕开这个瞬息万变、逆境环生的多元化时代,也没有谁能躲过失败、挫折与磨难的羁绊。成功者也好,平庸者也罢,都会在交替出现的困境中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应对逆境时的从容与惊慌,坦然与忙乱。大多数成功者往往是应对危机和逆境的高手,具有绝处逢生的超强智慧。而更多的平庸者则在挑战逆境时,少了沉着、多了惊慌;少了果敢、多了犹豫。有的甚至在没有尝试和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就败下阵来,以至于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所打倒。
可见,人生逆境万千种,应变之道处处在。每一种逆境都需要精明的智慧去应对,有些逆境看似可怕,其实只不过是水烧开前的噪声,你只要再添一把柴的耐心与行动;有些逆境看似危险,其实却是十字路口的红灯,警告你不要一意孤行;还有一些逆境更不靠谱,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其实只要大胆地打破自设的心理牢笼……因此,具备应对失败、困苦、磨难等逆境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生存并赢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任何一位有志救助自己渡过难关的入.都不会遗漏逆商理论所提供的所有真知灼见。
本书将告诉您,当逆境来袭时,我们除了坚持还应当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利用自身优势,突破困境的重重包围;如何抓住转机,扭转颓势;如何将自己手中的坏牌变成一副好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生存的智慧和勇气。
《逆商:逆境中的生存智慧》立意独特,可读性强。适合于青年学生、职场工作人员和创业人士,尤其是对身处生存危机和逆境之中的读者,更具有立竿见影的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