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红色少年传奇》是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许诺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最新原创的小说集,全书以史实为依据,生动再现了中华红色少年面对日寇临危不惧,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小英雄光辉形象,讴歌中华儿女为了革命信仰不惜献出青春热血,可歌可泣的崇高情怀。该书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内容丰富有趣,人物鲜活可爱,故事情节曲折惊险,插图精美独特,对培养小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小读者奋发图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小英雄鲁小花》是丛书之一,主要讲的是鲁小花和鲁小草兄妹俩从小在医院长大,继承了爸爸鲁华院长的天赋,都是学医的天才。在战争开始后,兄妹俩依靠自己的专长,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虽身在沦陷的上海,却从未放弃过与日寇智慧周旋中斗智斗勇、争取自由希望的传奇故事。
许诺晨著的《小英雄鲁小花》讲述:鲁小花是个天生的外科医生,可因为父亲鲁华院长的封建思想,她只能悄悄地偷师学医。抗日战争爆发后,鲁小花在哥哥鲁小草的介绍下,参加了进步的学生救亡组织。为了救出好朋友洛婷婷的父亲——一位可亲可敬的国学大师、上海图书馆馆长洛远先生,鲁小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医术专长,跟好朋友们一起冒险混进敌人戒备森严的提篮桥监狱。最终,鲁小花能顺利救出洛馆长吗?她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抗日小英雄吗……
那个时候,鲁小草虽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上海交大学医,却不见他好好上课念书,倒是日渐神秘起来,行踪极其飘忽。
直到有一天傍晚,大雨滂沱,鲁华和夫人梁碧茵都在医院忙碌未归,鲁小花正在家里读《西游记》,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砰砰砰”的敲门声。开门一看,竟然是鲁小草扶着一个与他一般儿大小的少年,腿上血流如注,看起来像是受了枪伤。
若是换了别的小姑娘,看到这情况,总该尖叫两声表示惊讶,甚至能晕过去,可鲁小花从小在医院里长大,见惯了血肉模糊的情景,鲁华做手术时也不避开她。因此,她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还不赶紧进来,别弄脏了地毯!”
鲁小草把受伤的少年托付给鲁小花,又向雨幕中张望片刻,确定没有被盯梢儿,才关上大门,喘了口气说道:“爸妈还没回来吧?这是我同学,杜柯。”
杜柯虽受了伤,面色苍白,却仍能看出眉清目秀,长得很英俊。这时候,他还忍痛打趣儿道:“你这个妹妹真是名不虚传!我都伤成这样儿了,她还惦记着地毯,是不是你们这种医学世家的人都有洁癖?”
鲁小花并不理睬他,却兴奋地抓住鲁小草的衣袖,说:“可算是被我逮着了,你不是最听爸爸的话吗,怎么会交了个姓杜的朋友,竟然还敢带回家来?今天我一定要好好告你一状!”
杜柯不解,没好气道:“怎么,你们家不准交姓杜的朋友?上海滩姓杜的人多了,难道红十字医院也不救姓杜的病人?”
鲁小花翻了个白眼,又说道:“姓杜的果然麻烦……”
杜柯也是个说一不二的公子哥儿,加上长得俊俏,颇受女孩子们的欢迎,可碰到鲁小花这样的小丫头,实在是毫无办法,气得直哆嗦:“鲁小草,管管你妹妹!”
鲁小草手忙脚乱地翻出了家里的医药箱,准备给杜柯包扎,嘴里还劝道:“你可千万别动气,生气会加速血液循环,影响心肺功能。我家里医疗条件有限,你可得小心失血过多!我这妹妹从小就这样儿,你堂堂杜大少爷,跟一小丫头计较什么劲儿?”
鲁小草慢慢卷起杜柯的裤腿,仔细观察了一下伤口。这家伙运气好,子弹只是擦过,并没留在腿上,但伤口还是比较深,正在流着血。
杜柯疼得吸了一口气,不放心道:“鲁小草,你爸可是上海滩‘第一把刀’,你处理这点伤口,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鲁小草还没来得及接话,鲁小花却冷笑一声,说道:“不好意思,看来我得恭喜你,我哥哥虽然考试门门第一,可仅限于理论范畴,你恐怕是我哥哥的第一个病人……”
杜柯忍不住哀号一声:“鲁小草,你入会的时候可是打了包票,说你负责所有的医疗问题,原来你是吹牛啊!”
话音未落,鲁小花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入会?入什么会?哥哥你加入了什么组织?”
鲁小草一阵头疼:“都给我闭嘴!”
鲁小花可怜兮兮,不再说话,哥哥发脾气,她还是不敢惹的。杜柯也终于收敛了一点,循循善诱道:“鲁小草,你要是弄不好,就赶紧送我去医院。我虽然不知道鲁院长为什么不喜欢姓杜的,可我要是在你们家出了什么事,我爸可就真得跟姓鲁的结仇了……”
鲁小草无奈地拿起医药箱往沙发上一按,说:“医院就不用去了,有小花在,你死不了!”
P4-7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朋友,给我送来了三本书:《小英雄雷鸣》《小英雄鲁小花》《小英雄朱元宝》。
从书名上看,显然这是“小英雄”系列,我很诧异。说实在的,近些年来,这种醒目的标题已经不多见了。尤其知道这是个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我更感到意外和欣喜了。这个被小读者称为“诺米姐姐”的许诺晨,是个“80后”,她这样的作家介入战争题材儿童文学的写作,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是吸引我阅读其文字的主要原因。我看完了这三本书,有一些话想说说,就算是给这个系列写的序吧。
必须先说说英雄。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不然就不会有辉煌的历史,也不可能存续下来。英雄是民族之魂。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个不乏英雄的民族。自古以来,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冯子材驱逐法夷……历朝历代,英雄辈出。这些英雄,一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但这些年来,“英雄”在国人心中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渐行渐远,我们似乎无法接近英雄。我很想说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英雄离我们远去了。我记得我少年时那个年代,虽然身处“文化大革命”之中,但英雄的教育从没有中止过。人人崇敬英雄,人人争做英雄。英雄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个中心话题。
如今的中国缺少英雄,这个时代又不太崇尚英雄。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榜样已从雷锋、董存瑞、保尔·柯察金,变成了比尔·盖茨,变成了哈佛女孩,甚至变成了变形金刚和哈利·波特……你仔细想想,如果一个民族的后代不知道本民族的英雄,没有英雄意识,那这个民族就会没有了支撑,成为软绵的一代人,成为一个软弱的民族。
许诺晨是不是也有过英雄虚无化,然后英雄回归的心路历程,我不知道。但她能静下心来写这么一套“小英雄”系列的小说,我想,她应该是具有英雄情怀的。在她心里,英雄已经回归或者说英雄被重塑。她乐于把笔墨用到这方面来,为小读者写英雄的故事,我以为这很了不得。
许诺晨的“小英雄”系列,塑造了三个抗日小英雄的形象,他们分别是雷鸣、鲁小花、朱元宝。这当然是作者虚构的三个小英雄。我没有和作者交流过,但我想作者在小英雄的选择上,是有过思考的。雷鸣和朱元宝是乡村小英雄的代表,鲁小花则是城市小英雄的代表。也就是说,在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的城乡有无数少年英雄在战火中成长,他们在许诺晨的笔下被浓缩成了这三个少年。
《小英雄雷鸣》的故事元素是平常小读者常见的,送情报、搞侦察、打鬼子汉奸,还糅以地道战的元素,惊险是有的,对小英雄雷鸣的形象塑造也相得益彰。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情节细节上有所创新,借助太行山这么一个特殊的地理背景,可能会生发出更有吸引力、更生动、更感人的故事来。
相比之下,《小英雄鲁小花》和《小英雄朱元宝》这方面就做得十分到位。
尤其是《小英雄鲁小花》,背景选在上海这座大都市,故事发生在“淞沪战役”后日本占领时期。作家对人物的设置也很讲究。鲁小花是医生之女,杜柯却和帮会头目杜月笙有亲戚关系,这就把人物关系复杂化了。人物关系搭构得好,故事展开就得心应手。因此《小英雄鲁小花》的行文比《小英雄雷鸣》来得流畅,细节也出之自然并且新鲜感人。用这两个少年,把当时上海的一个青洪帮和一个属于上流社会的名医家庭扯入了叙事的篇目中。这个故事,我在过去的儿童相关题材的文本中没有读过,是有很开阔的叙事背景,很深刻的人物揭示,很新颖的主题开掘的好小说。
《小英雄朱元宝》开篇写听妈妈的“声音”,直到妈妈在广播里的“声音”消失,然后开始了找妈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性的过程,战斗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这部小说的内容也打破了常规,选择了一个唱戏的主情节作为内核,其引出的那个“汉奸”人物是很新颖的。书中的另一人物陈素素有段话,我印象深刻:“记不记得我和你们说过,‘身不由己’和‘迫不得已’?其实,和他比起来,我们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不是吗?江彪和我自幼相识,他如今成了全河南人唾弃的汉奸,可我知道,他是为了什么。抛头颅、洒热血,不难,难的是顶着所有人的唾骂和不解,生活在鬼子的眼皮底下,做一个怀着中国心的‘汉奸’……”这个形象,在过去的同类儿童文学作品中是没有过的。
故事结尾,朱元宝的妈妈没有找到,但他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在那些日子中成长。
总之,我觉得许诺晨的“小英雄”系列是很值得少年儿童一读的好书,也是我们当今在文学创作中英雄回归的一种春暖现象。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三本书更是意义非常。
古往今来,英雄主义始终是一面旗帜,印刻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塑造着高尚的生命和灵魂。英雄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脊梁,支撑着民族的信心和力量,世界各民族都崇尚和歌唱自己的英雄。英雄形象的塑造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闪光点和制高点。一个个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时代呼唤英雄,英雄代表着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中最富于生命、最富于朝气的新生力量,衍生着时代的最强音。
国家一级作家、海口市作家协会主席 张品成
许诺晨的“小英雄”系列是很值得少年儿童一读的好书,也是我们当今在文学创作中英雄回归的一种春暖现象——意义非常。
——张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