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在中国历史上,他满腹经纶,通晓天机,会阴阳五行,精风水占卜,功冠有明一代,他就是比肩张良的帝国推手刘伯温。
寒江独钓著的《帝国推手(刘伯温)/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共分十三章讲述刘伯温的一生,他学贯天人,却半生郁郁不得志;他机智远虑,助朱元璋一统江山。
| 书名 | 帝国推手(刘伯温)/中国古代历史名人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寒江独钓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在中国历史上,他满腹经纶,通晓天机,会阴阳五行,精风水占卜,功冠有明一代,他就是比肩张良的帝国推手刘伯温。 寒江独钓著的《帝国推手(刘伯温)/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共分十三章讲述刘伯温的一生,他学贯天人,却半生郁郁不得志;他机智远虑,助朱元璋一统江山。 内容推荐 寒江独钓著的《帝国推手(刘伯温)/中国古代历史名人》详细介绍了刘伯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尤其是他在大明朝初建阶段所献诸般奇谋妙计。书中以自然流畅的写作风格,再现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的动人形象,刻画了他惩恶扬善、足智多谋、博古通今、功勋卓著等特点。书中文字轻松、幽默、通俗易懂,注重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视角着手。读者可从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中领悟到一些道理,以期在事业发展、人生成长中提供很好的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名门之后 军人世家 抗金名将 祖父义举 学究老爸 苦读诗书 求学问道 奇门遁甲 第二章 国之栋梁 国际都市 金榜题名 固粉无数 排队补缺 忧国忧民 第三章 初涉仕途 临行宴饮 沿途见闻 高安首秀 身不由己 省城召唤 民变四起 第四章 归隐山林 南昌闲职 自嘲朽钝 寄情山水 寻仙之旅 寓居翙岗 以文会友 隐者风范 第五章 蹉跎岁月 游学江东 怅游梁山 北上感怀 大都访友 传道授业 第六章 遍地红巾 不解之缘 天下大乱 有志难伸 卖柑者言 乱世英雄 愤然感喟 第七章 佐戎浙东 投笔从戎 神仙之能 横生枝节 替罪羔羊 羁管绍兴 光荣使命 第八章 处州平寇 人生知已 外来和尚 小试牛刀 归乡愁云 诸葛之才 徒劳无功 香草美人 著书立说 第九章 兵者诡道 明主相邀 卧龙出山 一见倾心 危在旦夕 策士奇谋 乘胜追击 运筹帷幄 为母尽孝 第十章 血色乾坤 绝处逢生 冒险救主 洪都大战 鄱阳水战 神仙下凡 关门打狗 盖世奇功 第十一章 指点江山 首战士诚 双雄之死 降服国珍 荡平华南 大明建国 御史中丞 天象应人 第十二章 宿命难违 治国强军 刚正不阿 身不由己 君子坦荡 言多有失 违心之举 第十三章 悲情谢幕 卷入是非 李广难封 言不由衷 谈洋风波 病人膏盲 临终遗言 极尽哀荣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名门之后 先祖尚武,曾立下赫赫战功,在多部史书中都留下威名。自从七世祖刘光世死后,其后人却弃武习文,数代延续下来,青田刘家成为书香门第。刘伯温不负其父的期望,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年少时便凭借卓越的学识名震江浙…… 军人世家 元至大四年(1311年),地域辽阔、带甲数百万的元帝国进入了一个权力交接的新时期。 这一年,大元王朝的第三代最高领袖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英年早逝,他来不及为自己身后的帝国指定继承人,留下一个众人觊觎的皇位便撒手而去。帝国内的各派皇族势力顿时红了眼,都企图在帝位争夺中为自己一方谋取最大利益,最好是获得帝位。在这危急时刻,元帝国随时都有可能四分五裂,爆发内乱。终于,一些言辞犀利的有识之士站出来,他们坚持必须执行先帝生前做出的“君子协定”。 四年前,为了巩固帝位,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曾经和自己的亲弟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有一个君子协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虽然这个口头约定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没人愿意提起,孛儿只斤·海山也含含糊糊地遮掩这段历史,这个君子协定便无人问津。 随着局势的转变,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开始发力,他迅速聚拢各方势力,很多皇族势力也和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私下达成新的协议,他们拥护其继位,同时也为自己谋取到更多的好处。在这个君子协定的号召下,又在众多实力派的支持下,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顺理成章地接过了他哥哥的权力宝杖,成为浩瀚版图的大元帝国新的统治者——元仁宗。 相对于只做了四年皇帝、碌碌无为的哥哥,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个有进取精神的人,是个很想做出一番成就的皇帝。在位期间,他大力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大力弘扬孔孟文化。新皇帝干练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很多汉人弹冠相庆,认为遇到了知音,先前的元统治者千方百计打压的汉文化终于迎来了春天。 同一年,一个名叫刘基的孩子出生了,他的出生没有什么离奇之处,既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也没有惊世骇俗的异常天象,不过无数人的命运却因他的立场转变而改变了。在元末明初数十年的乱世中,刘基用他的智谋为朱元璋的宏图伟业立下汗马功劳,成为覆灭元帝国最大的功臣。 1311年7月1日亥时,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今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的村民早已进入梦乡,池塘里的蛙鸣在寂静的乡野间回荡。此时,村子里仍有一户人家灯火通明,大门外的红灯笼高高挂着,吸引着蚊虫飞舞;偶有几声犬吠,更显得四周的安静。 这里是村里的著名人上刘爚(yue)的府邸,此时院子里的二间厢房不时有进进出出的奴婢和老妈子,一个挂在厢房门上的红布条显示着这里正有一个小生命诞生。 刘府的主人刘爚,字如晦,此时正在正堂里端坐,一边夜读春秋,一边等着产房喜讯。 说起这青田刘家,在当地非常有名,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青田刘家曾经是军人世家,祖先曾是统兵打仗的战将。刘家祖先属于边防将领,长年驻扎西北边疆,统率着北宋王朝最精锐的部队——西北军,士兵主要是能征善战的陕西大汉。那个时期北宋西北军的主要对手是贺兰山的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国。在与西夏多年的纷争中,刘氏家族的子弟练就了精湛的武艺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当然,他们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以刘伯温的八世祖刘延庆和七世祖刘光世最为显赫。 《宋史》上记载:刘延庆“雄豪有勇”,此人一生戎马倥偬,曾经跟随童贯征讨方腊,伐辽国,抵御西夏入侵。在担任挪延路总管时,西夏进犯中原,刘延庆领命出击,于大漠中野战,舍生忘死,血染战袍,大破西夏成德军,活捉了敌军元首,一时风光无限,成为威名远播的刘大将军。(P1-3) 序言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曾经有一位传奇般的人物,他的身份颇有些神秘,才能超出世人太多,他似乎总能通晓天机,预知未来之事。民间百姓认为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对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都不为奇。这个人就是元末明初的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儒生,但最擅长的却是阴阳五行、风水占卜。他“掐指一算”,就能知过去和未来;他“夜观星象”,便能知晓天下大势;当淳朴、善良的红巾军士兵问他是不是真的神仙转世时,他会一脸高冷的样子,微笑不语,既不否认,也不承认。中国民间历来推崇神鬼文化,对于智慧尚未完全开启的古人来说,这位智谋超越了当时芸芸众生的杰出人物被赋予了太多神话色彩。 论事业成就,刘伯温达到了个人人生奋斗的巅峰;论军事才能,刘伯温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问鼎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协助朱元璋,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刘伯温是一个卓越的谋臣,说他是大明帝国的推手并不为过。 据说当与朱元璋第一次相会的时候,刘伯温便根据天下时局,进献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让朱元璋如获至宝。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帝业,数十年间的征伐、治国、惩贪、驭臣、与民休养生息等大政都没有超出过此策的范围。虽然在史书中找不到这份策论存在的确凿证据,但是刘伯温的功劳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在血雨腥风的征战中,刘伯温审时度势,良策频出,帮助朱元璋以弱胜强,一次次翻盘,每一场战役都像一盘设定的棋局,按照刘伯温的神机妙算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大战鄱阳湖,兵围平江(苏州),南征和北伐,朱元璋最终大获全胜。 大明建国之前,每次遇到难以破解的重大难题,朱元璋都会召刘伯温商议,寻求应对之策。在刘伯温的谋划下,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大明立国后,朱元璋更是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基业。 也基于此,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刘伯温的离奇传说,令人神往!然而,真正的刘伯温绝不会是传说中的那么有趣,因为只有那个时代中真正的顶尖人物,才有资格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在心狠手辣的朱元璋面前,任谁也潇洒不起来。相比传说,刘伯温的真实人生历程更加精彩,也更加惊心动魄。 历史永远比传说更加曲折,更加荡气回肠……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