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年”系列丛书,首选葛翠琳、肖定丽、管家琪、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孙幼军5位海内外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年文学作品,组成第一系列,隆重推出。
本书是该系列之《来自海风的消息》,是第一本由台湾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书写的自传体小说故事,以小女孩菁平的第一人称为视角,以台湾的离岛——澎湖群岛中的马公镇作为故事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成长期的心理挣扎,从侧面描写出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岛上的众生相。
| 书名 | 来自海风的消息/中国童年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管家琪 |
| 出版社 | 新世纪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童年”系列丛书,首选葛翠琳、肖定丽、管家琪、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孙幼军5位海内外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年文学作品,组成第一系列,隆重推出。 本书是该系列之《来自海风的消息》,是第一本由台湾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书写的自传体小说故事,以小女孩菁平的第一人称为视角,以台湾的离岛——澎湖群岛中的马公镇作为故事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成长期的心理挣扎,从侧面描写出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岛上的众生相。 内容推荐 《来自海风的消息》这是一本由中国台湾作家管家琪亲笔书写的半自传体儿童小说。作者以随父亲移居澎湖的小女孩菁平为主角,以台湾的离岛——澎湖群岛中的马公镇作为故事背景,描写了1950年代至1970年代祖国宝岛台湾上的众生相。这部小说透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集中反映了当时台湾的社会风貌:从大陆过去的“外省人”来到台湾后和当地人的融合,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生生不息,退伍老兵孤寂而心酸的心情和对故土的思念——也许唯有家乡的消息乘着海风而来,才能抚慰他们的离愁别绪。作者立足自己成长的祖国宝岛台湾,写成长之乐,长辈们的乡愁和对大陆故土及亲人的深深眷恋,文笔时而轻快,时而沉重,并以两岸实现开放探亲为结尾,体现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轨迹。 目录 第一次坐飞机 妈妈的法则 转校生兄妹 你是哪里人 邻居和新朋友 新居的秘密 家里的驿动 被套惹的祸 老照片的回忆 探秘旧居传闻 班级里的大新闻 传闻背后的凄楚 大陆的乡音 信件里的乡情 菁平的委屈 家常出气筒 外公家的暴风雨 新作息和怪味菜 自强不息地奋斗 特殊的年夜饭 太姥姥走了 失语的演讲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次坐飞机 看到熟睡的弟弟被妈妈抱着,像个洋娃娃一样趴在妈妈的肩头,菁平觉得好羡慕;她知道弟弟难受,她也很难受啊,她也好希望有人能够抱着她下去,不抱的话背着也行。 菁平转头看看哥哥,哥哥也是皱着眉头,一脸痛苦。 头一回坐飞机,真是整死人了。 妈妈的脸色也很不好看,瞪着爸爸烦心地埋怨着:“你骗人!坐飞机一点也不好玩,难受死了!” 一家五口只有爸爸跟个没事人一样,好言好语地哄着妈妈:“好啦好啦,别抱怨了,一会儿下去的时候千万别板着脸啊。拜托拜托!来接机的人那么多,可别让人家笑话。” 妈妈一边抓了一条小毯子盖住弟弟,一边还在嘟嘟囔囔:“千吗要来那么多人接机啊!” “哎,怎么这么说话呢!人家当然也是好意啊,好了好了,机舱门快开了,别吵了。” 妈妈撇撇嘴,瞪了菁平和哥哥一眼,“菁文菁平,动作快点!拿好东西,站好!马上就要下去了!” 爸爸也交代着:“你们等一下就跟在我们后面,一定要跟好,不可以乱跑,听到了没有?” 菁平点点头,把包包背起来。她没力气回答。哥哥倒是应了一声:“听到了。” 他们一家是等到其他所有旅客都下了飞机以后,最后才下飞机的。爸爸一出现在舱门口,跟在最后面的菁平什么都还没有看到,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就已经听到一阵吹吹打打,好热闹的样子。 很快的,当她开始下舷梯的时候,终于看到停机坪上接机的场面。乖乖,真的来了好多人啊!居然还有一支鼓号乐队,那些吹吹打打的声音就是他们弄出来的。 这个场面真是超乎菁平的想象,让她不由得为之一愣。方才还在飞机上的时候,菁平坐的那一侧看不到这个方向,再说晕机那么不舒服,在等待下飞机时即使有空档,当时她也没那个劲儿想到要透过小小的窗子东看西看。走在她前头的哥哥,仿佛算准了妹妹这个土包子会呆掉,回过头在震耳欲聋的乐声中扯着嗓子朝菁平喊了几旬:“喂!别看了,你走好!抓住扶手!” 菁平赶紧伸出右手去抓住舷梯的扶手。她也不敢再多看了,专注地盯着脚下。她感觉舷梯每一层阶梯之间的距离有一点大,可能这是为大人设计的吧,再加上晕机的不适感还没消除,好像每一步都很难踩稳,都有些颤颤巍巍的感觉。 “小心!”菁平在心里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摔跤,万一当众出丑,爸爸妈妈一定会气死的!” 她同时还想到,那些站在停机坪的人现在一定都在看着他们一家五口陆续下飞机,爸爸走第一个,其次是妈妈抱着弟弟,然后是哥哥,最后是她。万一她没走好,摔了一跤,还从舷梯上往下滚,那…… 菁平不敢再想下去,她觉得那样的画面实在是太滑稽了。 终于到了地面。她感觉鼓号乐队的声音更响了,还有热烈的鼓掌声。菁平乖巧地跟在哥哥的屁股后面,走了几步,哥哥停下来,等了一下,然后伸手牵着菁平。现在队形改变了,不再是呈一字队形,而是爸爸妈妈走在前面,哥哥和她并排走在后面。 有哥哥牵着她,菁平觉得安心很多。至少不用担心摔跤了,哥哥一定不会让她摔跤的。这么一来,菁平就可以稍微放松地看看两旁前来欢迎他们一家的人群。说真的,看到如此隆重热烈的场面,菁平感觉很不自在,她不知道爸爸居然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啊。她只顾低着头走,就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似的,偶尔才敢抬眼偷看一下。看到大家都在热烈鼓掌,知道大家都是好意,是对他们家表示热烈欢迎,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无意中,菁平的眼神和一个穿旗袍的胖阿姨接触到了,阿姨的眼神满是友好,还在瞬间停下鼓掌的动作,朝菁平迅速挥了一下手,笑了一下,菁平很自然地也挥手回应。P1-5 序言 一切都源自童年。这是一句真言,也是一句真理。 冰心先生曾经至诚至真地写道:“童年啊!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和生与死、爱情与命运、战争与和平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一样,童年、儿童苦难与儿童成长,是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儿童文学、童书出版繁荣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表现在儿童文学上,是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优秀作品,涌现出一大批品牌作家、品牌作品,涌现出一大批畅销书作家、畅销作品;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画家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各大奖项,特别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2016年获得了国家安徒生奖文学奖。“黄金时代”表现在童书出版上,我国的童书出版从原来的专业出版演化成大众出版,全国580多家出版社,其中530多家出版童书,年产童书4万多种,出版总量世界第一;拥有由相当于半个欧洲人口3.67亿未成年人组成的巨大的童书市场;年总印数6亿多册,在销品种20多万种,销售总额120多亿元人民币;年产值连续16年以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16年跃居中国出版份额最大的板块,成为一支拉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领涨”力量。毫无疑问,当今中国的儿童文学和童书出版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 新世纪出版社在这样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精心推出“中国童年”系列丛书,是一种童年文学创作、童年文学出版的回归,是一种儿童文学、童书出版的不忘初心。 文学,是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映。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寻觅和检索古今中外文学和出版的痕迹,我们不难发现,关于童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出版,特别是名人名家的童年文学和出版,一直有迹可循,有的甚至还浓墨重彩。 在国外,许多大文豪、大作家都不同程度地笔触过自己的童年,有的甚至直接书写过自己的童年,并且拥有自己的童年文学经典。如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流浪儿三部曲《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中,小奥利弗、小大卫、小皮普三个小主人公就是狄更斯自身童年的文学写照。狄更斯困苦不堪的“童年梦魇”,使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孤儿形象”精准逼真,淋漓尽致,令人震撼,因而也更赋予狄更斯作品深刻的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又如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干脆以“童年”作为第一部作品的书名。在《童年》中,高尔基把阿廖沙3至10岁的童年生活做了全景式的深入浅出的描述,通过透视阿廖沙命运多舛的童年生活,揭示了俄罗斯19世纪沙皇统治时代下层民众的种种苦难,也使《童年》成了世界童年文学的经典。再如葡萄牙著名作家理查德·齐姆勒,专门策划、编辑、出版了由全球26位世界级作家童年成长故事组成的《童年时光》,其中,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迪默、畅销书作家阿特伍德等,星光灿烂、形象生动、益智励志、童趣洋溢的《童年时光》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世界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欢迎和真心喜爱。 在中国,童年文学也是整个中国文学中最富亮色的文学板块。中国历来重视童年文学的创作和出版,并且各种文学形态精彩纷呈。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巴金的《童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张天翼的《我的幼年生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三毛的《拾荒记》等,林林总总,繁花似锦。20世纪80年代初的1982年,新蕾出版社曾经推出大型《童年文库》,先后出版过“科学家的童年”“艺术家的童年”“作家的童年”“冠军的童年”等系列。其中,“作家的童年”书系选取了茅盾、巴金等7位重量级作家的作品。进入2l世纪后的2013年,明天出版社推出由王安忆、苏童、迟子建、张梅溪、郁雨君、毕飞宇6位作家书写自己童年的“我们小时候”系列,这个以知名成人文学作家为主体的童年文学系列,被誉为折射一个时代的儿童文学“童年老照片”。2016年12月,天天出版社推出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的童年文学作品《吉祥时光》,这是首部凝望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童年忆往,一出版就引起巨大的共鸣和反响。 童年,有千千种,万万种,亿亿种,乃至无穷无尽种。童年,纵然有干差万别,但总是最美好的,最神圣的。顽强地表现童年,是作家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家的本真。顽强地表现童年,也是出版社特别是专业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追求。新世纪出版社在中国童书大时代到来的今天,精心策划编辑出版“中国童年”系列丛书,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文学出版之举,是大力提升和丰盈我国儿童文学质量之举,是童书出版的大手笔之举。在丛书策划编辑中,新世纪出版社高标准,严要求,以经典、长销作为定位,力求打造一套可以传世的文学精品,打造新世纪版的《童年》、新世纪版的《城南旧事》。毫无疑问,这是充满美好的追求。 “中国童年”系列丛书,关键词是“中国”和“童年”。“中国童年”系列丛书,传承中国文化,突出中国元素。“中国童年”系列丛书,作者一流,定位精准,是一群与小读者心心相印的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童年”系列丛书,采取历史纵轴和地域横轴选择作家,基于国内一线儿童文学作家的真实童年经历进行文学创作。丛书故事跨越半个世纪和整个中国地域版图,是一套对中国几代人童年的全景式描绘,隽永优美,充满中国情味的作品。丛书着力表达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的共同呈现:这些作家的童年刚好横跨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期大变革年代,国内外局势快速更迭,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作家本身的童年生活体验、精神世界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其他地域的同龄人的独特面貌。每个作家都是从故乡而来,走向远方的。不管走得多远,他们身上的故乡情怀、童年情结都深深地融在他们的血脉里,每个人的童年印记的叠加、融合、升华,成就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中国童年”。 “中国童年”系列丛书,以敬畏之心书写童年,以敬畏之心呈现文学。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和全球化语境下,儿童的经验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向;而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欠缺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常常在模仿西方作品,或迎合市场化消费主义的品位。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过描写“中国式童年”,从生活的表象出发,再现整个民族的精神,让孩子在乡土味道和文化基因中找到父辈的出处,追溯到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中国童年”系列丛书,首选葛翠琳、肖定丽、管家琪、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孙幼军5位海内外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年文学作品,组成第一系列,隆重推出。《回望——记忆中的碎片》是八甸儿童文学老人葛翠琳回望自己的童年,追述一个在旧式教育与新式教育相融合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眼中的世界。《麦秸垛上的小豆子》是当红儿童文学作家肖定丽以一个出生在豫南农村的小姑娘作为叙事的第一视角,叙述贫苦人家的孩子在求学路上的艰辛,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豫南地区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来自海风的消息》是第一本由台湾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书写的自传体小说故事,以小女孩菁平的第一人称为视角,以台湾的离岛——澎湖群岛中的马公镇作为故事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成长期的心理挣扎,从侧面描写出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岛上的众生相。《沐风于野》是动物小说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为了纪念自己的童年和草原上的小伙伴所抒写的故事,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野性、深邃又神秘的画卷。《初春》是由著名童话大师孙幼军的童年日记集结而成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主体是他在小学至初中时期所写的日记,本真地记录了一个从20世纪40年代战争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小男孩的生活。 中国童年,是丰富的,是多元的,是多彩的,是鲜活的。中国童年,是快乐着的,是变化着的,是进步着的,是向上着的。中国童年,需要文学的表达,需要文学的关照,需要文学的滋养,需要文学的鼓呼。我相信,“中国童年”系列丛书,一定会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大格局中脱颖而出,一定会受到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真心的喜爱。 海飞 2017年1月25日 于万泉美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