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舒德骑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人们都知道美国人的“飞虎队”,知道美国空军人员在抗战期间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实。但是,另外一支规模更大、战功更卓越、牺牲更多的援华空军志愿队——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由舒德骑所著的《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一书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为契机,以反对侵略,伸张正义,珍惜和平为主旨,讴歌了中华民族与苏联空军志愿队为赢得反侵略战争胜利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事件清晰,以时间为线条,以数据为支撑,具体生动还原了难得的抗战史实;可读性强,全书既有宏观的把握,更有细节的描写,情节紧凑,文笔娴熟,极具历史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时效显著,在当前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的国际形势境下,提醒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传播了正能量。

内容推荐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总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2000多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250架。参加了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等重大会战,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正面战场。四年中共击落日军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日军王牌飞行员中的“四大天”中三位被击落。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也牺牲了200多人。仅1938年的武汉空战,苏联空军志愿者就牺牲了100多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把能够收集到的烈士骸骨都葬在汉口的万国公墓。最高峰时,苏联志愿航空队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在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

由舒德骑所著的《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一书近30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当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抗战处于最危急最困难的关头,在西方诸国袖手旁观隔岸观火,中国在国际上处于空前孤立之时,苏联给予中国巨大军事援助。苏联政府除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物资、派遣军事顾问,对中国进行军事人员培训外,空军志愿人员还秘密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以及保卫南昌、广州、兰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50余次大规模的空战,并远程轰炸了日本本土和台湾松山机场,轰炸了停泊在上海、武汉等地的日本军舰,给日本造成惨重损失,有效地遏制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华民族危难之际

 1.悲壮惨烈的淞沪会战

 2.铁血横飞的空中绞杀

 3.中国没有被俘的空军

 4.宁为玉碎的中国战鹰

 5.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6.不能让中国投降日本

 7.卓有成效的西北之行

 8.难忘克里姆林宫会谈

 9.莫斯科创造中国神话

 10.南京上空最后的决战

第二章 打通援华国际大通道

 1.茫茫荒漠上创造奇迹

 2.险象环生千里大抢运

 3.用生命诠释中苏友谊

 4.实在了不起的中国人

 5.独闯天涯的英雄壮举

 6.整装待发的苏联空军

 7.月光之下深情的吻别

 8.艰难险阻中顽强起飞

 9.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

第三章 打击敌寇的嚣张气焰

 1.雪中送炭的苏联空军

 2.在中国天空初露锋芒

 3.出其不意地对敌攻击

 4.一颗空军巨星的陨落

 5.永垂千古的空军战魂

 6.保卫南京的浴血之战

 7.罄竹难书的日军罪行

 8.对日军暴行实施惩罚

 9.苏联不可能出兵中国

第四章 正义之剑在中国天空

 1.犬牙交错的武汉空战

 2.一个日本士兵的噩梦

 3.承机迫降于危难之际

 4.洋人来华助战悲喜剧

 5.野战医院的人生奇遇

 6.兰州上空中苏保卫战

 7.以特殊方式庆祝节日

 8.出奇制胜战鹰袭台北

 9.短命的国际十四中队

第五章 保卫武汉的空中较量

 1.痛心疾首的西北空难

 2.一次空前的空中大捷

 3.刻骨铭心的战斗经历

 4.运筹帷幄的苏军顾问

 5.中国空军的跨海远征

 6.义薄云天的英勇壮举

 7.望穿秋水的苦苦等待

 8.武汉上空的殊死搏杀

第六章 在保卫大后方战斗中

 1.重庆大轰炸拉开帷幕

 2.为了打击敌寇而备战

 3.历史上最残忍的轰炸

 4.多行不义则自食其果

 5.来到中国的库里申科

 6.给日本人致命的反击

 7.坂井三郎的人生悲剧

第七章 在艰难苦战的岁月里

 1.视死如归的最后抉择

 2.大江之上不朽的生命

 3.乌江边上长眠的少尉

 4.击毙日军“轰炸之王”

 5.黑暗时期不屈的战斗

 6.一场不对称的遭遇战

 7.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

第八章 历史的天空永远铭记

 1.苏联突遭德国人偷袭

 2.遥望战火纷飞的祖国

 3.当要离开中国的时候

 4.迟到的美国“飞虎队”

 5.战火洗礼的苏联英雄

 6.薪火相传两代守墓人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中华民族危难之际

在民族危难之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1.悲壮惨烈的淞沪会战

正午时分,狂泻的炮火、密集的枪弹、飞腾的硝烟、倾天的尘土、燃烧的残垣、横飞的血肉,将整个上海涂抹成了一块血色斑斓的画布。

天上那轮血红的太阳,在炮火和硝烟熏染下,已变得一团惨白,沉浮在烟尘之中,冷冷地注视着这人间的血腥与杀戮。天之下,看不见一只飞翔的鸟儿,唯有剌耳的飞机声和尖啸的枪炮声;地之上,没有一块无火无烟的净土。唯有残酷的撕咬和疯狂的厮杀!

这是1937年8月。

淞沪战事正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地面的战斗,尽管中国军队投入到正面战场的就有3个集团军,以及海军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等30余艘舰艇,但日军在火器装备方面超过中国军队4~5倍。坦克装备超过36倍。尽管中国官兵们同仇敌忾,前仆后继,采用人海战术,打得无比英勇顽强,但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威猛,面对目军强大的火力,以及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坚固的工事,束手无策,每争夺一寸土地,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战斗打响之后,日本陆军、海军航空队的高空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攻击机从航母和机场升空,凭借着强大的空中优势,无论早晨黄昏,还是月黑黎明,都在肆无忌惮地一波接一波对我军阵地和舰艇进行狂轰滥炸,致使中国军队阵地被毁,舰船被伤,人员伤亡惨重。在虹口、公大纱厂、汇山码头一带,血染江河,尸横遍野,在毒辣的太阳蒸晒下,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能嗅到腐尸和血腥的气味。

惨烈的战斗夜以继日地持续着。

8月21日黎明,虹口阵地上出现了短暂的沉寂。在战壕里的中国士兵,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突然看见日本飞机又出现在阵地上空!一阵剌耳的怪叫之后,几十架飞机又开始轮番对着中国阵地进行投弹和扫射。顷刻之间,炸弹尖啸,尘土倾泻;机翼之下,弹片横飞。空袭过后,到处是火光,到处是焦土——尽管如此,中国军队依然抱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坚定信念,顽强地坚守在血肉筑成的阵地上。

冲锋、溃退;溃退、冲锋。犬牙交错,你死我活。每天,双方的战斗从黎明持续到天黑,从天黑又持续到黎明——到了8月下旬,整个战局陷入僵持阶段。

8月23日拂晓,增援的日军松井石根中将率领的2个师团先头部队,在海空强大火力的掩护下,突然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向登陆,猝然扑向中国军队阵地,使整个淞沪前线更是吃紧起来。

坐镇江西庐山的蒋介石闻讯,急令军政次长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除指挥各部火速分赴各处抗击敌人外,同时他再次命令空军司令部,要不惜一切代价,除警戒南京等重要地区外,凡是能起飞作战的飞机,都要轮番出动,轰炸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和在黄浦江外的舰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空军司令周至柔接到命令,尽管勉为其难,但还是将能够升空的飞机倾巢出动,在轰炸日军军事设施、水面舰艇、前沿阵地的同时,又与前来拦截的日本飞机,在空中进行残酷的绞杀。

2.铁血横飞的空中绞杀

这场绞杀,严酷而惨烈。

战斗打响之初,8月14日、17日和19日,中国空军就多次奉命轰炸日军目标。特别是8月14日,第4驱逐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所部飞机,不顾飞机性能落后,也不管日军来势汹汹,凭着一腔热血和满腔仇恨,在来不及加油的Jf青况下果断升空,在风雨交加的杭州笕桥机场上空,与前来偷袭的日本鹿屋航空队第一次发生激烈空战。战斗中,高志航首开击落日机的纪录,日本人的1架96式舰载机冒着黑烟,坠落在一片坟场上。就在笕桥与半山之间。“两架日本重型轰炸敌机,像两只被拍子打烂了的苍蝇,乱堆在田野里。侵略者的钢铁与侵略者模糊的血肉被砸成了一团,日本人的太阳徽记插陷在粪土之中,因为它们意外地碰到了更坚强的钢铁与更坚强的血肉之故。”(P1-4)

序言

前言

我的家乡在重庆江津县城。

江津,位于重庆上游60公里,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浩荡的长江流到这里,猛然打了个漩儿,将长江扭成了一个“几”字。江津城就在这“几”字中央,此地三面环水,一面倚山,因而又有“几江城”之称。

人近晚年,往事如烟。至今搜索对家乡所有的记忆,一个特殊的画面,叫人久久难忘。

县城东门长江边上,一棵老态龙钟的黄葛树,掩映着一座四方亭。这座亭子很特别,亭顶是由银灰色的金属构成。残阳西坠,大江浩渺。在落日的余晖下,亭子反射出熠熠的光泽。江风轻拂,树叶婆娑。亭子中央,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大匾,匾上写着“中苏友谊亭”几个大字。匾下有小楷题日:“1939年夏,日寇飞机轰炸重庆,英勇的苏联空军与之激战,击毁日寇飞机坠于笋溪河边,境内军民无不欢欣鼓舞,以飞机残骸建亭于此,以兹纪念。”

这座特别的亭子,见证着中国抗日战争中一段难忘的历史,也见证着中苏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战斗友谊——遗憾的是,随着时势的变迁,苏联空军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渐渐被人淡忘了。

2011年,作者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之邀,撰写《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一书时,在北京、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地查阅和收集了大量中国空军发展的史料,却意外地发现,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最早给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空中强盗的,却是英勇的苏联空军!

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于1937年9月来到中国,而美国“飞虎队”直到1941年8月才开始组建。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达4年之久,而美国“飞虎队”从组建到解散,只有11个月时间。在珍珠港被日本偷袭、美国对日宣战之前,苏联空军援华抗日的规模、所取得的战绩、牺牲的飞行人员远远超过“飞虎队”。

这段珍贵的历史,随着近年来中俄关系的改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进入国人的视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揭开中苏在抗日战争期间共同战斗这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抗战期间,苏联政府除给中国巨大的军事物资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帮助制定作战方案、对中国军事人员进行培训外,空军志愿人员还秘密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和保卫南昌、广州、兰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50余次大规模的空战,并远程轰炸了日军在台湾的松山机场,轰炸了停泊在上海、武汉等地的日本军舰,给予日本人沉重打击。1941年8月13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纪念“中国空军节”时,对外公布抗战4年以来的战绩为:共击落日机1500余架、炸毁舰船200余艘、毙敌日空军1200余人、俘获日飞行员69人,使日本侵略者空中优势大为削弱①(①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海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页。)——这,当然与苏联空军直接对日作战密切相关。

在那血与火的年代里,2000多名苏联空军飞行员,远离自己的祖国,在异国的天空中与中国飞行员一道,同日本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共有236个年轻的生命,长眠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2005年5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赴莫斯科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作为礼物赠送给俄总统普京及苏联援华抗日老战士大型画册《胜利的回忆》中,100余幅照片和史料真实地记录了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的这段历史。俄罗斯前任驻华大使罗高寿拿到这本画册时曾感慨道:“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俄罗斯人都已经淡忘了,而中国人民还记得,这让我们觉得非常温暖。”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时,他饱含深情地讲道: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①(①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1版。)

过去了的就成为历史,而活着的人就成为书写历史的人——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民族,有着“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统。200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其中只有3个外籍人:一个是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一个是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另一个就是苏联空军飞行大队长格里戈里·库里申科——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中国的土地上,当年苏联飞行员的墓地和纪念碑等,已成为中国人民瞻仰和缅怀他们的圣地;每到清明时节,不少普通中国人依然在虔诚地为苏联英雄们扫墓、敬献鲜花。

大江东去,烟波浩渺。

日起月落,雁来燕归。

静夜里,我一页一页地打开这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当年苏联空军援华抗日志愿队那慷慨赴难、鏖战长空、铁血横飞、视死如归的情形,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让我们走进这段难忘的历史。

后记

后记

早就想用文学的形式来表现这段珍贵的历史了。

2009年秋,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之邀,在采写《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时,我在北京、南京、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中国空军的史料。从这些史料中,我惊异地发现:在中国人民抗战艰难的时期,最先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不是声名显赫的美国“飞虎队”,而是苏联空军志愿队!苏联空军志愿队在中国的天空中,与侵华日军进行了长达4年的生死较量。这段历史,催人泪下、可歌可泣。然而,这段珍贵的历史,已被岁月的烟尘湮没了半个多世纪,不但世人知之甚少,甚而完全不知。

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大遗感。

201 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元首商定,由两国政府共同举办胜利庆典和一系列纪念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人民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波澜壮阔的重要篇章。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的这段历史呈现于世,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010年起,我在撰写《中国核潜艇诞生纪实》长篇报告文学的同时,广泛收集苏联空军援华抗日的资料,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去粗取精,逐步构思。这个过程,耗去我近3年时间。从2014年1月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文字起,耗去了大半年时间。写作过程,艰难苦涩。一是资料匮乏,现今存世的资料大多是论文之类,能构成文学的材料十分缺乏;二是题材太大,驾驭困难,要用文学的形式很好表现出来,让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难度不小、颇费踌躇。

在动手写作之前,就确定了几条原则:一是既是报告文学,就必须尊重史实,经得起史学家们的挑剔,不能像如今有的“纪实文学”那样,为了“好看”而采用写小说的手段,凭空杜撰贻误读者;二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要力求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适合阅读;三是为避免枯燥重复,选材必须精当,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对苏联空军志愿队在南昌、兰州、成都、昆明等地的空战,只能采取蜻蜓点水的方式,点到即止。

写作过程中,有两件事给了我莫大的刺激,促使我一定要坚持写下去。6月5日上午,正埋头写作,突然听见城市上空响起一阵又一阵凄厉的警报声!一时间,我有些茫然无措,不知何处发生了何种灾难。当晚看《重庆新闻联播》才知,原来这一天是重庆人民遭受日寇大轰炸受难日!多年来,重庆市人民政府以这种方式来向死者致哀,告诫生者千万不要忘却这段悲惨的历史!

此前两天,2014年6月3日,我所知道的成都市84岁老人苏良秀,向日本东京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日本轰炸机1941年轰炸成都时,她家房屋全部被炸毁,全家6口人都被炸死。老人泣血疾呼道:60多年来,有谁来给她道过一次歉,有谁来安抚一下她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的心里一直在流着血。

以史为鉴,才能明得失。在日本当局否定侵略历史、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的今天,我们尤其应当警醒再警醒;我们还要告诉子孙们,绝不能忘记中华民族那段惨烈而屈辱的历史。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感谢中航工业集团、中航611所、中航132厂、中国兵器工业209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内涵丰富,但由于资料所限,年代久远、作者水平等因素,难免取舍失度、挂一漏万,漏误难免,还望方家不吝指正,以求再版时更正。

感谢为此书付梓付出辛劳的编辑和朋友们。

舒德骑

2015年1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摘自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

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俄罗斯人都已经淡忘了,而中国人民还记得,这让我们觉得非常温暖。

——俄罗斯前任驻华大使罗高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