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千年经典,《大学》和《中庸》既为古人思想之精华,亦是今入进步之阶梯。《大学》讲究[三纲八目],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提倡[中和]与[诚己],要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恩之,明辨之,笃行之]。北宋朱熹集注二书,流传至今而不衰,仍为世人所敬重。对此书现在虽有褒有贬,然能影响千年,必有其合理之处。今人重读原著,定能悟其至理之言,行其至理之事,以遗泽后世。
《大学》总结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系统阐发了儒家修身致道的原则和步骤,是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其中的“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日则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一书阐明了“诚”与“中”之全体大用,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庸》开篇即围绕“天命”、“性”、“道”、“教”、“慎独”、“中和”等重要命题开始阐述,指出道出于天,性自天命,君子慎独而恪守中庸之道,就能使天地万物各得其位,健康发展。另外,《中庸》中还提到了为政者要尊重贤人、恭敬大臣、爱护平民等思想,这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