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秋战国(典藏套装版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兴宇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不读春秋,不品战国,我们就不懂中华文化。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舞台,无数英雄展风采。

高兴宇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春秋战国》全书共100万余字,分初霸卷、问鼎卷、归一卷三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军事斗争、思想争鸣、计谋较量等等,在该书中都有系统地阐述。

内容推荐

高兴宇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春秋战国(典藏套装版)》共3册,内容分别如下:

第一册《初霸》主要讲述:周朝对天下失控后,郑国首先跳出来跃跃欲试。而后,卫、宋、陈、鲁等国弑君就像杀鸡。此刻,处于南方的楚国却把脊背留给辱骂,一心打理自己的国家,从而快速崛起,威胁中原。与此同时,齐国任用管仲新政,尊王攘夷,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首霸。接着,处于西方的晋国、秦国开始觉醒,用贤人,谋发展,让晋文公、秦穆公紧接着称霸。宋国的宋襄公也是热血男儿,高举仁义大旗,意图称霸。

第二册《问鼎》主要讲述:在一群弱小国家的惆怅中,两个强国晋和楚展开了长达百年的争霸。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背景下,赵氏抚孤、西门弭兵、虢地会盟、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三桓动乱等,一一上演。漫漫长夜里,有伍子胥的恩怨、楚昭王的酸楚、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还有孔子的周游、孟子的感叹、范蠡的离去。吴国攻楚、越国灭吴。在这大争之世,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册《归一》主要讲述:穷则变、变则通,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强国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你合纵,我便连横。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战国四君,孙武、吴起、孙膑、赵奢、乐毅、田单、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战国十将,邹忌、苏秦、张仪、卫鞅、蔺相如、吕不韦、范雎、李斯、韩非、尉缭等战国名臣,穷尽才华,各显风流。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

目录

《I 初霸》:

楔子

第一篇 春秋初霸

 一 蜥蜴的特性

 二 中原的初霸

 三 天下尘埃四起

 四 南方的初霸

 五 齐鲁郑纪宋的纠葛

 六 卫国的风云

 七 乱世出乱情

 八 桃花夫人的连环效应

第二篇 管仲相齐

 一 我是装死的

 二 管仲的新政

 三 尊王攘夷

 四 鲁国的动荡

 五 风马牛不相及

 六 霸业的顶峰

第三篇 一群老人

 一 女戎乱晋

 二 养鹤的卫国和养马的秦国

 三 分离三十年的相聚

 四 晋国的动荡

 五 仁义的交锋

 六 重耳流亡

 七 宋襄公的仁

 八 新的一天在等待我们

 九 晋文公安定国家

 十 王子盗嫂

 十一 城濮之战

 十二 晋文公称霸

 十三 崤山惨败

 十四 一条奸计的连环反应

 十五 秦国恼怒到了极点

《II 问鼎》:

第一篇 晋楚争霸

 一 从此几十年无战事

 二 彗星日食与一场战争

 三 齐鲁的动荡

 四 喜欢打鸟的晋灵公

 五 问鼎中原

 六 楚庄王一飞冲天

 七 郑昭宋聋

 八 结草绊杜回

 九 鞍之战

 十 夏姬的魅力

 十一 抚孤和赴死哪个难

 十二 鄢陵之战

 十三 晋国的内乱

 十四 西门弭兵

 十五 虢地会盟

第二篇 晏子使楚

 一 天下勇士纷纷投奔

 二 齐国政权最终将归田氏

 三 楚灵王离灭亡不远了

 四 当璧而拜

 五 出使狗国从狗门进

 六 只剩两只眼睛睁着

 七 子产与孔子

 八 齐国三杰

 九 三桓之乱

第三篇 漫漫长夜

 一 伍子胥出逃

 二 吴国政变

 三 要离刺庆忌

 四 吴国崛起

 五 伍子胥恩怨

 六 楚昭王酸楚

 七 孔子周游列国

 八 吴越之争

 九 十年生聚

 十 伍子胥之悲

 十一 越国灭吴

《III 归一》:

第一篇 战国七雄

 一 六卿的较量

 二 赵韩魏分晋

 三 魏国雄起

 四 吴起与扁鹊

 五 齐威王回头

 六 卫鞅的霸术

第二篇 合纵连横

 一 孙膑与庞涓

 二 智者的际遇

 三 墨子与鲁班

 四 张仪的连横

 五 楚怀王的悲剧

 六 赵主父之悲

 七 苏秦的合纵

 八 孟尝君田文

 九 人屠与桀宋

 十 乐毅伐齐

 十一 将相和

第三篇 统一六国

 一 范雎的磨难

 二 平原君赵胜

 三 远交近攻

 四 长平之战

 五 其利无数倍的投资

 六 邯郸保卫战

 七 周朝灭亡

 八 赵国命硬

 九 信陵君无忌

 十 最后的合纵

 十一 春申君黄歇

 十二 嬴政掌政

 十三 李斯与韩非

 十四 尉缭的智谋

 十五 韩赵灭亡

 十六 荆轲刺秦王

 十七 燕魏楚齐的灭亡

 十八 五百年一梦

尾声

试读章节

公元前744年,从郑国都城新郑的一座宫殿里,传出琅琅读书声。突然读书声被打断了,一位雍容华贵、美丽大方的妇人走进来,对教书先生和殿里的几个学生说道:“段儿岁数小,你应该让他多学一会儿。寤生大了,要多到外面走一走。”“是,母亲。”那个叫寤生的少年应声答道。他在走出宫殿的时候,隐约听到他母亲对教书先生窃窃私语。

这个妇人叫武姜,是郑国夫人。寤生是郑国世子,姬姓,刚满十三岁。在父亲郑武公百年之后,他继承君位是顺理成章的,但他隐隐感到不安,因为他的母亲偏袒小他三岁的弟弟姬叔段。或许有一天,姬叔段继承君位,那姬寤生就要大祸临头……姬寤生不敢想下去,但又不能不想。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

到了春播的时候了,但中原大地久旱无雨。为了乞求上天下雨,郑武公率领臣民设坛求雨。祭坛上,堆满了干柴,干柴上,架着一头牛、一头猪、一只鹿、一只羊。宣读祭文后,身穿盛装的郑武公点燃了干柴。霎时,烟气腾空。祭坛下的人们见此情景,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在他们的心中,认为掌管下雨的神灵一定收到了郑国君臣的虔诚心愿。这时,人群中的郑武公突感不适,他一面捂着胸口走向马车,一面嘱咐姬寤生到城外体察民情。

虽然旱情严重,但城外槐树成荫,正值开花的时候,香气扑鼻,蜂飞蝶绕。槐树旁,是大片的龟裂田地,数百名奴隶正在几个人的指挥下辛苦劳作。这些奴隶相貌不一、口音不一,原是战俘和被掠获的平民。在官府,他们每人都有一份丹书,那是用朱砂书写的奴籍。这丹书逼压着他们去耕作。一名年长者扶着木犁,前面十几个人用劲拽着绳子拉犁。木犁的犁头是用尖锐的石头做的。

世子姬寤生登上一个高坡,放眼望去,前面的土地阡陌纵横,犹如一个“井”字。姬寤生知道,这是周朝的井田制留下的土地耕作方式,一井分为九个方块,一个方块一百亩,由一户耕种;周围的八块田由八户耕种,谓之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一块是公田,由八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教书先生告诉过姬寤生,井田制自夏朝就有了,现在发展到极致,是百姓生存的基本依靠。姬寤生虽小,但也明白有饭吃才有人生存,人口旺盛才有国家富强。他遵从父命,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一个时辰的工夫就走出了十几里地。

翻过一个土坡后,姬寤生看到这儿的农人不在田间劳作,而是坐在槐树下乘凉闲聊。带着疑问,姬寤生问他们为什么不干活。

一位家臣也就是替封邑贵族领着奴隶干活的人答道:“我们并不是怠工,而是干劲十足。因为明天就要下雨,所以我们都在这儿等着雨水滋润田地呢。”

“明天要下雨?难道你们知道都城内刚刚进行祭祀求雨?”姬寤生问道。  “祭祀的事,我们也听说了。不过,明天要下雨的消息是镐京过来的一位贵人预言的。”家臣答道。

“他的预言准吗?”姬寤生问。

“很准,凡是他预言的,都一一应验。”家臣恭敬地答道。

从家臣的眼神中,姬寤生感觉到这位镐京来的贵人神不可测。姬寤生想去拜访他,但他不急着去找这位贵人,而是要看明天是否真的会下雨。这种沉稳的性格与他的年龄并不相符,或许是因为他在宫中长期受压抑所致,也或许是因为先天素质过硬。

世子姬寤生回到都城新郑,天已经黑了,这时竟然起了雾,而且越来越大。

第二天天还没亮,雨就下了起来。郑国群臣都向郑武公道喜,祝贺祭祀灵验,他们个个眉飞色舞。郑武公强撑着身体鼓励大家用心督促农耕,务必搞好春播。将近一天了,郑武公感到胸口越来越疼。

雨越下越大,姬寤生向父亲问安后,便坐着马车去寻找那位镐京来的贵人。他有很多问题想问,既问如何知道第二天要下雨,还要请教如何避祸趋利。在雨中,在车上,姬寤生又一次回想到自己名字的由来——

十三年前,母亲武姜难产,痛得死去活来,几次走近鬼门关,最终生下了他。小孩子出娘胎,一般是头先出来,但他是脚先出来,因此郑武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寤生。姬寤生四岁的时候,弟弟姬叔段出生了。从那以后,母亲武姜对他越来越冷漠。

世子姬寤生想,如果那位贵人真要是擅长预测,他就问问自己今后的吉凶,还要问问今后如何在宫廷中进退。

雨没停,车停了。姬寤生下车,一点儿没有世子的架势,向那位镐京来的贵人拜了又拜。镐京来的贵人叫祭足,原是周王室的一名小吏,西戎攻打镐京的战乱后,祭足到了这里隐居。

一番礼仪、寒暄后,祭足回答了姬寤生的疑问:“之所以我预测要下雨,是因为原本一直干燥的石墙上湿乎乎的,《周易》上说,础润而雨,所以我算出要变天。”

姬寤生问:“我天天学《周易》,但为什么感到乏味和空洞呢?”他将在宫里跟教书先生天天朗读《周易》语句的情况向祭足简明说了说。

祭足说:“《周易》的说辞来自自然和社会,要想读懂《周易》,只有联想到万事万物才可。”

姬寤生闻此,便觉眼前的祭足学问渊博、真功实料,应该为自己师傅,于是立刻起身,跪拜道:“愿意跟先生您学习,请收下我这个学生。”祭足将姬寤生扶起,算是默认了。姬寤生向祭足叙说了母亲武姜对兄弟俩厚此薄彼的情况,请祭足指教。

祭足说:“‘易’这个字,本身指蜥蜴。蜥蜴的第一特性是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人要想发展,首先要学会生存,而生存之道就是要顺环境特性而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特性。”

姬寤生想到昨天在宫殿里学习的一幕,庆幸自己没有顶撞母亲,而是事事唯唯诺诺。

世子姬寤生还想问祭足有关蜥蜴的特性二、特性三,但宫中卫兵紧急赶来,说郑武公请世子速回。姬寤生拜别祭足后,急急赶回。

自己的亲骨肉,做母亲的哪有不疼爱的?武姜越来越厌恶世子姬寤生,并非单纯因为那次难产,而是缘于生姬叔段时做过的一个梦。梦中,武姜的儿子成为气吞山河的国君,当武姜想看清儿子的模样时,姬寤生过来了,把她扔下黄泉……武姜惊醒了。这时候肚中越来越疼痛,姬叔段顺利生了下来。武姜因此认为姬叔段注定是将来的国君,而姬寤生则是冤孽。

世子姬寤生赶回宫中时,雨还没停。下了半天,旱情看来解除了。当姬寤生正要推门进去时,他听到母亲武姜在和郑武公说话:“夫君,神灵告诉妾,叔段必定是一代明君,请废掉寤生,改立叔段为世子吧。”

“废长立幼是周礼所不许,况且寤生没有过错,这事就不要再提了。”郑武公说这话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声音洪亮,而是气息微弱,看来病情很严重。

世子姬寤生跑到郑武公跟前,哭着问安。他知道母亲武姜多次向父君诉说要废掉自己,他知道郑武公坚持立自己为继位人。郑武公慢慢地向姬寤生说道:“寡人这病来得快、来得重。在这人生关口,有一些事要和你说,郑国来到新郑才二十几年,根基不牢,而且四周都是虎视眈眈的大国。我们要想守住这份基业,必须像我们老祖宗撰写的《周易》中讲的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靠实力、靠德行保住这份基业,而不能像周幽王那样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姬寤生认真听着,不断点头答应。

不一会儿,郑国群臣来到郑武公身边。此时,郑武公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姬寤生向大臣们道:“你们要尽心尽力辅佐他。”说完,郑武公就咽气了。

P7-10

序言

话说周朝建立后,大封王族、功臣和贵族,两百多个诸侯国因而建立。这些诸侯国不论国土大小、爵位高低,都必须忠诚、保卫周王室,并按期纳贡。就这样,按部就班、相安无事两百余年。

到了周幽王这一代,天子昏庸无道,整天围着王妃褒姒转。褒姒是个冷美人,从来不笑。周幽王想尽法子,她也不笑。奸臣虢石父献计道:“如果把京城周边防备西戎侵犯的烽火点燃,各国诸侯必然前来,这种难得一见的场面肯定会让王妃哈哈大笑。”周幽王依计而行。

当烽火点燃后,邻近的诸侯果然迅即带兵前来,但他们连一个西戎兵的影儿也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是周幽王陪着美人奏乐和唱歌。诸侯们上当了,王妃褒姒笑了。这一笑失天下。

在烽火戏诸侯后,周幽王改立褒姒为王后。这不合周礼的举动激怒了原王后之父——申国国君姜诚,他联合西戎进攻周王室。

当时周朝人自称华夏,并把华夏周围四方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这西戎是游牧民族,异常野蛮凶悍,常常南下、东进掠夺粮食、财物。当西戎打到周朝都城镐京(在今陕西省长安沣河以东)时,周幽王赶紧命人把烽火点燃。看到烽火信号的各国诸侯以为周幽王又在和他们开玩笑,全都一兵不发。

镐京里的少量兵马根本不是西戎的对手。在周王室供职的郑国国君郑桓公等人拼命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结果周幽王、虢石父被杀,褒姒被掳,郑桓公也战死。

西戎要粮要财不要地,战胜后全军撤退。周朝大臣及各国诸侯拥立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即周平王。因镐京被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自此,周王室由盛转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序幕缓缓拉开。

书评(媒体评论)

春秋战国不是一段混乱的时期,而是一部闪烁仁、义、礼、智、信、勇光芒的历史,它给我们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遗产。

智谋可比《三国演义》,精彩不亚《西游记》。《春秋战国》:包含三分之二中国成语的宏大史实小说。

——编辑推荐

这部书的特色是正统、简洁、含金量高。很朴实,很易懂,看后让人眼前一亮。流畅的文字道出了那个激情岁月,优美的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三国演义》一样,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细细品之,其味无穷。

——读者评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3: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