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9年级部编版)》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9年级部编版)》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9年级部编版)》,清代吴敬梓著,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在书中,作者先集中笔力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读书人,再着力刻画一批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的读书人,最后集中表现以儒林为中心的整个社会的灰暗现实。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写透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百科全书。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间壁秦老家。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他母亲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栓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P1-2
中国文学有一层短处,就是:尚主观的“无病而呻”的多,知客观的“刻画人情”的少。
《儒林外史》之所以难能可贵,就在他不是主观的,理想的,——是客观的,写实的。这是中国文学书里很难得的一部章回小说。
看了这部书的,试回头想一想:当时的社会情形是怎么样?当时的翰林、秀才、斗方名士是怎么样?当时的平民又是怎么样?——那一件事不是历历如在目前?那一个人不是惟妙惟肖?
吴敬梓他在二百年前创造出这类的文学,已经可贵;而他的思想,更可令人佩服。
他在第二十六回和二十七回里写鲍廷玺的婚姻:他的母亲不管王太太是一个甚么样的妇人,也不管鲍廷玺自己的意见——他说:“我们小户人家,只是娶个穷人家女儿做媳妇的好。”——错不错,一味信着金次福说的话,“娶过来倒又可以发个大财”,到后来,把个鲍廷玺弄得颠颠倒倒。——这一段文章,很看得出吴敬梓极不满意于父母代定婚姻制。
四十八回里写王玉辉的女儿殉夫一事,他的女儿要死的时候,王玉辉说:“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还拦阻你?”女儿死后,他的女人大哭,王玉辉反劝道:“你这个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经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又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人祠那日,王玉辉转觉伤心。后来到苏州游虎丘的时候,看见一个船上有一个少年穿白妇人,又想起女儿,心里哽咽,热泪直滚出来。——这一段文章,很看得出吴敬梓对于贞操问题,觉得是极不自然。
二十五回里倪老爹说:“长兄!告诉不得你!我从二十岁上进学,到而今做了三十七年的秀才,就坏在读了这几句书,拿不得轻,负不的重!”又看他在五十五回里写荆元的朋友于老者种许多田地过活,何等自由,何等适意!——这二处又很可以看得出吴敬梓把“工”比“读”看得重。
这三个问题,吴敬梓在二百年前便把他们认作问题,可见他的思想已经和当时的人不同了。
国人往往鄙视小说,这种心理,若不改变,是文学界一大妨碍。我从前在《新青年》里说过有几句话,现在把他写在后面作一结束:
喜欢文学的人,对于历代的小说——无论甚么小说——都应
该切实研究一番。
《儒林外史》之所以难能可贵,就在他不是主观的,理想的——是客观的,写实的。这是中国文学书里很难得的一部童回小说。——陈独秀
(《儒林外史》)变化多而趣味浓,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鲁迅
《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