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皆有灵魂吗?亡后魂归伺处?
31年后,旧金山。
魔术师兰迪死于揭穿灵媒骗局的当夜。
警方初步排除他杀。在兰迪的单身公寓,找不到有人人侵的痕迹。据现场推测,兰迪拆下挂浴帘的一根钢丝绳,勒住自己的脖子,把钢丝绳另一端绑在水管上,然后趴在浴缸里把水放了。如果不是他杀,那真是一种诡异的自杀方式。要知道,人被勒颈窒息而死是极其痛苦的。濒临死亡,在求生本能驱使下会拼命挣扎。通常上吊自杀的人需要一定的高度,不让脚落地,最终无法反悔地被勒死。兰迪的脖子距离水管仅有7英寸,在从生到死的那几分钟里只要他愿意放弃,随时可以爬起来终止自杀,除非他的求死之心无比坚定,以极大的毅力对抗临死前的痛苦。
那是凌晨时分,兰迪的古典留声机上放着一张黑胶唱片。
事发前,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保罗·伯恩收到兰迪的电话留言。
“我已找到它。”兰迪的语气愉悦,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帕顿夫人的通灵术还真是个难解的谜题,我彻夜苦思,所幸闪现的灵感救了我,太不可思议了……我得去洗个热水澡喝杯香槟来平复心绪。保罗,我们明天见面详谈。”
“我已找到它。”是加州的座右铭,也是兰迪的口头禅。说出这句话通常意味着他发现了某个骗局隐藏的秘密。
六年前,兰迪加入“科学捍卫者(简称ASD)”——以威廉·摩根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和哲学家自发成立的调查团队。他们把专门研究通灵术、遥感、预知、招魂等超感官知觉和超自然现象的“灵学”列为伪科学,通过调查揭露弄虚作假的灵学研究,誓将灵学驱除出科学殿堂。兰迪是唯一以魔术师身份加入科学捍卫者的智囊,他眼光敏锐,曾以丰富的魔术技巧和经验,多次揭穿灵媒的骗术。前段时间,灵学研究协会推崇一位来历神秘的灵媒帕顿夫人,并通过报纸向公众渲染她非凡的通灵超感能力。随后,灵学会与捍卫者约定,在ASD的实验室测试帕”顿夫人的通灵术,一个月内,以各种方式反复进行测试和调查,检验真伪。如果找不出其有作弊的迹象,捍卫者必须在.《科学》周刊上刊登声明,承认帕顿夫人的通灵术。
伯恩不相信兰迪是自杀。
兰迪的性格有些孤僻,不合群,但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个热爱生命、痴迷探索新奇事物的人。伯恩更难以相信,在揭开通灵术之谜的关键一刻,兰迪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兰迪的葬礼上,科学捍卫者的成员前来悼念。
大家对兰迪的突然死亡深感震惊和痛惜,继而怒不可遏,聚在教堂门前愤怒地议论。调查团队主席威廉·摩根与伯恩相谈,毫不避讳地说:“灵学会和帕顿夫人有重大谋杀嫌疑,我们得为他做点什么。” 这位老派哲学家神情憔悴,伯恩看得出兰迪的离去对他的打击很大。
“我提出过异议,尽力提供线索,但警方的调查结论如此,我心存疑虑却只能等待进一步的结果。”伯恩摇头叹息着说,“毕竟我们不是侦探。”
“我想请你参与对帕顿夫人的测试。”摩根看着伯恩,满眼期待,“伯恩教授,你专攻心理学,也许能发现可疑之处。”
伯恩沉吟了一会儿。摩根曾多次邀请他加入捍卫者调查团队,参与反灵学斗争,都被他婉言拒绝。近代唯灵论从1848年肇始,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灵媒层出不穷,灵学研究泛滥,但至今找不出任何可重复性和累积的证据,存在难以证伪的“实验者效应”或方法论和统计学方面的漏洞。通灵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种纯属子虚乌有的事上,也不屑于与对方纠缠争论。但这次不同,兰迪是他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的同窗好友,他不能漠视不管。
“好吧,需要时通知我。”
“非常感谢,伯恩教授。今晚7点,我们约在ASD实验室。”摩根的声音有些低沉,“这是最后一次测试,再找不出对方的花招,我只能宣布解散捍卫者。真理输给了巫术,这将是科学史上最糟糕的时刻。”
“真理的烛火往往会烧伤那些举烛之人的手。”伯恩以哲言宽慰这位彷徨而沮丧的哲学家,“腹背受难,在感到迷惑时,我们更要坚持。”
P4-5
作为《灵海》长篇科幻系列之二,这部《异类入侵》用超乎寻常细腻的文笔剖析人类心灵世界,以扎实丰厚的科学知识探索了人脑隐藏的奥秘,让我看到了中国科幻文学蓬勃生长过程中的又一部大有可观的佳作。
——科幻评论家三丰
“凡是过去,皆为序幕。”
《灵海:异类入侵》和《灵海:黑镜危机》比,按照故事人物经历的时间来看算是“过去”。顾天云出现在2004年至2011年,伯恩、安德森和刘忻在故事里出现的时间更早一些,设定为1995年。相对于“当下”,他们可以看作是“过去”的人物。而《灵海》科幻系列设定的时间是非线性的,没遵行传统意义上的先后顺序。故事就如人们大脑里浮现的意象,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图景可以同时出现,按逻辑关联在一起,发生、发展、演化的动态轨迹都呈现在同一层面的思维网格上。我们想到某件事、某个人,脑海中瞬间浮现的可以是包含了所有关联的统一整体,像一幅全息动态式的云图。有学者称,人是这个三维空间里拥有最高全息潜能的物种。说法挺有意思,创作《灵海》我就用了这种方式来设定结构。
故事纯属虚构,小说里描绘的事物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故事推演的更不是我们的过去或未来。创作时用了一些现实依据,这属于“虚幻之实化体现”的一种创作手法,因此在后文列出部分参考的现实世界事件摘要,以免混淆了虚构故事与现实。有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出现在了故事当中,比如这本书里的惠勒教授,是因为用到其科学理论,不能假作他人之手。实际上,约翰·惠勒本人肯定没参与过DIA的极光计划。该计划同样为虚构,部分参考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起的“星门计划”研究项目。据悉,该研究后来被认定属于伪科学,在20世纪90年代终止了。而作为科幻元素放到故事里另有意义所在,可以此构建出一种完全异于现实、不存在、不可能真实发生的故事图景。展开悠远的遐想,超越现实境界天马行空地去联想,以文字虚拟时空勾勒出类似镜像世界的一个奇异瑰丽而坚实的故事世界。
2016年3月13曰这天,著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去世,享年89岁。普特南是一位杰出的大师,不仅在哲思方面,在诸多科学领域都有着真知灼见的著述。他将笛卡儿的怀疑论用一个思想实验模拟出来,这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脑”。其深刻的哲学意义,广泛影响了包括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在内的众多科学思想。《灵海》的科幻设定亦是源于这个思想实验,我曾经沉迷于此,长时间胡思乱想,冒出许多匪夷所思的念头,这成了我写《灵海》的初衷。谨以此纪念逝去的哲学伟人。
“费米悖论”关于地外生命为什么没出现的疑问,至今已有几十种猜想理论,流行的观点有宇宙孤岛论、大筛选论、超级文明论、维度差异论等诸多假设性的解释。大部分猜想建立在物理和数学基础上进行推测,少数的以哲学观来看这个问题,比如虚拟论就是其中之一。哲学运用很难验证,但覆盖范围几近无限,虚拟论甚至囊括了上述所有的猜想——既然是虚拟,当然可以构建出凡是人类能想象到的任何一种宇宙文明图景,包括自然科学可观测的宇宙,还包括魔法世界、童话世界、神话世界,还可以包括无数种千奇百怪的异世界。在未来,智能技术发展到极致,完美拟真出各种各样的世界不是没有可能。“缸中之脑”的哲思依然有着可探讨的积极意义。
对“费米悖论”的深入思考会让人感到惶惶不安,它隐藏的哲学命题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无论宇宙的真相是什么,都值得我们怀着好奇心去关注和想象。
《灵海:宇宙囚徒》正在创作中,故事主线以刘忻在内的“影子计划”、伯恩进入灵学会的“风筝行动”并行展开,交汇走向破解“终极真相”的结局。书名取自柏拉图“洞穴囚徒”的隐喻。我一直认为,宇宙尺度实在是广袤无垠、超乎想象极限的,身处这种探索无止境的宏大当中,与被限制在一个狭小范围的洞穴里差不多,同样是“哪儿都去不了”。
科幻故事永远不会终止,序幕之后存在无限可能。
感谢大家购书、阅读!感谢支持!
2017年8月24日
终稿于抚仙湖
大学教授调查一起离奇死亡案,卷入科学与巫术跨越百年的斗争飓风中,遭遇错综复杂的诡异布局,历经致命的灵魂痛苦之旅。
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里,聚集了心理学、哲学、物理学、生物脑神经学、意识科学等众多卓越学者和科学家。他们与超自然亡灵力量展开终极对决,一场揭示灵魂世界和人类生死存亡的命运的审判正在进行。
异类入侵世界,诸神沉默之时,人类唯有自我拯救。
本书是长篇小说《灵海(Ⅱ异类入侵)》,由钟云著。
钟云著的《灵海(Ⅱ异类入侵)》讲述的是世界各地爆发一系列超自然神秘现象,巫师和灵媒预言在“净化日”降临之时,灵界之门开启,人类将进入一个生命跃升的精神世界。为此,灵媒组织暗中活动,蛊惑人心,笼络一批具有“心灵感应”的超能力人士,图谋掌控主宰新世界。
美国旧金山,魔术师兰迪死于揭穿灵媒骗局的当夜。警方调查排除他杀,但兰迪的死状异常诡异,引起好友伯恩教授的怀疑,继而调查该死亡案,介入了科学家与灵媒组织的明争暗斗的风暴中心。刘忻、伯恩和安德森历经艰难查证,发现在1964年爆发的一次宇宙伽马射线暴袭击地球的历史事件中,世界各地一些人的大脑遭受“幽灵般不明物”的入侵,出现精神变异,意识反常现象。而灵媒组织通过该事件找到一种入侵人类大脑的方式,企图招魂纳粹亡灵,以此控制人们的意识,在“净化日”实施控脑袭击,主宰全世界。
为拯救人类世界,他们与科学家、执法机构联手合作,竭力阻止邪教布局的这一场阴谋恐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