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星期三
唔,要是说这么演出出了什么好事情,那就是我再也不用担心那个“波波”的外号。
今天第五节课之后,我看到亚奇·凯利在走廊呈麻烦缠身,看样子,我倒是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星期日
学校的事没完没了,我连好好想一下圣诞节该怎么过都没有时间。现在离圣诞节只有十天不到。
事实上,唯一一件让我嗅到圣诞节气息的事情,是罗德里克将他的愿望单贴到冰箱上去。
每年我通常会列出一篇长长的愿望单,但今年圣诞,我想要的,就只是这个叫“古怪法师”的电子游戏。
今晚曼尼从头到尾翻遍整本圣诞购物且录,用红色的记号笔圈出他看中的东西。结果目录里面的每件玩具都被画上了圈圈。连巨型马达小汽车之类贵得要命的东西他都圈了出来。
看到他这样子,我决定插手进来,在这件事上给他一点大哥的金玉良言。
我跟他说,要是他挑的东西太费钱,最后他的圣诞礼物就只会是几件衣服。我说他应该只挑三四件价钱一般般的礼物,那他就会收到几件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当然咯,曼尼只是翻回且录开关,从头开始在每件东西上面再画一个圈。我猜他得碰过壁之后才能学聪明。
七岁那年,我想要的唯一一件圣诞礼物,是芭比娃娃的梦之屋。想要的原因,绝不是罗德里克所说的我喜欢女孩子的玩具。
我只是觉得拿它来给我的玩具士兵做堡垒会很威风。
那年爸妈看到我的愿望单后,为这件事吵了一大架。老爸发话说,让他给我买一个洋娃娃的屋子,没门。但老妈说,不管我想玩的是哪种玩具,“试验”一下总是好的。
信不信由你,老爸居然赢了这场嘴皮子仗。他让我重新写愿望单,挑些更“适合”男孩的玩具。
但我有一件圣诞节秘密武器。不管我想要啥,查理叔叔总会送给我。我跟他说,我想要芭比娃娃的梦之屋,他就一口答应下来了。
圣诞节那天,查理叔叔将礼物给我的时候,我却发现那并不是我向他要的那种。他准是走进玩具店之后,一手拿起他视线之内第一件有“芭比”这个词的东西。
所以,要是你哪个时候看到一张我双手捧着一个“沙滩芭比娃娃”的照片,现在你至少知道前因后果了。
老爸看到查理叔叔给我的礼物时,老大不高兴,他叫我要么扔掉它,要么将它捐给慈善机构。 但我还是把它留在身边,好吧,我承认我可能拿它出来玩过一两回。
那就是我两个星期后出现在急诊室的缘故。一只芭比娃娃的粉红鞋子堵住了我的鼻子。相信我,罗德里克永远不会让我忘记这件事。
星期四
今晚我和老妈出去,给教堂的“爱心树”买一份礼物。“爱心树”基本上跟秘密圣诞老人一样,你可以在那里放一份礼物,送给生活艰难的人!
老妈给我们的“爱心树”朋友挑了一件红色羊毛衣。
我费尽唇舌想说服老妈买些比这酷得多的东西,比如说电视机、雪糕机之类的。
设想一下,要是你全部的圣诞礼物只是一件羊毛衣。
我敢断定,我们的“爱心树”朋友会把他的毛衣扔进垃圾桶,一同被扔掉的还有我们在感恩节募捐食物活动中送给他的十罐红薯。
圣诞节
今早我睡醒之后走下楼,看见已经有无数件礼物堆在圣诞树下了。我开始在里面掘宝,却几乎找不到一件上面写有我的名字的。
P1-5
★合上这本书,哈哈大笑:一,小屁孩儿比我们成年人聪明多了!二,让我们都当回小屁孩儿吧!三,从今天起写日记,无论用中文还是英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读着笑话,读着英文。读着英文,读着笑话。这是很有快乐的阅读,这是很有知识的快乐。对于阅读需要快乐,我们丝毫不要怀疑。快乐了,孩子就能在阅读的路上远行。我们难道不希望他们渐行渐远,走往优秀吗?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
★本书在真实、好玩、富于想象力和幽默等方面如此完美突出,故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只要你翻动书页,无论少年成年老年,都会沉浸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或会心一笑,或开怀大笑。负责任的家长,你要了解孩子,本书是一扇明澈之窗,借此能更深入地窥到你所陌生的下一代的内心世界。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毕淑敏
★虽然格雷的行为特点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但毫无疑问,淘气是儿童生命张力的本质体现。甚至可以说,没有童年时代自由自在的主动探索,就没有长大后充分的幸福感和创造力。这或许就是《小屁孩日记》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
一种简单的快乐
刘恺威
我接触《小屁孩日记》的时间其实并不长,是大约在一年多以前,我从香港飞回横店时,在机场的书店里看到了《小屁孩日记》的漫画。可能每一个人喜爱的漫画风格都不太一样,比如有人喜欢美式的、日系的、中国风的,有人注重写实感的,而我个人就比较偏向于这种线条简单的、随性的漫画,而且人物表情也都非常可爱。所以当时一下子就被封面吸引住了,再翻了翻内容,越看越觉得开心有趣,所以立刻就买下了它。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小屁孩日记》只是一本简单的儿童读物。我向别人推荐它的时候也会说,它是一本可以给大人看的漫画书,可以让整个人都感受到那种纯粹的开心。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离开学校出来工作以后,渐渐的变得忙碌、和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也无法避免地接收到一些压力和负面情绪,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也变得更加复杂,有时候会感觉很累,心情烦躁,但如果真的自问为什么会这么累,究竟在辛苦追求着什么的时候,自己却又没有真正的答案……这并不是说我对成年后的生活有多么悲观,但像小孩子一样简单的快乐,确实离成年人越来越远了。但当我在看到《小屁孩日记》的时候,我却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童年时那种纯真、简单的生活,这也是我决定买下这本漫画的原因之一。看《小屁孩日记》会让我把自己带回正轨,审核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最近的情绪、状况,还是要回到人的根本——开心。
我到现在也喜欢随手画一些小屁孩的画像来送给大家,这个也是最近一年来形成的习惯,因为自己大学读的是建筑,平时就喜欢随手画些东西,喜欢上小屁孩之后就开始画里面的人物,别看这个漫画线条简单,但想要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漫画里那种可爱的感觉,反而挺花功夫的。除了小屁孩这个主角之外,我最喜欢画的就是他的弟弟。弟弟是个特别爱搞鬼的小孩,而且长着一张让人特别想去捏他的脸。这兄弟俩的故事经常会让我想起我跟我妹妹的关系,我妹妹小时候也总是被我“欺负”,比如捏她的脸啊、整蛊她啊,但如果遇到了外人欺负妹妹,自己绝对是第一个站出来保护她的人。
主人公格雷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初中小屁孩,他有那么一点小聪明,天生爱玩,希望通过自己满脑子的鬼点子吸引大家的眼球,因此屡屡闯祸,笑料百出。全书以生活化的口吻和笔调、令人发噱的笑料和滑稽的插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时而天真、时而叛逆、时而顽皮、时而无奈”的青春期男孩形象。
杰夫·金尼著的《小屁孩日记(2谁动了千年奶酪)》通过格雷的口吻对美国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了一个近距离的真实描绘,无形中有一种解密的感觉,让我们的孩子发现原来远在万里之外、大洋彼岸的少年们也都是充满烦恼、冲动、善良的小屁孩,颇有“同一片蓝天、同一本书”的感觉。另外,作者采用随意而简朴的叙述方式,简化了生活的繁琐,短短几行字就提炼出个性鲜明的人物、笑料百出的情节,对孩子的写作和创新思维的开拓未尝不是一种帮助和启示。
杰夫·金尼著的《小屁孩日记(2谁动了千年奶酪)》在真实、好玩、富于想象力和幽默等方面如此完美突出,故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只要你翻动书页,无论少年成年老年,都会沉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或会心一笑,或开怀大笑。负责任的家长,你要了解孩子,本书是一扇明澈之窗,借此能更深入地窥到你所陌生的下一代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