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一公里的哲学(电商物流全链条运营管理)(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张立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专注在与传统物流不同的电子商务物流,弥补了市场相关书籍的严重缺乏,对于电商、物流从业者来说,实用性和针对性都极强;该书作者有长达30年的物流行业从业经验,结合实践及理论,针对中国电商物流现状,给出了解决方案,致力于解决国内电商物流企业的痛点,提升其服务体验;张立民著的这本《最后一公里的哲学(电商物流全链条运营管理)(精)》系统梳理了电商物流的脉络,想要了解中国电商物流结构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得到全面的认知。

内容推荐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电商物流异军突起,它作为最有时代感的物流分支,既具有物流业的基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销售色彩和时代特征。

电商物流是网络、生态、文化、产品、服务、系统这六种维度下的产物,本书将这六个宏观的维度分解为时间、空间、作业和职能这四个维度的八个流:速度流、人力资源流、商品订单流、资金流、体验流、数据流、技术流和质量流,以独创的四维八流法从微观层面研究供应链的整体链条的运营情况。

张立民著的这本《最后一公里的哲学(电商物流全链条运营管理)(精)》建立在作者多年顶级物流企业的从业基础上,根据中国电商企业存在的物流相关共性问题,结合中国的现实环境和商业趋势,最终希望解决的是电商物流的现实问题,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想要了解电商物流的普通读者奉上了最好的读物。

目录

推荐序一/刘强东

推荐序二/吴晓波

自序 物流之美

第一章 新物种:电商物流

 认知差异导致不满意永远发生

 电商物流七痛

 新物种——电商物流

 两个层面看电商物流

 电商物流与供应链、运营管理

第二章 速度的哲学

 速度哲学体系:四个维度下的考量

 物流企业如何打造速度体系

 电商物流企业如何应用四种速度

 速度是可计划的

 速度的稳定性是前提和基础

 速度制胜——快于竞争对手

 速度与用户感知:快到用户心里

 速度与体验和成本:寻求平衡

 弯道超车——低成本构建速度品牌

第三章 战略是方向,规划是道路

 相宜与登山:战略的两把标尺

 登山理论:快速决策比正确决策更重要

 什么约束着战略的制定

 战略循环

 战略规划第一步——分解

 如何让计划赶上变化?

 用规划打通流程的“任督二脉”

 规划的三大误区

第四章 用户体验之道

 为售货员立铜像

 什么是用户体验?

 用户思维第一步

 用户需求的本质——“柜台理论”

 用户体验三部曲

 尊重是体验的核心

 看不到的体验太脆弱

 量化体验管理

 让用户的心理账户盈利

 从流失到忠诚的9 步

 体验细节设计

第五章 电商物流成本和效率

 成本与效率管理的本质

 规划是最大的成本

 查找链条的手指缝

 成本去哪儿了?

 间接机会成本

 电商物流的阿米巴经营:不变单价核算

 效率成本管理支点

 效率提升三把火

 四种方式应对脉冲

 打造最后一公里生态圈

 原因比数据更重要

第六章 辩证的质量

 现代企业的质量起源

 运营质量的基本架构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质量标准

 四维质量管控

 最糟糕的质量是没有质量

 服务质量的80/20 原则

 用新供应链模式管理作业质量

 作业质量管理的改进方法

 用猫脸图看质量

 7S 管理法的误区

 质量管理的管理质量

第七章 插上信息的翅膀

 信息系统的作用

 信息系统是自己的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原则

 双产品经理的项目研发

 上线不比开发容易

 用户为什么关注系统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

 移动时代的系统革命

第八章 文化的力量

 软环境的吸引力

 “绿林好汉”与“铁血士兵”

 换一种思维做培训

 人人都是一把手

第九章 电商物流的未来

 技术

 用户体验

 网络化

 平台化

 社会化

试读章节

互联网时代,大型的电商节日有诱人的折扣力度,常常引爆狂欢。顾客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物品,这是很棒的体验。“6·18”“双11”,往往是商家开怀、用户惊喜,但请别忽视,狂欢之下还有令人纠结和忐忑的物流。海量订单的背后是山一般的物流运营压力。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快递、配送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数量可观的用户咨询、投诉,还存在到达时间迟、商品质量差、退货等问题,给电商物流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我们再看快递员。快递员,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称呼,如速递员、快递员、收派员、小件员等,本书统一用“快递员”称呼。

我讲一个普通用户的小故事,大家就能感受到电商物流和用户之间微妙的矛盾关系。

小李是一个互联网工作者,俗称“码农”或者“程序猿”,日常比较关注耳机、键盘、索尼、苹果等电子产品。一天晚上,他刷到一篇推荐提高生活品质的帖子,里面推荐了充电收纳盒,看起来很实用的样子。想到自己工位上的电脑充电线、手机充电线、耳机充电线、鼠标线等时常绕在一起,占了很大空间,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点进链接迅速下单买了一个收纳盒,然后就美滋滋地期待自己焕然一新而又干净整洁的桌面……

另一端,这款充电收纳盒的物流状态依次更新为拣货、打包、出库、运输……终于等到了最后一站——配送的这一天。

一大早,快递员小汪早早地来到了配送站点,和往常一样,帮助同事们一起将自己负责区域内的订单整理出来,完成系统录人等工作,他按照自己的一套排序方法,迅速将包裹装进配送小车,填得高高的,开始了一天的配送工作。

小汪最先到达的地点是一座写字楼,那里是互联网公司的集中区域,大楼里出入的多数是年轻人,每天的快递也最多。由于这栋大楼物业不许快递入内,小汪在到达后拿出手机开始挨个通知。

“快递到了,下来取,只等5分钟。”接到电话的小李正在完成一个关键的计算,听到小汪在电话里命令式的语气,他觉得有些烦躁,但无奈还是跑下楼去拿快递了。

当小李到达取货点的时候,已经有三五个人在排队取件了,小汪要核对取件人的电话号码后四位之后才能递交物品。想到还要排几分钟队,小李更不高兴了,随口嘟囔了一句:“催我们快下楼,效率还这么慢。”

但实际上,小李不知道的是,小汪每天要送至少60个快递,刚开始几个还能一一微笑面对,但每一个用户的性格、脾气和态度差异也很大,甚至有些用户语言刻薄、要求苛刻,到后来自己都觉得疲于应对,更别说笑脸相迎了。因为个别人的拖延,在小李取件后,小汪还在楼下等了很久。  很熟悉吧?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电商购物配送场景,尽管双方有一点小的不愉快,甚至是冲动的小情绪,但已经是相对平稳正常的互动了。

再比如,更常见的一种配送现象是,快递员一直联系不上取件人,心里会窝火;取件人一直等不到快递员派送,等得很焦躁……在双方见面时,这些矛盾往往会以埋怨、质问等不太友好的形式爆发,双方都会很生气。

我们时常面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物流是一个开放作业的行业,不能人为地制造一个封闭空间来完善流程、质量和运营,电商物流行业蕴含在各个领域中,不但面临B(企业)端企业,而且直面c(客户)端用户,它就像触角一样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追根溯源,这种冲突和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对订单(商品、包裹)的本质认知不同。

这说起来似乎毫无关联,但实际上,用户与接触他们的末端环节(电商物流)的触角(快递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整个行业与最核心的检验对象(用户是电商物流整个流程的终极检验官)之间发生了某些表面的冲突。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认知差异呢?P3-5

序言

推荐序一

初见立民,是在2009年11月,我从医院的病床上搬回办公室的第一天。我对那段日子印象很深,一是金融危机带来的资金压力和面对员工们的责任压力,让我的额头平添了一绺白发;二是腰椎的疼痛让我不得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庆幸的是,那一绺白发没有白长。公司解决了资金问题,渡过了难关,并坚定不移地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投入,继而使我们的用户体验得到了飞速提升。

一个月后,立民正式加入京东,任京东物流配送副总裁,跟我一起奋斗了五年。而今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得分享出来,我真心为他高兴。

电商物流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具有无限的潜力,也让人十分着迷。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来还会继续延伸、演变。在京东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核心就是:成本、效率、体验。我一直坚信物流是用户体验的核心之一,只有把物流做好,才能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而有了极致的用户体验,公司的发展和盈利将顺势而来。

立民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在运营管理、供应链掌控、物流规划上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储备和实践经验,长期带领万人以上的大型团队,也使他具备了很强的管理能力。尤为可贵的是,他通过亲身实践、潜心调研、勤奋思考,毫不吝啬地为电商物流行业总结和分享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办法,这样的精神值得赞美与鼓励,这也是京东所倡导的。

立民在京东的五年间,我们常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同时,他也能高效、严谨地去落实和执行公司的设想与决策。我在阅读此书时,内心产生共鸣,也看到了诸多“京东干货”。立民把京东自建物流中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提炼和创新,它将帮助更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京东创立20年,开展电子商务14年,自建物流体系亦十年有余。这么多年来,我们其实一直在做三件事: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事情,我们就会坚定地去做,因为只要做得够极致,就会成为第一。

立民到京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和用户体验有关。

我记得那是2010年2月底,在广州他第一次提出“物流大提速”的设想,我毫不迟疑地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一周后,他写了一封邮件给我,报告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上午10点之前的订单下午送达,晚上11点之前的订单次日上午送达。我认为上午10点恰恰是用户下单的高峰期,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当日送达的需求,体验会大打折扣,于是改成了上午11点之前的订单当日送达。这样,就明确了两个11点的时间节点,我把这个时限标准命名为“211限时达”,“211”也就这么诞生了。

让我欣喜的是,仅过了1周,方案就在上海顺利实施,到2010年4月10日已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完毕。在运营体系和公司全体员工的配合下,“211”一炮打响。可以说,从那时起,京东就在引领和重塑行业的服务体验标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自建物流的正确性,增强了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的信心。

我们曾经做过测评,物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一度占到70%左右,京东自营物流配送覆盖区域的订单增长量是相邻京东物流未覆盖区域的3倍,物流带来的体验非同一般。提升配送体验,实质就是提升用户体验。

现在来看,“211限时达”已经成为京东物流的普遍标准了。但在当时,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要知道,那时候京东配送覆盖的城市只有20个左右,员工不到900人。最终,立民经过前期准备和调研,很快接受并战胜了这个挑战,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令人赞叹。

京东在提升自我的时候,也将电商行业用户体验的门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件事情不容易,但更有价值。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的用户体验比别人好,就可以超越任何对手。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全球最好的用户体验。

立民在京东工作的五年,正是京东自建物流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建物流帮助我们缩短了库存周转天数、降低了物品搬运次数,实现了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流程的优化和标准的建立十分关键。在立民及研发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京东成功研发了青龙系统,在质量、体验、速度、售后等方面建立了标准,树立起电商物流新标杆。这也是京东物流平台对外开放、开展社会化运营的重要基础。在此,我也要特别感谢立民及众多兄弟们理解我、支持我。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京东自建物流的梦想得以实现,我们重新定义了中国电子商务的“体验”。

如果没有自建物流,我想京东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局面,至少不会这么快达到今天的局面。一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为行业、为社会和国家创造独有的价值。

过去的坎坷和成果,让我们充满信心。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满怀希望。随着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的应用和普及,“AI+物流”将开启新的征途。在已经到来的智慧物流时代,我们将利用新的技术,把整个供应链成本降到极致,效率提升到极致。当商业活动的所有成本均达到了最低,消费者就能享受到最好的价格、最佳品质的产品和最优的用户体验!

祝贺本书的出版,相信不管是电商行业的朋友,还是从事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人士,只要读完此书,定会有启发和裨益。

刘强东

书评(媒体评论)

立民在京东的5年间,我们常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我在阅读此书时,多次引发了内心的共鸣,也看到了诸多“京东干货”。如果没有自建物流,我想京东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局面,至少不会这么快达到今天的局面。立民把京东自建物流中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提炼和创新,这本书将帮助更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刘强东,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当下畅销的电子商务类图书,大多涉猎于运营推广,系统而全面讲述中国电商物流管理与经营的书籍,凤毛麟角;能作为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管理参考、提出一套行之有效方案的,则几乎找不到。对于每一位希望在中国未来新经济有所作为,尤其是从事电商、供应链或相关工作的朋友,本书一定有值得学习和思考之处。

——吴晓波,“蓝狮子”出版人、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的电商物流行业,有着中国特色的基因和独特的发展轨迹。这本书的内容不同于市面上泛泛而谈的物流类书籍,它从企业运营层面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本质运营规律,并且适用于各行业企业的运营。从书中能看出立民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物流业的深厚感情,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当下的中国企业和管理者们学习和思考。

——陈丽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