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译海逐梦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武能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疑为家庭。这所学校的老师,无疑是父亲母亲。  从父亲起上溯八代,我家的直系亲属几乎都是种田人,连个勉强算得上知识分子的秀才乃至童生都没有出过一个。哪来家学?遑论渊源!虽加上了引号,“家学渊源”这四个散发着浓浓书香的字,这四个金光闪闪、让不少做学问的人引以为傲的字,用在小文的标题中仍然太勉强,太不好意思。  可我仍然坚持使用,附庸风雅(对那些出身书香门第的师友我真的非常羡慕)固然是原因,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固执地认为:正是从自己连中学也没上过的父亲母亲身上,遗传给了我许多比知识和学问更加宝贵的东西,遗传给了我对上学念书近乎偏执的向往和热爱。在学校、师友和社会之前,首先是家庭造就了我,也就是说,我以为家学不该止于学识。在我的心目中,我的父亲 —— 一个既渴求知识而又善于学习的普通人,确实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学者”。在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他和母亲仍那样重视子女的教育,不顾亲友们的劝阻,硬是咬紧牙关让我和我的大弟弟念完了大学,真需要非同一般的见识和毅力。  我父亲本名杨文田,“文”是家族排定的字辈,“田”则表明我祖父为他做的人生选择或者定位,也说明我的祖上都是靠种田为生的劳动人民。父亲出生在四川省涪陵专区彭水县的江口镇(现已划归武隆县),一个极度偏远、苦寒的小地方。从前四川流父亲杨质彬传着一句民谣,叫作“养儿不用教,酉、秀、潜、彭走一遭”。说的就是彭水那一带难以想象的闭塞、苦寒,富裕地区蜜糖里长大的年轻人只要去那地方走上一走,看上一看,便会认识到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生原本也会苦不堪言,不懂事的马上就会变得懂事。据父亲讲,他小时候大冬天都没穿过鞋子,而一些更贫穷的乡亲,真是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轮流穿着出门。  我祖父名叫杨代金,可命里却未带来希望的金子,而只是石头,因此便成了当地的一名石匠,也算是个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手艺人。但家庭的贫穷、艰难仍可想而知,加之他又中年早逝,祖母和年幼的父亲更加生活无着,于是告别虽只出产苞谷、洋芋,却不得不赖以生存的故土,冒险跑到了长江边上的大城市重庆。  在重庆,祖母当奶妈,父亲做学徒,虽说同样艰苦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回顾这些陈年旧事,不能不佩服祖辈、父辈由求生本能演化出来的吃苦耐劳品格和冒险进取精神。不知这与我远祖的基因遗传有没有关系。父亲曾不无骄傲地告诉我,我们是张献忠灭蜀后湖广填四川才由江西移民来的,而且属于大宋朝的忠义杨家将一脉。  我佩服父亲的还不只是吃苦耐劳和冒险进取。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上进精神,更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印象。父亲从彭水出来闯世界时,差不多只是个上过三年私塾的半文盲,可到我懂事的时候,他不但已改名为杨质彬,而且还真的初通文墨,成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城里人。他读书看报成了习惯,并把这习惯一直保持到1986年逝世。他的钢笔字比眼下的不少大学毕业生写得都要好,写起信来也文理通顺,在适当的场合还会抛上几句文。他甚至能够读懂古文医典,给家人和亲朋好友把脉处方,是他做电工活儿之外又一拿手的事情,一段时间竟成了“第二职业”,对拮据的家庭经济不无补益。一般的头痛脑热,对他来说简直不在话下。他特别擅长治不孕之症,我的一位同事就是服了父亲开的方子才得一千金,对他老人家真是感激不尽。  所有的这些本领,父亲都是靠自学得来的。在杂货店当学徒时,他曾有一项特殊任务:代师傅兼东家的少爷小姐做作业。久而久之,在少爷小姐们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已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知识分子。这样,父亲就可能放弃学做杂货生意,改行当有铁饭碗但必须识字的邮局分拣工。再后来,他更当起了电灯安装工。要知道,30年代,在刚有电灯不久的重庆城,父亲这一“赶时髦”的劲头,大概不压于今日一名时装店售货员改行做了电脑技师。  大概是劳动阶级的本性使然,或者出于父亲对新事物的爱好,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出刊的《新华日报》成了他最喜欢的读物。从中他获取了不少新思想,也因此遭受过一段时间的牢狱之灾,所以,1949年冬天,在解放大军开进山城之前,他便与地下党有了接触,欢欣鼓舞地做好了迎接解放的准备,就毫不奇怪了。P3-5

后记

十多年前,许钧学友邀我参加他主编“译家文丛”写作,在我可谓正中下怀。我做文学翻译的目的,原本就在最终成为作家,只因连年译事缠身,一个合同接着一个合同,加之还要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写作便只能看年看月偶尔为之。正在心有不甘却又踟蹰忧郁之时,许钧的约稿让我坚决抛下译事,专心致志于《圆梦初记》这本小书的编选、修订和写作。我的这位忘年之交真帮了我一个大忙!

诚如本书开篇的题记所说,“念高中时便开始做一个梦,尽管这个梦渺小又平凡。我无比地珍爱自己的梦,为了实现它、圆它,已艰苦跋涉了大半辈子……”我称自己的梦渺小又平凡,因为我追求的仅仅是当一个文学翻译家而已,于国于民有多大意义?能聊以自慰的仅仅是,我这梦尽管渺小,尽管平凡,也无异于我个人的“中国梦”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便也融入了习总书记倡导的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业,哪怕只是它微乎其微的一个小小分子、原子、粒子。

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吴鸿和总编辑张庆宁,是他俩委托我新编一套“译家文丛”。就在吴鸿永远离开我们的前几天,他还在办公室里跟我促膝长谈,商讨文丛选编的有关问题。文丛的出版,无疑是对英年早逝的作家和出版家吴鸿实实在在的纪念。

眼前这本散文随笔集,对旧作《圆梦初记》做过增删、润色,并更名为了《译海逐梦录》。我以为新书名更紧贴译家文丛的定性,也切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笔者一贯主张,真正的翻译家应该集作家、学者、译家于一身,可是三者之中,年近耄耋的笔者本人最看重的却是翻译家身份,所以自号“巴蜀译翁”。

若问译翁何以执着于巴蜀这个过时的称谓,因为他虽出生在烈日炎炎的山城重庆,却成气候于人文环境温润宜人的蜀地,精神情感都跟蜀地难分难舍。在他身上巴蜀一体,不可分割!

顾名思义,《译海逐梦录》乃是译翁六十年逐梦圆梦历程的深情回顾。读者在书中除去感受体味翻译家劳作的酸甜苦辣,还将知悉一部部德语文学的经典译著,诸如《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浮士德》《魔山》《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等的成书始末,以及译家和译坛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目录

第一辑 求学路上

 我的“家学渊源”

 母亲黎琼瑶

 “山那边啊好地方……”——遥忆重庆育才学校

 歌声和友谊陪伴我们长大——难忘的一中岁月

 三进三出不解缘——我与四川外国语学院

 艰难时世蹉跎岁月——严寒酷暑忆南大

 在北方,升起美丽、迷人的希望之星——奋发的社科院研究生院纪事

第二辑 师友情浓

 牛奶与提琴

 多才多艺可佩可叹——怀念恩师叶逢植

 我的老师张威廉

 小三姐

 厚实温暖的大手——冯至师杂忆

 “吉人天相”忆绿原

 师恩难忘——缅怀钱锺书先生

 “图书管理员”陈铨

 感念秦牧

 旷达、潇洒傅惟慈——“我在北京的老哥们儿”之一

 钱春绮传奇

 李文俊与《世界文学》

 忙人刘硕良

 能人李景端

 寂寞的丰碑——怀念力冈

 快乐的文楚安

 黑马BBB

 德博教授

 老友顾彬

第三辑 远行足音

 法兰克福国际书籍博览会一瞥

 “中国的书和关于中国的书”——再谈一次书展

 “道藏工程”纪略

 北方有一座小楼……

 黑塞讨论会的联想

 古城盛兮历史新页——第七届世界日耳曼学家大会杂忆

 偶然的邂逅难忘的亲情

 游瑞士少女峰杂记

 艰苦历程的记录——访瑞士伯尔尼爱因斯坦故居

 话说步行区

 东京去来

 秋临阿尔卑斯

 雪原上一片火红的枫叶——加拿大印象

第四辑 “苦力”心语

 五十岁的男人

 这儿也少不了爱!

 卅年不解缘 苦乐寸心知——“三十年译文自选集”序

 窃贼心态初窥

 这一回,我不再宽容

 大系乎大盗乎!——《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小说精选”示众

 十年回首感慨良多——序《巴蜀译论》

 《少年维特的烦恼》重订感言

 20年,理想在蓝天翱翔、奋飞

 《浮士德》“译场”打工记

 就歌德译介问题答《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问

 格林童话辩诬——初析《成人格林童话》

 译林品格和译林人

 五十回眸:有苦有乐无悔无怨

第五辑 不闻箜篌

 静静的墓园

 不闻箜篌

 P先生轶事

 从黄河、长江划到莱茵河——关于联邦德国的《龙舟》

 最后的探戈——格拉斯签名售书亲历记

 光荣纳税在德国

 墙

 钟声

 夜游丽佩浜

 问题

 寄托

 高速公路

 心曲

 思念

 永远的温馨——《格林童话》译后记

后记

内容推荐

《译海逐梦录》是著名翻译家杨武能的一本回忆性质的散文集。主要记述作者从事翻译事业中的丰富经历,分为五个部分:“求学路上”主要讲述作者的家庭和早年的求学经历;“师友情浓”着重勾勒作者十分尊敬的师长和友人;“远行足音”记录作者出国访学的经历和见闻;“'苦力'心语”回顾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记述国外翻译事业的情况,批判图书市场的乱象;“不闻箜篌”收录作者创作的小说、诗歌等。该书详尽展示了作者追逐梦想的艰辛过程,饱含深情的回忆了众多人物和事件,从翻译事业的角度展示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编辑推荐

人之区别于其他生灵,人之所以为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她)不只会做梦,而且还会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以至于九死不悔,终生不渝。

有梦的人生,即使头顶阴霾,脚踩荆棘,备尝艰辛,备受磨难,仍然会有光明,会有鲜花,会有劳作、奋斗、创造和收获的无穷乐趣。有为的人生——幸福的圆梦之旅!

念高中时便开始做一个梦,尽管这个梦渺小又平凡。我无比珍爱自己的梦,为了实现它、圆它,已艰苦跋涉了大半辈子,而且仍将继续跋涉,旅程没有终点。

《译海逐梦录》是著名翻译家杨武能的一本回忆性质的散文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