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阿惠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阿惠著的《千寻》为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一文坎坷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以一文为代表的兄妹几人面对生活的不公顽强成长的故事,通过这个平凡家庭的坎坷经历,折射出主人公勤劳、乐观、宽厚、仁爱的美好品德。在这个充满磨难的历程里,主人公也在探寻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不断加深对生活和自我的认知。

内容推荐

阿惠著的《千寻》是一个贫困的农家故事,这个平凡家庭的坎坷经历,折射出主人公勤劳、乐观、宽厚、仁爱的美好品德。一场车祸夺走十六岁少年一一文的双亲,生存的艰难、学习的压力、爱情的迷茫,从此,一文兄妹三人开始了艰辛的成长历程……

目录

序/唐先田

第一章 回家

第二章 了愿

第三章 家劫

第四章 破冰

第五章 孽情

第六章 情殇

第七章 融冰

第八章 寻父

第九章 情劫

第十章 掠爱

第十一章 寻爱

第十二章 寻根

第十三章 归天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回家

我怎么了,小曦?

哥……小曦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这是在哪儿?

你回家了,哥。

家?哪个家?

你说哪个家?老家。麻布寮的老家啊!

啊?怎么?我们回到麻布寮了吗?猛然问,我黑暗幽闭的内心仿佛瞬间洞开一扇窗,阳光和风呼啦一声涌进来,令我几乎有些措手不及的样子。各种花香:合欢花的、香樟树的、金银花的、野蔷薇的,嗯,还有栀子花的……好一番狂轰滥炸!我的心涌动着从未有过的欢悦与踏实、幸福与激动。啊,故乡的味道真好啊!

哥,你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去年,你坚持将老屋整饬一番,说是等过两年我们俩踏踏实实退下来,晓画踏踏实实把个人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回老家,踏踏实实养老。谁知道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

我感觉到了莲曦的悲伤与压抑的痛楚。她怎么了?难道回老家她不高兴吗?

怎么就你一个人?孩子们呢?晓画那、r头也没陪陪你?

孩子们这几天累坏了。你就那么突然倒下了,把大家都吓坏了,也忙坏了,尤其是晓棋。我让他们去休息了。再说,我也想和你单独在一起待几天。虽然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可是这样贴近地相处,细细想来,似乎还真没有过。哥,都怪我,明明知道你血压那么高,不能喝酒,还让你喝了那么多……悲伤决堤了,泪水滑下莲曦瘦削苍白的脸。灯光下,她的脸太白了,白得能清晰地看见每一粒斑点每一道皱纹。这曾经是一张多么精致多么美丽的脸啊!岁月啊!

我的内心忽然莫名其妙地闪电般划过一道悲伤。我下意识地想用手捂住自己的心脏,却发现自己根本动弹不了。我怎么了?屋子里香烟缭绕,谁在抽烟,抽这么大的烟?晓棋?晓书?晓书回来了吗?透过朦朦胧胧的烟雾,我清晰地看见了那一幕:喜庆、热闹、祥和。端午节,小曦的生日,也是我们的结婚周年纪念,有二十几年了吗?应该是二十八年吧。亲人们第一次意外地聚得这样齐:晓棋夫妻、晓画自然都在;可惜单缺了晓书。那小子在部队请不了假,走不脱,可祝福的电话一大清早就打了回来。一心全家:一心、尚青、侄女若水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小诺,侄子若坤夫妇虽在外地工作,但正好放假,也赶了回来。大哥如松、大姐如风,还有柳叶跟柳琴……啊,就连柳叶她们母女都来了啊!多么好!多么好啊!亲人们一个都不少,真正的举家团圆、欢聚一堂。为小曦庆祝,也为我们庆祝。欢声笑语,觥筹交错。恭喜恭喜!祝贺祝贺!我如何不高兴?如何不激动?来,喝!好,干!来者不拒。哈哈哈,多好!太好了!大红绣花的唐装,晓画特意为我和她妈量身定做的,穿在身上是那么合身、那么漂亮、那么喜庆。哈哈哈……那一天小曦的脸上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熠熠生辉,可不是这般苍白憔悴。

忽然间,我感觉这香烟缭绕的屋子里,太压抑、太憋闷。我待不住了,我要出去走走,透透气。

我迫不及待地奔出屋子。啊!顿时一股浓郁的花香轰地一下直冲进我的肺腑,我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迫不及待地、贪婪地使劲呼吸,恨不能把这所有的香气都吸进自己的胸腔,清洗一下我的肺叶。啊,是合欢花!端午时节,应是合欢花开得正欢的时候。老屋门前的这两棵合欢花树还是父亲种下的,半个多世纪了,树干粗大,枝条开展,树冠磅礴。那年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两棵合欢树苗,分别栽在屋子的东西窗下。那时村子里只有柳啊、椿啊、梓啊、乌桕啊等一些常见树木,合欢树还真是第一次见。那特有的羽状对生的树叶,玲珑而又可人疼。特别是开花的时候,那一簇簇仿佛小扇面似的毛茸茸、粉嘟嘟的花儿别提有多招人喜爱了。而且父亲带回来的这两棵树,花竟开得一棵深粉,一棵浅粉,真是爱煞人了。虽然,这么些年无人打理、无人关照,可它们都笃心笃意地活着。春来发芽,夏来开花,兀自荣衰,代我们看管着老屋,使得老屋无论如何破败,都显现出一份生机。我亲切地摸了摸合欢树粗大的树干,不无感慨地说:你们辛苦了!竟然有些心酸,竟然有些想哭。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忽然间变得这般脆弱了,花开花落竟要落泪,真是老了。内心又袭来一阵痛,我扭身离开了。

一口气奔上屋后的大堤。我发现自己从未这样脚步轻快过,脚下生风,不知是因为回到了我无比热爱和想念的老家,还是仿佛有如神助御风而行。登高远望,淡淡的星光下,整个大堤氤氲在一片迷蒙的光线里,远方的田野与近处的村庄都显得那么模糊而又神秘。这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大地村庄吗?

透过迷蒙的光线,我仿佛看见大片大片的苎麻地。水田之外的所有旱地,除了少许麦子、山芋等旱地作物,全部清一色栽种着苎麻。一年三季,头麻二麻三麻。眼下正是端午时节,头麻收割完,二麻生长时期,长势正旺,麻秆粗细均匀,叶片宽大。一阵风过,唰啦啦,卵形叶片互相交头接耳,细语绵绵,仿佛相互诉说着成长的快乐以及对于织成麻布再漂洋过海周游四方的种种憧憬与渴望。

P1-3

序言

认识阿惠,是因为小说。十几年前,老朋友、时任《清明》杂志主编段儒东先生常和我谈论并推荐省内新锐作家的作品。有一次,他交给我一部中篇小说《天堂有约》,嘱我一定要看一看。我一口气便读完了,小说写得很感人,一打开便停不下来,非读完不可。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形象塑造生动鲜明,心理活动刻画尤为真挚细腻,我很为小说的人文精神所打动。《天堂有约》是阿惠写的,我很赞赏她的才华。

过了些时候,在合肥见到了阿惠,她很文雅,不张扬,和友人小聚时总是静静地听别人说话,并且听得很认真,很少插话,从不多言;对自己的作品,更是绝口不提。再过了些时候,她奉池州所在单位的安排至合肥办事处就职,见面的机会便多了起来。这期间,又读到她写的一些小说,有的还在省内获了奖,我很为她的成就高兴,也深深感到她的不容易。阿惠完全是业余创作。自觉而乐此不疲地利用一切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一件事,当然是源于一种痴迷,一种对于文学的痴迷。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乐趣和鲜为人知的得意的哪怕是细小的体会,但其中的艰苦却难以言表。单位将她一人派驻合肥独当一面,她视为是一种信任,在这个金钱便是一切的氛围下,信任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的首肯与尊重,这很难得,理所当然地应当珍惜,绝不能辜负。她又很敬业,无论大事小事,都办得尽量周到实在,丝毫不敢敷衍。那时她的女儿正在上中学,一个中学生母亲的后勤工作是既费时又费力的。可以想见,阿惠的小说是在夜深入静时、挤掉睡眠时间写出来的。长期坚守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一个美丽的痴迷,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千寻》是阿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她写得很投入,也很辛苦。初稿写成后,她打印分送朋友和有关人士征求意见,然后择善而从,做了较大的修改。第一稿、第二稿我都读了,两相比较,觉得在第一稿的基础上,第二稿有了较大的提高。文学作品大约都会带有地域的印记,故乡和乡情,始终是阿惠挥之不去的心结,《千寻》正是她的这种心结的表达,地域的印记更是分明。阿惠的地域印记是在长江边上,那里是她的故乡,滔滔而去的江水、来往于江面的大轮船、木帆船、芦苇荡,合欢花、香樟树、野蔷薇、栀子花、粉红的满塘的荷花,鸡头米、菱角、紫红的刚抽出的芦笋尖、嫩藕加上肉丁炒红椒……“故乡的味道真好啊!”这些童话般的田园风光,虽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渐渐地逝去,但却深深地留在了阿惠的记忆里,真是说不尽的乡愁,说不尽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浓郁的延绵不断的乡愁里,让阿惠无法割舍的当然是她的许多乡亲,写在小说里,便是秦一文一家、伍爷一家、范师傅一家、柳叶一家等等。小说将这许多人物,巧妙地组合在长江边上的生活画面里,融洽而自然。秦一文和他的两个妹妹秦一心和秦连曦是贯穿于小说始终的三个人物,作家浓墨重彩地描述他们的苦难、善良、励志和经历的奇特,读来让人动容。秦一文明知秦连曦是他父母领养的妹妹,他也明知连曦的内心是真正地倾慕于他的,却始终无动于衷。这样去描写两个正处妙龄的青年人,稍不留神,便容易出现矫揉造作的痕迹,但阿惠的分寸把握得很好,秦一文的端方自持在小说中怡然自得。这样的君子之风,或许是作家理想化的表达,但也是对人欲横流、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愤怒反叛与无情鞭挞。秦一文与柳叶的那段恋情,虽然有些离奇,却独具古朴浓郁的民间色彩,是小说的绝佳看点。柳叶带着她和秦一文生的女儿柳琴千里迢迢从黄河边来到长江边的青城,绝不是为追究什么,更不是想得到什么,就是想来看看多年不见的“大哥”秦一文,其中所包含的思念情感分量多么沉重!柳叶母女来到青城后,在未见到秦一文之前便落住了脚,并很快开了一家面馆,这其中虽有连曦的暗暗相助,更多地却体现出时代的风貌。在改革开放之前,一个异地农家妇女,来青城或别的什么地方开餐馆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有许多条文和法规的关卡难以逾越。伍爷作为最基层的生产队长,他的朴实、宽厚也写得好,早年间,他因生计的无奈,发生过因宅基地的纷争而引起秦家的不愉快。但秦一文的父母因车祸故去后,他和伍娘将秦家三兄妹视如己出地呵护着,这既是一队之长的责任,但更显现出入间真情的光彩。还有一个细节,也很能体现伍爷的为人,他的小儿子伍好,外号伍孬子,这个外号只是说他性格憨厚老实,并非精神上有什么毛病。伍孬子小时候是小伙伴们捉弄调侃的对象,有一次捉弄得过火了,怂恿他骑在水牛背上随水牛浮过江去,江面过宽、江水过大,刚入水时还能骑在牛背上,渐渐地只能跪在牛背上了,到了江中间,只好在牛背上站起来,伍孬子紧张又害怕,站不住了,掉到江里去了,幸好伍爷及时赶到,将他托出江面,才幸免于难。这个细节,现代人或许不能理解,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圩区水田多水牛多的地方,牧童站在水牛背上浮过水去,是常见的事,但水面不宽,也没什么风浪,掉下水去也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浮过长江便大不相同了,波浪滚滚,是会被江水卷了去的。但惊险过后,伍爷只是以家长的身份,好好教训了他的儿子伍孬子一顿,并没有责备其他小伙伴。这个细节既是生活的真实,也体现了伍爷的宽容的性格。范师傅一家,也是小说着力描写的。范师傅是秦一文父母惨遭车祸的肇事者,虽然经过法律程序,范师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出于良知,他对孤苦伶仃的秦一文兄妹仨始终放心不下,想方设法地维护他们,他甚至不顾舍弃自己儿子的利益,也要为秦一文找到一个当驾驶员的职业,这是他最大的能耐了。人间真情,在范师傅一家体现得也很真挚。《千寻》也写了许多矛盾、争斗和曲曲折折,但字里行间,传递的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关爱,抱朴归真,大爱至上,这也是阿惠小说所追求的主题。

读完《千寻》初稿之后,我抄录了一首宋人姜夔的五言诗送给阿惠,诗日:“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化石哪解语,作草犹可舞。陌上望骓来,幡然不相顾。”姜夔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这首诗却一反常态,一反传统,写了一个刚毅果敢的虞姬,不是“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柔弱虞姬,而是“幡然不相顾”的刚毅虞姬,在姜氏诗词中独树一帜。抄录这首诗,是想表达我对当前文学的一些想法,简言之,我觉得文学的阳刚之气少了些,而阴柔之气太多了,我期待大气磅礴的阳刚之作,也希望阿惠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唐先田

2016年9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