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荣、王萍著的《来自上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内容为1985—1991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分别从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思想原则、改革的动力机制、改革的方法策略、苏共的改革、国家政治制度改革、改革领导集团以及党-国联邦化八个方面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重点研究。本书既是对苏共执政与改革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同时又对当下正处于深水期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来说,提供有益的政治借鉴。
| 书名 | 来自上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大党治理与大国兴衰研究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 作者 | 薛小荣//王萍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薛小荣、王萍著的《来自上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内容为1985—1991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分别从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思想原则、改革的动力机制、改革的方法策略、苏共的改革、国家政治制度改革、改革领导集团以及党-国联邦化八个方面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重点研究。本书既是对苏共执政与改革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同时又对当下正处于深水期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来说,提供有益的政治借鉴。 目录 导言 “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人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 一、深刻总结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的重大意义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对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判断 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第一章 “不能这样下去了”——改革的社会背景 一、“勃列日涅夫现象”与社会停滞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二)权力的共同协定 (三)停滞的社会状态 二、“安德罗波夫现象”与社会心理 (一)安德罗波夫其人 (二)短暂的安氏改革 (三)安德罗波夫现象 三、“戈尔巴乔夫现象”与社会期望 (一)受挫的心理:契尔年科上台 (二)戈尔巴乔夫:精力充沛的人 (三)政治代沟:不用为过去负责 第二章 “多一点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原则 一、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一)破除对外部世界的扭曲观念 (二)选择自由和不干涉他国内政 (三)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公正 (四)总书记:社会主义的新特征 二、新思维:意识形态改革 (一)列宁改革的政治象征 (二)赫鲁晓夫的改革意义 (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回归 (二)全人类利益:避免核战争 (三)要使人民获得自由和尊严 四、总书记“战胜”了马列主义 (一)《苏共中央纲领》 (二)《苏共民主纲领》 (三)《马克思主义纲领》 第三章 “让人民参与政治”——改革的动力机制 一、公开性:人民有权了解真相 (一)赫鲁晓夫式“梦魇” (二)绝不同意隐瞒真相 (三)应该向人民讲真话 (四)公开性能造就干部 (五)如实恢复历史面目 二、民主化:要从下面发动起来 (一)打破经济官僚垄断 (二)要给社会输送氧气 (三)选举就应该是选举 (四)要给新闻界以自由 (五)保障游行结社权利 三、知识分子:体制内的异见者 (一)知识分子与异见者 (二)报纸:意见多元化 (三)舆论:思想的背弃 四、政治话语:从胜利走向失败 (一)“胜利式话语”的特征 (二)“胜利式话语”的成因 (三)“胜利式话语”的失败 五、消极的大众:沉默的大多数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二)台上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三)沉默:我们不需要改革 第四章 “没有现成的药方”——改革的方法策略 一、“对纪律的强调”:沿袭过去的传统做法 (一)“新阶级”:行政命令体制 (二)纪律与道德:反酗酒运动 (三)障碍机制:向新状态转变 二、“不要崇拜计划”:要跟上现实生活节奏 (一)从经济到政治:改革转向 (二)学会在民主的条件下工作 (三)要用协议的方法推动改革 三、“改革的杠杆”:发起对官僚特权的反对 (一)“官名录”:特权阶层的形成 (二)“反腐败”:改革的政治杠杆 四、“政治的考量”:谋求保守与激进的平衡 (一)焦躁: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二)领导者与裁判者:改革中间派 (三)改革:既以说开头也以说结束 第五章 “破除社会阻碍机制”——苏联共产党的改革 一、改革的保证人:苏联共产党 (一)共产党与政权 (二)改革就是革命 (三)更新干部队伍 (四)策略:拉住党 二、上面的革命:党的自我纯洁 (一)不改革就得靠边站 (二)允许政治派别存在 (三)向多党体制的过渡 (四)竞争选举下的失败 三、政治局、书记处与中央委员会 (一)政治局:从团结到分裂 (二)书记处:从执行到空置 (三)中央委员会:咨询机构 四、全党意志:关键的代表大会 (一)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 (二)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 (三)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 五、党的反抗:反对戈尔巴乔夫 (一)尼娜的信:《我不能放弃原则》 (二)苏共纲领派的形成与政治主张 (三)为什么不能放弃戈尔巴乔夫? 第六章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改革 一、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标:建设法制国家 (一)重塑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二)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款 (三)不能用武力来解决政治问题 二、苏维埃制度改革: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一)第一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二)第二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三)第三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四)第四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五)第五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三、部长会议一苏联内阁一苏联国务会议 (一)部长会议 (二)苏联内阁 (三)苏联国务会议 四、权力转换的中介人:“总书记一总统” (一)领袖:中央总书记 (二)新职业:苏联总统 第七章 “志同道合者的事业”——改革领导集体分析 一、三驾马车:戈尔巴乔夫、利加乔夫与雷日科夫 (一)戈尔巴乔夫 (二)利加乔夫 (三)雷日科夫 二、左膀右臂:雅科夫列夫与谢瓦尔德纳泽 (一)改革的“灵魂”:雅科夫列夫 (二)外交“新思维”:谢瓦尔德纳泽 三、叶利钦: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竞争对手 (一)莫斯科市委书记 (二)政治局的出局者 (三)政治反对派领袖 (四)俄罗斯首位总统 四、政治智囊:博尔金、格拉乔夫与切尔尼亚耶夫 (一)博尔金 (二)格拉乔夫 (三)切尔尼亚耶夫 五、“天使们的起义”:改革精英的集体背叛 (一)苏联政治体制不可挽救吗? (二)苏联共产党是否不可改造? (三)戈尔巴乔夫有改革计划吗? (四)改革是否受到西方的诱惑? (五)叛变流行病:精英的共谋? 第八章 “建立主权国家联盟”——党一国联邦化失败 一、联邦党、联邦国:戈尔巴乔夫新构想 (一)民族分裂与国家联邦化的构想 (二)政治离心与苏共联邦化的构想 (三)全民公决与主权国家联盟努力 二、保卫联盟: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动 (一)举棋不定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二)挽救苏联的三天:“八一九事件” (三)“跪着的骚乱”:胜利还是失败? 三、政治的冷漠:危急关头的苏联共产党 (一)分裂:中央书记处 (二)辞职:中央总书记 (三)取缔:苏联共产党 (四)自辩:戈尔巴乔夫 四、主权独立: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大分裂 (一)别洛韦日协议 (二)阿拉木图宣言 (三)苏联总统辞职 结语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附录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大事记 参考文献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