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一个捕风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蒲末释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七月中旬,正是最热的时节,荷花开了满池塘。秋年说要带秋成去钓龙虾,以往的夏天,秋成都不愿意出去。有人来找他俩时.他都假装不在,所以在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同学一眼就能分清他俩.皮肤黝黑的是秋年。即使这样,一直到大家都穿上了长袖前,秋成就会被班上好事的同学叫:“小白脸”,他后来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有一年还跟那人打了一架。

大伙看到秋成和秋年一起出来玩儿,很是意外,但也不介意,多一个人多一种玩法。他们钓完龙虾,要去河边洗澡。一开始都只在岸边,脚放在水里踢浪,秋成站在岸上,迟迟不过去。每年夏天他都会听母亲讲:“不能去河边玩水,要是被父亲知道了,保准打断一条腿。”

他们招呼秋成下岸,秋成直摇头,他们说他是胆小鬼,他也不反驳。秋年跟几个年龄稍大的男孩一起赤溜着身子,从浅水区一直游向深水区,激起的水花越来越大,他们的笑声也越来越大。

“秋年!”秋成喊了一声,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没事!”秋年回头笑笑,继续往前潜着。

“秋成,说你胆小你不信,你哥比你强多了。”岸边的人一阵哄闹。

秋年继续往前,纵身一跃,往水塘的中央潜去。秋年会游泳,他比那几个年龄大的游得都好,秋成心里舒了一口气,还是不想下水。灼烧的太阳晒得人头皮疼,河中央溅起的水花泛着刺眼的光,秋年在水面上徜徉着,像极了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不知是谁在秋成身后推了他一把,秋成只觉得重心不稳跌进了河里。只是在河岸边,瞬间裤脚全湿了。“秋成下水咯,秋成下水咯!”有人叫喊着。

秋成一阵错愕,还没看清推他的那个人是谁,就被水里几个人拉着往前踉踉跄跄走了几步。人在水中,跟醉了一样,他突然想到了喝醉酒的父亲。父亲若是知道他下水了,铁定要狠狠揍他一顿。

河岸边水位不深,不到膝盖,秋成却感觉到后脊背一阵凉意,脚步不稳又倒了下去,呛了一口水。他站起来,着急得将拉着他肩膀的两只手扳开,又有一只手按住了他的肩膀,他有些看不清那些人的脸,只听到他们的嬉笑声。他越着急,他们的笑声就越热烈。

水已经漫到秋成的大腿,秋成使出全身力气想往后退,却发现越退水越深。有一只手在他的腰间猛地一推,他整个人的身体往前倾去,脚下突然变得空荡荡的。秋成想:完了,这次真的完了,即使父亲没把他打死,他自己也要被水淹死了。

秋成感到身体猛地往下坠,鼻孔被一股柔软而充实的东西堵住。他看到一团昏黄的水渍,水从嘴里涌了进去,两只手想要抓住些什么,却像当初跟着父亲学抓黄鳝一样,只有一股空荡的充实感,什么也没抓住。意识模糊中,秋成踩到一块石头,他感觉到自己的鼻子浮上了水面,却呼不到一丝空气,又沉了下去。

P8-9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好作家,往往有一段阴云密布的少年时光,逼迫他从成长期即对周遭一切思考更多,直到成年之后,心力逐渐强大明晰,便随手拨开云雾,处处洞见日常生活的细节与本质。在我眼里,蒲末释便是如此。

——《匆匆那年》制片人 吴又

对底层被遮蔽的青年人的关注,情感节制却令人动容,在文字喧嚣的当下,蒲末释用写作慰籍我们这些从小地方出来的人的心灵,理应受到广泛的阅读。

——作家 魏思孝

读完蒲末释的小说,时常会觉得惆怅。他的小说有着轻盈的叙事节奏和干净的语言风格,在一个小的篇幅中容纳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命史。在这些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虽多挫败,但他们在种种困境中依旧要挣扎和突围,在严酷的现实中偶有暖煦的瞬间,读来很是动人。

——作家 邓安庆

后记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

童年的记忆里,父辈坐在饭桌上交谈事情,谈及我时,我习惯缩着脖子注视碗里的米饭,不敢看向他们投来的眼神。极少的时候,也仅仅是对于父亲让我打饭的招呼,做一声回应:“米饭还是米汤?”父亲总是说:“米饭。”他的饭量很小,身材高大消瘦,脸上的棱角像被刀削过。我早已谙熟他的习惯,但我还是会问他:“米饭还是米汤?”这是我跟他很多年里,在家里唯1的交谈。

我一度以为,自己的孤僻是天生的,可偏偏不是。上初中那会儿,我从家里的阁楼翻到一个相册,里面夹着一张照片,是一个胖小子。镜头前的我,皮肤黝黑,赤着脚,穿着一条背带裤和一件米黄色的背心,站在田野前,肆意地笑。我认识的人,我的伯伯婶婶们,无一例外地在某一天带着惊讶的神情看着我说:“以前在太阳底下野得不得了的小家伙,一眨眼,就变得这么文静了。”即使到二十二岁,我回到故乡,还是会听到这样的话。

2013年,我参加高考,高考分数出来的那天,父亲在得知我的成绩时,对我说的第1句话是:“你复读吧。”我跟他大吵了一架,在那场不到十分钟的争吵中,一个少年对一个寡言的父亲多年的怨念,倾泻而出。他说他对我很失望,他觉得我理应不止于此,我应该可以考一个更高的分数,即使他穷得没有衣服穿,砸锅卖铁,他都会供我上大学。

他说这句话并不夸张,当时家里的经济,我早已从母亲的眼神里猜到过。我也明白父亲寄予我的厚望。小学毕业那天起,从前和我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人,突然有一天就辍学了。等我高中毕业,数一数当时小学同班的同学,三十个人,坚持到后的不到五个人。他们纷纷去了外地,后的归宿,无一例外都是工厂。春节回家,穿着颜色艳丽的衣服,染了头发的男孩子,回到家,被各自的父亲臭骂一顿,然后第二天到镇里剃了平头,染回黑色,再回来。再过一两年,在外面挣不到钱,又纷纷回家,学一门吃饭的技术,跟着他们的父亲,上工地,学着中年人嘴里骂的脏话,再到麻将桌上,和那些以前称呼他们为小孩的中年人互相称兄道弟。

在我的故乡,有一个不能明说的现象:每一个少年,成年的标志,就是取代他们的父亲上麻将桌。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曾经跟我称兄道弟的同学,上了麻将桌后,跟我的父亲称兄道弟,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离开的想法,从目睹那一幕的瞬间,开始萌芽。

在我读六年级之前,父亲一直是一个砌匠,早几年在外地接活,过年才回家,后来在家里待了一年,又去考了驾照,成了一名长途货车司机,常年在外面。他从不跟我讲他在外地开车的事情,仅仅是从他和母亲简短的交谈中,得知他去的一些地方。如果面前有一张中国地图,他可以在上面画出一幅他的足迹图,那张图在他心里,未曾告诉任何人。  高二那年,他在九江出车祸,车毁了,他回到故乡,重新做一位砌匠。我有时无意看向他,从他眼里可以看到一种失落感。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他终还是回到了这个地方。

无论是少年,还是中年人,他们终都没能离开这片土地。在这本书里,有一个女生的名字叫张清简,清澈的清,简单的简。她是我小学四年级认识的插班生,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这篇小说是我写的第1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初稿写于2014年,那年我19岁,它初的名字,叫《说谎的人都长大了》。

那时我刚写作,纯属苦闷,开始抽烟。从前我一直讨厌烟味,因为父亲就是一个身上常年有烟味的人,然而我抽的第1包烟,和他抽的一样。在小说里,张清简后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离开漕阳镇,我说不清,她在故乡已没有归宿。故乡分两种,一种是回得去的,另一种是回不去的。漕阳镇就在那里,虽然这几年变化越来越大,街道变宽,垃圾桶比以往普及,但沿路仍到处是垃圾,车流依然拥堵,每隔半年就会新开一家超市,却再也没有以往热闹的感觉。它在被同化,以一种主动或被动的方式。

2017年,我大学毕业,彻彻底底地脱离了它。在这三年,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小说,一直到我将这些小说整理成一本书的体量,我才发现,无一例外都带有它的影子。一个普通的南方小城,记忆里永远有一条无法抹去的河。

其实我很想给自己一个答案,到底后我离开故乡的意义是什么。可是我发现我解答不了,在我有限的22年的人生当中,它构成了我生命厚重的一部分,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将这一部分,呈现给书前的你。

目录

壁花少年

我爱这夜色茫茫

父亲变成一只白鸽飞走了

鱼塘

最后一个捕风者

故乡麻将馆

寒风旅人

远行的十七岁

阁楼上跳舞的女人

一场美梦

后记

内容推荐

蒲末释著的《最后一个捕风者》是一本关于小镇青年的故事集,故事的基调大多悲伤,却透着干净明亮的底色。作者从熟悉的小镇、人事出发,用冷静克制的笔调书写当代小镇青年的痛苦和挣扎。故事的结局,你都能预见,但离开小镇的人,会有点难过。

编辑推荐

蒲末释著的《最后一个捕风者》是一部与故土记忆有关的小说集。

作者蒲末释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对于乡村,对于城市,对于社会底层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深刻的洞见。

本书即是作者这些体察与洞见的浓缩和集结,巧妙的虚构中贯穿着作者对日常琐碎的热衷,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敏锐洞察。书中收纳的小说都是以小镇青年生活为主题,作者以一种独特的笔触,为我们讲述存在于光阴里,既残酷,又无比真实的故事,你能看到曾经立于世间的那些鲜活的你和我,也会感受到那久未相逢的一份真诚和深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