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杏影(寻因究源探病纪实)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吴南京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常言说“相由心生”,“相”是指人的言行表相,也就是说,一切外在的言行(表相),都是由内心产生的。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修养会造成不同的言行举止,由此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

吴南京著的《杏影:寻因究源探病纪实》中的小故事会从病人的职业、社会地位、时代背景、家庭教育等多角度分析疾病发生的缘由。只有了解了病因,才能有效预防疾病,这也是本书的写作初衷。

如果单纯从中医学角度用专业术语来写,对于没有系统学过中医的读者来说,太抽象,一来难以理解,二来就算看书时能理解,也不易记住。所以笔者将治病过程中病人讲述的内容整理成一个个小故事。用小故事的方式表达中医的治疗理念,阐述发病原因,增加书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学习掌握有关知识。

内容推荐

《杏影:寻因究源探病纪实》由三十余则中医小故事汇编而成,作者以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情节、灵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特别在疑难杂症方面,独特的诊病技术和神奇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南京以自身诊治过的真实案例为基础,经过整理、加工转变为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小故事形式,进而阐述发病原因、讲解治疗理念,摒弃了以往中医著作喜用抽象术语来解释中医理论和理法方药的通病,力求以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讲授中医药知识。本书集思想性、哲理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及中医院校学生参考阅读。

目录

鬼附身

骗局

半个老婆

风水大师

神为何物

天堂

千里马

家传秘方

太极高手

急性子

聚宝盆

岭下一家人

华山论剑

成功背后

蜂蜜的味道

生命的脊梁

迷失的戏子

你把我灌醉

白开水

赌局

神医

治泄仙药

一个成功的男人

都是冻疮惹的祸

出人头地

礼尚往来

猎艳

大医精诚

一箱芋头

林根明之死

方华减肥记

人脉

第一印象

彷徨

难治的感冒

四个失眠病人

偷师

出入平安

后记

试读章节

骗局

沥州是一个地级市,因城中有一条沥江穿城而过而得名。沥州常住人口一百五十万,因地处交通要道,经济向来发达,且当地名医辈出。

陈百年,之前曾任沥州水利局的副局长,时年六十七岁。最让陈局长满意的是他有一个聪明美丽又孝顺的女儿陈小莉,还有一个很乖巧的外孙女张梅。陈小莉是沥州技校的一名舞蹈老师,歌唱得特别好,老公张天放是烟草公司的主任,这位女婿也很孝顺陈局长。

面对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陈局长很是舒心。可是近五六个月来,陈局长常感神疲无力,膝关节痛,并且经常咳嗽。陈小莉带父亲到沥州中心医院做检查,医院的呼吸科主任王光明是一个技术很高明的医生,他私下里对陈小莉说:“最好做个病理切片,这样放心点。”

陈小莉交际很广,认识很多医生,一听说要做病理切片,吃了一惊。陈小莉问王光明:“王主任,你可别吓我,我胆子小。”

王光明说:“我是个医生,只是针对病人的情况做一些客观判断,希望结果不是我所想象的。”

陈小莉听到王光明的话,吓得腿都软了。陈局长为官几十年,何等精明,从女儿的眼神里一下就察觉到大事不妙。父女俩相互瞒着对方,神情抑郁地回了家。

过了一周,陈局长的检查结果出来了,确诊是肺癌中期。对陈小莉来说,这样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为了稳定父亲的情绪,陈小莉叫王光明帮忙造了一张假的检查报告单来骗父亲。

陈百年看到自己的检查报告单,笑笑对陈小莉说:“看把你吓的,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慢阻肺吗,没经过风浪的样子。”陈小莉向父亲扮了个鬼脸,亲昵地说:“我一个小小的舞蹈老师,哪比得了您先参军、后工作、再下乡的呢。”

这时,小外孙女张梅拿着一张画跑到陈百年面前:“外公,看我画的灰太狼像不像啊?”陈百年接过小姑娘手里的画,爷孙俩说笑起来。

陈小莉见此,赶紧溜出家,直奔沥州中心医院找王光明。陈小莉问:“王主任,您看我父亲的病应该怎样治疗啊?我现在真的是六神无主,全凭您给我拿主意了。”

王光明说:“你父亲的病真的很麻烦。他的血红蛋白和白细胞都这么低,整个免疫力都支持不了化疗。”

陈小莉又问:“那手术呢?”

王光明说:“手术也一样啊,免疫力支持不了,做手术也没有意义。任何治疗手段都是建立在免疫力的基础上,如果免疫力崩溃了,大仙罗汉下凡也没法子。不过现在造了个假的检查报告单给你父亲,先稳定他的情绪,这点你做得很好。至于说到怎样治疗,我真的无能为力了。”

陈小莉又问王光明:“那中医呢,您觉得可行吗?”

王光明说:“中医这种东西,是可有可无的,就像神佛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心理安慰罢了。”

沥州有好几家治疗癌症的中医专科医院,规模较大的一家是太阳雨集团投资两个多亿办的太阳肿瘤医院。这家医院从外地引进了很多名气很大的专家、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癌症。还有两家规模较小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但技术水平不行,沥州当地人一般不会去。但这两家小医院因为广告做得大,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这些年也赚了不少钱。

陈小莉找到了太阳肿瘤医院的院长田得志。田得志立刻打电话请来了院里的几个科主任开会讨论,讨论结果是放疗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方案。

陈小莉认识的医生虽多,但是真到了拿主意的时候也犯难。这时,她的一个闺蜜出了个主意,找民间医生刘山东帮忙。这闺蜜曾患崩漏,治了十几年也没治好,后来是刘山东治好的,所以对他很信任。

刘山东是沥州乡下人,三十出头,长着一张娃娃脸。因为他家里开了个小卖部,不常出门,太阳晒得少,脸上皮肤很是白净,看起来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刘山东平日里要看店,买了很多中医书籍来学习,坚持了很多年,也治好过不少疑难绝症,在当地小有医名。

陈小莉见到了刘山东,说明了情况,询问父亲的情况应怎么办好。刘山东说:“你就拿着这么几张检查报告单,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最好把你父亲带来面诊。”

陈小莉说:“那不行,我父亲很敏感,一带到你这里来治,他一下就知道患的是重病了。”

陈小莉说得在理,当官的人,生病了总是找当地名医来治,当地名医治不好了,再去省城找名气更大的名医来治。真要去找什么乡下医生,除非是死马当活马医,才会试一下。

刘山东对陈小莉说:“要么这样子吧,你再和太阳肿瘤医院的院长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再次开会讨论,我以亲戚的身份旁听,再作决定。”

陈小莉回到家,虽说强作镇定,但怎么也瞒不过精明的父亲。虽然父女俩都不点破这事,但一家人的气氛总是那么的压抑。

过了两天,刘山东随着陈小莉一起来到太阳肿瘤医院旁听专家讨论。讨论的结果还是和上次一样。

P5-6

序言

寂寞的中医

扁鹊是二干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名医,很多人都知道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有一次,有人问扁鹊:“听说你家中有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不知哪一位的医术最好昵?”扁鹊回答:“我大哥医术最好,我二哥排第二,三兄弟中我医术最差。”对方觉得很奇怪:“那么为什么你会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于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处理,使周围的人疾病消弭于无形,外人无从知晓,所以只有我们家里面的人才知道他的医术最高。而我二哥,在病情还十分轻微时,就将疾病治愈,在他手上,疾病不能发展成大病、重病,所以周围的乡亲都认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名声只限于本乡。只有我,到了病情比较明显或者比较重的时候,才知道病因,而运用药物、针灸等法治好重病、难治之症,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所以我的名声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健康之要,不是生病了才到处求医,而是要靠平时的点滴保养。

2007年,我来到金华行医,在为病人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考虑到治病涉及医患双方,我都会客观公正地对病人详细讲述疾病的相关问题。如果时间允许,我还会画出疾病演变和治疗的示意图,使病人更清楚地了解中医是怎样理解和治疗疾病,以争取医患之间最大限度的互动和配合。有些病人因为我治好了他们的病,于是爱上了中医,想学中医,我就买些书,用红笔注解好了送给他们。可是这么做,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记得2008年,在我给一位病人认真讲解中医时,一个和我交情较好的老病号来访。等病人走后,老病号对我说:“中医(当时金华很多人不知道我的名字,都直接称我为中医),你对每一个病人都这样讲解,哪有这么多精力啊?现在是网络时代,你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把要讲的内容写下来发到网络上去,不仅你的病人能看到,其他对中医感兴趣的人也能受益。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

此后,我只要有空,就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写点小文章,主要是一些日常健康知识。后来,有病人来诊询问,我就直接让他去网络空间里阅读,着实省力不少。

两年后,关注我网络空间的人越来越多。今天有人来问个问题,明天有人来讨论某个药,我忙是忙了些,但还有时间答复这些问题。可是,随着询问的人越来越多,我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此外,有些病人会因为我没有及时回复或语气不对,而恶言相加地攻击我。鉴于此,2012年冬天,我把网络空间里所有的文章整理成《医道求真》系列书籍后全部删掉了。

2013年,我接受了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前辈的工作邀请。之后,我每天都在义诊,开始病人还会说声谢谢,但随着一次次的复诊,便觉得义诊是理所当然的事,连声谢谢都舍不得说了,这使我心灰意冷。2015年冬天,我便不再以这样的方式义诊了。但因为很多病人习惯了免费医疗,我离开横店后还有很多人找来,而且态度还是一样,甚至有种“找你看病本就应该免费”的意味。

也许在这些病人眼中,去小卖部买件商品,看得见摸得着,所以觉得是值钱的。而医生开的处方,不过是一张纸几个字,根本不值钱。看到某人送个馒头给流浪狗吃,就说此人有爱心,而医生免费为病人付出,却觉得这是应该的。医生也是社会人,他既要承担社会责任也要承担家庭责任,行医只是他的职业。有些病人,病急时对医生千依百顺、感恩戴德,病稍有好转态度就开始变淡,待病好了,对医生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反而到处说医生的不是。还有一些病人觉得,天下有的是医生,没有张三有李四。医生渐渐成了社会的边缘群体,这就是中医的寂寞,也让我真实体会到扁鹊所说的“六不治”。

我真心希望病人能尊重自己的生命,健康之要在于平时的点滴保养,切不能把健康寄托在医生身上。治病不易,医生的治疗和病人的配合一样重要。

吴南京

丁酉年冬

后记

去年,我出版了《医道求真》《医道存真》《百姓中医实用手册》等书,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可。于是,有人问:能不能把我的中医历程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论述?于是成就了这本中医故事集《杏影》。

后来又有些同行提出,叫我把一些中医健康问题进行一次总结性论述。左思右想,我决定把自己曾治疗过的一些病案改编成短篇小说,以求能给关心健康和中医的朋友提供些参考。

我拣选了几十则真实有效的病案进行编写。尽管这些年我所治疗的病人以疑难重症为主,但选择的都是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病案。

治疗慢性病很有意思,刚开始病人都不太愿意多说。治疗有效果后,病人来复诊,话才渐渐地多起来。三四诊后,病人就会把发病原因、治疗求医的历程、前医的处方等全部告知于我。我对于一些较有意义的病案,大多会记录下来。本书中涉及的小故事,多数是根据病人所述求治于我之前的治疗经历,再结合我接诊治疗后的情况进行了一定演绎。

万病都有因,天下没有无因之病,所以我在改写这些病案小故事时着重论述病因。只有懂得发病之因,才能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知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家庭背景,会造成人千差万别的心理,由是造成人的不同社会行为。因此同样的疾病,病因往往不会相同。人要健康,得从病因上去找原因,才能最大可能杜绝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讲的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天有变,地有变,人亦一样随着变。但人变因素最多,所以这本故事集也写了一些关于社会和人性的问题,对于每一个病案的得失都做了真实的记录。

这些病案的病人都是我的网络好友,他们一直关注着我的网络空间。考虑到病人的隐私问题,我换了名字和地名,但小故事一发表,当事人还是一下就看出是自己。也有些当事人私下找我商量,请我不要把疾病发生、治疗等过程写得太真实。但如果太脱离实际,就体现不了疾病的本来面貌,无法发挥中医科普的作用。在此我向各位当事人表示歉意,更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中医发展到今天,最大的麻烦在于业内整体水平不足,但还要不断地相互攻击和诋毁。即使对方的技术无可挑剔,也要从言行举止等生活问题上吹毛求疵,花了大量的精力去打口水战。历史告诉我们“存在就是道理”,只言片语无法左右他人。中医的生命在于疗效,如果自己的技术水平不行,每天发牢骚或诋毁他人也是无益,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

我真心希望有志于中医的人,能团结起来,多做有意义的交流。相互学习,才能促进中医整体水平的提高。只有团结,中医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只有团结,才能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只有团结,才能让自己更具有勇气和信心。  吴南京于义乌

丁酉年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4: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