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世界没有多少颜色,只有一种黑与白的中界——灰色。
小女孩常常想心事,想得多了觉得心懒,后来连手指也懒起来,懒到极点的时候,她的听觉也在时空中凝固——声音也没有了。鸡不再鸣,狗不再叫。阳光在大树下没有影子,什么都没有,胸膛里的心也不知道哪儿去了,连碎片也没有了。天上的云彩,动也不动,没有力气。河里的水也忘记了先前怎样地流了。草尖的露珠一滴一滴“啪,啪”落到哪儿了?天上去了?不知道,反正没有落在地上。一切都是这样不可理喻。树上的叶子掉了,掉到哪儿了?被飞鸟撞碎了。“沙,沙”鸟儿脱落了羽毛,毛儿也不知哪儿去了。走了?隐了?
回忆是无力的。
撕开尘封后的那张纸,画面上有一个女人带着那个最开头露出脸的小女孩,走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
那女人是小女孩的母亲,一路上小女孩看到她母亲脸上的表情没有一点变化,哪怕是扬一下眉毛,或者是皱一下眉头。母亲的眼光不清澈,包含了浑浊的愁,一盘沙子一样粗糙没有表情的脸。有记忆以来,她就这样。
女人留着很短的头发,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带着小女孩,行走在春未终,夏未始的原野上。
脚下没有多少绿,青草稀少得漫不过孩子的脚跟。黄色的土地上,一条蜿蜒的路一点也不隐秘,她们三个人行走在这条褐色的路上。对面是要落山的太阳,她们朝着太阳走去。
天黑前必须到达目的地,因为天一黑狼就会出来。
朝着太阳走,母亲走得快,走得很快,小女孩匆忙地跟在她母亲的身后。路边的野花开了,稀疏的叶子为小不点点的紫色花儿做陪衬,也有小碗儿形状的粉色花儿点缀在细的藤蔓上。花儿吸引着小女孩的眼光。
路中间飞走过一群黄褐色的“鸡鸟”,它们的模样在鸡和鸟中间,这种鸡鸟叫作“石鸡”。石鸡母亲带着不少的孩子叫着,飞走着,石鸡孩子展开它们小树叶子一样的翅膀,争着抢着追随它们的母亲。小女孩数不清它们有多少只,像路过眼前的羊群,它们相互拥挤没有秩序。
太阳红起来,大起来了,小女孩的母亲在前面不远处等着她,说了一路上唯一的一句话:“快走几步,天就要黑了。”
母亲又在前面等小女孩,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天已经黑了。她们来到一个墙根下,墙里面黑黝黝地探出半个树的枝叶,在墙的那边还有树木,还有房子,这是一个村庄。这时母亲反而不急着进村,坐在村子边上这户人家墙根下的石头上歇息。这个举动传递给小女孩一个信号:如果不是惧怕狼给吃了,她们是宁肯在黑暗里行路。 她们在墙根下坐了好一阵后才摸黑进了村。
2
她们推开两扇屋门的时候,屋里高高的灯台上放着一盏煤油灯,灯头上的小火苗照着黑夜里的屋子。灯下回娘家的女人半僵半涩的脸,让这个时刻变得难挨起来。她抱着的孩子像只猴子,两只眼睛特别的黑,黑漆漆的,右眼角下一颗不小的黑痣,与她黑的眼睛加起来,越发让人觉得她的不寻常。
把这个孩子丢在炕上,她就睡在那里拿黑漆漆的双眼看人。这孩子家里人都知道,她不能走路,腿骨软歪歪的,支撑不了身子。
众人眼巴巴地看着她,脸上没有多少表情,三岁的孩子走不了路,谁能稀罕呢。
站在地上嘟着嘴巴,不开口说话的小女孩知道自己一行来的三个人就像三个世外的人一样,有尴尬的不适应。
“做些饭去。”这家男主人用浑厚的嗓音说。女主人说:“还有三个三拌饼,将就着吃吧。”女主人用一个粗大瓷碗端上来三个锅贴饼子,玉米面拌糠、拌野菜的三拌饼。
三个三拌饼端上来,女人三下两下吃了两个。还有一个紧握在小女孩手中,她一口一口咬着饼子。
P2-3
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作家协会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持,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是一项意义深远、里程碑式的文化德政工程,也是当代山西文学史上规模较大的一项文学基础建设工程,更是展示山西文化实力、文学魅力的自信工程。
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在当代中国长篇小说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山西作为文化、文学大省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赵树理、马烽等为骨干的“山药蛋派”作家,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成绩显著,新时期以成一、李锐、柯云路等为主将的“晋军”作家,代表作也都是长篇小说。从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获“茅盾文学奖”为标志的山西第三次创作高潮,到以刘慈欣、葛水平、李骏虎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作家频频搞得国内外文学大奖,都进一步巩固了山西长篇小说创作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地位。近年来,一批充满朝气、富有理想、敢于探索的生机勃勃的80、90后作家,也都有长篇小说新作问世,表明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后继有人。
《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出版工程,坚持正确的方向,务实创新,去伪存真,从2014年启动,三年来具体实施,已经出版了赵树理、马烽、成一等作家的近三十部经典力作,唐晋、浦歌等中青年作家的原创作品近十部。可以说,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近百年山西长篇小说创作轨迹,集中展示了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实力,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实际运作中,有一个环节是公开征集原创长篇小说,作家们出乎意料地踊跃,三年时间竟有一百多部作品应征,作者都是山西省内的老中青作家,显示出大家创作长篇小说的积极性。这么多作品经过专家组的认真审读,只能有十几部入选原创作品之中出版,还有不少作品质量已经达到正常出版水平,却离《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的原创要求有一些距离。为了尊重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和付出的努力,专家组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可以将这些达到正常出版水平的作品,以《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方式出版。省作协党组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第一批共十部长篇小说入选,经过规范化审读和编辑程序,现在,这套书将出版发行。
一
创作最能体现作家对某一个社会进程生活经历深刻思考和昭示作家艺术追求的长篇小说,是每一位踏上文学写作道路者的良好愿望;而文学史家、批评家和阅读界对某一位作家的成就和价值的评估,长篇小说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尺度和参照依据;后代人们评价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高低,也是要看那个时期是否有一批高质量的长篇小说。因此,近些年来,山西大多数在中、短篇创作上有过一定业绩的作家,都转入了长篇小说的构筑。据有关资料介绍,仅就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每年全国出版或发表的长篇小说大约有近千部,山西省也有几十部。从数量上看,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和创纪录的时期;从作者队伍看,中年作家是主力,老作家中也有不少新贡献,青年作家则初露锋芒。
我认为,长篇小说创作出现这种繁荣现象,应该说是文学创作内部发展规律的必然走向。当然,读者对文学的热情逐渐减退和各种文娱形式的兴盛,也促使作家们不必再追赶阅读写短平快作品而沉下来做长篇大活。从创作内部发展规律分析,经过“文革”十多年的严重摧残,使得整个文艺创作园地一派凋零;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社会政策的拨乱反正,作家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显示了十分旺盛的活力,大家多年积蓄的生活感受汹涌喷发,短篇小说自然首先得宠,成为作家们表现形式的最好选择。几年过去后,作家们似乎感觉到短篇小说难以将他们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探索艺术的愿望全部承载,于是,中篇小说以从未有过的显赫登上文坛,为作家们纷飞的思绪和艺术创新的热情提供了最佳工具,也为读者逐步增长的阅读要求提供了机会。随着文学作品在文艺形式中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衰微,同时,作家们经过十来年的左冲右突,把过去的体验大都宣泄于尽,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的热情也告一段落,意识到认真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和确立自己艺术风格的时候到了,而这种“思考”和“确定”的结果,非长篇小说表现不行,所以,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走俏。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假如你碰到任何一位有过一段创作经历的小说作家,询问他的创作计划,无疑,都会以正在写长篇作答。
从外部条件分析,读者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对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逐渐减弱,只当作一种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横空出世后,娱乐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阅读文学作品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经济冲击着一切领域,人们都在为了生计奔波,休闲或余暇时间只想轻松愉快一些,而阅读小说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尤其是新潮小说中所追求的深沉、探索、寓含、意识流、时空交叉等等,让许多读者感觉不是在消遣娱乐而是增加疲惫。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与国际交流的加强,大多数人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被动地接受作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不喜欢,他们也要参与创作,比如风靡一时的卡拉0K、网络小说,就是因为给人们提供了参与自娱的条件,所以倍受欢迎。这些外部条件虽然不是专门为对付文学作品而出现的,但是,它们对作家的自尊、清高、以我为中心等多年形成的意识,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作家的崇高地位开始动摇,职业的优越性转向了危机感。如此,促使作家们开始冷静地思考文学的热情减退之后,创作应当采取什么对策,进而认识到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多表现些人生、历史的实在内容,让读者在为了消遣娱乐而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不无某种生活的启示。长篇小说的基本属性契合了作家的意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也就从中、短篇转到了长篇创作。
……
从《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作家们切入的角度,往往是凡人俗事较多,更接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长篇小说中常常读到的悲壮、英雄、理想主题和宏阔的大场面大冲突等等,已经很少出现在当今的作品中,让读者阅读到的主要是逼真的生活过程,逼真的细枝末节,逼真的人物心态,逼真的文化氛围。
由《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艺术特点,我产生了一点关于长篇小说创作艺术精神的思考。近三十年来山西的长篇小说创作,数量是创纪录的,一些代表性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有益探索也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文学史的位置上观照,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真正可以称得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扛鼎之作还是少数,大多数作品属于探索之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乐观的数量与有待提高的质量共存的现象呢?我以为,简单地概括其直接原因,不外乎作家生活经历简单,人生体验不够深刻,感情投入不彻底,艺术积累不厚实等几个方面。实际上,这些直接原因的基本症结在于,作家缺乏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决定着作家在理解人生、透视历史、叙述故事等过程中,能否具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风范。
不难确认,在大多数小说家的思维里,虽然不能说没有急功近利的意念,但是,他们总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跳出平庸的圈子,用艺术的魅力感染读者。那种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那种肤浅单一的生活判断,那种直奔主题的建构形态,都不可能是作家在创作长篇小说时愿意出现的景况。我不否认,由于整个国家的社会环境的冲击,例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强化了人们的务实精神,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使许多人转向了“向钱看”的实惠主义,国外各种思潮的渗透致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失落,等等,这些都会对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长篇小说创作毕竟是一种艺术精神的活动,不能让外界的干扰过多。所以,能否写出优秀作品,关键还是艺术精神本身的体现。
从明、清时期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大作,到“五四”以来茅盾、巴金、郁达夫、老舍、钱钟书等文学泰斗的长篇代表巨著,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个辉煌纪录,成为长篇小说创作永远的楷模,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些作品有着一种悠远而充满了生命力的博大艺术精神的缘故。当代长篇小说作者,必须要在生活阅历、艺术修养、思想基础、情感投入等方面向经典作家学习,才能逐渐树立自己的艺术精神和品位,创作出优秀作品来。
舒迅著的《乡野里的粉桃花/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以苏青云,苏家珍,韦尤应为主的农村女性的生活。
故事围绕她们的家庭,婚姻,追求,婚外情,甚至是挣扎,进行描述。以一系列的情感为主线,反应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小说中人性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展现了人性的美,也写出了人性的不足。映射出了百味人生。读者会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可贵。
《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从题材上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多点开花。传统的农村题材、城市题材自然还是占有重要位置,而历史题材、知识分子题材、风俗小说、爱情小说等等,都各具特点,自成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作品予以反映。无疑,题材的丰富和广泛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整个国内长篇小说创作在这三十年的一个特点。出现这种现象,最基本的原因是社会生活呈现为前所未有的活跃和多姿,置身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人们,都有丰富的生活感受,有复杂的人生思考,有变化着的人际关系需要处理,有不断袭来的观念需要更新,这些都为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非常厚实的内容,生活在任何一个职业中间的作家,都会获得他所希望得到的创作素材。
舒迅著的《乡野里的粉桃花/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是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