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彼得·费舍尔著的《科学简史(从亚里士多德到费曼)(精)》以20多位科学家的生平及其科学事业为主轴,生动地勾勒出西方科学发展中几个重要的转折。与一般科学家传记不同,本书除了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之外,更从一个宽广的文化角度提供了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中,科学与人类其他的活动交织成一个更完整、更丰富的图像。另一方面,虽然本书挑选的人物仍然是一些众所周知的“伟大科学家”,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歌功颂德,反而试图将科学家的事业放回到“人”的事业这个基本的立场来理解;以略带戏谑的笔法将这些我们印象中崇高遥远的科学家的人性呈现出来,让他们的形象生动起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书中清楚描述了牛顿在争取微积分优先权时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采取的卑鄙手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作者恩斯特·彼得·费舍尔出身自然科学界,师承因研究“噬菌体”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物理学家德尔布吕克。他时常以今日的眼光检视过去的科学,不过,其目的并不是强调一种线性的历史发展,而是希望借由这些回顾点出许多科学事件和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借由历史回顾呈现出“科学”是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其实也就是科学史的基本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