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秘战英雄陈养山/隐蔽战线春秋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姚华飞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这套《隐蔽战线春秋书系》分“传记卷”、“回忆录卷”和“史述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隐蔽战线的历史和无名英雄的精神。既是对老一辈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也可以作为新时代国安干警的教育读本,让一代新人了解历史,传承基因,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姚华飞著的《秘战英雄陈养山》是其中一册,记述了我党情报人员陈养山一生的革命经历。

内容推荐

姚华飞著的《秘战英雄陈养山》传主陈养山,中共中央特科精英,曾在周恩来、陈云、陈赓等直接领导下的隐蔽战线出生入死,为共产党在情报保卫工作上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本书共六章:探索真理走向革命;在“特科”的特殊岁月;从敌战区回到延安;在晋绥陕甘宁边区的奋战;建国前后轶事;蒙冤之际显丹心。记述了我党隐蔽战线的英雄陈养山一生的革命经历。书稿业经国家安全部门审读。"

目录

第一章 探索真理,走向革命

一、家境贫寒,13岁背井离乡去武汉

二、探索真理,“恽代英是我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三、“五卅风,在烈火中锻炼成长

四、运送炸弹,秘密去武汉又回上海城

五、掩护贺龙,陈养山的战斗传奇

第二章 在特科的特殊岁月

一、平地惊雷,中央特科的诞生

二、“反间关系”,陈养山与奇人鲍君甫

三、战斗情谊,传奇将军与陈养山的故事

四、功不可没,“红队”的特殊任务

五、重庆办社,“三陈”相伴战友情

第三章 从敌占区回到延安

一、西安事变隐蔽战线高奏凯歌

二、回到延安,整风学习为作战

三、三问康生,战友鲜血同志泪

第四章 在晋绥边区的奋战

一、情报纪事,陈养山晋绥经历

二、再创佳绩,贺龙麾下立新功

三、依势利导,全力搜集战略情报

四、剑胆琴心,陈养山一封绝密信

五、沉着果断,潜入敌特内部窃取密电

六、深入敌后,大同情报工作的开展

七、敌中有我,机智的鲁南情报组织

八、历史一页,晋绥情报传奇故事

第五章 建国前后轶事

一、奋发工作,还有许多战斗在后头

二、战友情深,李克农与陈养山

三、坚持原则,一身正气跟党走

四、艰苦朴素,高风亮节当公仆

第六章 蒙冤之际显丹心

一、司法部案,忍辱负重20年

二、宁夏十年,混乱年代显本色

三、彻底平反,终盼深山出太阳

四、发挥余热,鞠躬尽瘁为人民

附录

一、陈养山生平

二、陈养山遗作

三、陈养山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上虞,浙江省的一个水乡县城,距杭州城约有70多公里。在县城的西南上浦小仙坛,是东汉青瓷窑址。出土的器物有壶、洗、碗、碟等,表面多拍几何形纹或刻划水波纹。瓷器胎质细腻。上虞县近年发现东汉青瓷窑遗址多处,其中以小仙坛窑址最为典型。由此可以证明,东汉时浙江已开始生产青瓷。在距县城西北五公里,有远近闻名的白马湖,旧名渔浦湖。湖长有20多公里,三面环山,重岫迭山献,碧水如玉。浜湖诸山三十六涧,悉会于湖。湖中有癸巳山、羊山、月山、渔村农舍、田园如画。据《水经注》云,创始时塘堤屡坍,民以白马祭之,故名白马潭。1906年10月7日,陈养山就诞生在这里。

陈养山,原名程仰山,字应驺。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前江村人。

百官镇前江村,是会稽山麓的一个山水之乡,曹娥的支溪沿村而过,山清水秀,是一个具有水乡气息的优美村庄。这里原有曹娥孝女庙,就坐落在曹娥江边。传说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五月五日,上虞人曹盱失足坠江溺死。其女曹娥年方14,寻找父尸,17曰不得,投江而死。时人以为孝女。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长度尚葬曹娥于江南岸,并为之立碑。碑文系邯郸淳化所书,碑阴有蔡邕题词,早已不存。现在庙内石碑,系北宋哲宗元祜八年(公元1093年)蔡卞重书。庙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系民国重修。本书的主人翁陈养山幼年时常跟着母亲到庙中烧香火,但“忠教怎能两全”,为了革命事业,他四海为家,在老母病危时也未能见最后一面。

陈养山本籍姓程,参加革命后因从事秘密工作而改名换姓,祖籍安徽省徽州府人,祖辈同胞兄弟五人,是一个地主官僚出身的绅士家庭。其祖父居长,其余四人在咸丰年间即迁往浙江省绍兴府及上虞县百官镇一带定居,有的经商、有的行医、有的当了道士。

陈养山的祖父是进士,任过清朝政府官职显赫的徽州府盐政使。太平天国运动时,因惧恐太平军清算,从安徽迁到浙江上虞县百官镇,在山清水秀的前江村定居下来。但因是从外乡迁来,在上虞既无田地,也无产业,家境逐渐衰败,生活贫寒。

陈养山的父亲程步青,是一位没落的秀才,且是中医师。生有二男一女,陈养山排行居中,长子应驹和女儿均因患肺炎早年病逝。程步青为人宽厚,同情穷苦人,常免费为穷苦人医病治伤,因此人缘甚佳。

陈养山的母亲程陆氏,是上虞本地的农家妇女,信奉佛教,为人慈善,慷慨大度,性格开朗,善于联系百姓群众,因此家境艰难时常得到乡亲们的接济。

陈养山晚年回忆自己的家庭状况时说:“我的家庭生活较苦,父亲考过秀才,可说是穷秀才,当过中学和小学教员,家庭负担重,要养活动我祖母、母亲、大哥、妹妹和我六口人。生活不好过,课余还当中医,以后身体不好,教不动书,只靠行医,每年入不敷出,经常借钱,又无田产房屋,积劳成疾,于一九二六年即去世。”陈养山十岁前在江村明强小学读书,当时学制是七年制。

那时的中国社会,国难当头,外有列强瓜分中国,内有各派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逢此艰难时刻,陈养山感到精神生活十分苦闷。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养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萌生了“实业救国”的信念。因家境贫困,他13岁时背井离乡,托人介绍到武汉的一家钱庄学徒,渴望经商致富救国养家。可是苦熬了3年才当上一名店员,入不敷出,无力养家。

六年的店员生活中,陈养山在思想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他走上向往革命的征途。

还是在当学徒期间,陈养山以封建礼教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曾梦想做一个发财致富的人。学徒满期以后,现实生活粉碎了他发财致富的幻想。

在青年陈养山深感迷茫时,同事中有个店员叫朱孔阳,他思想进步,不但自己每天看报,还鼓励陈养山每天看报,帮助他研究问题,介绍新的思潮,了解国家大事,这样使迷途中的陈养山思想逐渐从禁锢中发生变化,从封建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

也正当陈养山思想转变的紧要关头,武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华大地的事情。

1923年2月7日,爆发了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早就在京汉铁路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16个工会分会的代表和各地来宾近200人,在郑州召开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北方军阀统治者吴佩孚强令禁止,出动军警包围会场,限制代表人身自由,捣毁工会会址,激起了工人的无比愤怒。刚刚成立的总工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成立罢工委员会,于2月4日举行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提出了“为争取自由而战,为争取人权而战”的响亮口号。

罢工开始后,长达2000余里的京汉铁路在几小时内全部陷于瘫痪。这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帝国主义分子和军阀统治者极为恐慌。

2月7日,军阀曹锟、吴佩孚完全撕掉“保护劳工”的假面具,派出军队,在长辛店、江岸以及京汉铁路各站疯狂镇压工人,开枪打死40余人,打伤300余人,逮捕60多人,开除1000多人,制造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

大罢工领导人之一——共产党员林祥谦,2月7日晚被绑到江岸车站的灯柱上,敌人向他连砍数刀,威逼他下令复工。林祥谦忍着剧痛,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总工会的命令,我头可断,工是不上的!”他宁死不屈,被敌人杀害。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被捕以后,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屈服。2月15日,他高呼着“劳工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这充分显示了共产党员在工人运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陈养山亲眼目睹了这一壮烈的情景,受到了很大的震动,醒悟到要生存就得联合起来同军阀作斗争。二七大罢工的壮举,促使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他从为个人谋生、发财致富的人生观,转向为社会谋利的人生观。他抛弃了“实业救国”的信念,重新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陈养山说:“‘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了,工人直接敢于同直系军阀进行斗争。虽然罢工被镇压了,但证明人民是有力量的,军阀是可以反抗的,感到军阀统治人民不可能过好生活,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盛衰联系起来,就很自然地产生爱国主义思想,因而去找救国的方案,我开始相信‘教育救国’,不久对教育救国发生环疑,以后又相信‘实业救国’的理论。虽然这些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但对我思想转变起了推进的作用。为接受革命理论奠定了基础。”

就在这时,陈养山得到了一本《中国青年》杂志,主编就是恽代英。P2-4

序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曾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远见卓识,宏伟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久为世人所仰慕;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足为世人楷模。一句话,他们的历史建树是鼓舞人们创新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动力。

白崇禧身边的中共秘密党员谢和赓就是这许多杰出人物中的一员。谢和赓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懂得了为人之道。他受其二哥——共产党员谢铁民的影响,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投身于革命工作。1933年,21岁的谢和赓进入察(哈尔)绥(远)抗日同盟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的秘书。后受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派遣,打入桂系工作,成为蒋介石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的机要秘书,并兼任国民党国防会议上校秘书。自打入桂系起,谢和赓巧妙地瞒过老练狡猾、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一直在我党领导人周恩来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党的指示对桂系进行上层统战工作,先后为我党提供了桂系以至国民党国防会议许多高层次的机密情报,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护了大批革命同志。在国民党政权日趋腐败没落的污浊环境中,他自觉地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员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的情操美德。与此同时,他还在周恩来等同志的帮助下,将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张和意图,不露形迹地糅进国民党的文件或通过国民党的领袖集团传达给各阶层军政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情报保卫工作得到了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我情工人员深入到国民党机密决策指挥机关内,及时准确地供给了党中央和军委及各地区战略性和动向性的重要军政情报,为中央制定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使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对敌人的主要情况了如指掌,始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毛泽东评价这个时期“我们的情报工作是最成功的”。

艰苦卓绝的隐蔽战线斗争造就了一大批无名英雄。他们有的大智大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深入虎穴,与敌周旋,获取情报:有的舍生取义,面对严刑,视死如归:有的潜伏敌营,长期经营,率部起义:有的忠诚可靠,周密安排,确保党中央安全:有的巧妙应对,冲破封锁,保证交通线畅通。一代代无名英雄赤胆忠心,赴汤蹈火,用忠诚与信仰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无名丰碑:一个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热血和生命锤炼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他们在斗争中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高超灵活的对敌斗争艺术、艰苦奋斗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甘于无名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些凝聚成了隐蔽战线精神特质: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受气不叫,有苦不说,舍己救人,冒险犯难,埋头苦干。

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后革命胜利了应该给我们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发一个大大的奖章。很多无名英雄没能盼来这枚奖章就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徐向前曾指出:“我们的党史、军史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情报工作反映不够。”近年来,可以看到一些公开出版的反映隐蔽战线的史料、传记,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丰富,与隐蔽战线建立的功勋还不相称。这套《隐蔽战线春秋书系》分“传记卷”、“回忆录卷”和“史述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隐蔽战线的历史和无名英雄的精神。既是对老一辈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也可以作为新时代国安干警的教育读本,让一代新人了解历史,传承基因,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后记

陈养山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革命家,是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传奇式代表人物,是我党情报和保卫工作的创建者之一;他是中共特科的精英,是秘密战争中的英雄。陈养山建立了我党第一个重要的反间谍关系,获取了大量的秘密情报;他深入虎穴16年之久,却从未被敌特发现。“坎坷平凡的人生轨迹,惊险隐蔽的战斗生涯”,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协助创作(陈养山传)的函》“由你局姚华飞同志承担传记的创作任务”的精神,笔者当时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翻阅了大量有关中国情报史、中央特科以及与陈养山有关的书籍、资料,先后到北京、南京等地采访了程建宇、秦杰、金楚宣等相关当事人,与陈养山之子程建宇多次对书稿进行商讨、核实。

初稿完成后,又分别征求了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同志的意见,再作了修改,又经过审阅,完成了这部书稿。2006年10月7日,是陈养山诞辰百年纪念日,同年9月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正式出版《隐蔽战线福将陈养山传奇》。

陈养山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由于隐蔽斗争的特殊性和隐秘性,他的事迹过去鲜为人知,而且许多事迹至今仍不便完全公开披露,资料有限,故该书对他的战斗经历的记述,还只能说是“简介”。

为了进一步宣传隐蔽战线英雄的事迹,笔者之后十年多的时间里,继续搜集陈养山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事迹,特别是已解密的中央特科、晋绥边区史料,又利用开会、出差时机与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以及上海、西安等地陈养山战斗过的地方的同行了解陈养山的业绩,或实地寻访,六易其稿,才完成了现在的书稿。

这是一本历史性、纪实性的读物,所记述的事例力争真实、准确。故笔者没有采取文学传记的一般模式,而采用了将他的战斗经历、业绩、品德和作风,不加虚构和渲染,如实地运用纪实撰写的笔法。

这里要特别感谢陈养山之子程建宇,在他重病时仍为笔者提供了陈养山家乡资料、生活轶事以及对子女的遗训手迹、照片等珍贵材料。

该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安全部和上海市国家安全局领导同志的支持和指导,陈养山的许多老战友、同事、亲属热忱地提供了有关资料;凌云、刘复之等同志为本书题词;在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我所在的单位领导、职能部门同志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上级职能部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还有《谍海嘹望》编辑部的同仁以及与我共同战斗过的同事的帮助;董沪英、姜岸等同志一道去北京、南京等地采访;何岳隽帮我打字、修正、加工;我的好友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作家管志华在编辑、写作任务很重的情况下帮我修改、加工和润色。值得一提的是,还要感谢我的夫人陈大文,女儿、女婿,是他们帮我担风险,出点子,阅稿改稿,打印资料,承担家务,连我的13周岁双胞胎外孙女妞妞、妮妮,在我写作时也常端茶倒水。

当然,对书稿的罅漏不足,亦期待前辈、专家、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

姚华飞

2017年6月18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