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版本说明
第一章 “古风诗教”引论
第一节 ΠAI△EIA
第二节 “诗人之教”与“哲人之教”
第三节 “古风诗教”:问题与思路
第二章 最高教育之争——哲学、智术与诗的分合
第一节 “哲学教育”抑或“智术教育”
第二节 “诗与哲学的古老纷争”
第三节 哲学——最高的“缪斯之艺”
第三章 诗人、先知与王者——“教育家赫西奥德”考论
第一节 诗人与先知
第二节 “诗言真”
第三节 诗言与辞令的分野
第四节 诗的颂赞
第四章 田间的诗教——《劳作与时日》与“正义”的践行
第一节 “教诲诗”
第二节 “兄弟间的争端”
第三节 从颂赞到教诲
第四节 践行“正义”
第五章 立法者的诗教—一梭伦诗篇与“良序”的重建
第一节 三重身份
第二节 立法者一诗人
第三节 失序的城邦
第四节 重建“良序”
第六章 会饮上的诗教——《特奥格尼斯诗集》与“美德”的养成
第一节 会饮诗歌
第二节 特奥格尼斯的印章
第三节 “美德”是否可教?
第四节 养成“美德”
结论
附录一 《神谱》序诗译注
附录二 汉译梭伦诗残篇及古人评述
附录三 《特奥格尼斯诗集》汉译简注
参考文献
古风诗人——尤其是荷马与赫西奥德——在古希腊被誉为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教育家”,后起的各色教育者,譬如智术师、演说家和哲学家莫不以古风诗人的“诗教”为参照,以之为争锋与角胜的对象;只是到了古典时期,演说家与哲学家才在雅典创设了专门的学园,“演说教育”和“哲学教育”才渐趋完善,成为正规的教育模式。那么,在古风希腊,诗究竟如何来承载最高的文化理想,成为教育的最高样式?“诗教”与希腊城邦的伦理-政治观念又处于何种关系?
张巍著的《希腊古风诗教考论》以此为核心问题,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澄清古希腊意义上的“教育”概念:paideia,并梳理“诗教”在古希腊教育史上的位置;第二章从“诗教的观念”角度,讨论“哲学教育”和“演说教育”如何与“诗教”鼎足而三、相互竞比;第三章从同一角度讨论古风“诗教”的源头,赫西奥德的《神谱》如何呈现“诗人教育家”的原型;第四至第六章从“诗教的施行”角度进行三项个案研究,分别为赫西奥德《劳作与时日》里的农人教育、梭伦与雅典城邦的公民教育以及特奥格尼斯与会饮上的贵族教育。书末的三个附录提供了《神谱》序诗译注、梭伦诗歌残篇及古人评述和《特奥格尼斯诗集》的全文汉译,可与正文对读。
张巍著的《希腊古风诗教考论》涉及的古风诗教,时段上启自公元前八世纪的史诗诗人赫西奥德,下限为前五世纪早期的抒情诗人。第一章“引论”澄清paideia的概念,梳理“诗教”在古希腊教育史上的位置;第二至第三章从“诗教的观念”角度,分别讨论哲学教育和修辞演说教育如何与诗教鼎足而立,以及古风诗教的源头赫西奥德《神谱》,检视这位古风诗人如何塑形诗教,并呈现“诗人教育家”的原型。第四至第六章从“诗教的施行”角度,进行三项个案研究,分别为赫西奥德的《农作与时日》里的农人教育、梭伦与雅典城邦的公民教育、特奥格尼斯与会饮上的贵族教育,从三位诗人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处境出发,并结合其所属的特殊的诗歌传统,来探究“诗教”如何在具体的表演场合上运作,诗歌如何借助表演与“智慧”传达的紧密联系来实现其教育功能,以及诗教与城邦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