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点亮儿童的童年是本丛书的宗旨。在这套丛书中,我们精心选择了10部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小王子》《老人与海》《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小飞侠彼得·潘》《柳林风声》《爱的教育》《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绿野仙踪》,它们或收录于新课程语文教材,或列入义务教育课外阅读书目,是公认的少儿必读书。丛书的译者、编者都是从事语言研究、文学研究及教育培训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丛书的编译准确流程,可读性很强,部分稍显深奥的品种,配有插图与赏析,方便小读者阅读使用。本册为詹姆斯·巴里著的《小飞侠彼得·潘》。
詹姆斯·巴里著的《小飞侠彼得·潘》是一部关于儿童成长与冒险的故事书。书中描述了一位永远不愿长大的男孩彼得·潘与一群孩子在永无岛的生活。在这里,有孩子们渴望见到的各种人物和动物:仙女、人鱼公主、印第安人、海盗、野兽和飞鸟……彼得·潘带领着孩子们经历了许多有趣的冒险。
第一章 彼得闯了进来
除了他,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温蒂是这样知道的:两岁时的一天,她在花园里玩耍,揪下一朵花,拿着它向妈妈身边跑去。我想,当时的她看上去一定是那么地惹人怜爱。因为,达令太太见了,便把手放在心口叫道:“哦,为什么你不能永远像现在这样呢!”她们关于这个话题的交流虽然只有这么多,但从那以后,温蒂也懂得了:她是一定会长大的。两岁之后,你总会明白这些。两岁是结束,也是开始。
当然,她们住在14号——那是这条街上的门牌号。直到温蒂降生前,她的母亲都是家中的主要人物。达令太太是一位可爱的女士,有一颗浪漫的心和甜美的、带有几分逗弄意味的嘴巴。她的心灵就像是来自神秘东方的小小盒子,一个套着一个,无论你打开多少,里面总是还有一个;而在她的嘴上,有一个温蒂从未曾得到的吻——尽管它就在那里,显而易见,就印在右边的嘴角。
达令先生是这样赢得妻子的芳心的。达令太太还是个女孩子的时候,许多绅士同时爱上了她——那时他们都还是男孩子呢。于是,他们纷纷跑去她的家里,向她求婚。然而,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达令先生。他叫了一辆出租车,第一个冲到了终点。因此,达令太太答应了他。达令先生几乎得到了她所有的一切,除了她心灵最深处的小盒子和那个吻。他从不知道还有那么一个小盒子的存在,也适时放弃了对吻的索求。温蒂想道:拿破仑可能会得到那个吻吧。但是,我能想象得出,即便是他来,也可能会遭遇失败,然后勃然大怒,摔门寓去。
达令先生过去常对温蒂夸口说,她的母亲不仅爱他,而且还尊敬他。他跻身于那些学问高深的人物之列,懂得股票和股份。当然,并没有人真的懂这些,可他看上去还挺明白似的。他常把股票涨了、跌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模样还挺像那么回事,使得所有女人都敬重他。
达令太太结婚的时候,穿着纯洁、雪白的嫁衣。一开始,她把家用账目记得一丝不苟,几乎是怀着高兴的心情,连一棵小小的甘蓝菜芽都不会遗漏,好像这是个有趣的游戏。可渐渐地,就连整个花椰菜的开销她都不再去记了。在账本上,取代这些记录的是一些没有面孔的婴儿画。在本该合计钱数的时候,她却画下了这些,它们代表着达令太太对于未出世的孩子的猜想。
温蒂是第一个降生的,然后是约翰,再是迈克尔。
温蒂出生后的一两周,父母不确定是否能养活她,因为这意味着家里又将添上一张等着吃饭的嘴。达令先生很是为温蒂骄傲,但他又是个很切实际的人。他坐在太太床边,握着她的手,计算着开销,而达令太太则恳求地望着丈夫。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愿意冒冒风险,但这不是达令先生的行事方式。他所需要的,只是一枝铅笔和一张纸。如果被妻子的建议扰乱了思绪,他就只好再一次从头开始算起了。
“从现在起,请不要打断我。”他会这样对妻子说。
“我这里有l镑17先令,单位那边还有2先令6便士。我可以在办公室把咖啡戒掉,就当是能省下来10先令吧。这样就有2镑9先令6便士了。再加上你的18先令3便士,就有3镑9先令7便士。支票上还有5镑整,那就是8镑9先令7便士——谁在那儿乱动?——897,小数点,进位7-别说话,我的亲——还有一镑你借给了来过咱家的那个男人——孩子,安静——小数点,进位,孩子——看你干的好事!我是说了997吗?是的,我是这么说的。问题是,9镑9先令7便士够不够我们过上一年的?”P2-3
有的光转瞬即逝,有的则较为长久,耀人眼目,比如阳光和星光。文学作品亦如是,比如那些文学经典,过去很多年,当你重新捧读,仍会被它的魅力深深折服。即使是在夜晚,你的心也亮如白昼。
有的事情可以缓缓再做,但阅读不行。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看什么东西都不容易忘。再小一点,满身都是好奇,信息的仓库房间宽大,很容易储存。等到了一定年龄回头看,能记得住、背得过的文字,大都是小时候阅读过的。
从小爱上阅读,从小就读文学经典,渐渐养成习惯,慢慢理解生活和世界,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也是不能丝毫有所拖延的。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很多大人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
之所以重新来翻译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不是对过去那些权威译著的不敬,而是想换一个更为朴素与新鲜的姿态,进行一次新的学习。当然,也不排除对那些为数不少、不负责任译作的疏离,免得它们误导了我们的孩子。
这套书的译者中,有学者,也有学子,有的年至天命,也有的不到弱冠、桃李之年。其中,王佳存先生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多年,不仅常年研习中外语言,有译作多种,且认真异常,丛书有他帮助把关,质量无可忧虑。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使丛书规模大致接近,个别篇幅过多的,部分章节进行了删减,而另几本页码较少的,或配插图,或加赏析,或附原文,只为更贴近孩子的阅读实际。
名著之名,在于有光。好的翻译,就是让那些光不要丢失。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恳切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