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魂魄湖畔听传奇
赴兰坊狄公遇响马
兰坊城东,四辆马车缓缓绕山而行。
第一辆马车之上坐着兰坊新任县令狄仁杰。只因旅途劳顿,狄公想尽量让自己坐得舒服些。他背靠大书箱,坐在铺盖之上,对面布包之上则坐着一名年长的汉子。此人姓洪名亮,常年辅佐狄公,现任参军之职。因道路高低不平,即使二人坐于铺盖、布包之上,也只能略略减轻长途颠簸之苦。
狄公车后跟着一辆罗帏篷车,车上挂有丝绸帘子。车内,狄公的三位夫人、子女及侍婢们蜷着身子挤在枕头和被褥中间,正抓紧时间睡觉。
后面两辆马车拉着行李包袱,几名仆人盘腿坐于箱包之上,随车摇晃不止,另有几名仆人在汗透的马匹身边徒步行走。狄公一行人己连续赶了几天路程,皆深感疲惫。车队离开最后一个村庄之时,天色尚未破晓。众人一路行来,过得一片荒山野岭,路上只偶尔遇见几位樵夫;午后,不想坏了一个车轮,故耽误了一个时辰。此时暮色降临,天色昏黑,重峦叠嶂,四周越发显得险恶。
车队前面,两名大汉正骑马而行。二人身背大刀,鞍挂弓箭,箭于囊中发出咔咔碰撞之声。这二人便是马荣、乔泰,均为狄公得力随从,现充任县尉,护着车队前行。狄公另一名县尉身材瘦小,背微驼,名唤陶干,正和老管家一起殿后。上得山梁,马荣勒住坐骑。眼前,山道往下,一直通到林木茂密的山谷之中,再往前看,又是一座陡峭山峰。
马荣坐于马鞍之上,转过身来向车夫喊道:“你这呆子!半个时辰之前,你就说即刻便到兰坊。如今到得这里,我等却还须再翻一座大山!”
车夫嘟囔道,城里人总是那么心急火燎,然后忍气吞声地答道:“差爷甭急,到了下个山梁,你自会看见兰坊,就在山脚之下。”
“又是‘再过一个山梁’!”马荣向乔泰说道,“我等抵达兰坊如此之晚,情形定然狼狈不堪。那卸任的县令必定从午时起就翘首以待,县衙的其他僚属及接风宴席又该如何处置?想必他们现时与我等一样饥肠辘辘了!”
“更何况嗓子干渴至极!”乔泰说道。说罢,他调转马头,来到狄公车旁。
乔泰禀道:“还要翻过一道山梁,之后便到兰坊。”
洪亮竭力忍住方没叹出声来。他说道:“大人调离浦阳竟如此之快,委实可惜。虽说大人一到浦阳便审断了两桩大案,然浦阳毕竟是个舒适之处。”
狄公淡然一笑,身子在书箱之上重新靠好,以使自己更舒适些,然后说道:“似乎京城内的佛门残党与广州商界之狐朋狗友串通一气,让我在浦阳县任期届满之前就调离任所。然兰坊地处偏远,调任此处定大有裨益。无疑,我等在兰坊遇上的疑案,绝非内地通都大邑所能比拟。”
洪亮点头称是,然心中依旧郁郁不乐。洪亮己年过花甲,一路长途跋涉弄得他疲惫不堪。他从青年时便一直追随狄家,狄公从政以来始终委其参军之职。P7-8
我发现人们对中国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缺乏理解,缺乏得令人吃惊。我觉得,我的狄公小说也能促使这个问题受到广泛注意。因此,我一直竭尽全力把这些小说,直到最小的细节,写得尽可能逼真。
——高罗佩(荷兰汉学家)
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van Gulik,1910—1967)。高罗佩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汉学圈子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哪怕汉学专家读,也没有“硬伤”败了胃口;而西方大众了解中国,往往是“狄公的中国”,这个中国,是一个多姿多彩相当引人入胜的中国,比起中世纪灰色的欧洲有趣得多。甚至专门家也受狄公小说影响,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
——赵毅衡(四川大学教授)
《狄公案》是中国众多公案小说之一种,但是,随着高罗佩20世纪40年代对《武则天四大奇案》的译介以及之后“狄公探案小说系列”的成功出版,“狄公”这一形象不仅风靡西方世界,也使中国读者看到“中国古代犯罪小说中蕴含着大量可供发展为侦探小说和神秘故事的原始素材”,认识到“神探狄仁杰”,“虽未有指纹摄影以及其他新学之技,其访案之细、破案之神,却不亚于福尔摩斯也”。在西方对中国总体评价趋于负面的20世纪50年代,“狄公探案小说”不仅满足了普通西方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了传统中国,扭转了西方人眼中古代中国“落后”“野蛮”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高罗佩对传播中国文化着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学界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将其与理雅各、伯希和、高本汉、李约瑟等知名学者并列为“华风西渐”的代表人士。
高罗佩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其语言天赋惊人,汉学造诣“在现代中国人之中亦属罕有”。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的背景是久远的初唐社会,但讲述方式却是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润化在小说的情境中,服饰、器物、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元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不经意间缓缓流动着,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没有丝毫的隔膜感。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公案小说,但叙事却完全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在整个案件的推演、勘察过程中,读者一直是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中,抽丝剥茧,直到最终找出答案。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方式,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为了让读者能原汁原味地读到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体味到高罗佩笔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我社邀请著名西方通俗文学研究大家黄禄善教授组织翻译了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飨读者。
我社推出的“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忠实原著为原则,译文更贴近于读者的阅读习惯,且完整保留了高罗佩探案小说创作的脉络,力图打造一套完整的“高罗佩探案小说”全译本。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共计十六册(包括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其中收入了高罗佩手绘的地图及小说插图一百八十余幅。书中的插图仿照的是16世纪版画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明代《列女传》中的形象。因此,插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均反映的是明代特征,而非唐代。此外,小说中涉及大量唐代官职、古代地名等信息,虽经译者考证并谨慎给出译名,但仍有存疑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愿我们的这些努力,能使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成为喜爱高罗佩的读者们所追寻的珍藏版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迷宫奇案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迷公奇案》发生在狄公调任兰坊县伊始,城外路遇强贼、城内的奇怪氛围、县衙内莫名的衰败以及种种的异常让狄公深感边塞小城内隐藏着危机。之后,丁虎锢被杀、白玉兰失踪、余寿干遗产争讼案……种种疑难层出不穷,本就诸事缠身的狄公突然得到消息,境外的胡人即将夜袭,而手下可信赖的军卒却不及五十人。如此,兰坊城危在旦夕……小说通过狄公的层层推理探案,将读者引入内外交困的边城小镇,层层迷雾中,剥丝抽茧,把将兰坊陷入危机的元凶抓获,确保了边城的安全。小说构思精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精妙的探案推理过程,更是一幅美妙且荡人心魄的边疆风俗画。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共计十六册(包括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其中收入了高罗佩手绘的地图及小说插图一百八十余幅。书中的插图仿照的是16世纪版画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明代《列女传》中的形象。因此,插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均反映的是明代特征,而非唐代。高罗佩著的《迷宫奇案》是该套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