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史学(第9卷医疗史的新探索)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内容推荐

借《新史学》一角,编纂医疗史的专辑,并名之曰“医疗史的新探索”,一方面固然是希望藉此向学界展示海内外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进展、新成绩,更好吸引更多的研究者,特别是青年人才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中来。同时,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展现这一新兴研究的新追求、新取向,并阐发其意义和价值,来推动该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这里所收入6篇专题论文和2篇学术述评,虽然在内容和方法上未必完全如我们上面所述,可归于比较典型“生命史学”的范畴。但相较于大多比较传统的研究,称其为中国医疗史的新探索,应是名至实归。这些研究基本都具有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且颇多日常生活史、物质文化史、身体史和性别史的色彩。不仅如此,它们还大多与我们倡导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关注历史上的生命的诉求相关。周启荣的《医治公众:清代士商社会的公共与慈善医疗服务》最终的落脚点虽然是期望通过明清慈善医疗的探讨,展现清代社会的士商社会特性,但其文章中诸多具体论述,实为我们更好了解和认识当时社会的医疗场域、行为和方式提供了可能。边和的《谁主药室:中国古代医药分业历程的再探讨》是一篇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探究中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医疗行为中医学和药业关系的力作,不仅颇为清晰了梳理出来医药关系从医者医药合一到医药分业的演变历程,而且还能立足日常生活的逻辑与语境,对这一演变的原因和意义做出来颇为深入的阐释。

《新史学(第9卷医疗史的新探索)》由余新忠主编。

目录

序言:在对生命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1

周启荣 医治公众:清代士商社会的公共文化与慈善医疗服务/3

 导言:清代“士商社会”、“公共文化”、慈善事业与“医疗场域”

 明清以前的慈善事业与医疗场域

 清代“士商社会”

 “公共”习业(practice)与清代公共文化的发达

 清代“医疗场域”与“上商公共文化”的慈善事业

 士商的慈善:士的价值取向与商的工商财富

 自发公共组织与慈善服务的经费来源及集资模式

 自发的公共组织与慈善机构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变

边和 谁主药室:中国古代医药分业历程的再探讨/38

 引言

 中古医学之合药分剂:“顺方者福,逆之者殃”

 “药室”的市井化:宋代医药行业的主要类型

 医者药室与元代士人群体的互动

 “一生之计在于勤”:医者对药室的经营

 岂必有位,乃可为施:私人药室的兴起

 明代药室的不同类型

 医不备药:明清之际的变局

 结论

董琳 “药气蒸为孩”:大黄隐喻与清代士人的边地观/73

 前言

 边地叙事中的大黄

 大黄产地的历史记忆

 身体体验与文化边界

 结语

张瑞 疾病的文化意义一—晚清日记中的病痛叙事/95

 引言

 作为个人体验的病痛

 家庭生活情境中的病痛

 社会生活情境中的病痛

 结语:病痛的社会文化意义

 我的手机 2018-04-20 10:09:14

皮国立 从镇静到补养的救赎——民国时期新医药对纵欲致病的

 医疗史/123

 前言

 传统中医的看法与治法

 镇静类药物的治疗

 补养类药物之一:营养、血、维他命等新观念之引进

 补养类药物之二:补充“精”的原质

 是强壮药还是春药?

 结论

沈宇斌 范瑞近代中国的疾病、身体与成药消费文化:

 以五洲大药房“人造自来血”为中心的考察/156

 贫血症与血虚

 贫血和血虚的疾病身体观

 贫血症的民族身体观

 补血“成药”(patent medicine)的国际化背景

 作为“西药”的“人造自来血”?

 “人造自来血”的消费文化

 结论

陈吴文 本展演与日常实践之间的性别与身体——中古中国与

 中世纪欧洲的女性身体与医疗照顾的性别角色/189

 从书籍开始的旅程

 书籍可呈现的历史世界与作者的选择

 医疗者性别的权力经纬

 遗忘的方式之一:身体和社会角色同时“异质化”

 遗忘的方式之二:羞耻感与性别展演

 走在文本与日常之间的女性身体史

杨璐玮 商品、疾病、自然:近代早期的知识生产与交流/212

 商品交流:烟草的全球史

 医学史:作为文化产物的疾病与身体

 客观化的自然:新世界的奇观抑或古代的知识

征稿启事/227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