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断舍离和极简生活的图书,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了,可杨志华著的这本《以极简的方式去生活》显然更适合我们中国的读者,首先,书中极简的道理不是灌输的,而是通过阅读一个故事,我们内心自然生发的极简概念;其次,有关极简的实操性,简叔也做了不耐其烦、走心的解说,你在实践极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问,简叔也作了细致的回答。如果你像我一样,单是春夏秋冬的睡衣就有8件不知如何精简的话,还可以私信简叔求指导。
| 书名 | 以极简的方式去生活 |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作者 | 杨志华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于断舍离和极简生活的图书,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了,可杨志华著的这本《以极简的方式去生活》显然更适合我们中国的读者,首先,书中极简的道理不是灌输的,而是通过阅读一个故事,我们内心自然生发的极简概念;其次,有关极简的实操性,简叔也做了不耐其烦、走心的解说,你在实践极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问,简叔也作了细致的回答。如果你像我一样,单是春夏秋冬的睡衣就有8件不知如何精简的话,还可以私信简叔求指导。 内容推荐 杨志华著的《以极简的方式去生活》极简主义、断舍离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图书反映的都是欧美或者日本的生活方式。中国青年自身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既有相同,也有不同。这本书聚焦中国青年的生活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一个都市女孩繁漪的人生成长过程。内容不仅涉及有形的断舍离,如服装、空间、书籍、纪念品、身材等,也包括无形的断舍离,如信息、职业、目标、语言、妒忌、旅行等,涵盖了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提供道理,更提供方法,让读者既可以明白其中蕴含的理论,也可以跟随阅读,即时行动起来。 读完此书,相信你也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更专注、更投入、更幸福。 目录 篇一 信息极简 篇二 服装极简 篇三 空间极简 篇四 书籍极简 篇五 职业精简 特别篇一 年中聚会 篇六 目标极简 篇七 语言极简 篇八 身材极简 篇九 妒忌极简 篇十纪念品极简 特别篇二 新生 篇十一 旅行极简 后记 真正的极简 试读章节 繁漪扪心自问:自己这么多年下来,犯过什么错误呢? 第一就是没有志向吧。志气志气,有志才有气,有气自然充满劲,浑身充盈激情。只愿偏于一隅,吃饱等饿,自然难成大事。这里的志气并不是要多少钱,而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是欲望,而是志向,况且即使是欲望,自己为40岁退休周游世界(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梦想)真正做过什么呢?付出了多少呢?没有志气,就不会调动全身的能量、全部的资源去努力做一件事情,这是原动力、起点、火箭的推动器,有了这个,才能一飞冲天。 据说有一处专门售卖蓝山咖啡的小店,一心要把店做好,游客即使排大队也要一定喝上一杯,所以志气无高低贵贱,却有“大小”之分。 所以要立志,自己喜欢的和自己擅长的,再加上能够换取财富养活自己的,就是职业志向所在的大方向。 第二就是没有积累。以前还做过行政工作,其实就是打杂,也算是入错行,现在繁漪学会了一个方法: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业,如果45岁的人和25岁的人基本上是同样的待遇,那就意味着入错行了。这里不是说基本工资,而是整体回报和提升,类似销售工作,虽然基本工资差不太多,但是一个资深销售的提成可要高多了。而其他类似行政、制片等工作都属于成长性不强的,到一定时候一定要调整工作方向。还有类似设计、导演、编剧等艺术性工作,因为一个人精力有限,所以产量恒定,如果想突破,必须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大家,提高单位产品的含金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常换行,换职业、换发展地域,在一个领域刚刚栽下树苗还没有结果,就换了,跟小时候听过的那个故事一样,到处打井,但浅尝辄止,则处处没有井水,最终渴死。因为换,意味着知识、技能、人脉的更新,这又需要重新培育。 第三就是骄傲了。骄傲可以吗?可以。但前提条件是具备骄傲的资本,高山已经是高山,它谦虚还是骄傲,大家都会惊叹于它的壮观。但高山是不会骄傲的,所谓虚怀若谷,因为谦虚,所以大家愿意帮助它成就,“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其阔”。 可悲的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一瓶子污水不倒掉,怎么能有清盈之水进去呢。其实很好理解,相信没有人会去帮助一个水平不高却傲气十足的人,缺乏了别人的帮助,谁都做不成事情。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那么怎么除傲气呢?他说以不“清非笑人”为第一要义。就是不要笑话别人,觉得别人都不行,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尊重别人,而多看自己的缺点,以宽己之心宽人。 第四必须是懒惰。有了宏大志向,一定要攀上珠穆朗玛峰,而且志向坚定,决然不去爬泰山了,而且不骄傲,非常谦虚,是不是就能做好呢?不是!因为以上只是精神层面的准备,所谓知行合一,再好的知,也要落到行上,知而不行,犹如未知。只是在山脚下摩拳擦掌,却不肯迈出一步,或者走一个小时,休息两个小时,能行吗?当然不行。再大的目标,也需要一步一步,日复一日地坚持走下去。“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既然没有大志向,缺少一些积累,有一些骄傲,但只要紧紧地抓住一个“勤”字,也能有所成就。一勤治百病,一懒百病生。(P86-87) 后记 真正的极简 一 什么是极简呢? 极简就是选择,繁漪这样认为。 想一想吧,当我丢弃一些什么、留下一些什么的时候,这中间一定有个选择的过程,否则丢哪个、留哪个呢? 而这个过程里,也一定有一个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忘了这个世界,安安静静地问自己:这个适合我吗?这个我喜欢吗?这个还需要吗? 所以,这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把自己拿出来看自己,就像在看一个别的什么,清清楚楚地观察,看自己为什么会做那些选择,看自己的感受,看这种选择自己是大刀阔斧还是纠结两难,为什么会这样…… 慢慢地,我就了解我自己,也就是哲学上的一个终极命题:我是谁?也就是认识自己。 而最终的胜利果实一定是: 我了解自己,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爱好和厌恶,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留下了自己喜欢的种种。想一想这样的生活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自己喜欢的人,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和自己喜欢的世界朝夕相处。 这就是幸福,一种高级的幸福。 特蕾莎修女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元的资产。但是,她一生坚守贫困,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尊耶稣像、3套衣服、一双凉鞋。她努力使自己成为穷人,只为了服务于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把自己变成穷人,只有如此,被他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受到尊严。在她看来,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衣服更为重要。 1979年,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一件只值1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当她知道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元时,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够15000人吃一天。”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 圣雄甘地奉行素食和禁欲,每周总有一整天,他是在沉默之中度过的,只用纸笔与人写字交流。他相信沉默带给他内心的平静。当甘地离去时,他所有拥有的私人物品甚至不超过10件,其中包括手表、眼镜、拖鞋和饭碗。他是个没有私人财产的人,甚至没有自己的居所。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例子。 《论语·雍也第六》记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以至于在颜回死后,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则亡。” 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 特蕾莎修女、圣雄甘地、颜回,这些人之所以一致地选择极简的生活,也许正如甘地所说:“你也许有占有或使用物质的机会,但生活的秘诀在于永不留恋它们。” 不留恋物质,才使得我们转向精神,而唯独精神可以浩瀚如宇宙,统领万物之上,历经万年而不衰亡。 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物质极简、精神极丰富的人们的敬意。这些精神财富还在传承,还有乔布斯、扎克伯格、巴菲特等一长串的名字。 二 现在的商品质量越来越差,变得不耐用了。 有人说是商家变坏了,其实呢,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都是一对伙伴,彼此依存又相互依赖,他是不敢独自变坏的,因为会有那些还好的商家把他的客户抢走。 唯一的原因,是消费者变了,你和我变了。 …… 第三,愿意接纳的。 有的人胖,焦虑得很,有的人胖,心安理得。 这就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心态,只要他自己觉得很美好就行。有人总看着别人不求上进,可是追求上进不是人生的唯一道路啊,他愿意吃饱等饿,开开心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种智慧。我们看不得别人不求上进,只是内心里不接受他和我不一样,不接受自己不求上进而已。但是别人的生活始终要别人做主,而不是我来做主。 不需要接纳的接纳了,就是负担,累得自己不行。 我们中国人常说以德报怨,好像这个人就特别高尚,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何以报德呢?所以先贤说还是以直报怨吧,通俗点说就是以牙还牙,看,他们活得多通透、多自我,谁说儒家就一定压抑人性呢。 需要接纳的不接纳,就是拧巴,同样难受。 好像有个东西在门口,人往里塞,你非说不是自己的,我不要,事实上就是自己的,你越这样对抗就越累。不如打开门让它进来,该放哪儿放哪儿,就舒坦了。 那么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以外,就都不需要接纳了,不接纳怎么办? 如果这个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比如好吃懒做等,那就去改变。 如果这个东西是属于外界的,比如你妈让你穿秋裤,那就拒绝,划清界限。 只要做到以上两点就没问题,实际上,大部分的痛苦是,既不想接纳,又不想改变,既不想接纳,又不想拒绝。什么好人都想做,上天就惩罚这样的人,让你两边不是人,特难受拧巴。世界是公平的不是吗?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如何训练自己呢? 1.选择一件自己想接纳的事情,比如自己经常浓妆艳抹,其实是内心里对相貌的不自信。 2.从轻程度开始,先逐步地化淡一点的妆,一点一点地变淡,让自己有个适应的过程。 3.慢慢再进一步,只化淡妆。 4.素颜。并不是让你不化妆,而是让你觉得素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5.在这个过程里看看朋友的反应。 6.在这个过程里看看自己内心的变化。 你会发现,除非特殊行业,否则没有人会因为你是浓妆还是素颜,来决定和你做朋友、做生意的标准。 也许你会说,这不可能,我受不了素颜。但你试了吗? 记住:不信,不疑,去证明。 疼爱自己,少接纳一点吧。 接纳不是傻,不是懒惰,而是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认识你自己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