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王小波是书店里永不消失的风景!
《夜行记(精)》由李银河亲自校订全稿,修订原序,表达对王小波的欣赏和追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章诒和、徐则臣、徐浩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 书名 | 夜行记(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王小波 |
|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王小波是书店里永不消失的风景! 《夜行记(精)》由李银河亲自校订全稿,修订原序,表达对王小波的欣赏和追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章诒和、徐则臣、徐浩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内容推荐 王小波著的《夜行记(精)》由“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五篇组成,属于这位文坛异人的早期之作。一般来说,“早期”在别的作家那里可能意味着“习作”,但在王小波这里,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无人媲美的。 目录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红线盗盒 红拂夜奔 夜行记 舅舅情人 试读章节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我住在立新街甲一号的破楼里。庚子年间,有一帮洋主子在此据守,招来了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大叔,把它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搬来红衣炮、黑衣炮、大将军、过江龙、三眼铳、榆木喷、大抬杆儿、满天星、一声雷、一窝蜂、麻雷子、二踢脚、老头冒花一百星,铁炮铜炮烟花炮,鸟枪土枪滋水枪,装上烟花药、炮仗药、开山药、鸟枪药、耗子药、狗皮膏药,填以榴弹、霰弹、燃烧弹、葡萄弹、臭鸡蛋、犁头砂、铅子儿砂,对准它排头燃放,打了它一身窟窿,可它还是挺着不倒。直到八十多年后,它还摇摇晃晃地站着,我还得住在里面。 这房子公道讲,破归破,倒也宽敞。我一个人住一个大阁楼,除了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妥当。但是我对它深恶痛绝,因为十几年前我住在这里时,死了爹又死了妈,从此成了孤儿。住在这里我每夜都做噩梦,因此我下定决心,不搬出去就不恋爱,不结婚。古代一位将军出门打仗,下令“灭此朝食”,不把对面那帮狗娘养的杀个净光净,绝不开饭!他的兵都有一条皮带,把肚子束紧,所以一个个那么苗条可爱。我的决心也这么坚定。隆冬的傍晚,我和小胡在炉边对坐,我说在这小屋里结婚是对我的侮辱。古人形容男女弄玉吹箫时有诗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在这个破楼前吹玉笙,不相宜,只能吹洋铁皮喇叭,不像谈恋爱,倒像收破烂。古人云,要做东床快婿。这个阁楼里就这么一张床,如何去做?古人形容夫妻相敬,有言道:举案齐眉。谁在我这屋里举案,小心撞了脑袋。古人形容夫妻相戏,有词云:嚼烂红绒,笑向檀郎唾。要是一位女士误嫁入我这狗窝,恐怕唾过来的不是红绒,是一口粘痰。 小胡说,她也有同感。她要嫁出去,不住这个破房子。俗话称出嫁为出阁,那就是要搬出这个破楼阁。古诗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试问此楼,雕栏何在?玉砌何在?古词云:佳人难得,倾国。别人连国都倾了,她却倾不了一个破楼,真她娘没道理!所以她就等着那一天,要“仰天长笑出门去”!出门者,嫁人也。长笑一声出了这狗窝,未婚夫乘大号奔驰车来接。阿房宫,八百里,未央宫,深如水。自古华厦住佳人,不成咱是个蓬头鬼? 听了她这个长歌行,我心里真有点不高兴。当时我们俩正在煤球炉上涮羊肉,炉台上放着韭花酱、卤虾油一类的东西。我偷眼看看她,只见此人高大粗壮,毛衣里凸出两个大乳房,就如提篮里露出两棵大号洋白菜,粗胳膊粗腿。吃得发热时满脸通红,脑袋上还梳一条大辫子,越发显得大得不得了。她骑在我的椅子上,那椅子那么单薄,我和椅子都提心吊胆,等着那咔嚓一声。咔嚓之前是椅子,咔嚓之后是劈柴。看来她还没本钱,勾上一位高干子弟搬出去,让这破楼里只剩我一个人和耗子做伴儿。她这么吹嘘,纯是出于一股自恋倾向。 吃完了羊肉她告退,回自己房里作画去了。此女风雅如是,是何家闺秀耶?她是电影院画广告牌儿的。和我一样,是无亲无故的一条光杆儿。本小生志向不凡,官居何职抑袭何爵耶?我是豆制品厂磨豆浆的。我比她还不如,她还上了几年美专,鄙人只是个熟练工,除了开闸放水泡豆子,合电门开钢磨磨豆浆,大约并无什么可吹嘘的。那一天她走以后,我站在窗前,只见窗外银花飞舞,天地同色,就想到一千多年前,王二在雪地里卖狗肉汤时,也是如此的寂寞而凄凉。那时候正是唐初盛世,长安城里有四方人物。王二在小巷里别人房檐下支起几片草排,在炭火池中安一个瓦罐,罐里就是他要卖掉的狗肉汤。那时候天色向晚,外面飞旋的雪幕后已经显出淡淡的灰色。王二坐在条凳上,毡鞋被雪水湿透了,说不出的寒冷。他把脚放到炭火中去烤。可炭火将熄,也没有什么暖意。没有人来买他的狗肉汤,一个也没有。(P1-3) 序言 王小波写作《夜行记》这个短篇小说集最早是在一九八二年我赴美留学期间。后来他到美国读书,上课之余,就在断断续续地写这本书。 小波这个短篇小说系列所依据的故事原型源自《太平广记》,这大概是他儿时熟读并喜爱的文本。他的写法在我这个外行看来,有点像鲁迅的《故事新编》,印象特别深刻,觉得有趣、刺激得不得了。我们在一起议论过鲁迅《故事新编》中令人击节赞赏的黑色幽默,比如嫦娥给老公做“乌鸦炸酱面”什么的。我想,小波深谙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所以会在他早期的写作中采用了类似的写法。当然,比起鲁迅的冷峻,小波更加抒情,但是两个人的幽默感有相通之处。 记得初读小波这个短篇小说集时的印象,对于其中汪洋恣肆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都非常喜欢,唯一有点不解其意的是那具绿荫中的白骨。我曾问过小波,他要表达什么,他的回答语焉不详。后来我感悟到,这就是成功艺术家与一般艺术爱好者的区别之所在:他们必定是对事物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才能成就一篇感觉奇特的小说、一幅色彩奇妙的画作、一首旋律奇妙的音乐。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及其出色表达,使我们这些艺术的仰慕者为之惊叹。 在这个新的版本中,编者取了我十分钟爱的《夜行记》一篇为书名。在这个短篇中,小波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年轻时代的我感觉十分震惊。记得,当时我的一位正在尝试写作也有作品发表的朋友对此篇赞不绝口,后来就再也不写小说而改营他业了,这是人们看到某行业内真正的高手之后,对这一行当望而却步的表现。他们猛然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于是知难而退。然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真是美酒佳肴,美不胜收啊。 贪恋精神盛宴的读者们,好好享用吧。 李银河 二○一七年十二月 书评(媒体评论) 记得初读小波这个短篇小说集时的印象,对于其中汪洋恣肆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都非常喜欢,唯一有点不解其意的是那具绿荫中的白骨。我曾问过小波,他要表达什么,他的回答语焉不详。后来我感悟到,这就是成功艺术家与一般艺术爱好者的区别之所在:他们必定是对事物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才能成就一篇感觉奇特的小说、一幅色彩奇妙的画作、一首旋律奇妙的音乐。 ——李银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