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的孩子可以上清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桂千富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压稳的谎言

1994年大年初一,老婆孟洁挺着大肚子,一边收拾临产用的衣服、尿布,一边对我说,可能是小子。当时我正在纳闷,老婆为什么这么镇静,马上要到产房了。在我的印象中,生产如同上刑场,她跟没事一样。这或许因为她是护士的缘故。她说害怕早让上学时解剖刀剜去了。第一次看到从福尔马林里捞出脸色惨白、浮肿的尸体时,女生都不约而同吓得叫出声来,用纤细的双手捂住了眼睛。没用多长时间,女生们敢拿手术刀在尸体上划了,如同划一张鼓,发出低沉而又有韧性的声音。

老婆孟洁的镇静让我很害怕,连自己上产床都这么稀松平常,要是哪一天生气了,拿一把小小的手术刀捅我肯定连眼也不眨一下。

“是儿子。”声音大了一些。

我突然呆住,被打傻了,半晌没有气息。看你那怂样子,一听说儿子跟死了一样。这不怪我,老婆孟洁自有了之后就是天翻地覆地呕吐,吐得绿绿的胆汁一绺一绺的,丝丝缕缕,扯得好长,差一点连我都整吐了。在这强烈的反应中,时间一天天流逝,从春暖花开到瑞雪覆地,稍微缓过来都会说是女儿,一双被呕吐折腾得肿胀的小眼睛乜斜过来,不经意间鸡毛掸子一样扫过我的脸庞,想翻开表面看到心里。女儿就女儿,我喜欢女儿。每次我都言不由衷地说,十分肯定,无怨无悔。孟沽说,我知道你心里不情愿,这生儿子生女儿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说不要说了,这我知道,上学时学过了。女儿真的挺好。老婆说你奶只生了你父亲一个,你哥的孩子也是女儿,咱生女儿也不丢人。不丢人,你给我生娃就很难为你了。老婆说我内心不情愿是真的。父亲经常生病,大夫不让喝酒不让抽烟,他根本不管,烟酒茶是他一生的最爱,谁也阻止不了。因此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哥哥生了女儿,父亲天天问我老婆怀的到底是儿子还是女儿。我说是女儿。开始,父亲还不信,说你那个老婆压得稳,前身是蛇变的,能在洞里盘一冬天,不吃不喝。可别让她把你骗了。我家是湖北逃荒上陕西的,蜗居在延安市洛川县南塬底下洛河边上一个叫贺家河的小山村。虽然后来哥哥和我先后考上了学有了工作,但家底一穷二白,一无所有。那时候,洛川找对象有三个条件:一是个子要高;二是要塬上的,最好是城边上的;三是本地的。这三个条件的先决条件是有工作。只有有工作才能与有工作的姑娘相亲。我还有一个当时还算吸引人的本事,那就是能写。这里能写是指一是会写公文材料,二是会写文学作品。我主要写小小说。因而每年还有那么几次相亲。由于自己不够一米六,形象也很猥琐,三个条件一个也不具备。相亲的过程又简单又尴尬。最后便流传了我的专用模式:听说你是外地的,听说你是南塬的,听说你是川道底下的,听说你还能写……有几次,姑娘的“听说”还没有问完,我就走了。在一次次“听说”延拓中,我的年龄大了,找对象的心气也一点点熄灭了。好在我的写作水平也与年龄同长,广播站几乎两天就有一篇稿件,报纸上偶然还有“豆腐块”。别小看“豆腐块”,在那个年代是很提人气的。终于,老婆孟洁——这朵鲜花就插到我这块又硬又老的牛粪上了。后来,老婆不止一次地说自己有英雄、文人情结,要不,死活都不会跟我的。我知道这是气话也是实话,我也用差不多的话回敬。

父亲说老婆“压得稳”,这是洛川人的方言,常常指那种遇事不张扬、不外露,心里弄事的人。父亲带一家人从鄂北大山皱折里逃到黄土高原的皱折里,吃苦无数、阅人无数,说老婆孟洁是弄死人不出魂的那种毒女人,心事重重地担心我的未来当然还有他的香火问题了。父亲说的有些道理。老婆孟洁的确压得很稳,拿得很稳,从来不会过分外露感情。我们是外地人,经过太多的磨难,取得点成绩,次次都有“劫后余生”“柳暗花明”的感觉。加之我又能舞文弄墨,尽管没有弄出“对酒当歌”“对影三人”的洒脱豪放,却因此被选为秘书,大名不时上广播上报刊,在县上小有名气。心气一天天膨胀,取得点成绩难免大呼小叫,外露张扬。父亲这方面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说什么我将来要当官还可能成为大文豪,光宗耀祖,孟家人也会跟着沾光。如此张扬强势的话多了,便和老婆孟洁不睦。久而久之,老婆拧不过,便闭上小嘴,冷眼旁观,用身体语言及时阻止我跟随父亲的思路呼应和过分得意忘形。父亲的意思,老婆一定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把儿子说成女儿,好让他死不瞑目。未必吧,我一次次在父亲面前否定。

P3-4

书评(媒体评论)

读了这本书之后,直让我想再生一胎,从头再来。

(学者王潇然)

从教20多年,从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让我难以释怀,连读三遍。

(教师郑世俊)

读了这本书,感觉我们根本不会做父母。

(家长贺发财)

后记

当我写完了最后一个字,长长出了一口气,人在久违的太阳光下瞬间眩晕。我完成了人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不只是教育了孩子,也记录了与孩子同行的过程,顺带记录家族迁徙落脚的艰辛和自己人生普通的片段。我原想将这本书放在自己的心里,最多分享给亲戚。无奈自孩子上学之后,许多人要我传经送宝,纵容我写出来。与其经常重复过去岁月影像,浪费时间,浪费心神,不如真的写下来。我没有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对那些侃侃而谈的教育家的所谓良方无能力使用,因而更多的是土方和笨办法,所以是低层次甚至是不屑一顾。与我的良心来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无怨无悔。我要感谢家人,他们对我一直抱有信任和无私的关爱,即使我轻狂地追求作家梦的癫狂时刻,都相信我有朝一日会实现。老婆说我是疯子,并不希望当什么作家,每发一篇作品仍然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儿子猷猷竟然希望我当国学大师,从另一个意义说明很看重我。我的姐姐哥哥和妹妹都把我当成了作家,把很多的话语权给了我,给予额外的照顾。我的丈人丈母娘让我失去父母很久空旷的心又温馨充实,妻哥妻妹妻弟更是十分尊重我,许多事采纳我的意见;我的朋友同事真的知道我几斤几两,他们在我自吹自擂的虚幻空间里包容我,给了我精神与物质的支持。我要感谢那些给我讲故事的人,我以模糊的人名地名真实记录了他们的幸福与不幸,让这本书不只是我的;我真诚地感谢曹谷溪、高建群、成路,他们在我低谷的时候给我鼓励,指导我写作并帮助发表作品:我特别要感谢阎安,是他多年来固执地看好我,“若不是行政上待太久,一定会有出息”,在我写完这本书之后力排众议在《延河》发表精华版,引起较大反响;我还要感谢黄海,一直激励我前行……如果说我写作有成绩的话,与上述人一定有关。我希望大家原谅我的懒惰,原汁原味用了洛川许多方言,尽管很有意思,但对阅读带来不便。而许多字无从考证就用其他字代替了,感觉像音译,不在乎字的准确,这也是责任的懈怠和传承的悲哀。我没有想到要写书,儿子求学的经历没有注意记录收集,回忆总是有差距的,甚至是轮廓,许多并不准确。我还要请求看到这本书的人,其间可能有相像之处,不要对号入座,如果无意伤损到谁绝不是我的本意;我一贯是“拿来主义”的奉行者,引用了一些人的观点和语段,为这本书增色不少,一并致谢。最后,如果你不小心看到这本书,因为水平有限,难免粗制滥造,恳请原谅。

目录

第一辑

 压稳的谎言

 起名的纠结

 两个病危通知单

 呼呼的大火

 儿子的泡泡糖

 生死时速

 死的心都有

第二辑

 投降树的启示

 祭起了父亲的棍棒

 为什么不改作业

 一驳“供到哪里念到哪里”

 二驳“念到哪里供到哪里”

 塞翁失马

 “我考上了清华”

第三辑

 打提前量

 流泪的半学期

 忐忑的站位

 不打之后怎么办

 背了四年的一封信

 怦然心动

 《阿凡达》、周杰伦及其他

 假日里的阳光与阴影

 不能说的秘密

第四辑

 没有进重点班

 管不住的学生

 临溪而歌

 桂猷猷的家长站起来

 我要考清华

 爱情与性

 为谁而学

 白色恐怖

 “涵哥”采访我

 补弱项

 最后的冲刺

 报考清华大学

第五辑

 实用的中庸之道

 把孩子攥在手中

 不能过早地把孩子放到社会

 拽住叛逆期的离心力

 当再大的官赚再多的钱不如把娃管好

 培养孩子的三个境界

 也有教训

后记

序言

很早就有打算写一本书,写一本关于培养孩子的书。不只是因为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而是因为一路与孩子同行,有太多的不易和感悟。看到如蚁逡巡于“望子成龙”道路上的密密大军,我觉得需要写点东西了,不管你认为有益还是无益,有益可以作为借鉴与分享,无益可以作为回避与警示。

我说,孩子,我要为你写一本书。这不是第一次征求儿子桂猷猷的意见。直到上完清华的第一学期,他才点了头。

我说我要为儿子写一本书。这同样不是第一次征求老婆孟洁的意见。她至今还是那句话:我不同意你写。

这不是关于状元和天才的书,而是一个关于普通生是如何华丽蜕变的真实故事;一个父母与孩子并肩同行,共同面对求学路上的坎坷和艰辛的真实故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个只要你愿意,也可以去体验去实现的真实故事。不管如何粉饰,求学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至少不是任何人都感觉快乐的事。我的侄女考上公费研究生,我问难吗?侄女说,我见书就想吐。高考完了问儿子猷猷,现在回忆上学怎么样?儿子说,再想起来我都恶心。这本书里还涉及其他人物和事例,恕我不能用真实姓名,甚至不能用真实的环境。我实在不想因为自己成功了,成为炫耀的显影剂和一面真实的镜子,还原和映照出别人的本色。不,有些已不是本色,甚至成为心痛和流血的伤口。我们洛川人最不齿的是幸灾乐祸和往人伤口上撒盐,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中国人好面子,而这个面子其实就是形式。这个无用的形式千百年来如同一个沉重的枷锁,让人苦不堪言,使人扭曲变形。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动物。马克思说,人是会劳动的高级动物。既然归于动物,大体有枷锁是必要的,没有枷锁反而更可怕。

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成龙成风,如果都上了清华,那清华也就不是清华了。因此,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上清华。

我反对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是生成的。洛川人说的是造的,老天爷造的。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这是大多数人的借口,几乎成为格言。许多人都说,别与我的孩子比,是天才。只有我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天才。我相信孩子的聪明与天性有关,有的孩子的确省事。我更赞同的是:你的孩子可以上清华。这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告诉你,一个普通的孩子经过努力可以上清华。

我还反对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孩子上到哪里就供到哪里。这是一句逃避甚至不负责任的话,这也是时下父母最普遍的想法。父母把培养孩子的责任简化成一个数字即钱数,看似无可厚非,其实非常危险。有些人为此付出的是血的代价。我想写书就是要人们改变这种想法。

我是赞同打孩子的。这源于父亲从小的棍棒教育。父亲的棍棒在我的心里投下了梁、椽般的巨大阴影,伴我一生,我也几乎恨了一生。或许我还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甚至万人迷万人仰,但我也可能成为万人唾万人骂。我感谢父亲的棍棒没有使我成为后者。我打过孩子。许多人说没打过孩子,这与两口子一辈子没有红过脸一样让人难以相信。因为我非常委曲求全地准备与老婆实践一辈子不红脸的理想,可惜我失败了。我是不相信夫妻没有红过脸过一辈子的。因此,我要告诫你:不打孩子同样也是个陷阱,你要小心。

我是赞同择校和学奥数的。我的孩子也是择校和奥数的受益者。不改变千军万马冲“高考”这个独木桥,什么不学奥数、不择校绝对是哄人的把戏,你相信就上当了。

孩子三个关键阶段:初懂事,三四年级;第一次叛逆期,初二前后;第二次叛逆期,高一左右。

培养孩子的三个境界:精英、人才、人。达到这三个境界的都算成功。

一定要与孩子谈爱情谈性,多数人都十分尴尬地回避这个问题,而性成熟先于高考到来,回避不了。

不要追求完美,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范例,绝对是孩子、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

内容推荐

《你的孩子可以上清华》是一本纪实性散文,是一本关于培养孩子的书。本书通过作者桂千富对自己的孩子,一个普通的学生培养,叙述了他如何通过平凡、简单的生活,华丽蜕变的真实故事,是一个父母与孩子并肩同行,共同面对求学路上的坎坷和艰辛的真实故事。

编辑推荐

桂千富著的《你的孩子可以上清华》不是关于状元和天才的书,而是一个关于普通生是如何华丽蜕变的真实故事;一个父母与孩子并肩同行,共同面对求学路上的坎坷和艰辛的真实故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个只要你愿意,也可以去体验去实现的真实故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