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至1998年间,冯契先生的著作、论文、讲演录和哲学通信等汇集成十卷本的《冯契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年来,冯契的哲学思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为了给学术界研究冯契哲学思想提供更好、更完备的文本,2014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发起并承担了文集增订版的整理工作,对前十卷精心校勘,订正错漏;并搜集、整理了原先没有收入文集的有关作品,编为第十一卷,除哲学著作外,还包含了先生早年创作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本书是《冯契文集》第10卷《哲学讲演录哲学通信(增订版)》,收录了辩证唯物主义问答录、金岳霖《知识论》讲课提纲、金岳霖《论道》讲演录、专题讲演、哲学通信五部分内容。
冯契著的《冯契文集(第10卷哲学讲演录哲学通信增订版)》收录的文字均为首次发表,其中包括作者生前所作部分哲学讲演的记录或提纲,以及作者同友人通信中与哲学有关的一些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问答录》与收在文集第9卷的《怎样认识世界》一书大致同时形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50年代中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发挥,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处理哲学教学中难点和重点方面所具有的深入浅出的才能。从50年代中期系统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到60年代初主持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一直到晚年撰写《智慧说》,作者一直致力于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本世纪科学成果和我们时代的实践需要来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收入本卷的这个问答录和另外一些讲演,较好地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思考。
作者的哲学思想发展深受金岳霖的影响。在其最后10年中,作者化了大量精力来重新整理金岳霖的哲学遗产,通过为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讲解金岳霖著作的形式来评价金岳霖的哲学贡献,并进而确定他自己在此基础上做的新的工作。收入本卷的《金岳霖<知识论>讲课提纲》和《金岳霖<论道>讲演录》记录了作者这些讲课的主要内容。
收入本卷的71封书信基本上都写于80年代和90年代。这正是作者撰写并完成其哲学史著作和《智慧说》的时期。这些著作的读者或许可以从这些书信中得到很有启发的背景信息。
辩证唯物主义问答录
一、意识对物质、思维对存在的关系
二、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哲学史上的一些问题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关系
五、世界的统一性
六、物质的运动
七、时间和空间、有限和无限
八、物质世界的规律性
九、意识的形式和发展
十、关于范畴的一般问题
十一、单一、特殊和一般
十二、因果关系,内因和外因
十三、内容和形式
十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十五、关于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
金岳霖《知识论》讲课提纲
第一讲 感觉和实践
第二讲 概念的双重作用
第三讲 知识经验的必要条件
第四讲 本然、自然和经验
第五讲 时空和度量
第六讲 有关“类”和“故”的一些范畴
第七讲 事与理、语言和哲学
第八讲 知识的主体和知识的真假
金岳霖《论道》讲演录
第一讲 如何担保科学规律的普遍有效性
第二讲 道——元学的题材
第三讲 道是式一能
第四讲 本然世界与可能底现实
第五讲 现实并行不悖
第六讲 现实底个体化
第七讲 共相底关联与逻辑秩序
第八讲 关于时空与特殊
专题讲演
一、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社会理想和自由人格
二、中国近代哲学中的心物之辩
三、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关系的几个问题
四、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三个层次
五、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和内容的一些设想
哲学通信
一、致邓艾民(1980年1月—1984年7月,18则)
二、致左启华(1984年8月—1989年10月,7则)
三、致董易(1973年1月—1995年1月,46则)
冯契年表
本卷征引文献要目
索引
初版整理后记
增订版整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