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至1998年间,冯契先生的著作、论文、讲演录和哲学通信等汇集成十卷本的《冯契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年来,冯契的哲学思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为了给学术界研究冯契哲学思想提供更好、更完备的文本,2014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发起并承担了文集增订版的整理工作,对前十卷精心校勘,订正错漏;并搜集、整理了原先没有收入文集的有关作品,编为第十一卷,除哲学著作外,还包含了先生早年创作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本书是《冯契文集》第7卷《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增订版)》,论述了中国近代哲学(1840—1949年)的发展历程。
《冯契文集(第7卷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增订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续篇,论述了中国近代哲学(1840—1949年)的发展历程。这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哲学史上继先秦和秦汉至明清之际以后的第三个大圆圈。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民族特点,以及中国近代中西哲学合流的趋势。
本书由冯契著。
绪论
第一节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一、“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
二、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近代哲学的主要论争
一、从道器之辩演变到进化论和唯物史观
二、关于认识论上的“心物(知行)”之辩
三、关于逻辑和方法论的问题
四、关于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
第一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前驱
第一节 龚自珍:“众人之宰,自名日我”——近代人文主义的开端
一、对“衰世”的揭露批判——近代“古今”之争的开始
二、“天地,众人自造”——从哲学的高度推崇“自我”
三、“自尊其心”与历史变易观
四、要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
第二节 魏源:“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中西”之争的开始
二、“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三、“我有乘于物”和“及之而后知”——在“心物(知行)”之辩上的近代命题
第三节 洪秀全、洪仁歼:神学外衣下的革命世界观
第四节 “中西”论争中的“道器”、“本末”之辩
第二章 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
第一节 康有为的“三世”说——历史进化论的提出
一、为变法维新提供哲学根据
二、破“天地”旧说
三、历史进化论和大同思想
四、“以智为先”的先验主义和对方法论近代化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谭嗣同:“冲决网罗”之仁学
……
第三章 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开始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
小结
后记
本卷征引文献要目
索引
初版整理后记
增订版整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