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行三万里(王志看丝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志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央视前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志,暌违荧屏六年后,首度荣耀归来!

2014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活动总主持人王志,从西安到罗马,两个月、三万里、八个国家、三十八座城市,用行动讲述中国故事,用语言传播丝路文明,《西行三万里(王志看丝路)》带领我们亲身走过精彩真实的丝路当下,探究悠久辉煌的丝路历史!

内容推荐

2014年7月,睽违荧屏六年的王志作为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总主持人,与节目组车队从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一路自驾,横跨欧亚大陆,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八个国家,历时两个月,西行三万里,最终抵达古丝绸之路终点罗马。

在完成媒体报道任务之余,王志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既有异域他乡的精彩见闻,也有与各路名人嘉宾的对话,更有主持人犀利的眼光和对丝路历史的深沉思考。一路向西,行三万里,一路欢乐与艰辛,《西行三万里(王志看丝路)》九十篇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魅力的丝路历史与当今,和一个不一样的王志。

目录

序言 朱迅

自序

上篇 我的西域

 01 西安,那一丝不安

 02 为什么是“吴小莉”?

 03 果然匈奴

 04 六个张骞

 05 未来正在到来

 06 为什么第一站是宝鸡?

 07 微微一笑最倾城

 08 请给我一支兰州

 09 丝路马语

 10 探秘军马场

 11 车过乌鞘岭

 12 一个人·一棵树·一颗心

 13 战争与和平在这里打了一个结

 14 两关四郡:全是大事

 15 底牌与底气:天子的内心走廊

 16 我的,她的,我们的敦煌

 17 敦煌有锦诗

 18 敦煌数字梦

 19 野餐星星峡

 20 哈密力

 21 唱着《楼兰姑娘》过鄯善

 22 这里是车辙最深的吐鲁番

 23 高昌的秘密往事

 24 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

 25 在新疆听秦腔

 26 石河子是一个偶然

 27 苹果曾经是一枚别在伊犁胸前的徽章

 28 美得让人跳起来的湖

 29 那个叫陈袆的唐朝僧人

 30 匈奴,你到底是谁

 31 和亲,与爱情有关吗

 32 西域在哪里

中篇 我的亚洲

 33 一下子睡到了前苏联的床上

 34 有两个祖国的捷列先科

 35 有一个独立的族群叫“东干”

 36 安胡塞,长江黄河流着呢打西往东

 37 一拥而上的使命感

 38 通关:交流与阻碍是一对孪生兄弟

 39 绿色塔什干

 40 魔幻布哈拉

 41 如果明天要死了,一定要吃手抓饭

 42 只要有两条枪就足以震惊世界

 43 扎斯雷克的意思就是扎斯雷克

 44 撒马尔罕能满足一切

 45 被禁忌的“丝绸”

 46 太阳土地上的日升与日落

 47 唯有死亡可以灭掉欲望

 48 帝王学者

 49 只求看一眼希瓦

 50 标准的阿特劳娱乐版

 51 这里是可以对世界说是也可以说不的俄罗斯

 52 擦肩而过的阿斯特拉罕

 53 《2050》

 54 M29 联邦公路通向莱蒙托夫

 55 全俄罗斯的女人都爱他

 56 Everything in one space

 57 没落贵族库塔伊西

 58 巴图米的高贵血统

 59 被忽略的和被错过的

 60 标准的土耳其智慧

 61 我宁愿在早晨看卡帕多奇亚人收拾自己的院子

 62 中国高铁好!

 63 伊斯坦布尔的繁华与忧伤

 64 伊斯坦布尔的这碗面

 65 土耳其之“芯”

 66 黑海从未平静

下篇 我的世界

 67 希腊时间

 68 在地球的“肚脐眼儿”上玩耍

 69 空中修道院

 70 离死亡非常接近的“直播”

 71 现代奥运也许是个坏榜样

 72 卫城在,希腊在

 73 “橄榄树带有我们祖先的皱纹”

 74 他们仨

 75 大理石是希腊的说明书

 76 全人类也无法灭亡希腊

 77 真好,我们都在一条船上

 78 神奇的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的神奇

 79 昂贵的威尼斯

 80 萌萌哒意大利

 81 我爱翡冷翠

 82 美第奇:王的艺术

 83 非凡道·非常道

 84 这里是罗马!

 85 究竟几天建成罗马城

 86 去庞贝,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87 意大利的“世界级难题”

 88 全媒体伟大 丝路帮有才

 89 是文明之旅,亦是欲望之旅

 90 谁的梦想没有“我”?

后记

试读章节

01 西安,那一丝不安

既然从西安出发,那我就从西安说起。

感谢陕西卫视,让我有机会以“丝绸之路万里行”总主持人的身份再次来到西安!

原计划18号到西安,因为若干原因提前了。但我非常开心,因为西安是我喜欢的城市,偶得的这七天,恰好可以更加从容地打量西安,更加悠闲地体验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情。

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间过得比预期要快。各种准备会,各种相关的活动,拍宣传片,采访,添置行头,居然忙得不亦乐乎。西安,我虽然身在其中但总有咫尺天涯的感叹。对我,西安是神秘的西安。

我西装革履从容移步穿过人声鼎沸过度繁华的街道;我心情肃穆浮想联翩抚摸钟鼓楼上斑驳的墙砖;我与一个年轻而专业的团队就着夕阳的余晖细细打量落寞的昭陵,倾听远处若有若无的驼铃。

丝绸之路源于汉,鼎盛于唐。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寝,在那里,我看祖祖辈辈以护陵为业的村民开心地采摘野生的桃子,与他们一道品尝自制的酸奶和地道的凉皮,忽然间,我觉得我也算一个西安人。西安仿佛也是我的城。

其实,我对西安并不陌生。二十七年前,因为向往,我曾怀着朝拜的心情到过这里,一如对这座城市有着文化情节的其他人。年少的我当年不知辛苦为何物,一路“绿皮”硬座从长沙坐到了华阴,在黑暗中摸着前面游客脚脖子爬华山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从华山下来,我去了临潼。坦率讲,骊山的华清池让我大失所望,一个普通的水泥池子,但“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意境不到这里又到哪里去寻呢。兵马俑确如传说中气势恢宏,但实话实说,红彤彤甜滋滋的火晶柿子留给我的印象一样深刻,以致后来念念不忘,成为我被认定为“吃货”的重要线索。

那时的西安,城墙好像刚刚修整完,但清一色的墙砖、齐整的垛口、洞开的城门、巍峨的角楼,足以让我心醉不已。即便到现在,西安的城墙还在为西安大赚眼球。大小雁塔当然不能不看,因为他们是西安城为数不多的真古董。还有遐迩闻名的碑林,以及数不过来的皇陵……背着唐诗找景,蹲在凳子上转着碗吃羊肉泡,今天想来仍然心旷神怡。

在我眼里,西安俨如一位显赫的帝王般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但有时也会觉得她像一位骄傲的公主恣意妄为娇骄毕现。西安不懂你,可以;你若不懂西安,恐怕就难为情了。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当然够古老。历史告诉我,早在一百万年前,就有蓝田古人类在这里繁衍,新石器时代由半坡先民在这里开启,这里还是华夏农耕文明的肇始之地,但西安人从来不把这些挂嘴上,他们甚至都懒得一个个去数十三朝,周秦汉唐四个字,足矣。

据说,西安建城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六千年还是七千年的确区别很大,但对西安意义却不大,西安建都的历史可是言之凿凿有据可依。西周文、武王大兴土木,建立“宗周”,西安从那时开始就成为正宗的天子之城,这已是三千一百年前的事儿了;“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移都西安的原因说法不一,但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那是何等的气势。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建都这里,取长治久安之意,这片八水环绕的土地始称“长安”。就是在这座城里,汉武帝决定对久为心患的匈奴动手,那年他才二十七岁,登基不过两年。这才有了遣张骞出使西域,才有了丝绸之路的凿空之旅;这才有了后来者阴山下,隋炀帝主持的二十七国首脑参加的商旅大聚会,史称“第一届世贸大会”。

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极尽茁壮繁茂之能事,在西安这片土地上尽展风流。西安,写就了中国历史也是古老丝绸之路最厚重、最辉煌的一章。

人们常说城市像人,人有个性,城市也有。西安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喝西凤、吃泡馍、吼秦腔”,“生、撑、硬、倔”是对其形象的精辟概括,恐怕非西安人不能道也。是的,西安的性格凌烈,真有点西北汉子的味道,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当,但他古朴中满含着倔强,倔强中隐藏着变通,常常让人始料不及地感受到非比寻常。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婉约的西安也是有的,但不常见。非常幸运,这七天我居然赶上了一回。我想起《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浪里透着媚,媚里显得豪放。我从我遇见的每一位西安人身上解读这座城市,从他们的言行中领略西安人脑子的快和行动的缓,领略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造就的基因在西安的血脉里慢慢流淌。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地处东经107.4°至109.49°,北纬33.42°至34.45°之间。如果你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就中国而言,如果以现在的金鸡版图为准,西安正是这只金鸡的心脏位置。

世界四大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绵绵不绝,西安功不可没,中国四大古都北京、洛阳、西安、南京都在这条线上。再远一点,世界四大古都,埃及开罗、希腊雅典、意大利罗马、中国西安也都在这条线上。世界四大古都中也有人觉得应该把开罗换成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但西安没有争议,我想这绝非偶然。

P11-13

序言

朱迅

我在国外出差,老公发来短信:“王志出书,请你作序。”

我惶恐,权当夫妻之间打情骂俏的玩笑。问:“此话当真?”

没等回音,我已动笔。

丝绸之路是我曾经走过的一条路,我对它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那年我刚回国,海归变海待,百爪挠心地被闲置了半年,突然一天《正大综艺》的林导说:“丝绸之路,我们出发吧。”

当时我身处逆境,爱情事业梦想都在云里雾里,正是最心灰意冷的时候。绝望中,我匍匐在莫高窟大佛前五体投地,祈求纯粹的爱情;在魔鬼城的怪声中我翩翩起舞,压制住天马行空了无牵挂的冲动;嘉峪关外,渗到骨头里的那种悲凉与豪迈让我放声痛哭,过往的骄傲和清高随泪水洒在滚烫的戈壁滩上,转眼成烟。不过是“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罢了,就这样认怂了?当然不,从今天开始我贴着地过日子,把自己踩进泥里,看能不能生根发芽!

这趟旅程拨弄了我心中最柔软的情感,也注入了最坚强的力量。在爱情和事业上我不愿再被世俗所左右,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回最真实的自己。今天看来,所有的一切包括挫败在内都是生命给我最好的安排,生活不会着急地给你所有答案,积极地准备,耐心地等,等到你已然放弃绝望时,惊喜就来了。

几年之后就有了大家熟知的王志与朱迅的央视“靖蓉恋”。所以当我看到陕西卫视丝绸之路策划案时,竟比当事人还兴奋:“什么?从西安开车去罗马,两个月,三万里,去,一定肯定必须得去!求你带上我!”我太爱这条让我重新振作、梦想成真的丝绸之路了。

即便同行,每个人在这条路上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以现在的工作状态,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又如何能忘记年少时感动过自己的这条丝绸之路啊。我希望丈夫能替我还曾在佛前许下的心愿:“嫁给自己爱的人。”真的,好好做人,上天自有安排。

王志很久没有出镜,这几年一直是个宅男。离开央视我知道他心中是有惋惜和无奈的。他是一个兵,一个可以拿命去拼的兵,一个如此性格的“湘军”不去打仗时反倒也能随遇而安,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是我极为佩服的。正像湖南人曾国藩所说:“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既然是兵,总要上阵。出发前,我陪王志去理发,一改原本三七分文质彬彬的样子,理得很短挺时髦。我放心去上班,谁想回家时他把自己剃成了光头:“重出江湖,还是改头换面好。”我愣在那儿:“好是好,好吓人的。”剃了光头的王志有一股子“匪气”,这种“匪气”带着湖南人骨子里不服输的霸道。我很不习惯地摸摸他,觉得抱着的不像是原来的老公。“记得写日记。”松开手,他走了。我知道他这次是下了狠心的,五十岁的王志又出发了。

一路上他的头发一点点长长,有了文人的气质,更添了肌肤的阳光。途中,他会三言两语地发给我消息:“进大漠了,出国门了,写日记了,车没油了。”我也回着家里的平安:“看直播了,儿子高了,婆婆笑了,辣椒红了。”

他说他喜欢高建群的那句话:“男人没几个敌人还叫男人吗?”

我回他:“媳妇喊你回家吃饭!”

因为出差,我先他一步飞到了意大利,在米兰我看见一个教堂修修停停,平平常常持续了几百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石材,找不到合适的工匠,他们就一代代人地等着。绝不急功近利,绝不凑凑合合。这才是灵魂可以安住的地方。思考灵魂时自然会想到彼此老去的日子。

我写:“都在路上。”

他回:“都在心里。”

看着他开车进了罗马,我真的骄傲,当年的王志回来了!

一起生活的十多年中,我只有两次看到王志夜不能寐,一是刚刚离开央视,他常常深夜起身,独坐着,不言不动;我只能静静地躺着,侧卧,不问不动。那段日子,他话很少,头发掉了很多。再有就是这次写书,他素来讨厌各种电子产品,用得最熟的不过是个体重计,现在竟然天天捧着iPad打字如飞。只是不会关成静音,我常常被“啪啪”的打字声唤醒,又安心地睡去。更过分的是他写到高兴处竟会大声念出来,我只好挣扎着爬起身,迷迷糊糊和他一起走进撒马尔罕的故事里。这段日子他话很多,头发长出不少。

写到这里,王志的回音来了:“字数不限,真话就好,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应该由我最重要的人来写。”

信以为真,一小时写序,一辈子同行。收笔,交稿,恳请读者们成全我。

后记

2014年7月19日至9月12日,我随“丝绸之路万里行”媒体团车队从西安到罗马,五十三天,一万五千公里。

应陕西卫视邀约,我作为活动的总主持人再次回到媒体一线,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当然,离开校门后一直在媒体_[作;陌生是因为毕竟离开六年,媒体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形式到内容都让我新奇。

除了完成预定的报道任务,我在各种间隙、各种可能的场合“涂鸦”,于是便有了这本集子,但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

感谢“一带一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构想。

感谢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广播电视局“欧亚影视大陆桥项目”;

感谢陕西卫视和中国传媒大学;

感谢“丝绸之路万里行媒体团”的每一位成员;

感谢胡劲涛总监、杨文萌副总监,《I华夏》、《丝路快报》及所有幕后团队;

感谢沿途各国的新老朋友;

感谢出版方的厚爱;

感谢我亲爱的谢熠、赵利、郭亦非、张登邑、罗蓓蓓、应莹、马牧旺青、樊畅同学的参与:

感谢朱冰老师的智慧与灵感;

感谢高扬、王竹帮我遴选照片并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黄永玉先生为我题写书名;

感谢我的家人的陪伴和付出;

感谢并期待观众和读者的支持和关注。

本书照片除我自己拍摄之外,亦有其他“丝友”如胡斌、高杨、范国元、卢致文、卢致辉、吴永斌、周龙、陈毓、刘烨、田桐、程妍、刘睿、亢凯、王硕等的大作,如有需要请对号入座并告知,本人即按标准稿酬付费或以亲笔签名赠书相抵。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希望很快有第二本、第三本……这个省略号的长度取决于您,亲爱的读者。像任何一本书一样,最最重要的是读者您喜欢,您觉得值得一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