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卡门(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梅里美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梅里美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鲜有的学者型作家。他文字底蕴深厚,虽然不具备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的锐利批判锋芒,但他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所以仅以十几个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国文学史上颇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卡门》经法国音乐家比才改编成同名歌剧而取得世界性声誉,“卡门”这一形象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卡门(全译本)》收录了梅里美的十部作品。梅里美的作品中充满了科西嘉岛的淳朴而彪悍的民风,在他笔下,上山落草的是英雄,而从巴黎来的贵妇人和小姐们,代表了上流社会的虚伪。

内容推荐

  梅里美的小说从18世纪流行至今,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其吸引读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刺激性”。《卡门(全译本)》精选梅里美的经典文学作品。他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所以,他仅以十几个短篇就奠定了自己在法国文学史上颇高的地位。

目录

查理十一世的幻视

勇夺棱堡

菲德里哥

塔曼戈

马铁奥·法尔科恩

卡门

阴错阳差

伊勒的维纳斯

高龙芭

炼狱中的灵魂

试读章节

塔曼戈醒来的时候,那条船已经拉起风帆,沿河而下了。昨天饮酒过量,醒来后脑袋还昏昏沉沉的,他要找妻子艾榭。有人回答说,艾榭不幸惹恼了他,他就当礼物送人了,白人船长已经把她带上船了。塔曼戈一听就蒙了,连连捶自己的脑袋,接着,他操起步枪就追去。这条河拐了好几道弯儿才入海,他抄一条最近的路,直奔离河口两公里的小海湾,希望到那里能弄到一只小船,驾小船追上那艘沿弯曲的河道行驶而耽误时间的贩奴船:果不出所料,他及时跳上小船,赶上了那只帆船。

勒杜一见塔曼戈,不禁大吃一惊,听到他想要回妻子,更是惊讶不已。

“给出去的东西,就不能要回去。”他回答一句,便掉头不再理塔曼戈。

黑人不肯善罢甘休,愿意还回去一部分卖奴隶所得的东西。船长听了哈哈大笑,并夸赞说艾榭这个女人好得很,他想留着了。于是可怜的塔曼戈泪如雨下,扯着嗓子哀号,就好像一名患者动大手术开刀似的。他忽而在甲板上打滚,呼叫他妻子艾榭的名字,忽而用头撞击船板,仿佛要自杀。船长却始终无动于衷,他指着岸,示意塔曼戈赶快走人。塔曼戈还执意不走,甚至愿意让出他的金肩章、步枪和军刀。可是,说什么都白费唇舌。

正在这样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希望”号的大副过来对船长说道:

“昨夜咱们船上死了三名奴隶,腾出了点儿地方。这个混蛋身强力壮,一个人就抵得上死去的三个,咱们干吗不把这个家伙逮住呢?”

勒杜考虑到,塔曼戈能卖上千埃居,这次贩运,他虽然估计获利不小,但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总之,自己发了财,就洗手不干这贩奴的生意了,在几内亚海岸一带留下的名声好与坏,对他都无所谓了。况且,岸上荒无人烟,这个非洲武士完全由他摆布。不过他还有武器,对他下手还有危险,只要拿下他的武器就算万事大吉了。于是,勒杜要过他的枪,仿佛要仔细检查一下,值不值得拿美丽的艾榭来交换。他在摆弄扳机的时候,有意将导火索的火药倒掉。大副则拿过军刀把玩。塔曼戈就这样被解除了武装。突然,两个壮汉水手扑上来,将他仰面按倒在地,准备把他捆起来。黑人的反抗十分英勇。猛然遭袭,他一旦反应过来,虽然处于不利地位,还是同两名水手搏斗很长时间。而且,他力大无比,最终挣扎站起来,打出一拳,就把揪他脖领的一个人击倒,又甩掉另一个只扯下他一片上衣的水手,然后疯狂地扑向大副,要夺回军刀,头上却挨了大副一刀。刀口很宽,但伤得不深。塔曼戈第二次倒下了,手和脚立刻被人结结实实地捆起来了。他拼命挣扎,连声咆哮,如同一头落网的野猪乱蹬乱踹。不过,等到明白怎么反抗都无济于事了,他就闭上眼睛,一动也不动了,只是喘着粗气,急促地呼吸着,表明他还活着。  “太妙啦!”勒杜船长嚷道,“被他卖掉的黑人,一看见他同样成了奴隶,准会开心地哈哈大笑。他们一下子就会明白,老天有眼啊。”

这工夫,可怜的塔曼戈流了不少血。那个心善的译员,即前一天救了六个奴隶性命的那个人,这时走到他身边,给他包扎了伤口,还对他讲了几旬安慰的话。到底能对他讲什么,我不得而知。黑人犹如一具死尸,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必须由两名水手,像抬货包那样,将他抬到统舱,放到给他留的位置。一连两天,他不吃也不喝,连眼睛几乎都不睁开。他的从前的囚徒,如今成了同一牢笼的难友,看到他出现在他们中间,都惊得目瞪口呆。对这个一手造成他们苦难的人,他们还怕得要命,现在看到他落难,谁也未敢骂一声。

陆上吹来顺风,这艘贩奴船迅速驶离非洲海岸。船长不再担心撞见英国巡洋舰了,一心盘算着到达这次航行的殖民地,就能获得巨额利润。他的乌木船完好无损。没有发生任何传染病。只有十二名身体最虚弱的黑奴热死了:这无足挂齿。为了尽量减轻这批人货航行的劳顿之苦,船长安排每天让奴隶到甲板上放放风。这些苦命人儿分成三批,轮流出来,每次一小时,吸足一整天所需要的空气。一部分船员荷枪实弹,在一旁监视,以防他们暴动,而且还多加一分防范,从来不全部卸下他们的手铐脚镣。有一名会拉小提琴的水手有时也演奏一段音乐,给他们开开心。于是就出现一个有趣的场面:只见一张张黑面孔转向拉琴的人,脸上绝望的呆滞表情也逐渐化开,粗声大气地笑起来,戴着锁链的手还尽量拍打——运动对健康必不可少,作为保健的一种措施,勒杜船长就经常让他的奴隶跳舞,就好像远途运送马匹,。时常拉出来遛遛一样。

“来吧,孩子们,跳舞吧,乐和乐和吧。”船长说道。他洪声如雷,同时又抛着驿车的大马鞭啪啪作响。

可怜的黑人就立刻乱蹦乱跳,手舞足蹈。

塔曼戈因为有伤,一段时间没有离开底舱。后来,他终于出现在甲板上,在畏惧的奴隶中间,他昂首傲然挺立,眼神平静而凄迷,望了望船四周无边无际的海洋,然后就躺倒,准确点儿说,颓然倒在甲板上,就连镣铐硌着身子也不想挪一挪。勒杜坐在艉楼上,悠然自在,抽着烟斗。艾榭未戴镣铐,身穿漂亮的蓝布衣群,足蹬好看的羊皮拖鞋,手端着托盘,正站在勒杜身边,随时准备给他斟托盘上的各种酒饮。显而易见,艾榭在船长身边受到重用。一个憎恨塔曼戈的黑人,示意让他瞧瞧那边。塔曼戈转过头去,望见艾榭,便大叫一声,跃身而起,冲向艉楼,这一严重违反航海纪律的行为爆发得十分突然,监视的水手都来不及上前制止。

P28-30

序言

边缘的神话

梅里美(1803—1870)的小说非常好看,从一个半世纪前流行至今,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它吸引读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借用流行字眼儿,富有“刺激性”。

梅里美、雨果和巴尔扎克都是同时代人,当时在文坛上也是齐名的。从作品的数量和深度来看,如果把雨果、巴尔扎克的著作比作“大型超市”的话,那么,梅里美的小说就是“精品小屋”了。

梅里美仅以《卡门》、《高龙芭》、《伊勒的维纳斯》等十余部中短篇小说,就跻身大家的行列,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仅就《卡门》而言,1847年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而经比才作曲的歌剧《卡门》,又成为西方歌剧经典中的经典,经久不衰,与小说并举双赢。

梅里美的小说篇幅不长,数量不多,而且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也远远比不上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的作品,但却能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梅里美现象”,这就值得仔细探究了。

我看梅里美小说所产生的印象,大抵可以借用《卡门》中这样一段话来描述:

“敲响晚祷钟的几分钟前,一大群妇女欢聚在高高的河堤脚下,没有一个男人敢混迹其中。晚祷钟声一敲响,即表明天黑了,等到钟敲最后一响,所有女人便脱光衣裙,进入水中。于是欢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真是沸反盈天。男人都在堤岸上面,眼珠瞪得要冒出去,观赏那些浴女,但是却看不真切。然而,暗蓝色的河面上朦胧浮现的白色身影,足能勾引起有诗意的头脑浮想联翩,其实略微想象一下,也不难把那看成狄安娜和仙女们在沐浴……”

这种印象,既不像看雨果《悲惨世界》的一幕幕悲剧那样真切,也不像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一场场表演那样清晰,而是朦朦胧胧、雾里看花,望见那白影憧憧的浴女,恍若狩猎女神和仙女们在沐浴。换言之,就仿佛在异常的时间、异常的地点,看到异乎寻常的情景,如同神话一般。

如同神话,又不是神话,至少不是神界的神话,而是发生在人间的神话,但又不是发生在人间的正常生活中,而是发生在人世的边缘。

读几篇梅里美的小说就不难发现,他本人虽然生活在主流社会中,却让他的小说人物远离巴黎等大都市,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他这些故事的背景,虽不能说与世隔绝,但大多也是化外之地、梦想之乡,是社会力量几乎辐射不到的边缘地区。

例如《查理十一世的幻视》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瑞典,时空都很遥远。《勇夺棱堡》的战役则远在俄罗斯,其余的故事也都是在西班牙、意大利,甚至在浩瀚的大海上展开的。至于马铁奥大义杀子,高龙芭设计复仇,全是科西嘉人所作所为。须知在当时,科西嘉岛刚从意大利并入法国版图不久,全岛自成一统,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总之,有一种独特的科西嘉精神,是法兰西文明的化外之地,就连法国本土人,在岛上也归入四等公民的外国人之列。岛上大部分被荒野、丛林、高山、峻岭覆盖着,还受着原始的强力的控制。

原始的强力,这正是梅里美所偏爱发掘并描绘的。他在《伊勒的维纳斯》中写道:“强力,哪怕体现在邪恶的欲望中,也总能引起我们的惊叹和不由自主的欣赏。”不过,性格的原始动力,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已经异化了,只有到社会的边缘、时间的边缘去寻觅了。

因此,梅里美塑造了马铁奥·法尔科恩这样一个铁汉,一个传奇式人物。他住在强盗出没的丛林边缘,浑身涌动着江湖义气,什么问题都以刀枪解决,是一个受绿林好汉敬重、军警也不敢招惹的豪杰。可是,偏偏他的独苗儿,他寄予极大希望的十岁的儿子,为贪图一块银表,出卖了被军警追捕而受了伤的一名强盗。马铁奥得知实情,不由分说,亲手处决了年幼的儿子。

支配这种大义灭亲之举的原始冲动,不仅任何社会力量和秩序都限制不住,就连亲情也无法遏制,这是不能以现代人的目光来判断的事情,既新奇,又神奇,对现代社会中过着平庸生活的人们,恰恰极富刺激性。

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就谈到,梅里美十分厌恶一些作家为愉悦公众,剖析在自己身上泛滥的半真半假的感情,“毫无节制地满足庸俗群众的低俗趣味和好奇心理”;梅里美则有意向流行的趣味挑战,选取同现代文明社会尽可能没有联系的题材。

梅里美不愿意像巴尔扎克那样,描述大家都熟识的周围的生活现象,而是到现代社会生活的边缘去寻找稀有事物,寻找具有振聋发聩的冲击力、能让多愁善感的市民热血沸腾的奇人奇事。他正是沿着这种取向,舍规弃矩,自成方圆,又塑造出高龙芭、卡门这两个神话般的女性形象。

如果说像马铁奥这样的汉子,受原始动力的驱使,做出惊天动地之举还不足为奇的话,那么两个美得出奇的女子:一个科西嘉姑娘、一个吉卜赛女郎,也做出了石破天惊的事情,就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了。

高龙芭是个村野姑娘,但是用小说结尾时一个农妇的话来说:“你瞧那位小姐,长得多美,可是不一般!我敢肯定,她长了一对毒眼。”所谓毒眼,即目光能令人着魔。高龙芭的这双毒眼,正是她那颗复仇女神的心灵的窗口。她这一生,仿佛只有一个目的:为父报仇,除掉仇家。为此,她千方百计迫使她哥哥奥尔索——一个接受了现代文明的退役军官就范,终于假奥尔索之手,打死了仇家的两个儿子。最后,那个仇家——一个当村长的老律师,因承受不了打击而疯了,她还是不放过,要亲自去看看他经受痛苦折磨的悲惨相。  在高龙芭看来,社会、法律、文明、道德,既然不能为她报仇,就全都毫无意义。

她一生只干一件事,干一件大事:杀父之仇一报,今后是生是死就无所谓了。

这种性格的原始动力,比生命还重要,谁敢碰一碰就要倒霉,甚至可能同归于尽。

与高龙芭的野性美不同,卡门的美带有一种邪性。她笑的时候,谁见了都会神魂颠倒,美色和她的巫术、狡诈一样,都是她的武器。她靠美色将唐何塞拉下水,成为强盗和杀人犯。唐何塞骂她是“妖精”,她也说自己是“魔鬼”,“越是不让我干什么事儿,我就越急着干了”。她不再爱唐何塞时,唐何塞怎么哀求,甚至拔出刀来相威胁,也都无济于事。卡门绝不求饶,连讲句假话应付也不愿意,她中了两刀,“一声未吭就倒下去”。卡门我行我素,不择手段,蔑视和反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任何束缚——如能少坐一天牢,他们宁可放火烧掉一座城市。哪怕拼了性命,她也要维护个性的自由,保持吉卜赛人的本色。

梅里美笔下的人物形象,都生活在社会的边缘,远非典型人物,为什么在文学史中还占有鲜明的地位呢?说起来情况比较复杂,这里仅仅指出他们具有的突出的共同点,即都率性而为,一意孤行。非洲酋长塔曼戈将同胞卖给黑奴贩子勒杜船长,在醉酒中甚至把妻子送给人家,酒醒后追上贩奴船反而身陷魔窟。于是,原始的暴力与文明的暴力,在海上展开了殊死搏斗。再如唐璜,他不是单纯的生活放荡,而是以其放荡向整个社会挑战,向宗教挑战,还直接向上帝挑战。他们受原始动力的支配,表现出来的狂热激情,具有毁坏的力量,往往轻易地毁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所爱与希望(杀子杀妻),甚至轻易地毁掉自身(唐何塞、卡门、塔曼戈),连生命也视同儿戏。他们极其自然的举动,在世人看来就是惊世骇俗的行为了。

因而,梅里美的这些故事,大多充满血淋淋的场面,冷酷无情的毁灭,不知惨死了多少人。不过,梅里美并没有把悲剧题材写成悲剧,至少没有写成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的命运,都是由社会、宗教(或其他信仰)、自然力造成的。悲剧人物的悲壮之美,正是体现在他们同其中一种力量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如《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由贫困和社会的法律而造成不幸,他在苦役犯监狱度过前半生,出狱后化名才得以回归社会,还受尽追捕之苦,备受屈辱和误解,但仍然不懈地为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成为社会道德和良心的标准像,完美地完成了命运赋予的使命。

然而,梅里美笔下这些人物,根本不肩负任何使命,与世人所诠释的命运无涉,他们处于人世的边缘,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们处于现实和神话的边缘,现代文明和原始野蛮的边缘,犹如荒原的野草、丛林的杂木,随生随灭。他们生也好,死也好,无所谓悲剧不悲剧,无所谓意义不意义,不能以常人常理去判断。他们有的只是生命的冲腾与勃发,以及生命所不断呈现的炫目光彩,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话。每个人物都是唯一的,并没有社会代表性。卡门就是卡门,高龙芭就是高龙芭,马铁奥就是马铁奥,就连伊勒的维纳斯,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或者克隆。《伊勒的维纳斯》中叙述者,要临摹这尊雕像的头部,怎么也把握不准那神态,这不令人深思吗?

神话人物都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的产物,梅里美小说人物湓涌着原始的动力,他们的故事也就成了现代神话,即边缘人的神话。

梅里美叙事手法高超,善于营造一种似真似幻、若无还有的神秘气氛,故事往往自始至终扑朔迷离,往往只有谜而没有谜底。在《伊勒的维纳斯》中,新婚之夜的惨剧,读者即使看了新娘的证词,仍难断定新郎就是被维纳斯雕像勒死的。至于《阴错阳差》,朱莉的悲剧虽然同神话搭不上边,而且唯有这个中篇故事发生在巴黎社交界,但是毋庸置疑,人总有一种可悲的,甚至是可笑而愚蠢的倾向:往往在误会的沙滩上,建起自己感情的神话殿堂。

走进梅里美神奇的小说世界,应当怀着欣赏时装表演的心情,或者怀着参观博物馆的心态,来阅读他这些神话般的故事。走在博物馆里,就不会担心美神的雕像忽然走下基座来掐人脖子。同样,我们也不会想象马铁奥忽然离开化外之境的科岛,跑到巴黎的街头,在埃菲尔铁塔下枪杀他的儿子。称马铁奥为好汉、硬汉、铁汉都可以,但是不要把他的行为(其他人物的行为亦然)同社会意义联系起来,说什么“大义灭亲”,或者“舍子取义”,他很可能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名誉和生存状态。

这里还要讲两句有关译名的问题。译名不同,由来已久,不同的译者各有偏好,尤其还有译自英语的名称来捣乱,往往把读者搞晕了。

《嘉尔曼》这个名字就不错,从法文音译过来,但是恐怕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它就是《卡门》。“卡门”之名来自歌剧,译者大概不是学法语的,这个名字用在一个美丽的吉卜赛女郎身上,尽管并不怎么雅观,但是流传既广,为读者计,这个译本只好舍高就低,沿用“卡门”了。至于《高龙芭》还是《科隆芭》,《马铁奥·法尔科恩》还是《马特奥·法尔戈内》,都近似音译,则并不以词言义。至于《阴错阳差》,又译《错中错》、《双重误会》,也都取义相近。这里简略交代一下本书的篇名与别名,以免译者和读者发生双重误会。

2005年7月

于北京花园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