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尚未睡醒的村庄,鸡鸣声此起彼伏。晨雾缭绕,站在南村坡顶,沿沟望远,成片的芦苇在微微的晨曦中海洋一般。东风呜呜吹来,芦苇林阵阵波涛。目光从荡漾的芦苇群掠过,那是大山。山下卧着的村庄,被树影子遮蔽着。雾气在树枝头上缠绕,那远处的村庄像是处在仙境一般。
这里有南村北村之分,缘于中间贯穿东西横隔一条沟。沟以南十里八乡,称南村;沟以北的村落尽可以叫北村。北村南村各处梁上。南北一条路,宽不过三米,是南北村相通的要道。
北村的那些个村落在山根下环成一个半圈,一点点在晨曦中亮起来了。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离远听见鼓乐声声,那是一家娶亲。
新盖的院落。新娘子一身鲜红的绸嫁衣。晚上了,年轻小伙子爬在窗上,嘻嘻哈哈不走。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坐在新娘子身旁,两只高高的辫子,随着脑袋的摇晃,小鱼儿一样地摆动。
这个女孩子是这个家最小的孩子,名叫玉香。她比大哥小十三岁,比姐姐小十一岁,比二哥小九岁。二哥常常跟玉香耍笑,玉香经常逮住他说,二哥你背背我。二哥说他要迟到了。玉香拉住他。二哥蹲下来说:我背你走五步!玉香嘻嘻笑着爬上二哥的脊背。
玉香细细看大嫂的新衣服。窗外是小伙子们的大笑。他们说的什么玉香听不明白,但他们叽叽咕咕说的一定不是好话。玉香用唾沫抿开窗户纸,呸了一口,说让你们缠我家的窗户!
妈妈呵斥她。玉香不理妈,她生气着呢!
第二年,玉香姐姐出嫁。玉香放学回来,看见姐姐把头低在窗前的缝纫机上。缝纫机踏踏踏地响。姐姐用中指和食指按着布料。缝纫机面板,奶黄色,光如镜面。玉香趁姐姐抽身的工夫,用手在上面抚摸。玉香摸到一种细致,那别样的细致从手梢头一直到心里。姐姐走回来,嚷嚷玉香做作业去。姐姐走过来,嘴里很响地嚼着东西。玉香问姐姐吃的什么,姐姐扭头看一眼屋地上刚从地头拉回来的胡萝卜,她说,还能有什么啊,想吃你也吃啊。
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年轻人。那个人一来,姐姐不自在,悄然默声的样子。姐姐从缝纫机跟前挪开两步,又走回来,像是想起什么又给忘记了。要不,她拾起这个,放下那个的,忐忐忑忑。
妈妈说那个人是姐夫。
二哥哥结婚那年,玉香十五岁。玉香有了大嫂,二嫂嫁过来就不像大嫂当年让玉香感到新鲜。不只是玉香一个人不新鲜,玉香爸妈也似乎不像娶大嫂时候激动。他们只是乐呵呵的。
那天,玉香也高兴,好像也不仅仅是因为娶亲。一个女孩子,在纷乱人群中,怀着一种情愫。她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着大家的目光一个个对着她,挤了满院子的人,他们都在看她。
玉香跟大家一起看新郎新娘拜花堂。新娘羞答答地低着头,跟二哥站在一起。花堂设在热热闹闹的院里。照面墙上贴一张喜气洋洋的画。画上两个小孩子笑开着嘴巴,抬着一颗红红的大石榴。画前一张桌子,桌上摆着玉香过世的爷爷奶奶的相片。那是黑白照,爷爷戴瓜皮帽,奶奶系黑头圈。主婚人脸上已经被谁抹了一把锅底,他笑逐颜开地讲话,一边说一边打手势。他已经说了第五项夫妻对拜。接着一项他还说第五项。院子里的人笑了,说该第六项了。第六项——主婚人赶紧改口,他说他都饿了,饿得脑子有点不好使。院子里的人听了,说花堂还没拜完就想着要吃饭。在人们的笑声中,主婚人说,请一对新人谈恋爱经过。这回,院子里的人不只是笑,还起哄。
玉香二哥的脸,抹得黑一绺红一绺的。现在,好几个小伙子押着二哥,要二哥说话。这让玉香想起小学课本里的斗地主。二哥穿着咖啡色的绸棉袄,就像一个小地主。玉香跟着那伙人笑。她想看清楚一点,踮起脚尖,从人群当中看新婚的二哥。她看着二哥像一个布娃娃让大家甩来甩去。玉香记起她要二哥背她的情景,那情景跟现在一样让二哥无可奈何。前面遮她的人真是太多了,一个个是大个子。玉香抬脚跳了一下,又想跳第二下。正是这个时候,玉香看见一双眼睛。他们对望,玉香想着是眼神碰了一下。其实,玉香跟那个男子的眼神是定定地望了一瞬间。一瞬间是多长时问?
刚才的兴奋一下子溜得没踪影,玉香的心乱起来,忽然感觉到院子里的热闹离她远去。她仿佛只身在一个空旷的地方。
P3-5
题材的选择与艺术的精神——关于《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
杨占平
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作家协会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持,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是一项意义深远、里程碑式的文化德政工程,也是当代山西文学史上规模较大的一项文学基础建设工程,更是展示山西文化实力、文学魅力的自信工程。
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在当代中国长篇小说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山西作为文化、文学大省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赵树理、马烽等为骨干的“山药蛋派”作家,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成绩显著,新时期以成一、李锐、柯云路等为主将的“晋军”作家,代表作也都是长篇小说。从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获“茅盾文学奖”为标志的山西第三次创作高潮,到以刘慈欣、葛水平、李骏虎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作家频频摘得国内外文学大奖,都进一步巩固了山西长篇小说创作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地位。近年来,一批充满朝气、富有理想、敢于探索的生机勃勃的80、90后作家,也都有长篇小说新作问世,表明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后继有人。
《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出版工程,坚持正确的方向,务实创新,去伪存真,从2014年启动,三年来具体实施,已经出版了赵树理、马烽、成一等作家的近三十部经典力作,唐晋、浦歌等中青年作家的原创作品近十部。可以说,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近百年山西长篇小说创作轨迹,集中展示了山西长篇小说创作实力,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实际运作中,有一个环节是公开征集原创长篇小说,作家们出乎意料地踊跃,三年时间竟有一百多部作品应征,作者都是山西省内的老中青作家,显示出大家创作长篇小说的积极性。这么多作品经过专家组的认真审读,只能有十几部入选原创作品之中出版,还有不少作品质量已经达到正常出版水平,却离《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的原创要求有一些距离。为了尊重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和付出的努力,专家组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可以将这些达到正常出版水平的作品,以《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方式出版。省作协党组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第一批共十部长篇小说入选,经过规范化审读和编辑程序,现在,这套书将出版发行。
一
创作最能体现作家对某一个社会进程生活经历深刻思考和昭示作家艺术追求的长篇小说,是每一位踏上文学写作道路者的良好愿望;而文学史家、批评家和阅读界对某一位作家的成就和价值的评估,长篇小说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尺度和参照依据;后代人们评价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高低,也是要看那个时期是否有一批高质量的长篇小说。因此,近些年来,山西大多数在中、短篇创作上有过一定业绩的作家,都转入了长篇小说的构筑。据有关资料介绍,仅就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每年全国出版或发表的长篇小说大约有近千部,山西省也有几十部。从数量上看,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和创纪录的时期;从作者队伍看,中年作家是主力,老作家中也有不少新贡献,青年作家则初露锋芒。
我认为,长篇小说创作出现这种繁荣现象,应该说是文学创作内部发展规律的必然走向。当然,读者对文学的热情逐渐减退和各种文娱形式的兴盛,也促使作家们不必再追赶阅读写短平快作品而沉下来做长篇大活。从创作内部发展规律分析,经过“文革”十多年的严重摧残,使得整个文艺创作园地一派凋零;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社会政策的拨乱反正,作家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显示了十分旺盛的活力,大家多年积蓄的生活感受汹涌喷发,短篇小说自然首先得宠,成为作家们表现形式的最好选择。几年过去后,作家们似乎感觉到短篇小说难以将他们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探索艺术的愿望全部承载,于是,中篇小说以从未有过的显赫登上文坛,为作家们纷飞的思绪和艺术创新的热情提供了最佳工具,也为读者逐步增长的阅读要求提供了机会。随着文学作品在文艺形式中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衰微,同时,作家们经过十来年的左冲右突,把过去的体验大都宣泄于尽,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的热情也告一段落,意识到认真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和确立自己艺术风格的时候到了,而这种“思考”和“确定”的结果,非长篇小说表现不行,所以,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走俏。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假如你碰到任何一位有过一段创作经历的小说作家,询问他的创作计划,无疑,都会以正在写长篇作答。
从外部条件分析,读者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对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逐渐减弱,只当作一种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横空出世后,娱乐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阅读文学作品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经济冲击着一切领域,人们都在为了生计奔波,休闲或余暇时间只想轻松愉快一些,而阅读小说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尤其是新潮小说中所追求的深沉、探索、寓含、意识流、时空交叉等等,让许多读者感觉不是在消遣娱乐而是增加疲惫。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与国际交流的加强,大多数人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被动地接受作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不喜欢,他们也要参与创作,比如风靡一时的卡拉OK、网络小说,就是因为给人们提供了参与自娱的条件,所以倍受欢迎。这些外部条件虽然不是专门为对付文学作品而出现的,但是,它们对作家的自尊、清高、以我为中心等多年形成的意识,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作家的崇高地位开始动摇,职业的优越性转向了危机感。如此,促使作家们开始冷静地思考文学的热情减退之后,创作应当采取什么对策,进而认识到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多表现些人生、历史的实在内容,让读者在为了消遣娱乐而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不无某种生活的启示。长篇小说的基本属性契合了作家的意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也就从中、短篇转到了长篇创作。
……
从《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作家们切入的角度,往往是凡人俗事较多,更接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长篇小说中常常读到的悲壮、英雄、理想主题和宏阔的大场面大冲突等等,已经很少出现在当今的作品中,让读者阅读到的主要是逼真的生活过程,逼真的细枝末节,逼真的人物心态,逼真的文化氛围。
由《北岳风·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系列丛书艺术特点,我产生了一点关于长篇小说创作艺术精神的思考。近三十年来山西的长篇小说创作,数量是创纪录的,一些代表性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有益探索也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文学史的位置上观照,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真正可以称得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扛鼎之作还是少数,大多数作品属于探索之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乐观的数量与有待提高的质量共存的现象呢?我以为,简单地概括其直接原因,不外乎作家生活经历简单,人生体验不够深刻,感情投入不彻底,艺术积累不厚实等几个方面。实际上,这些直接原因的基本症结在于,作家缺乏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决定着作家在理解人生、透视历史、叙述故事等过程中,能否具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风范。
不难确认,在大多数小说家的思维里,虽然不能说没有急功近利的意念,但是,他们总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跳出平庸的圈子,用艺术的魅力感染读者。那种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那种肤浅单一的生活判断,那种直奔主题的建构形态,都不可能是作家在创作长篇小说时愿意出现的景况。我不否认,由于整个国家的社会环境的冲击,例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强化了人们的务实精神,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使许多人转向了“向钱看”的实惠主义,国外各种思潮的渗透致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失落,等等,这些都会对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长篇小说创作毕竟是一种艺术精神的活动,不能让外界的干扰过多。所以,能否写出优秀作品,关键还是艺术精神本身的体现。
从明、清时期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大作,到“五四”以来茅盾、巴金、郁达夫、老舍、钱钟书等文学泰斗的长篇代表巨著,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个辉煌纪录,成为长篇小说创作永远的楷模,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些作品有着一种悠远而充满了生命力的博大艺术精神的缘故。当代长篇小说作者,必须要在生活阅历、艺术修养、思想基础、情感投入等方面向经典作家学习,才能逐渐树立自己的艺术精神和品位,创作出优秀作品来。
2017年5月
曹向荣著的长篇小说《玉香》以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背景,透过人物故事,展现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晋南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人的生存状态,描述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从思想到行为方式的改变。呈现人们进入经济化时代的种种新鲜和不安。农民企业家刘光跃兴办工厂,兴旺与衰落的背后,有着时代的烙印。他享有成功的喜悦,也经受了衰败的打击。小说塑造了工业化时代,在经济浪潮中勇于处于风头浪尖的人物典型,是改革开放前期真实生活图景的一个缩影。
曹向荣著的长篇小说《玉香》的女主角,是一个农家姑娘,向往美好生活,立志考取大学,改变命运,却因为种种的差错,未能如愿。玉香的情感纠葛,使她总处于尴尬境地。主人公玉香从少女到妇人的成长过程显现一个女人的脆弱和柔韧,也有朴实和坚强,有大地般的情怀。这个女主角如果她有那么一点看头,是女人的细微处,是一个女作者笔下,对于女人比男作家有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