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齐默著唐嘉慧译的《演化的故事(40亿年生命之旅)》讲述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演化史,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的共同演化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的演化比赛,当然更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本书同时也是演化论发展本身的故事,“演化”这个观念如何在达尔文和少数几个科学家的脑中形成,又如何遭到宗教势力的残酷打击以及科学界的普遍质疑,以致达尔文潜伏20年之久酝酿巨著《物种起源》,展现了达尔文冒险而勤奋的一生。
| 书名 | 演化的故事(40亿年生命之旅) |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 作者 | (美)卡尔·齐默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卡尔·齐默著唐嘉慧译的《演化的故事(40亿年生命之旅)》讲述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演化史,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的共同演化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的演化比赛,当然更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本书同时也是演化论发展本身的故事,“演化”这个观念如何在达尔文和少数几个科学家的脑中形成,又如何遭到宗教势力的残酷打击以及科学界的普遍质疑,以致达尔文潜伏20年之久酝酿巨著《物种起源》,展现了达尔文冒险而勤奋的一生。 内容推荐 卡尔·齐默著唐嘉慧译的《演化的故事(40亿年生命之旅)》所讲述的,其实是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故事——谁活下来,谁死了,谁抓住机会把遗传特征传给了下一代、再下一代、再下一代。我们在讲述一个南达尔文发现的简单机制,以及那个机制如何改变了人对自我的观点;它同时也在讲述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能接受演化论。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关地球上所有生命,以及所有生命如何交织在一起的真实故事。 目录 序 无尽的领域 推荐序 冲一个达尔文式的“冷水澡” 前言 危险却了不起的主意 第一部分 迟来的胜利:达尔文与达尔文学说的崛起 1.达尔文与小猎犬号 2.“就像承认是一场谋杀”:《物种起源》之缘起 3.回溯时间深度:发现生命史的发展历程 4.见证改变:基因、自然选择,以及演化现场 第二部分创造与毁灭 5.生命树溯源:从生命之黎明到微生物时代 6意外的工具箱:动物演化的机遇及限制 7.灭绝:生命的终结与再生 第三部分 演化之舞 8.共同演化:编织生命网 9.达尔文医生:演化医药时代的疾病 10.激情也有逻辑:性的演化 第四部分 人性在演化中的地位与演化在人性中的地位 11.八卦的类人猿:人类演化的社会根源 12.现代生活,公元前5万年:吾辈之黎明 13.上帝在演化中的角色 致谢 缩略语 名词对照 图表来源 图片来源 试读章节 到了18世纪末,大部分地质学者已放弃将地球历史压缩成几千年、只经历过一次洪水大变化的说法。有些人认为地球成形时地表汪洋一片,海水逐渐沉积出花岗岩及其他种类岩石。海洋撤退后,露出岩石,经过侵蚀,形成新的岩层。 另一派地质学者认为创造地表的力量来自地心。苏格兰的詹姆斯·赫顿(JamesHutton)便想象地心是一片炽热的岩浆,不断把花岗岩往上推,在某些地方形成火山,某些地方则隆起大片地表。风雨侵蚀山脉及其他隆起部分,沉积冲人海中,又形成新岩层,日后因一连串全球性的创造及毁灭循环,再度被推出海平面。赫顿认为地球是一部结构精细、不停运转的机器,而且永远保持适宜人类居住的状态。 赫顿在苏格兰找到了支持自己理论的证据。他发现有些花岗岩脉往上深入沉积岩中,又发现有些裸露部分上段的沉积岩层为均匀横向排列,但紧接在下面的岩层却几乎呈垂直倾斜。他认为下段的岩层原本沉积在远古大海中,被来自地心的力量往上推出海面,造成倾斜,再逐渐遭雨水侵蚀。后来倾斜的岩层又被水淹没,新的横向沉积再覆盖其上。最后整个结构再度被推出水面,形成赫顿所见的露头岩脉。 “我们自然必须提出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赫顿在首度发表新理论时表示,“这么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他的答案是:很久!事实上,他认为这需要!无限久的时间”。 赫顿发现了地球变化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有史以来不断重塑地球的力量,正是至今仍在运作、但细微不可察觉又缓慢的那股力量。他因此成为现今许多地质学家眼中的英雄。可是当时大家都反对他。少数人批评他的理论违背《圣经》里的《创世记》,大部分地质学者则不同意他认为地球历史没有方向,只是不断重复自我创造与毁灭的轮回,无始无终。这批人在仔细检视过地质记录后,发现以前的世界和现在大不相同。 最有力的证据并非岩石,而是岩石内的化石。举例来说,法国有一位名叫居维叶(Georges Cuvier)的古生物学者,他比较了现生大象与在西伯利亚、欧洲、北美洲——这些地方现在大象已绝迹——发现的象化石,描绘化石象(即长毛象[mammoth])下巴巨大、牙齿粘在一起变成波状厚板等特征,和现生象之间有根本的差异。他写道:“差异之大,甚至比狗与胡狼(jackal)及土狼(hycna)的差别还大。”如此醒目的巨兽到处走动,怎么可能没人注意呢?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证实过去曾有物种灭绝的博物学者。 居维叶接着证明还有其他许多种哺乳动物也灭绝了。他的发现“似乎证明在我们的世界之前,存在另一个世界,它因为某种大灾难而毁灭了。到底那个原始地球是什么?那不受人类主宰的自然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变革彻底毁灭了它,如今除了一些半腐烂的骨头外,不留下任何痕迹?” 居维叶进一步指出,发生在长毛象及其他绝种哺乳动物身上的灾难不止一次,而是一连串地出现。不同时代的化石之间差异极大,居维叶甚至可以用它们来辨认不同的岩层。到底造成大灾难的原因为何,居维叶不敢确定,他只猜测变革的动力可能是海水剧涨或气候突然变冷。劫后新动植物或移居白其他地方,或重新被创造。但居维叶可以断定一点:变革在地球历史中很常见。即使诺亚的大洪水真有其事,也只是发生在一连串大灾难后最近的一次;每次灾劫都毁灭大量物种,而且多数皆在人类出现之前发生。 为了探究生命历史的真实轨迹,塞奇威克等英国地质学者深入田野,欲层层绘制地球的完整地质记录。他们替岩层取的名字,诸如泥盆纪、寒武纪,至今仍被沿用。不过,英国地质学者虽早巳不相信《圣经》的字面意义,却仍视科学为宗教使命,深信科学研究可以彰显神迹,甚至神的旨意。塞奇威克本人便把自然比喻为“上帝的大能、大智与良善的反映”。精良设计 对于塞奇威克这样的英国研究者来说,上帝的德威不只反映在创造地球的方式上,也反映在创造生命的方式上:上帝分别创造每个物种,自此从未改变;物种又可归类——如分为动物及植物,然后再往下细分,如鱼类及哺乳类。英国博物学者相信这种模式反映了上帝造世的良善计划,组织分明,循序渐进,始于无生命个体及黏糊糊的生命,逐渐往高等进阶——“高等”的定义,当然是指较像人类。这条“生命巨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变更,否则便意味着上帝造物不够完美。 P32-33 序言 此刻我坐在唐恩小筑(DownHouse)内,目睹达尔文教导他八岁大的女儿安妮(Anne)观察藤壶(barnacle)。他把粗制的小型显微镜移到她面前,让她看清楚镜片底下肉乎乎的丑陋东西,接着开始一连串科学描述(毕竟他正处在对演化论的发展大有帮助、长达十年潜心研究藤壶的时期),她却娇笑调皮地戏称它们是玩具“小茶壶”。达尔文已育有七个小孩,日后还会再生三个,但安妮永远都是他的最爱。 达尔文虽沉迷科学研究,但和孩子们仍十分亲近。旁观的我突然了解到,他是知其不可为而为地努力想把自己的两个世界——工作和家庭——拉拢在一起。他对周遭的世界很清楚,明白家门外局势的混乱。传统的英式生活正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工业革命改变了贵族与平民及劳资之间的关系,而他探讨动植物——包括人类——相互关系的演化论,不但势必威胁许多朋友的信仰,更会摇撼整个社会结构,就连他的家人也不能避免遭到波及;然而此事他非做不可。 导演阿勒斯泰·瑞德(AlasrairReid)突然大叫“卡!”,达尔文瞬时变成演员克里斯·拉金(ChrisLarkin),安妮变成小演员艾乐诺·玛莎·奥格本(EleanorMarthaOgbourne).我也从19世纪被猛然拉回现代。我们置身纠葛的灯光、电线和摄影机之间,躲在巴斯(Barh)城外一幢极典雅的老房子里,凝望雨点敲击窗棂。 今天是为期15天拍片计划的第三天,我们正在拍摄达尔文生平,准备纳入长达八小时的介绍演化的电视系列节目中。经过两年策划以及探索了多项令人赞叹的科学成果后,现阶段可谓最后冲刺。过去一年,摄影小组远征的地点,包括南美及埃及沙漠,墨西哥及夏威夷的山峰,乌干达与坦桑尼亚的森林,俄罗斯的肺结核患者监狱,以及土耳其地中海海滨及法国南部的山洞。有关当局为保护工作人员不受由哥伦比亚渗入的叛军骚扰,曾经护送摄影小组走出厄瓜多尔森林,令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月之后返回该地完成剩余工作;某军事政府禁止我们进入缅甸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山麓拍摄,结果塞翁失马,我们竟在隔壁的泰国丛林内发现了类似的故事。 欲讲述演化的故事,几乎跟拍摄它一样困难。摄影机只能记录眼前事,演化却不可能在几分钟内发生,但我们仍尝试去做,结果在8个小时内便走完了地球自有生命出现后的38亿年——等于用一秒钟电视时间走过13.2万年的生命。 但是,像这样的节目早就该做了。演化并非160年前某个维多利亚时代绅士脑子里的怪主意,而是把有史以来生物学者及博物学者所搜集到的一切信息都结合在一起的集大成之观念。观察生物的行为,无论是蝾螈、蛇、无花果树、黄蜂、鸟类、老虎、兰花,还是藻类,都因为这个观念而有了道理。它结合了我们对基因最新的知识,以及对人类这个物种过去的演变的了解,交织出所有生物共同的历史;它解释了跨越将近40亿年的浩繁化石记录,包括在我们之前出现的各种动植物以及我们本身的传承。 说来奇怪,身为拍片者,我们肩负的任务竞和达尔文类似。从很多方面来看,他在160年前所面对的冲突,至今仍然存在。和他一样,我们也企图在所知所见,以及我们看待周遭世界的方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我们也有幸接触浩如烟海的知识——对有些人而言,这些知识所隐含的意义却令他们惊惧不已。 然而,更重要的是,演化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极大。比方说,在医疗保健方面,它帮助我们对付对抗生素具抗性的细菌;在农业方面,它帮助我们对付对农药具抗性的害虫;它教我们认识正在剧烈改变的地球生命结构——我们正面临地球上50%的物种可能集体灭绝的大危机。了解演化,我们才能拥有应变的工具,以及预见劫后景象的能力。 哲学家丹尼特(Daniel Dennett)曾经这样评论演化论:“如果让我颁一个‘最佳创意奖’给某人,我会颁给达尔文,而非牛顿或爱因斯坦或任何其他人。自然选择这一演化观念简单明了,却将生命及其意义,空间与时间的目的、起冈与结果,以及运作机制与物理定律等领域一举结合在一起。这个主意不仅了不起,而且还很危险。” 为什么危险?因为它威胁到相信圣经字面意义,认为神在六天内创造世界的这一许多人所尊奉的宗教信仰;也因为它遭到历史上太多人的曲解及滥用,如德旧纳粹党和企罔“改进”人种的优生学学者;更因为有人误认为相信演化论,便违逆了生命不仅止于活在当下,而具有更崇高意义的信念。 用电视这种媒体传达这个危险的观念,是一项令人废寝忘食、深具启示更具有挑战意义的工作。我们的责任是以科学观点来报道已知及未知的事物。这意味着检验过去150年来所累积的各种事实及假设,考察可以测试的观点,以及阐释可以重复的实验结果;以这些内容作为故事的架构,提供给任何一个与演化休戚相关的人——只要你的生活受它影响,或许你对它感到好奇,或许你为“我们是谁”和“我们从哪来”的含意感到困扰——也就是说,我们把它提供给每一个人。 《演化》这个节目所讲述的,其实是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故事——谁活下来,谁死了,谁抓住机会把遗传特征传给了下一代、再下一代、再下一代。我们在讲述一个南达尔文发现的简单机制,以及那个机制如何改变了人对自我的观点;它同时也在讲述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能接受演化论。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关地球上所有生命,以及所有生命如何交织在一起的真实故事。 达尔文的一生体现了一个观念:通过科学的视角所观察到的世界,其令人惊叹之程度,意义之深远,绝对不逊于远古神话所阐释的世界。要感受藤壶之美与自然运作的奇妙,那就交给达尔文吧! 书评(媒体评论) 从简单却吊诡的“红星皇后”假说,到充满科幻色彩的数字化生命。浪漫有趣又惊心动魄。 ——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卡尔·齐默的文笔极其清晰与生动……内容既优美又深邃。本书是在这个领域当中最好的书之一。 ——Scientific American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