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平怀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齐如山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齐如山在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年以後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人协助梅兰芳创编新剧。梅兰芳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

齐如山著的《北平怀旧》为“大家京范儿”之一种。此为齐如山先生移居台湾后,怀想北平之作,包括4部小书,即《北平》《北平小掌故》《北平怀旧》,附录《故都市乐图考》。

内容推荐

齐如山著的《北平怀旧》为“大家京范儿”之一种。此为齐如山先生移居台湾后,怀想北平之作。题材类属散文,内容涉及颇广,如北平之地理、建筑、饮食、庙堂掌故、民俗沿革、市井玩乐,等等。感受出自亲身体验,自然情真意切,文笔细致周详,可做史料笔记观。本书包括4部小书,即《北平》《北平小掌故》《北平怀旧》,附录《故都市乐图考》。

目录

北平

北平小掌故

北平怀旧

附录:

故都市乐图考

试读章节

以下妃、嫔、皇太子、皇子等都有准的数目。吃饭的时候都是各人吃各人的,不但各做各吃,连买菜的时候都是由御膳房买来,把肉菜等原料分给各宫,每日某人应分多少,如猪肉几斤、豆腐几块、鸡蛋多少个、白菜若干斤,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每日照单往各宫分送。按一家人吃饭都是各人吃各人的,这话乍听或者有人不相信,但是请想,宫中的规矩当然都是每人单住一宫,每人应有太监若干,宫女若干,都有规定。若人太多了,也实在不能住到一起。此宫到彼宫,远者有二三里之遥,近者连出门、进门、转弯,等等,也不在一里地之内,过几个院落,风风雨雨,也真难在一起吃饭;再者二人不能同住一宫,规定也相当严重,所以皇帝的儿子到了岁数,离开母亲,就得单住,更有老辈的妃嫔,比方在光绪年间,同治、咸丰,甚至道光的妃嫔都有存在的,这些人更不能住在一起,所以都得各住各吃。就说皇帝的一百零八样,不必说一个人吃不了,就是都端到桌上也非凉不可。但他们另有办法,吃饭前就都把菜做好,盛在黄砂碗内,摆在一大铁板上,碗上都有盖,盖上再放一大铁板,下边上边都有炭火,烤的碗中总扑哧扑哧冒泡,听到一声“传膳”——外边日开饭,宫中日传膳——则把大铁板掀至旁边,把所有的菜由砂碗中倒到细瓷碗内,因为人多,倒菜的倒菜,擦碗的擦碗,有几分钟就可把所有的菜端到桌上去,当然也有些样留以现炒之菜。按这种办法本算不错,但是口味不会太高妙的。这还不要紧,最不舒服的是只许一个人独吃,虽皇帝也是一样,不能再找别人。比方皇帝想找皇后或心爱的妃子来陪着他吃饭,那是很不容易的。不是不可以,而是相当费事,他得预先告知敬事房,敬事房者乃伺候皇帝的太监办公的处所,敬事房把此事登录簿记,然后传知皇后或妃嫔之敬事房(每宫都有敬事房),该敬事房禀知皇后或妃嫔,一切事情也得登记,皇后或妃嫔这才妆饰打扮,预备一切,到时候传知舆夫预备肩舆,才乘舆到皇帝宫中。进门先得叩头,侍膳人座前又得一叩首。这种礼节不但妃嫔见皇帝如此,就是皇帝陪皇太后吃饭也是如此,赏第一杯酒第一样菜时,也都得叩头,以后就可以随便吃,但吃完了还得叩头谢宴。请看这有多么麻烦,吃饭之前已经费了许多的手续,吃饭的时候又得郑重其事,旁边一大群太监、宫女伺候,想说一句爱情话都不能说,这样的规矩就是把心爱的找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但这是皇帝家的体制,不能随便,所以皇帝也就不找人来陪了,但若在骊宫中吃饭,则可随便得多,此层容后边再谈。

再谈到起居。皇帝于办公之外,闲暇之时自然可以传妃嫔来谈天消遣,但也相当麻烦,和传来侍膳也差不了多少,也得走敬事房的公事手续。皇帝若亲身到各宫中似较省事,然事后敬事房也得补行记录,而且也得预先派人口头传知,因为皇帝进门,她们还得迎接,皇后则在房屋门外,妃嫔则须在宫院门内跪接,宫中有许多宫女、太监围随,说话也很不方便,这有什么意思呢?夜晚睡觉也是一人独睡,床前紧靠着床有一窄矮凳,乃太监睡处,以备夜里伺候。民国初年宫中旧有的陈设,有许多御榻前还有此凳,后来就都移动了。到睡觉之时想找一妃来陪,也得传旨敬事房,告知该妃预备,装扮好后,用肩舆抬来,在另一屋换衣服,由太监抱到皇帝床上,才能同睡,恐身带暗器,有行刺之心,故须在另一屋中换好衣服。此事更须详细登记,因为将来该妃倘有了孕,则日期须与此相符,倘日期不符,那就成了大问题了,所以该妃被召之前必须声明月经如何,是几天前过去的,倘正在经期,亦须预先声报。这固然是一件极平凡的事情,但必须形诸笔墨,则未免显着麻烦,然体制如此,登录账簿是万不能通融的!这就等于殿庭的起居注。御史起居注官专记外边的事情,太监则专录宫掖的事情。P11-13

序言

友人嘱写写北平的情形,按北平建都七八百年,各省人都有,是人人知道的,不必介绍,不过自民国十七年政府迁到南京之后,往北平的人渐渐减少,于是真知道北平的人当然也就日见其少。照这样说是应该写写的,不过未写之前须先声明一句,这里并非考古,若想考古则有金、元、明等朝的正史及各种志书在,里边记载得都很详细,不必我再饶舌。现在只把我几十年来耳所闻、目所见的实在情形来谈谈,不过谈起来话也很长,若想详细地写写,则非几十万字乃至百万字才成。倘写那许多的字数,则不但非此文所能允许,且恐读者因嫌太长,根本就不愿看了,所以只能简单着写写。但简单只管简单,可以说都是紧要的事情,而且都是史书志书中不载的事情,如此则于读者方能感兴趣或者有益。若大量地把史书志书抄来,则大家自可看原书,何必看抄的这个呢?是不但于读者无益,而且令识者齿冷。还有一层,我手下一本书也没有,又从何处抄起呢?

提起北平来,确是一个使人留恋不忘的大城,吾国人无论南方人、北方人,凡在北平居住过的,都认为它是全国最好的一个城。就是各国人之到过北平者,对于它也都是刻不去怀的思念。我在瑞士国看到一位瑞士的小姑娘,才十七岁,在北平住过十年,她回到本国之后,时时念及北平,后来渐渐忘却,但有人一提“北平”她就要哭。又有一位美国人,已六十余岁,他说世界上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北平。我问他,北平什么事情最好?他说都好,有一件事情,我可以对您谈谈:“我前者回到美国,到了家乡,看到我的儿子孙子自然很高兴,一次小孙子淘气,我打了他脊背一下,我的儿媳妇登时不高兴,问我‘你有什么资格打我的孩子呢?’我听到这句话,我真是立刻就想回北平,永远不再回美国。在北平是什么都好,就只说家庭的情形,那真是人生的热情、家庭的温暖,永远是甜蜜的。爷爷、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住在一起,每日工作回来,儿媳妇接大衣,给倒茶,问长问短,吃饭的时候给你盛饭,小孙子前来管爷爷要钱,买糖果吃,你就是没有钱,你也愿意给他,一家子熙熙融融,多有意思。最有意味的是小孙子偶尔淘气,妈妈说他,他不听,妈妈便说‘再不听话,爷爷就要打了’。听到这句话,心中不但高兴,而且舒服。这些情形在西洋各国一定没有,美国就更不必说了。美国家庭的情形仿佛永远和在法庭上一样,是讲法律的,父母到儿子媳妇家中就是客人,其实客人二字就等于路人,于是暗含着都讲合法,就像我不过摸了小孩子一下,他妈妈就问我,凭什么资格打她的孩子,这岂不是讲法律?这种风气离血统人情太远,所以永远愿居住北平。”他这一套话虽然是有感而言,但也确系实情。我对他说:“中国的礼教都是如此,各处皆然,不止北平。”他说固然如此,但其他的城池就不成,如台湾就差得很多。按北平这个城中,优良的风俗确是很多,第一是纯朴,虽然做了七八百年的都城,但浮华的风气总很少,不像上海,做码头不过百余年耳,其浮华叫嚣之风已令人不能忍受。北平则绝无机巧奸诈、斗心眼儿、坑陷人之事情。就是商家,也多是规规矩矩地做生意,绝没有投机倒把、买空卖空等情形。真可以说是融融和和,承平世界。总之要想写北平的情形,是可以写或该写的都太多,写不胜写,现在只把较有趣味的事情、大家不容易听到的事情写写,然而即此就已经够写的了。

后记

中国几千年以来乐器之多,大致有几千种,如今尚存在应用者,实在是不多了。有清时代应用者尚有几十种,然不过祭天祭庙之古乐及婚丧事吹鼓手之今乐两类而已。民国以来祭天祭庙之古乐全废,婚丧等事又输入西洋之新乐,所谓音乐队者是也,则吹鼓手之乐又将归淘汰,是数千年之乐器到此完全废而不用矣!可为浩叹!幸而社会中尚有此种小贩能保存之,此可谓万分不幸中之小幸矣。可不重视欤?以意度之,当初不遇只用铃铛梆子之类,故唐朝已有商铎之名。而北京小贩采用乐器甚多,盖亦不过取其悠扬动听而已。而古代乐器乃能借此保留,能常人吾人之眼帘耳鼓者,则此类小贩,诚有保存古代文化之大功也。吾故特绘此图,以彰其美,藉传永久。否则现在诸事维新,恐将来连此数种物件又将弃而不用,致失传流矣!

书评(媒体评论)

齐先生精神矍铄,谈笑风生,除了演剧的事情之外,他的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均能谈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以知齐先生是一个真知道生活艺术的人。

……

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著,所以他能享受生活,把生活当做艺术来享受,所以他风神潇洒,望之如闲云野鹤。他并不是穷奢极侈地去享受耳目声色之娱,他是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之形形色色。他有闲情逸致去研讨“三百六十行”,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他肯尝试各样各种的地方的小吃。有一次他请我们几个人吃“豆腐脑”,在北平崇文门外有一家专卖豆腐脑的店铺,我这北平土著都不知道有这等的一个地方,果然吃得很满意。他的儿媳黄瑗珊女士精于烹调,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齐先生的指点。齐先生生活丰富,至老也不寂寞。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不钦佩他的风度。老成凋谢,哲人其萎,怀想风范,不禁唏嘘!

——梁实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