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升级版)
分类
作者 饶雪莉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饶雪莉本身是一名小学金牌教师,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还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正如饶雪莉自己所言:“老师,家长,作家,三重身份的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圆了一个有价值的梦。这比我开100次家长座谈会更有意义。”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升级版)》针对如何选学校、是否提前入学、教师节是否给老师送礼、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保持的距离等等方面,作者都给予非常详尽、坦诚的描述。语言朴实,真诚坦率,场景鲜活,许多问题契合当下社会热议话题。

书虽然是针对小学,家有上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也可以学习借鉴。适合3—12岁孩子家长及小学教师阅读。

内容推荐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升级版)》是小学金牌教师饶雪莉写给家长,介绍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的互动秘籍。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书中包含24个最让小学生家长困惑、揪心的问题,如:为何孩子上课不发言?为何孩子在学校没朋友?孩子专注力不够怎么办?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凭借15年小学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饶雪莉老师敞开心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会您和老师家校互动的智慧与技巧,帮助孩子找到快乐成长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让孩子快乐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六年。

目录

自序 我想和你们聊聊天

第一章 关注细节,教育全在细节中

 书包里的教辅书,一本就够

 孩子上课不发言,找到原因施妙计

 孩子上课爱讲话,教育不必太正经

 平时成绩比期末成绩更重要

 孩子做作业,家长放风筝

 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

第二章 换位思考,懂孩子方能正确引导

 辅导孩子功课,家长自带“灭火器”

 走进孩子的心,从共同的爱好开始

 孩子本无“病”,何苦强求医

 当班干部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面子

 爱美的孩子没有错

 小学生的友谊,不需要“门当户对”

第三章 兴趣培养,激发孩子独有潜力

 上不上兴趣班,兴趣来决定

 别让假期成为孩子的牢狱

 奥数也是一种兴趣,学得痛苦不如不学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

 别让“优越感”把孩子推向边缘

 比不比赛,孩子都可以很优秀

第四章 家校配合,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会不是老师的独唱会

 不以分数论奖励

 关于补习,一个巴掌拍不响

 当心家里有个“两面派”

 巧让孩子远离垃圾食品

 别让小升初成为难以言说的伤

附录 热点:不为攀比生二胎

后记 感谢那一段做教师的岁月

试读章节

01 书包里的教辅书,一本就够

第一次和做教辅的书商接触,是在学校办公室。一个长相清秀、嘴巴甜甜的小姑娘递给我一本教师备课书和几本花花绿绿的练习题,她说:“老师,这是送给您的,您看看选择几本推荐给孩子,我们可以送货上门,您只要把钱收好给我们就行了。”

接着,她有些神秘地伸出四根手指头,脑袋凑在我耳边低声说:“我们六你们四。”当时我有些蒙,不太懂其中的意思。一位老师告诉我:“就是卖给学生十元,我们只给书店六元。”

我当时的工资每月一百七十八元,班里六十个孩子,一人买一本教辅书,我完全不费什么劲就可以得到二百四十元,收入就超过一个月的工资,这真是巨大的利益诱惑。

但是因为我天性比较胆小,一直没敢给学生推荐。周围的老师都纷纷开始收钱了,那个小姑娘三番五次地催促我:“老师,就差您一个班的了!”看着其他老师别样的眼神,我支支吾吾地应着她:“嗯嗯,马上去说。”

“这样吧,老师,我先把书放在您这里,你先发给学生,过后再收钱也可以的。”

一沓厚厚的练习卷啪的一声搁到了我的办公桌上,似乎由不得我拒绝。

很快,更多书商以各种形式混进了学校,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书商们深知,为了多获利,要一手抓住市场,另一手抓住老师,紧紧抓住老师就等于抓住了市场。

这些推销人员往往都是热情无比,口若悬河,送老师礼物、请老师吃饭、给老师购书卡,把学校老师哄得开开心心。自然他们的教辅书也不愁没有销路,教辅书如冰面下涌动的暗流,悄悄地“溜进”学生的书包,难怪现在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了。

面对这些杂乱的教辅书,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为难。站在老师的角度:别的班的学生都在做,自己的学生不做,家长会不会认为做老师的不负责,质疑自己的教学质量赶不上其他班?站在家长的角度:别的孩子都买,自己不买不安心,孩子不看这些书,万一考试得不了高分就是家长的责任。

“要想富,编教辅。”这是很多教辅编者的口头禅。教辅书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驱使各路人马处心积虑地挤进教辅市场。而学校就像一块大蛋糕、肥肉,让各路商家都想狠狠咬一口。

但是,这样“红火”的日子没过多久,教育局便知悉此事,开始下文禁止学校、老师向学生摊派教辅书以及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书。

你以为这样,孩子的书包就变轻了吗?

你错了。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书商们各显神通,开始采用新的方法。他们拍着胸脯告诉老师:“不用怕,你们只负责向学生推荐教辅书,并且告诉他们哪家书店有售,学生来买的时候报上学校和班级,折扣一样会返给老师。出了事,我们承担责任。”

更有书商直接把折扣的钱先返给老师,老师收到了钱,自然觉得不好意思,也就会想办法让学生去书店买相关的书。

于是,每一年开学之前,你去各家书店看看,最火爆的肯定是教辅专柜,无数家长、孩子以澎湃的热情在其中狂热选购。有的家长手中还拿着老师开的书单,一本一本地挑选,真是“宁可错买十本,不可漏掉一本”。家长对教辅书的热衷度,远远超过给孩子买其他书!

有一次开学前,我在外地出差,等我回来,女儿已经上学了,看到书桌上堆了一堆崭新的教辅书,我疑惑地问女儿:“谁给你买了这么多教辅书啊?”

女儿说:“爷爷奶奶买的,因为你不在,老师让买教辅书,爷爷奶奶去买,没搞清楚,就把店里阿姨推荐的所有的书都买了。”

P5-7

序言

我想和你们聊聊天

写《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是我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这之前,我一直在为小朋友写故事。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直面家长,坦白说,我的内心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不知道家长们会不会接受我的观点。

后来,我告诉自己:就当是在和好朋友面对面地坐着聊天,不隐藏、不避讳地谈谈那些关于孩子的事。我相信,无论写什么书,只要作者本着最真诚的态度去写,读者一定能感受得到。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出版以后,它的强烈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想。

我的超级QQ读者群几天就被加爆了,邮箱也塞满了读者的咨询邮件。网络上对这本书的评论异常火爆,有肯定的也有批评的,但是我惊喜地看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评论都是肯定的。“真诚、实用、有帮助”是读者最多的赞美词。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读者不只是家长,还有小学老师,很多老师还向家长推荐了这本书。

非常感谢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感谢你们消除了我心中的顾虑,因为口口相传,才让更多的读者能和我真诚地交流。

我一直觉得没有哪一本书可以完全地指导家长教育好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也不同。

但是,家长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启示,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小方法,都是读者读一本书的收获,这也是作者最大的满足。我记得自己对女儿教育观念的改变就来自一本小小的绘本。

因为还有很多读者在询问孩子上小学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细节问题,所以有了这本书。

当您看到这些我用真心敲打出来的文字时,相信我们已经是朋友了。既然是朋友,那么就让我们为了孩子,敞开心扉聊聊天吧!

看过这本书,无论您是肯定,是质疑,是微笑,还是叹息……我都欣然接受。

后记

感谢那一段做教师的岁月

还记得十八岁那年,我走上讲台,本是个稚嫩的小姑娘,非得努力装出一副严肃、端庄的模样,生怕镇不住学生。当老师的日子里,我走过弯路、流过眼泪、受到过质疑,也赢得了很多荣誉,渐渐悟出了当老师的真谛,也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不易和幸福。

做教师十五年之后,我选择了辞职,倒不敢说为了“梦想”,只是觉得未来很长,想体会一下不一样的生活,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色彩。虽说离开的决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挣扎,但对家长和孩子们来说,还是太突然。我能从他们的眼睛和泪水里看到不合,直到如今,我也非常感谢那届的学生和家长对我的包容和理解。

我离开后,有一次路过以前的学校,刚好遇见以前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有孩子透过学校围墙的缝隙看到了我,高喊着:“饶老师,饶老师……”一瞬间,所有的孩子忘了上课,蜂拥到围墙边看我,有的甚至徒手往上攀爬,吓得我惊呼:“快下来,下来,注意安全!”

后来我答应回学校看他们,每次,孩子们都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不让我走。有一天中午,遇到他们吃午餐,孩子们拿着各自的小饭盒坐在学校门口的台阶上,三三两两,互相交换着位置,用身体阻挡着我的脚步。他们回头仰着小脸看我,调皮地微笑着,我却突然觉得很心酸,慌忙逃出了他们布下的“台阶阵”,含着泪水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校门。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再回去看他们。

那天正午的阳光暖洋洋,孩子们端着饭盒坐在台阶上回望我的微笑,一直在我的记忆里闪闪发亮。

正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心中留下太多的感触,在辞职后的三个月,我写下了《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想给自己这段教师经历留下一份纪念,也想通过老师的视角让家长朋友们了解真实的小学校园生活,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小学校园快乐成长。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别让孩子伤在小学》首次出版,上市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了10万册,每天打开我的邮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放平台,都能收到一些家长咨询的问题。坦白地说,这些问题多数大同小异,无非是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孩子不被老师重视了,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但是出于对孩子的紧张和爱,家长朋友们还是会觉得自己孩子遭遇的是特例,内心苦闷,急于寻求帮助。

面对这些提问,我很感动,感动这些与我素不相识的家长对我完全的信任。同时,我也深深地意识到,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问题,家长往往比孩子还着急,还焦虑。

我突然觉得,我虽离开了现实中的三尺讲台,但一个无形的讲台却继续延展在我的生命中,让我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和更多家长朋友们分享。我竭尽所能去回复这些信件,虽然我知道,我讲的话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治愈力,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家长来说,很多教育的道理他们都懂,只是很多时候,面对自己孩子的问题,家长们总会当局者迷,急切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帮助与支持。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真正放下内心的焦虑,试着轻松对待生活,对待孩子的教育,你就会发现,没有那么多“烦恼”需要别人帮助。要想轻松做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不用要求自己的孩子“完美”,更不必奢求孩子的每个老师都是“完美”的,对自己、对孩子、对老师、对学校合理的期许是“够好”就好。当你放下对“完美”的执念,许多关于孩子、关于教育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今年,《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在接力出版社全新出版,这套书除保留以往的经典内容,又增添了家长朋友们经常来信咨询的热点话题,我还是坚持以最真诚的态度,最坦白的话语来面对所有的读者。我相信,无论写什么书,只要作者本着诚意去写,读者一定能感受得到。看过这套书,无论您是肯定,是质疑,是点头,还是叹息……我都欣然接受。当然,如果书中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小方法,给了你一点小启示,也会是我最大的满足。

如今,我曾经的学生们也都陆续长大了,有的已经结婚生子,做了爸爸妈妈;有的正上大学,青春飞扬;最小的一届也上了初中,为未来而冲刺。有时候,我在网上总会收到一些留言:“饶老师,你还记得我吗?”“饶老师,我是某某某,你现在在哪里?”“饶老师,我做妈妈了,我买了你写的新书哟。”……我总会点开他们的头像,将他们和记忆中的某个小小孩重叠在一起,那真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曾经是老师,一辈子就是老师。

感谢那一段做教师的岁月。

2017年3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的每个话题都那么直戳心窝,都是孩子成长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琐碎细小,却让做母亲的我曾经烦恼过。雪莉的话娓娓道来,没有多少大道理,就是对家长说的真心话、大实话,及时给家长点拨迷津,值得家长们一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

如果您为人父母,面对孩子上小学遇到的各种问题,不知道怎样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与配合,请您读读这本实用又充满温情的好书,书里包含了多种家校沟通无碍所必需的技巧与方法!对于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来说,这本书实在是必备之选。

——新浪网育儿频道主编,黄晓莉

这本书提及小学生活常见的20多个问题和解决方法,内容涉及教辅选择、做作业、课堂发言、上课讲话、喜欢臭美的孩子、假期、竞选班干部、小学生的友谊、有效应对学校门口的垃圾食品、家长会……是一本值得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读一读的好书,无论你是家长或老师,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启迪。

——热心读者,欣雨Q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