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瑞士)伊夫·博萨尔特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伊夫·博萨尔特编著的《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是一本哲学普及读物。目的是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向普通人介绍基本的哲学命题和哲学理论,引领大众进入哲学思考的殿堂。

这也是一本“实验手册”。包含有55个经典的“思想实验”,把抽象的哲学问题具体化,让你的头脑成为生成哲学的实验室。

这还是一本“脑洞集锦”。“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这样微妙而疯狂的问题是不是也曾光顾过你的脑海,让躺在沙发上冥想的时光变得色彩斑斓?在本书中,你将随处邂逅这样的问题,然后你会发现,原来脑洞大开正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哲学家的日常!

内容推荐

伊夫·博萨尔特编著的《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介绍了,假设你在桥上,目睹电车即将撞上轨道上的五个人,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怎么选择?

假设博物馆里每一幅画都是相同的红色画布,只有画名和简介不同,策展人说每幅画想传达的意念也有所不同,你可以要求退钱吗?

假设村里的理发师只能帮不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不能帮会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副胡子,他自己的胡子要由谁来帮他刮?

以上问题都是哲学家精心设计的“思想实验”,因为哲学无法用科学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于是哲学家在脑中设计出具体的假设情境,测试哲学理论是否符合我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苏格拉底、柏拉图、萨特、加缪、尼采……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设计过思想实验。新锐哲学家伊夫·博萨尔特精选其中最经典的55则,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加以阐述、推演,引领读者探讨最令人彷徨的人生11大主题。

目录

导论

幸福

 身后的幸福

 被链住的狗

 圆满的幸福

 永劫回归

 西绪弗斯与大石头

 幸福机器

知识

 洞穴囚徒

 缸中之脑

 明希豪森的三难困境

 缺少的蓝

 故障的钟,正确的时间

道德

 电车与胖子

 特蕾莎修女与精神病患

 池中小孩

 吃人肉的外星人

 背上的小提琴家

美与艺术

 无生命的朋友

 没有感情的音乐

 红色四方形

自由

 我们能否预测未来

 我本来可以做出不同决定吗?

 凶手无法不行凶

法理与公平正义

 野蛮人

 无知之幕

 谁拿最大块蛋糕?

心智与大脑

 蝙蝠的秘密

 脑中漫步

 玛莉与颜色

 我的邻居是好僵尸

 大脑义肢

 中文房间

 智慧手机里的心智

上帝与信仰

 可设想的最高存在

 上帝——这颗绊脚的石头

 上帝与瑞士钟表匠

 帕斯卡尔的赌注论证

 道德的拐杖

 帮超人辩护

 太空茶壶

逻辑与语言

 理发师

 秃头

 小松鼠

 Gavagai

 启明星与长庚星

 家族的类似性

 孪生地球

 会咬人的狗

 理解的循环

 沉默的意义

空间与时间

 阿基里斯与乌龟

 时间能静止多久?

 祖父谋杀悖论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就没有昨天

自我

 忒休斯的船

 史考特,把我传送出去!

试读章节

多年以来,澳洲的护士小姐布朗妮·韦尔陪伴过许多位临终者,聆听他们的讲述,和他们说话。她指出,最让临终者感到懊悔且希望可以重新选择的五件事分别是:希望可以过自己的人生、不要那么投入工作、可以表露自己的感受、维持友谊,以及追求更多的幸福。不过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找到?幸福有什么条件?近年来,科学对我们的幸福有过诸多探询。在谈哲学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一些最重要的发现:

幸福研究认为,我们的幸福有一半是基因决定的。拥有正确基因的人,幸福之路就已经走了一半。另外一半则主要由外在环境决定,包括生活条件、良好的机遇及偶然事件。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幸福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也就是说,我们并不真的是自身幸福的打造者。

但是哪些因素让我们感到幸福?直接说重点的话,这些因素有:健康、家庭、爱情、友谊、工作、财富以及信仰。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研究者进行过问卷调查:“总的来说,你对自己目前的人生有多满意?请用一到十分表示。”你会给几分?德国平均为6.6分,瑞士7.6分,丹麦人在这个统计上占领先地位,有7.7分。相对不幸福的是生于非洲极度穷困国家的人民。不过在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相对于他们较不富裕的生活,人们却享有令人意外的幸福感,这似乎跟阳光较多有关。但这当然不能解释一切,毕竟非洲的太阳也不小。

有钱会使人幸福吗?会,但是只到一个特定的金额。当基本需求获得满足之后,更多的财富几乎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在西方工业国家里,年收入一旦超过6万欧元,日常的幸福感就不再增长。收入的增长确实能使我们更富有,实际上却不能使我们更幸福。此外还需注意:相对的收入比绝对的收入更为重要。我们的幸福感取决于,作为我们比较对象的那些人有多有钱。对我们来说,办公室的同事赚多少很重要,但是比尔·盖茨赚多少却几乎不会影响到我们。(所以,如果你是池塘里最小的那只青蛙,请直接找个新池塘,去当一只最大的吧。)

额外的财富还有另一个问题:我们很快会习惯新的富裕程度。由于这个缘故,加薪带来的满足感只能维持六个月,而中彩票的幸福感在六个月之后甚至常常跌到比中彩票之前还低。相反地,不幸福感也有同样的现象:因意外而半身不遂的人常在半年之后就恢复原先的幸福感。基准点会移动,因为我们会适应新的环境,这显示出习惯的力量对幸福感的作用史为强大。

有人说,消费是新的宗教。我们像疯了一样地消费,却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因为购物只会带来短暂的幸福感。取得事物会让人满足,但是持有并不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买个不停。研究显示,我们最好把钱花在社交活动,以及会让你感到振奋的体验上,而不是拿来购买物质商品。人群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物品不行。所以你最好让昂贵的鞋子留在橱窗里,把省下来的钱拿去跟最好的朋友来场刺激的旅行。

祷告与冥想也有助于促进幸福: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较幸福。生小孩会带来幸福吗?会,但是你得一直等到小孩独立生活或者抱孙子的时候。政治可以吗?参与决策对幸福感有帮助:能积极打造自己环境的人们,会比跟从者更为幸福。也许因此生活在民主国家里,会比在独裁政体中更幸福。那么,年龄的因素呢?我们在处于人生中途时,幸福感是最低的。在开始时一切都还是将来,到最后时我们则更易于满足,更不会做错误的期待。选择的多样性呢?太多选择会让人不快乐——从3种果酱里选一种的结果,会比从15种里选一种更让人满足。看电视呢?完全不幸福。所以请不要碰电视机。P2-4

序言

我们在追求什么?生命是否有意义?什么叫公平正义?我们有义务帮助穷苦的人吗?人类知识的极限在哪里?何谓真理?精神与身体彼此如何联结?语言是怎么运作的?我们的决定是出于自由意志吗?我过的是我自己的人生吗?真爱是否存在?我们可以食用动物吗?怎样才算合理的工资?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我应该信仰上帝吗?还有,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两千年来,哲学不断探究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些问题,哲学家们直到今天仍在黑暗中摸索;有些他们已经有了点头绪;而在某几个问题上,他们甚至已经得出了言之成理的答案。提出疑问及为之寻找完善的解答,就是推动哲学前进的力量。哲学思辨的时候,我们首先交换的并不是立场,而是论证。没有什么说法不能接受检视,每一种主张都要说明理由。只有无懈可击的论据跟言之凿凿的理由,才算得分。谁要是不能给他的哲学意见提出理由,就算输;而谁要是挡得住所有质疑,就算赢。哲学就是这样简单。

然而哲学并不是单纯用论证进行厮杀。哲学家们特别致力于追--求的,是理解与明晰性。这从提问题的方式就开始了:如果有人问,我们是否自由,那他就得先说清楚,他使用“自由”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有人问,我们能否认知真实,就得先解释,他用“认知”跟“真实”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要是有人问,上帝是否存在,那就得先界定, “上帝”这个词所表达的含意为何。对每一个哲学问题,只有在理解了问题及其中包含的概念之后,我们才能启程寻找解答。所以,哲学也总是试着厘清本身使用的基本概念,并借此对人类生命与思想的根本范畴进行理解,这就是哲学家们的核心任务。此外,这本书里每次提到哲学家这种行业,除了男性哲学家,也都包括女哲学家在内;为了简洁起见,之后就不一一特别写出。

但是哲学概念该怎么厘清呢?哲学观点又该如何论证?哲学家如何思索人生的重大问题?他们具体来说怎样进行这些工作?哲学的方法,就是完全靠思索。没有庞大的仪器,没有问卷调查,没有探勘考察。哲学是一门坐在沙发里就能进行的科学。有别于物理学、心理学或社会学,哲学无法借由实证实验来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物理学家可以让一颗石头落下,以确认地心引力是否存在。但是哲学家能做什么实验来确认我们有没有自由意志、能不能食用动物、未来的机器人能不能有知觉,以及我们有没有义务帮助穷人等这类问题呢?哲学家会躺回他的沙发,仔细地思索、检视一切,做出精确的描述,进行犀利的论证,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不忘掌握问题的全貌。他们有秘密武器,就是思想实验(Gedanken experimente)。哲学家们让真实与不真实的情境在思想中上演,从中探查出根本概念的意涵,推翻不同的理论,或者为新的思想建筑打下基柱。

让我们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当例子:什么是善?或者,一个行为在什么情况下是道德正确的?这些问题乍听之下非常抽象。确实也是如此。有一个思想游戏或许可以帮我们一点忙。

想象你是一名火车司机,正要开火车进入隧道。突然间你看到轨道上有五名铁路工人。你立刻按下刹车,但是没用。刹车器故障了。如果按下转辙器,开往另一条隧道,你就能救下这五名工人的性命。只可惜那条隧道里也有铁路工人,但那边只有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会按下转辙器,以便让只有一人而不是五人丧生吗?再者,如果那名落单的铁路工人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又会怎么做?

再想象你是一名外科医师,眼前躺着五名病患,其中一人急需心脏,另外两人各需要一叶肺脏,剩下两人则各需要一颗肾脏。这五人都属于同一种罕见血型。不幸的是,他们一直等不到捐赠者。时间非常紧迫。就在这个时候,a-一位完全健康的年轻男子走进医院,拥有跟他们相同的罕见血型。作为外科医生,你有能力无痛地杀死那位年轻人,取出他的器官,拯救这五名病患的性命。于是问题又来了:五条人命换一条人命。在这个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如果这五名病人里,两个是你的爸爸妈妈,三个是你的小孩,你又会怎么做?

这些哲学的思想游戏让我们面临难题。没有人会想做这种决定。然而更加困难的,是要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这个情况下会这样决定,在那个情况下又会做相反的决定。在道德直觉的引导下,我们有时这样决定,有时那样决定,却都不知道原因为何。我们会感受到内心的冲突,这让我们不舒服,但也吸引我们的注意。于是我们开始仔细思索。哲学就此攫住了我们。

然而哲学的思想游戏不只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还能使困难的理论更容易理解,并让我们找到直觉易懂的方式来切入复杂的问题。前面我们用了铁路工人及器官移植等两个例子,呈现的就是两个最重要且互相对立的道德理论:效益论(Utilitarismus)与义务论(Pflichtenethik)。效益论主张,一个行为如果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效益,那就是道德的。道德就是为了“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福祉”这个目的而存在,效益论如是说。与之对立的是义务论。根据义务论,行为的价值不只取决于其结果,而且也取决于其自身。杀人、施加酷刑以及偷窃,都是不被允许的行为,不管这些行为导致多大的善。这些行为在道德上是错的,其价值不能通过成本利益的计算来提升。所以根据义务论,有些特定的权利无论在任何状况下都是不可损害的,比如生命权。人的尊严不可侵犯——这是德国基本法开头第一句话。

铁路工人的例子要求我们有效益论的直觉,因为大多数人会选择牺牲一个人,以拯救五个人的性命。相反地,外科医生的例子唤醒我们义务论的直觉,因为我们在这里会认为,对人命做斟酌计算,然后牺牲某人来造福大家是错误的。所以,这两个思想实验提供了有趣且简单的方式,让我们切入两个最重要的道德理论。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这两种道德立场各自的缺陷,并且能够提出理由来反对(或支持)这两种理论。通过这些思想实验,我们已经进入道德哲学的讨论了。

哲学的思想游戏促使我们面对谜题,偶尔让我们感觉不快,但也吸引我们,唤起我们的问题意识。此外,这些游戏还让我们轻轻松松地就能走向伟大的哲学理论。本书所呈现的思想实验,时常可以用来推翻其中一种哲学理论,并支持另一种理论。借由这些具体的例子,我们得以认识重要的哲学立场,包括它们有什么长处与缺点。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思想实验给我们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我们只需少量阅读,如此才能思索得更多。友善的僵尸邻居、阿基里斯与乌龟、缸中之脑、中文房间、超级聪明的外星人及邪恶的神经科学家等各种幻想,把我们迅速地丢进迷人的哲学世界中,并带我们直接走向那些与伟大哲学思想相悖的根本问题。

这本书针对重大的哲学议题,集结了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游戏、谜题与模型。每个章节都关注一个主题,并介绍相关的思想游戏与哲学理论。好消息是,本书的每一章都可以独立阅读,读者无须从头读到尾,而是可以挑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祝福各位读者能从中获得许多乐趣及分量不小的哲学知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3: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