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刘墉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人性常有贪婪自私、急功近利、喜新厌旧、猜忌犹疑,误会冲撞比比皆是。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中,畅销华语世界的心灵导师刘墉,用老辣的双眼,从身边的小故事和古今实例中深刻地洞悉人性。但他不只是要你知道人性的“丑恶”,更希望大家在“了解”之后能有“谅解”,多宽容,少生气,活出智慧圆通的人生。

内容推荐

刘墉著的散文集《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是影响几代年轻人的成长励志经典,是社会新鲜人的处世必修课。它带给你对人生的正面思考和面对人世的更大勇气。

目录

新版序 辛辣与回甘

序 由禽兽到超人

Chapter 1 股市名嘴换人做

Chapter 2 扮老母鸡的大男人

Chapter 3 小火锅里的革命

Chapter 4 老周的新老婆

Chapter 5 无耻老豆的“恩情”

Chapter 6 未来总裁夫人的内交

Chapter 7 谢不杀之恩

Chapter 8 良心被狗吃了

Chapter 9 猪八戒,笨死的!

Chapter 10 我们不认这个好朋友

后记 人性的地狱与天堂

试读章节

这个故事,你看懂了吗?

阿壮为什么特地坐在餐厅挡着桌角?

他浇花时,为什么会让水流到外面?为什么又浇又擦?

更关键的是——

珊珊怎么摔的?为什么从那天开始,珊珊看见阿壮就害怕?阿壮不是保护她的人吗?

如果你想不通,就是太不懂人性了。

我不直接解释,先说几个真实故事:

我十年前买房子的时候,请了一位律师负责签约。这位律师个子不高,声音也不洪亮,甚至说话有些含含糊糊的。

我起先很担心,但因为跟他是旧识,不好意思另找他人。

签约当天,卖方和买方面对面坐着。卖方的律师走进来,吓我一跳,居然是个身高一百九十厘米的巨人。

我的律师坐在他对面,还缩在椅子里,把手臂盘在胸前。

我正担心吃亏,却见我的律师盯着桌上的合约,手依然盘着,只伸了伸食指:

“这里要改……那里要删……那里要加……”

天哪!对面的大巨人好像变成小绵羊似的,一一点头称是地照改。

我佩服极了,事后到处为我的律师宣传:“他是真人不露相啊!”

直到那律师跟我越来越熟,有一天来我家吃饭,喝了几杯,拍着我说:

“不要再为我宣传了。你要知道,美国律师故意设计这么一个有许多小毛病的‘合约’,哪里该删该改大家都心知肚明。”

“何必呢?”我不懂地问。

美国有个棒球界的外野手,他的纪录虽然没多么了不得,但是大大有名,有许多粉丝。

因为他特别会接高飞球,总是在最惊险的情况下把对方接杀出局。

咻——球飞出去,只见他用手遮着帽檐,眯着眼睛看,向前跑,又向左、向右,再突然把手臂伸直,接连后退、重重地倒在地上。

隔一秒钟,他伸出左手,全场欢声雷动,那球正在手套中。

他退休了,有人访问他,问他接球的秘诀。

“这简单!”他笑笑说,“我明明能一下子就判断落点,最后还是前后左右跑一跑,用最惊险的姿态接到。”又笑笑,“表演嘛!就像摔跤大赛,棒球赛也要演出才吸引人哪!”

有一天,我暖气的温度计不准了,打开来,发现是因为电池漏液腐蚀了机件。

电池上印着保证不漏液,否则只要把被损坏的东西寄回,一定负责赔偿。  问题是,正值隆冬,冷得要死,温度计虽然不准,却还能启动暖气,所以我只把电池寄过去,另外附封信,形容损坏的情况。

没想到,才寄出两天,就接到那电池公司的电话,问我是什么机型。

又隔三天,一早,收到个小包裹,居然是个全新的暖气温度计。

“效率太惊人了!太让人佩服了!”我打电话去致谢。

“不要谢我们。”对方居然说,“我们该谢谢你,因为我们的电池太好了,几乎根本不漏液,如果再没个漏液的案子,我们这个服务部门就要被裁,我们就没饭吃!”

看完这些故事,你搞懂了吧!

人们常说“闲得发慌”“没事找事”“无事生非”。

这几句话讲得真是太对了,一个人没事找事、无事生非,常常没别的原因,只因为“闲得发慌”,怕人觉得他闲、他没用。

他没用,他没地位,他就得滚蛋。你说,他怎能不表现得“不闲”一点,“有用”一点?

以前,我在电视公司当记者的时候,每次同事播报新闻,不小心,譬如把“这次画展中,共展出三十幅作品”报成“在这次画展,中共展出三十幅作品”。

新闻播完,回办公室放下稿子,乘电梯、下楼,常发现在大厅里已经有几个人起身,过来握手,表示“关心”:“最近情绪还好吗?”

那时候,我们几个记者就讨论:

“天哪!同一个时间,三家电视台播报新闻,他们敢情不吃晚饭、不休息,全坐在电视前面盯着看、盯着记录?”

后来,想通了——

他们领薪水,就是做这工作。十天半个月,有时候甚至一年半载抓不到个“鬼”,而今你总算出点毛病,能不飞车赶到,给你做份笔录,往上打份报告吗?

他不报,久了,就是“尸位素餐”,该滚蛋了。

请问,换作你,你报不报?

于是,你会发现“勇于公战”的人,总“怯于私斗”;“怯于公战”的人,反而“勇于私斗”。

出去谈判,为公家拼命的时候,他躲在后面,半句话也不敢吭,回到公司,却可能说:“我刚才就听出了,对方那家公司的话中有话,只怕……”

你问他:“当时你为什么不说呢?”

他叹口气:“唉!我,人微言轻,哪儿敢说呢?不说都已经会得罪人了。”

他当然得罪人了,如果你是谈判代表,你火不火?

问题是,人就爱听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话,好比爱看“东跑跑、西跑跑、摔倒,再接到球”的演出,才觉得过瘾。若是不幸,碰巧你的老板也爱这种“路透社”消息,那“闲人”就真肇祸了!

对,闲人肇祸!

什么叫“不怕官,只怕管”?

那“管”的,常是没用的闲人,他的位子可能不高,声音可能不大,走起路来也可能最安静,但是盖章的声音特别响。

不幸,你有个公文,急着办,送到他桌上,麻烦就大了。

他老兄搁着、压着,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擤鼻涕,再拿起来左看看、右瞄瞄,隔半天,往里倒抽口气,小声说:“兄弟,这章难盖呀!”

偏偏,他真能挑出些规章条例挡你。那“大帽子”抬出来,连顶头上司都不敢多说话,你又能怎么办?

人人知道好办,人人也知道难办。现在,人人更知道“小鬼难缠”。

像他这样的闲人,你能瞧不起,能不对他敬畏三分吗?

P17-21

序言

辛辣与回甘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是我继《我不是教你诈》之后写的另一本“辣书”。《我不是教你诈》谈怎样看破“诈点子”,《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是建议大家由别人的卑劣来想想自己。

因此,书里每篇文章分为“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和“你不能没有的谅解”,一个是不能不知道的,一个是不能不检讨的。当你用同理心去想,许多愤恨都可能平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触及人性,书中许多文章,像是《老周的新老婆》,在网上被一再转发,其中“性爱、性爱,男女最先的相处需要性,后来的相处需要爱”“下面硬的时候心就软,下面软的时候心就硬”成了台湾的流行语。最近一个谈话节目提到某汽车旅馆老板说“男人前半生用下面思考,后半生用上面思考”时,还有位名嘴说:“根本是偷《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的句子。”

更令我感动的是,有好几位朋友表示,当他们的老婆看到书里“如果你是女人,你要想想:他前十年要你帮他创业,中间十年要你帮他攒钱,再过十年,他还要你帮他存,存到他死吗?还是希望你为他安排‘怎么花钱’”时,居然改变了对老公的态度。

当然,书里的“如果你是男人,你要想想:一个女人,跟了你,腆了肚子、弯了腰、驼了背、皱了脸、碎了梦,她一生快过完了,她还有什么?孩子笑着出嫁的时候,她哭;你笑着招待朋友的时候,她累;你老了,先走一步的时候,她送终”也说到许多太太的心上。

非常高兴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十三周年版,为此我特意将繁体版寄给他们,请求重新编排,大胆地将“原汁原味”呈现。因为今天中国大陆的观念比十年前开放,大家更能接受讽刺的语言,何况这本书就算内容辛辣,也能“回甘”,如同后记所说:“‘入世’常是为了‘出世’;走过‘地狱’,常是为了进入‘天堂’。处世书带来的应该不是喧哗,而是宁静;不是愤世,而是达观。”

后记

人性的地狱与天堂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写到这儿,已经八万字,意犹未尽,就再说三个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由于陈进兴和高天民四处强暴杀人,全岛都人心惶惶。

突然,民众报案,说在北投看见高天民。大批警察赶去,但是被高天民发现,他从马路旁边纵身跃入下面的小溪和竹林。等警察想办法追下去时,他已经没了踪影。

电视上播出一大批警察搜山的画面时,我正在朋友家做客。

“狗屁警察!孬种警察!人家高天民一跳就下去了,警察不敢跳,不要脸!”朋友的太太咬着牙骂。

“可不是吗?”我笑笑,问她,“可是如果今天那警察是你丈夫,你怎么说?”

她怔了一下,笑起来:

“要是我丈夫啊!我就打电话叫他别逞强!快回家!”

第二个故事

有一天,在台北市的某广场举行慈善团体的募款活动,我去了,并在募款会结束之后到附近逛逛。

“您是刘先生,对不对?”有个工艺品店的小姐认出我,又歪着头指指我,“我知道了!你是来参加募款大会的。”

“你也知道广场上有募款会呀?”我惊讶地说。

“当然!我也去了一下,还捐了钱呢!”她掏出一张捐款的收据给我看,又带我参观她的工艺品,“刘先生买一个吧!算您特价。”

我买了,没还价就买了,相信一定不会贵。

但是,才走几步,看见另一个工艺品店的橱窗里放着一模一样的东西,只要四分之三的价钱。

第三个故事

我去水果摊买水果。

老板不在,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看店。

“小弟弟,你看这两种梨,哪个比较好?”我问那小孩。

“右边这个!”他想都没想,就指了指。

刚说完,老板进来了,跟我打个招呼,我又问一次:

“老板啊!你看我该买哪种梨?”

“当然左边这个!”他也想都没想,就指了指。

我笑了:“可是刚才小弟弟告诉我右边的比较好耶!”

“啪”!他突然打了小孩一巴掌:“这是刘伯伯,好朋友,要说实话!”

好!故事说完了,你说这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对,谁错?

人性就是这样,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如著名作曲家王洛宾说的——别人为你拍照,他的镜头偏右,拍出来,你就是“左派”;一下子他的镜头偏左,拍出照片,你又成了“右派”。

焚化炉一定要建!核电厂一定要盖!

你很客观,讲得一点没错。

但是跟着发现你家旁边在整地。

打听之下,大惊失色。

当天,你的说法就有了改变;下一周,抗议的队伍里就有了你。

你跟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位太太有什么不同呢?

看到电视里灾民的影像,你会落泪,捐款专线的字幕出现,你赶快抄下,然后拨通,捐钱。

你去打禅七,去布道会,去清修,去告解。

问题是,第二天早上,你走进办公室,该争的、该吵的,嫉妒的、贪婪的,你改变了多少?

第二个故事里的女店员不也一样吗?

至于第三个故事,如果你是我,你相信那孩子,还是相信那老板?

无论你相信谁,都是可悲!

相信孩子,你会为孩子悲,因为他说实话还要被揍,而且父亲当着他的面撒谎。

相信父亲,你也要为孩子悲——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撒谎?是谁教他的?

问题是,当我们教育小孩的时候,是不是正犯着同样的错?

梁启超在他的家书里写得好一

“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在不断再生的循环之中。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中要经过几次天堂和几次地狱。”

可不是吗?

何必等死后去天堂和地狱?如果真有天堂和地狱,我们应该说:“在活着的时候,心里常有天堂的人,死后也可能上天堂;在有生之年总是心里有鬼的人,死后也可能下地狱。”

我们其实在今生就不断在心里挣扎。

住在地狱,想着天堂;住在天堂,又想着地狱,更进一步则是——自己住在天堂,却把别人推入地狱。

我们研究所的一个教授很会算命。

有一天,他坦白地说:

“哎呀!我哪里会算命,只是懂得人性啊!我只要把一个人拉到一边,小声对他说:‘我看你的相,就知道你这个人太热心,结果不但没得好报,还总是因为说话太直,得罪了人。你的朋友都亏欠你……’”

那教授得意地问:“换作你,我对你这么说,你是不是也要猛拍一下大腿,说:‘是啊!您真是说得太准了!’这就是人嘛!”

对!这就是人,总觉得别人欠自己的。

人人都这么感觉,所以反过来想,就成了“我们总是欠别人的”。  看完这本《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我希望你也能反过来想想:“自己有没有亏欠?自己的人性又如何?”

当你叹人性可悲的时候,也能想想自己的“卑微”与“悲哀”。

此外,如果你是我的老读者,一定知道当我出一本辛辣的处世书的同时,一定也会写一本深情之作。

这样做,是为了让作品平衡,也是为了使我自己平衡。所以我今天写得越辛辣、越无情,明天写得就越温柔、越多情。

那是“理性”与“感性”,也是“地狱”与“天堂”。

“入世”常是为“出世”;走过“地狱”,常是为了进入“天堂”。

处世书带来的应该不是喧哗,而是宁静;不是愤世,而是达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