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来说,电影可分为三个部分:囚禁、逃离和回归,而“囚禁”是其中最为出色的部分。以杰克的视角审视,这个“囚室”,这个“牢狱”,是他全部的世界,房间里所有的摆设,都具有生命。“早安,台灯”“早安,盆栽…‘早安,毯子…‘早安,水槽”,他对每一样物体打着招呼,拉开了五岁生曰庆贺的帷幕。电影在房间屋顶安排了一个天窗,杰克借由这个天窗,展开他无穷的想象。他说:“我像大力士一样强壮,我要变成巨人杰克,巨人杀手,从天窗飞翔宇宙,带着我的狗狗‘幸运’,然后,蹦,蹦,穿过所有的行星。”房间里的电视机,是连接外部世界的纽带,但对杰克来说,只有他感知到的东西才是真的,而电视画面所呈现的广切都是假的。“盆栽是真的,但树不是;蜘蛛是真的。但松鼠和狗只在电视里才有;山太大了,不可能是真的,海也不是;电视里的人是平面的,是用颜色做的,只有載和你(妈妈)是真的。”杰克所有独特的思维和表现,都拜妈妈所赐。妈妈把自己遭受的磨难和苦痛掩埋在心里,和他一起做游戏,玩乐,给他讲爱丽丝奇境漫游、基度山伯爵复仇的故事,给他唱歌,企图给他一个正常的生活。是妈妈激发了他的想象,为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许,这是虚幻的、童话般的,但却是他最需要的。
妈妈在萌发逃离念头的最初,就想到了要把真相告诉儿子.“真与假”是沟通的第一步。她试图告诉杰克,电视里的一切都是真的,“那些脸和我们很像的人,是真实的图像,还有真的海洋,真的树,真的猫和狗。…‘逃离”这部分,是电影中最为紧张的。由于自己无法逃离,乔伊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杰克身上,受《基度山恩仇记》启发,她想出了妙计:让儿子装死裹进地毯,在老尼克把他运出埋葬之时,乘机设法逃脱、求救。对外部世界认知几乎为零的杰克,承担这样的重任,是一个冒险,是一种危险,而正因为如此,才让我们有了一种期待,感到一种刺激。营救过程不算复杂,警察的敏锐,很快找到乔伊的囚禁处。这部分有两场戏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杰克从毯子里现身,第一次仰望看到外面的世界,蓝蓝的天,行走的云,架在高处的电线,镜头里杰克的脸.是惊讶,是茫然,是不可思议,是惊喜,以致他忘了自己处在怎样一种险境。二是当乔伊从囚室脱身,狂叫哭喊地奔向杰克,画面里,慢镜头、晃动镜头、警车红色和蓝色灯光的闪烁,营造出一种凄楚和劫后余生的氛围。他们终于获救了!
“回归”是最难表现的部分。对于杰克,如同从原始的岩穴来到文明社会,处在一个调整适应期,他在囚禁时的思维方式、认知模式,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事实也是如此,他害怕陌生人、陌生环境、陌生事物。电影中他有一段旁白:“我已经进入这个世界三十七个小时了,我已经见过了煎饼、楼梯、小鸟、窗户,也见过好几百辆车,看到了云、警察、医生、外婆、外公,已经见过了有着不同脸、不同身材、不同气味的人一起讲话。这个世界就像所有电视星球都在同步播放,让我不知该看什么,该听什么……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它的亮度和温度,还四处飘浮着看不见的细菌。”所幸,随着时间推移,杰克渐渐适应这个世界。反而妈妈乔伊,由于三重世界(囚禁前的世界、囚禁中的世界和回归后的世界)在她心底互相挤压、冲撞,使得她难以摆脱梦魇。看到囚禁前和同学一起的合影,那时多么有生气,可老同学“她们继续过她们自己的生活”,不会再关注自己。父亲对杰克冷眼相对,母亲并不知道自己脑袋里想着什么。更可恨的是媒体,回家时蜂拥挤在门口,电视采访,抛出如此致命的问题:“当你儿子出生时,你是否想过要求关押你的人把他送走?比如把他留在一家医院,让他被别人发现。那样,杰克就自由了,就能拥有童年了。”好像是她造成了杰克全部的不幸。这直接造成了乔伊的自杀未遂。电影里,杰克再一次拯救了妈妈,他把象征“力量”的自己的头发剪下送给妈妈。他的一段话令人心酸:“妈妈急着要冲上天堂去,她把我忘记了,笨蛋妈妈。”妈妈康复后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了:“你救了我,又一次。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可儿子接口就说:“但你是我妈呀。”这就是血脉相连的母子。
凭借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布丽.拉尔森,几年前在《少年收容所》里也有出色的表现。乔伊和该片的女主角一样,都在拯救和帮助着别人,可她们自己恰恰也是需要被拯救的。雅各布.特瑞布雷扮演的小杰克令人惊诧,聪明、机智,富有表现力。这部电影强有力的搭档,在结尾,又一次结伴来到囚禁他们的“房间”,这一次,是来告别,“再见,桌子…‘再见,衣柜”“再见,天窗”。事实上,他们是来和过去告别,和过去作一个了断。走出“房间”,在他们向镜头深处走去的时候,画面里雪花飘飘。未来的世界,有寒冷,也有如雪一样的洁白。
P2-4
序言
房间:囚禁、逃离和回归
布鲁克林:两个国家 两段爱情 两难选择
四十五周年:婚姻大厦的坍塌只需短短的一瞬
海街日记:日式茶泡饭
小森林:美丽的四季歌
深夜食堂:让肚子和心灵都满足的地方
邮差的白夜:美丽而落寞
发生在蜂蜜之夏的故事
边境杀手:黑暗的旅程
地心营救:33名矿工重生记
老年实习生求职记
特朗勃:好莱坞黑名单上的人
八十岁以后依然可以“年轻气盛”
旅程结束了,但绝不是终点
“出租车”装载的故事
希布:沙漠小野狼
咒语、芒果和火箭
模仿游戏:计算机之父图灵传记片
万物理论:关于霍金,关于爱
佳人蓓尔:简·奥斯汀式爱情和废奴运动
何时从安纳托利亚冬眠中苏醒
游客:发生在阿尔卑斯山五天度假的故事
锡尔斯玛利亚:关于时间、记亿、欲望、身份的女陸电影
歌曲改变人生:音乐就是有如此的魔力和神奇
戴头套的音乐人
爆裂鼓手从艺记
醉乡民谣:煤气灯咖啡馆诗意而悲伤的咏唱
献给爱妻的歌:一首老人之歌、爱情之歌、生命之歌
星运里的错:充满隐喻的电影
留作青春纪念的《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日出、日落和午夜之前
“远离尘嚣”的爱情故事
约会电影《爷们儿些》
妈咪:只有爱,深入骨髓
依然爱丽丝:疾病、失去和爱
如父如子:是血缘重要,还是亲情重要
内布拉斯加:寻找父亲,发现父亲
我父亲的自行车:三个男人心灵沟通之旅
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
欢聚时光:岁月磨洗后的重生
八月:奥色治郡
大梦想家:那里有她童年的记忆
《落魄大厨》《米其林隋缘》:美食和人生的“滋味旅程”
午餐盒里的美味情书
蛋糕:疗伤记
《东京家族》《小小的家》:山田洋次的电影
老年福尔摩斯
另类女间谍
消失的爱人:好像看了四部电影
少年收容所:她原来也是需要被拯救的人
劳动节:一生中的五天
法官老爹和他的律师儿子
金衣女人:名画追讨记
诉讼:几个人,一台戏
火车大劫案:复杂谁都会,简单才是难题
囚徒:怎样的迷宫?
一战往事:英伦绅士爱的选择
德国视角的二战迷你剧:我们的父辈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女狙击手”
五月的四天:二战结束前最后的日子
不死鸟在战后德国上空重生
偷书贼:飘荡在铁血战争中的书香
外交秘闻:言语推动剧情的二战电影
这一片土地:好莱坞和中国相关的电影
少年时代: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寻找一棵树
鸟人:大胆、实验、创新之作
奇怪的她:七十老妪变形记
利维坦:在强大的“海怪”面前
回家的路:家,是温暖,是召唤
菲利普斯船长:一部闻得到大海气味的电影
沙漠驼影:一次不可思议的穿越之旅
“送乡人”在荒原
人类对自己的一种陈述
西伯利亚冰封冻原里“快乐的人们”
非洲新视界:跟随大卫·爱登堡走进非洲大地
猴子王国:底层猴子奋斗记
了不起的盖茨比:“红幕三部曲”导演巴兹的视觉秀
韩国导演洪尚秀:有形式、有意味
小津安二郎的家庭电影
揭秘莎士比亚
弗兰西斯·哈:有趣的独立电影
艺术家的寻找和在场
我们讲述的故事:关于真相、记忆、爱情和背叛
电影的故事:创新是关键词
对一个导演来说,他拍摄电影,总是要给人看的,哪怕是先锋和实验电影。虽然,电影是平面艺术,但是,它的特性以及一切技法,蒙骗了我们的双眼,比如建立景深和三维空间,以致我们看上去的画面,呈现一种立体感。有些导演,他会让电影逼真得和现实几无差异,拍历史剧,建筑、服装、道具,一切细节都精准、精确;有些导演,他要呈现未经雕琢过的原生态,所以,用手提摄影,让画面晃动、粗粝,如同我们置身的世界。我很欣赏这样一种导演,他们以开启我们的想象为特征,那种“现实”,可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不妨碍我们去体验,去创造。世界上各种风格的导演,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电影世界。
我是一个痴迷电影的人,很多年前,就游历了我所居住城市的电影院。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有一个梅雨天,我父母带我哥哥去看电影而独留我在家,我倚在窗前,向天空远望,透过雨中屋檐,想象自己一下飞檐走壁,穿行在城市各处的电影院。我无法记住第一次看电影时是怎样一种情形,但肯定有过和法国新浪潮导演特吕弗同样的想法:“我开始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需要,想要‘进入’电影之中。我坐得离银幕越来越近,为的是可以忽略电影院其他的人和事的存在。”我喜欢电影院黑暗的氛围,喜欢悬挂在面前的白色幕布,喜欢放映机从身后投射出来的光束。以后的日子,我读到伯格曼的话,引起我的共鸣:“无声的或有声的影子不知不觉转入我那神秘的世界,我闻到了金属熏热的味道,我看到了摇曳不定的影像,也听到了放映机的嘎嘎响声,同时也感觉到了放映机上面的把手。”看电影时,我强烈地想要打破电影和现实的隔阂,想要“进入”电影里的世界。伍迪,艾伦有一部电影《开罗紫玫瑰》,一个女影迷,经常到电影院看电影,使得电影里的一个角色,从银幕里跑出来,和她一见钟情。既然人物能从电影里跑出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跑进电影里去呢?
一位电影评论家这样写道:“只要是目力所及,耳朵能听到,在真实中或者想象中的事物,没有什么是电影不能制造和呈现出来的。从极地到赤道,从大峡谷到最微末的一片钢屑,从飞驰的子弹声到花朵的慢慢生长,从冷漠的面孔上闪过的思想火花,到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没有任何空间、任何在人类认知范围内的广度,以及运动的速度是电影所不能表现的。”电影里的一切是如此吸引我,以致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电影待在一起。在我出生成长的岁月里,尽管我喜欢看电影,但电影园地却像枯萎的田野,荒芜颓败,几十年后,我突然有机会看到世界各国的电影,无论是经典的还是现代的,让我沉湎于中。眼前展现的世界,让我吃惊,让我开眼,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要驰骋、飞翔。我再一次走进电影院,或虔诚或放松,或紧张或悠闲,那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是我享受的另一种“生活”。我也会在自家的客厅里,更加随意地看电影,午后,或者夜晚,挑选书架上的影碟,一部一部品尝,成千上万部电影,就是成千上万个世界。这个时候,我会怀想我的童年时代,它是那样遥远,遥远得能看见一个敏感、好幻想、热爱电影的少年,辗转在这个城市的电影院之中,渴望“进入”电影画面,渴望“进入”电影世界……
本书的文字,大多选自新民晚报“夜光杯”《读碟》专栏。报社领导和编辑,还有本书责任编辑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我感到温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汇出版社社长桂国强兄,在继《读碟》后,又为我出版本书,内心里除了感谢,当然还是一一感谢。我唯一想做的就是继续“在电影中生活”,并记录下我的所思所想。
作者闲暇时分,常常在电影院,或在自家客厅,观看世界各国电影,在精彩的电影世界中流连忘返。每有心得,就用笔把它记敘下来。刘伟馨著的《在电影中生活》即是作者对世界各国电影的评述,行文简洁而不冗长,形象而不千涩,以一孔之见,带领人们在声光影中巡游。在电影中生活,或者说,让生活电影化,只是我们的一个奢望,一点幻想,不过,有了这奢望和幻想,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刘伟馨著的《在电影中生活》为《新民晚报》个人专栏“读碟”的结集。当今社会,看电影,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的日常文化消费和娱乐活动之一,除了去影院,相当一部分人在家庭观影,除了网络下载,DVD、蓝光等碟片介质,也依然是必要的选择。本书在大量的碟片中,以个人化的品味,挑选世界影坛经典或时下热门的文艺片佳作进行解读,或以导演,或以专题,或以类型,比较、赏析,不仅对读者选购碟片有一定的介绍、推荐作用,同时,也对他们企望进一步了解、欣赏电影,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