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诺贝尔获奖作家经典译丛》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在美国掀起长达半个世纪的“狼潮”。
本书是赫尔曼·黑塞纪念50岁的毫不留情的自我告白,任何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会为黑塞作品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青年没能在青年时代阅读黑塞,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尽管成年之后重读时,会感受到这种懊悔。这就是一位只要有过阅读,就一定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 书名 | 荒原狼/诺贝尔获奖作家经典译丛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德)赫尔曼·黑塞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荒原狼/诺贝尔获奖作家经典译丛》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在美国掀起长达半个世纪的“狼潮”。 本书是赫尔曼·黑塞纪念50岁的毫不留情的自我告白,任何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会为黑塞作品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青年没能在青年时代阅读黑塞,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尽管成年之后重读时,会感受到这种懊悔。这就是一位只要有过阅读,就一定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内容推荐 赫尔曼·黑塞所著的《荒原狼/诺贝尔获奖作家经典译丛》通过对个人精神疾病的讲述,展示出现代社会中人性遭到分裂的恶果。无家可归的哈勒尔,像一只狼一样被无情追猎,被精神疾病折磨。哈勒尔在与赫尔米娜、帕布罗、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两难,陷入了生命的绝境;最终他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目录 序言 哈里·哈勒尔的手记 关于荒原狼的论著 哈里·哈勒尔的手记(续篇) 试读章节 这一天如同平常的每一天又悄然逝去了。我就这样以简单淳朴、与世无争的方式把它消磨掉了。我工作了一两个小时,看了几页旧书。和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我遭受疼痛的折磨有两个多小时了。我吃了点药,欣慰的是疼痛开始慢慢消失了。我泡了个热水澡,慢慢地享受其舒适的温热。邮递员来了三次,但每次送来的都是我不想收的信件。我浏览了一下无关紧要的书信与通知。我做了呼吸运动,但为了省事,思维运动今天就省掉吧。我散了一个小时的步,欣赏了天空中最可爱的羽毛般的云彩,犹如用铅笔画在天空中,这太美妙了。读读旧书,泡泡热水澡也是一样的美妙。但是,总的来说,这一天也算不上令人兴高采烈。是的,这一天甚至都算不上快乐和开心的一天,它只是我度过的平淡无奇的岁月中的一天。尚可称为舒适,也完全能够忍受,只是一个郁郁寡欢的中年男人的平淡日子罢了;这样的日子既无特别的痛苦与忧虑,也无特别的苦恼与绝望;在这样的日子里,要毫不费力、镇定自若、实事求是地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要以阿达尔贝特·施蒂弗特①为榜样,在刮胡子时会发生致命的意外。 他已经知道那些日子是痛风病发作、或者是根植于眼球背后要命的头痛,都是些令人愤怒的日子,以恶魔般的乐趣对眼睛和耳朵的每一根神经施了魔法,进行着折磨或摧毁着灵魂,是内心空虚及绝望的邪恶日子。在这个被毁坏的地球上,被金融吸血鬼吸干榨尽,人类世界以及所谓的文化以美丽事物的一种说谎、庸俗、厚颜无耻的魅力,转身对我们狞笑着,用催吐剂持久地折磨着我们,当所有这一切被集中起来并聚焦到你自身疾病无法忍受的最后程度时——他已经知道这些很糟糕的日子确实可能会像今天一样因平平常常而感到满足。谢天谢地,你坐在温暖的炉子旁;谢天谢地,当你读晨报的时候,你确信又一天已经来临,再也没有战争爆发,没有新的独裁被建立,没有尤为令人厌恶的政治或经济丑闻公之于世;谢天谢地,你将你那生锈的七弦琴的琴弦调到一个适度的、还算快乐的,不,甚至是感恩节愉快的赞美歌的曲调,用它去烦扰你安静、松懈、有点儿迷糊的满足之神,在暖暖的空气中充斥着令人满足的无聊和非常受欢迎的无痛之感,昏昏欲睡的神和头发已略显灰白、唱着模糊不清的赞美歌的人,看起来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 因为这些可以忍受和顺从的日子,可以说很满足,毫无痛苦,既不需要痛苦也不需要快乐,一切都只能低声细语和蹑手蹑脚般地进行。但最糟糕的事正是这种满足感,是我不能忍受的。没过多久,它就让我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憎恶和恶心感。于是,绝望迫使我必须逃到其他地方去,如有可能,就去往快乐的方向,或者,如果不能,就去往痛苦的路上。当我既不快乐也不痛苦,一度呼吸着这些所谓好的、可以忍受的日子里温和而平淡空气的时候,我孩子气的灵魂的感觉是如此糟糕,以至于面对着微睡的满足之神,我拨动我生锈的感恩节的七弦琴,宁可让最残忍的痛苦在我内心燃烧,也不愿意感受这种温度正好的房间的温暖。一种渴望强烈情感和感觉的狂热在我内心翻滚着,一股狂怒在反抗着这种沉闷、单调、普通及刻板的生活。我有一种去破坏什么东西的疯狂冲动,或许是一个仓库,或许是一个大教堂,或许是我自己,去犯下各种暴行,去拽掉一些受人尊敬的偶像的假发,为一些渴望去汉堡①的叛逆期男生提供车票,去引诱一个小女孩,或去挑战一两个维持既定秩序的代表。因为我总是讨厌、憎恶并诅咒着一切带有这种满足、健康和舒适的事物,这是一种被市民阶层小心翼翼维持着的乐观。 P24-P26 序言 这本书包含着一个我们称其为荒原狼的男人留下的手记,这是他本人经常对自己的表述方式。这本手记是否需要导人性评论仍有待商榷。然而,我感觉有必要在这本《荒原狼》原稿之前添加几页,我想要记录下我对他的回忆。我对他不甚了解。事实上,关于他过去的生活及出身,我是一无所知的。然而,尽管如此,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我很同情他。 几年前,荒原狼那时快五十岁了,他来拜访我的姑母,想租一间带家具的房间。他租了楼上的阁楼与隔壁的卧室。一两天后他来了,带着两个行李箱和一箱书,和我们一起生活了九到十个月。他独自一人安静地生活着,尽管他的房间紧挨着我们的卧室,我们经常会在楼梯和走廊上遇见,但实际上,我们还是不熟悉他,因为他是一个不善社交的人。事实上,我从未见过一个如此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正如他这样称自己,他真的是荒原上的一只狼,一个怪异、充满野性、胆怯的(可以说极度胆怯的)人,来自另一个完全不同于我的世界。由于他的性格和命运,我真的不知道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么孤独,他又是如何有意识地把这种孤独当作他的命运而接受;我只是在读他留下的手记时才了解到这一点。然而,在此之前,我是通过与他偶尔的交谈和见面对他有过一些了解,而且我发现从他的手记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与我们面对面接触给我留下的印象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后者更为苍白、不完整。 当荒原狼作为我姑母的房客第一次来到我们的房子时,我碰巧在家。他是中午来的,当时餐桌还没有来得及收拾,我还有半小时才回办公室工作。他摁了门铃,然后穿过玻璃门。我姑母在客厅昏暗的灯光下问他有什么需要。然而,这个荒原狼,既没有立即回答我姑母的问话,也没有说他叫什么名字,而是扬起他精神的、头发剪得很短的头,神经质地四下里嗅了嗅。 “噢,这里闻起来还不错。”他微笑着说,我姑母也笑了。对我来说,我发现这种用来介绍他自己的方式有些滑稽,不知怎么的,他令我有些不愉快。 “好吧,”他说,“我想去看看您要出租的房问。” 直到我们三人一起上到顶楼时,我才仔细端详了一下他。尽管不十分高大,但他的步态及举止却像个大个子。他穿着一件时尚舒适的冬季大衣,尽管显得较为随意,但他穿着却非常得体。胡子刮得很干净,短短的头发上已见灰白。起初,我一点儿都不喜欢他走路的姿势,脚步疲惫、犹豫不定,既不符合他利落、引人注目的外形,也与他的声音不相协调。后来,我发觉他的健康状况不佳,连走路都会让他感到疲倦。他的微笑挺怪异——那时也同样令我不快——他会对着楼梯、墙壁、窗户,还有楼上那高高的旧壁橱沉思良久。所有这些事物似乎都能使他高兴,同时引他发笑。总而言之,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来自一个不同的世界,也许来自另一个大陆。他看什么都是那么可爱,还有点儿古怪。我得承认他很有礼貌,甚至十分和善。对于房租及早餐费用等诸多事宜,他都马上同意,毫无异议。然而,关于这个男人的整体印象,于我而言,似乎总处于一种古怪的、令人不快的,或怀有敌意的氛围当中。他租下阁楼和一间卧室,在聆听所有关于供暖、用水、维修等的规定时显得认真又可亲,对一切都表示同意,并马上预付了一笔房租。然而,同时他又似乎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他所做的事情滑稽好笑,无法认真严肃起来。好像租个房子、用德语与人交谈,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奇特而且新鲜的经历,而他的内心又被其他担忧的事情占据着。 …… 这些手记,不管多少是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的,其意图并非要掩饰或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广泛传播的弊病做出辩解。它们想以其真实的面目呈现出这种弊病本身。它们事实上经历了通往地狱的旅程,是一种时而令人害怕,时而又充满勇气的旅程,穿越黑暗灵魂世界的喧嚣,承担着决心从地狱一端横跨到另一端的旅程,充分地忍受着邪恶,向混乱挑战。 一些记忆犹新的与哈勒尔的谈话为我理解他的手记提供了线索。一次当我们谈论所谓中世纪令人恐惧的事物时,他是这样对我说的:“这些令人恐惧的事物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一个中世纪的人会厌恶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方式,认为其极其可怕及残酷,非常野蛮。每个时代、每种文化、每个习俗及传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缺陷及优点,都有其美好及残酷之处:它把特定的磨难作为事态发展的进程而加以接受,耐心地承受着特定的邪恶。只有当两个时代、两种文化和宗教相互交错在一起时,人类的生活才会处于真正的苦难之中,处于地狱之中。一个古代的人,当他不得不生活在中世纪,他会痛苦地窒息而死,就像一个野蛮人生活在我们的文明之中一样。现在是整个一代人都以这种方式陷入了两个时代、两种生活方式的夹缝之中,因此所有人失去了自我存在感、自我清醒,安全感以及无辜感。当然,每个人对此的感受都不会同样的强烈。像尼采的天性已经早于我们这代人遭受了我们目前遭受的磨难。他不得不独自承受,被人误解,经历了今天成千上万的人所遭受的 我在读哈勒尔的手记时,时常会想起这些话。哈勒尔属于那些被夹在两个时代缝隙中间的人,被排除在所有的安全及无辜之外。他属于那些命中注定要生活在整个人类命运之谜中的人,并将其提升到个人折磨、个人地狱的高度。 似乎对于我来说,这些手稿对我们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这一点,我决定出版它们。至于剩下的内容,我既不表示赞同也不加以谴责,留给每一位读者凭自己的良知去评判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