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著的《秃秃大王》介绍: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神秘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童话故事并不向我们展开生产力水平的画面,也不提供生产关系的广阔的场景,但它是从这些生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安徒生也说过“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夸张的、假定式的童话形象和情节,也是作家对整个生活进行观照和审美评断的结果。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张天翼著的《秃秃大王》反映了当时人民被压制在心底的强烈呼声,针砭时弊,抨击专制统治者的凶残和腐败,鼓励受难者觉醒,起来反抗和斗争。
第一章 出宫打猎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什么宫殿?是秃秃宫。秃秃宫在什么地方?星期日去玩玩好不好?可是谁也不知道秃秃宫在什么地方,因为秃秃宫现在已经没有了。秃秃宫是从前的宫殿。秃秃宫是从前的秃秃大王的宫殿。
秃秃大王是个什么大王?是怎么样一个人?秃秃大王是一个很阔气的大财主,有许多许多的地。究竟他有多少地,连秃秃大王自己也说不清楚。秃秃大王只会说:“你从秃秃宫往东走,尽走尽走,走一个月,可也走不出我的地。你从秃秃宫往西走,尽走尽走,走一个月,可也走不出我的地。你从秃秃宫往南走,也一样。你从秃秃宫往北走,也一样。”
所以秃秃大王老是告诉别人:“我秃秃大王是一个很伟大的大王。”
可是秃秃大王只有三尺高,脑顶上光溜溜的,一根头发也没有。眼睛是红的,脸上还长着绿毛,原来他脸上发了霉。耳朵附近还生出了几个小菌子。
苍蝇可最喜欢秃秃大王了,常常是几千几百地拥在秃秃大王身上,爬来爬去,飞来飞去,一面还哼哼唧唧:“嗯嗯嗯,我爱不洗脸的人,嗯嗯嗯,我爱不洗脸的人。”
可是这些苍蝇常常要受惊担吓,因为秃秃大王常常动不动就发脾气,拍桌子,掀板凳。就是他睡觉的时候也不见得安稳些。
有一天晚上就是这么着。秃秃大王睡得好好的,可忽然跳了起来。苍蝇们都吓得嗡地飞开,乱哄哄地在空中盘旋了两圈,才又一个个回到秃秃大王身上,小声儿议论着,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只听见秃秃大王大叫着:“谁偷了我的钱?谁偷了我的钱?”
叫呀叫的,秃秃大王的牙齿就忽然伸长了,龇到嘴外面。原来秃秃大王的牙齿会变长变短的:生气的时候长起来,高兴的时候短下去。
“把他抓起来!”秃秃大王又嚷。
秃秃大王有许多大臣。有一个大臣是只狐狸,叫作百巴扑唧,这时候赶紧走过来:“大王要抓谁?”
秃秃大王睁开了眼睛,愣了一下:“那我怎么知道!”
他打了个呵欠,又说:“我刚才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梦见我的两个小铜钱忽然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准是有贼。百巴扑唧,你想想吧,看应该怎么办?”
百巴扑唧问:“您那两个小铜钱是藏在什么地方的?”
“那我可忘了。”秃秃大王想了一想,摇摇头,“你给我记记看,你瞧见我藏的。”
“您做您的梦,我怎么瞧见呢?”
“你怎么没瞧见?我分明梦见你的,梦见你站在我旁边。你叫我把钱装在兜儿里,不是吗?你忘了?”
“后来呢?”
“后来,我就把钱藏在箱子里……”
“唉,毛病就出在这里!”百巴扑唧向秃秃大王走近了一步,“箱子是什么人造的!那怎么靠得住!钱藏在兜儿里——也危险!这些地方都不能藏钱,藏了就保不定会丢。”
“那我应该把钱藏在哪里?”
百巴扑唧四面瞧了瞧,小声儿说:“只有一个办法:您每晚睡觉的时候,把钱都吞下肚去,第二天起床之后再吃一包泻药,把肚子里的钱泻出来。藏在您自己身体里面,就再保险没有了,您自己的肚子比什么都可靠。”
“好呀,好呀,这个办法可真不错!百巴扑唧真聪明,哈哈!哈哈!”秃秃大王一高兴,牙齿就缩短了。
这天晚上秃秃大王睡的时候,就把许多的银子金子都吃下去,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秃秃大王说:“开饭吧,我要吃早饭了。今天早饭吃什么菜?”
“都是您爱吃的菜:一盘凉拌臭虫,一盘人肉丸子,一盘蚂蚁炖牛肉,一盘铁钉烧豆腐,还有一碗人血汤。”百巴扑唧对秃秃大王说,“等一等再吃呀,你要先吃泻药呀,你要把肚子里的金子银子泻出来呀!”P1-3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罗文应的故事》于1954年获得全国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秃秃大王》和《大林和小林》被誉为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国童话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宝葫芦的秘密》和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童话创作中的两部重要作品。为表彰他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授予张天翼荣誉奖。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宫殿,宫殿里住着个丑八怪,名叫秃秃大王。
他有多丑呢?头顶不长毛,脸上长绿毛。他有多怪呢?一生气牙就长,一高兴牙就短。哈哈哈——你可别笑他,他手下有一群魔兵,小心那狼啊、狐狸呀把你抓起来吃了。
这可不是吓唬你,你看那十里八村的百姓,都受他欺负哩。
明明跟他借了1块钱,转眼就跟你要100块钱;谁家姑娘长得好看,他就抓去当媳妇。这不,冬哥儿的漂亮姐姐就被抓走了,他的爸爸、妈妈和邻居小明的爸爸也被关了起来。冬哥儿、小明哇哇大哭起来——哭有什么用,想办法救人才行啊!
他们会想出什么办法呢?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快跟着冬哥儿和小明勇闯秃秃宫吧!
尽管童话的幻想不是依据合乎常理的理由,而是建筑在不合逻辑的逻辑之上的,但是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上,幻想形象亦然。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神秘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童话故事并不向我们展开生产力水平的画面,也不提供生产关系的广阔的场景,但它是从这些生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安徒生也说过“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夸张的、假定式的童话形象和情节,也是作家对整个生活进行观照和审美评断的结果。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反映了当时人民被压制在心底的强烈呼声,针砭时弊,抨击专制统治者的凶残和腐败,鼓励受难者觉醒,起来反抗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