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6短篇小说卷)
分类
作者 吴义勤主编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并不像他父亲。小康的面孔算得上白净,清秀,唇上一圈又黑又密的胡须,不知道是刻意蓄留的,还是因为懒得修剪,看起来那是男性荷尔蒙张贴的告示。他的无礼,甚至是那圈胡须,都冒犯了大鬼,但那张脸上的少年稚气无可隐藏,它提示大鬼,对方几乎还是个孩子,不必过于计较。

说几句话会把你累死?大鬼脱下袜子,在空中啪啪地摔打,他说,老康是你爸爸不是?老康那么懂礼貌,见人三分笑,怎么会教育出你这么个儿子?你是扮哑巴还是学高仓健?你到底是不是老康生的?

这次,小康说话了,小康对着窗外说,驴目的二球货。

大鬼确定小康是在用方言骂人,只是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走到窗边朝外面瞟一眼,窗外并没有人迹,大鬼搭住了小康的肩膀,问,你刚才在骂我?二球货,是你们那边的骂人话吧?

小康要扒开大鬼的手,没有成功。手放开。小康说,我没骂你。我没跟你说话。

你没跟我说话,那你在跟树说话?你没骂我,那你在骂树?树是驴日的二球货?我请教你,什么驴能日出一棵树来?

小康转过脸,避开大鬼的眼睛。我没跟树说话。他说,我也没跟你说话。

窗台上放着一只搪瓷碗,面条早被大鬼吃光了,汤和葱花还在碗里,大鬼端起来闻了闻,怪笑一声,我们食堂的面条汤,很香吧?猝不及防地,大鬼将搪瓷碗扣在了小康的脸上。面汤四溅之际,小康愣在窗边,大鬼甚至有时间欣赏酱色的面汤在小康脸上流淌的辙痕。大鬼说,怎么样,香不香?小康的嘴边有一撮葱花,他对着地上啐了一口,忽然跳起来,像一头疯牛朝大鬼俯冲而来。小康的脸像一块石头,尖锐而沉重地撞在大鬼的手臂上。

而且,小康咬了大鬼一口。

咬得很深,也很精确。小康的牙齿似乎长了眼睛,恰好咬在大鬼的刺青部位上。事情顿时就严重了。大鬼的刺青在瓷厂是著名的,它是上下结构,内容互相冲突。上方一只虎头,下方一个文字:忍。它们代表虚无的荣耀,也是最通俗的座右铭。现在,一排牙痕镶嵌其中,虎头开始刺痛,荣耀在破碎,忍字开始刺痛,座右铭在摇晃。大鬼把小康推到了门边,轻易地掐住了小康的脖子。从小康脆弱的喉结上,大鬼感受到了自己非凡的腕力。小康挣扎了几下便不再抵抗,他在窒息中流出了眼泪,目光绝望地瞪着大鬼的手臂。大鬼不清楚小康是在欣赏自己的牙痕,还是在品味刺青的意味。虎头。忍。大鬼说,现在,你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小康的喉结在大鬼手里蠕动,大鬼听见他艰难的声音,我,忍。大鬼说,不是你忍,是我在忍。我问你,你到底为什么不跟我说话?大鬼看见小康闭起了眼睛。

再睁开,那双眼睛里的泪水已经干涸,小康的怒吼冲出了大鬼五指的封锁,我偏不说话,驴日的二球货!

2

大鬼在瓷厂当电工,已经很多年了。

他的家在城北桑园里,离瓷厂不算很远,照理说没有资格住集体宿舍,但他自称家庭关系不睦,看见父亲就想骂,看见弟弟就想打,家里不宜久留,总是赖在厂里。他原本带了条毯子在各个宿舍打游击,东睡西卧,是模具工老秦给了他机会。老秦患了白血病,常年住在医院里,大鬼趁机占了他的床铺。那间宿舍还住了杨会计,人很文静,又要求上进,平素醉心于各种自学考试。他不敢驱逐大鬼,只能向有关领导诉苦,说跟大鬼住一起,他度日如年,已经连续两门自学考试没有通过了,再这样下去肯定影响工作,瓷厂的账目若是出了差错,怪不得他。厂里的领导对大鬼都有所忌惮,不想惹他,又格外器重杨会计,便专门在阅览室里为他隔出一个小房间,供他学习。杨会计起初是回宿舍睡觉的,回宿舍便会受到大鬼的骚扰。有时候骚扰以谈论国家大事为名,有时候是黄色笑话,有时候是半夜咕咚咕咚喝啤酒的声音。最离谱的一次遭遇,缘于杨会计不屑于回答大鬼的一个问题,大鬼问他,你怎么不交女朋友?问了三遍不回答,当天夜里大鬼便动手,扒了杨会计的内裤检查,说,你问题不大,就是包皮过长,割了就可以了。杨会计忍无可忍,第二天就把床铺被褥也搬去了阅览室。过了很多天,杨会计没有回来,也没有其他人愿意做大鬼的室友,大鬼便用红色墨水在宿舍门上写了两个大字:鬼屋。既是宣示产权,又威胁了别人。久而久之,别人的集体宿舍,便被大鬼独占了。

P2-3

目录

万用表/苏童

畜生/麦家

长平的车站/范小青

棋语·弃子/储福金

枪手/韩少功

灰鲸/须一瓜

私了/东西

日月山/徐则臣

拥抱/鲁敏

天气预报今晚有雪/张悦然

从白天到黑夜/林那北

出警/弋舟

黑的不是夜/张学东

寻找/秦岭

大树下面/江洋才让

雪花禅/叶弥

鲁北笔记/邢庆杰

中国野人/房伟

道德模范刘春水/晓苏

氢气球/王祥夫

德馨园/杨帆

会飞的父亲/李浩

逆行者/周瑄璞

有凤来仪/杨怡芬

嗨皮人/苏兰朵

跟马德说再见/艾玛

序言

当今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典作为人类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基石与本源,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阐扬;另一方面,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又构成了对于当下文学不自觉的遮蔽和否定。可以说,如伺面对和正确理解“经典”,正是当代中国文学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经典呢?就人类的文学史而言,“经典”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是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伟大、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的指称。但是,经典又是无法科学检验的主观性、相对性概念。经典并不是十全十美、所有人都认同的作品的代名词。人类文学史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所有人都喜欢、没有缺点的所谓“经典”。那些把“经典”神圣化、神秘化、绝对化、乌托邦化的做法,其实只是拒绝当下文学的一种借口。通常意义上,经典常常是后代“追认”的,它意味着后人对前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经典的标准也不是僵化、固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历史、艺术、美学等因素都可能在某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命名“经典”的原因或标准。但是,“经典”的这种产生方式又极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错觉,即“经典”仿佛总是过去时、历时态的,它好像与当代没有什么关系,当代人不能代替后人命名当代“经典”,当代人所能做的就是对过去“经典”的缅怀和回忆。这种错觉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经典”问题上的厚古薄今,似乎没有人敢于理直气壮地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经典”的命名,甚至还有人认为当代人连写当代史的权利都没有。

然而,后人的命名就比同代人更可信吗?我当然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时间会把许多污垢和灰尘荡涤干净,相信时间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模糊的、被掩盖的真相,但我怀疑,时间同时也会使文学的现场感和鲜活性受到磨损与侵蚀,甚至时间本身也难逃意识形态的污染。我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考古”式的阐释会比我们亲历的“经验”更可靠,也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文学的理解会比我们亲历者更准确。我觉得,一部被后代命名为“经典”的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也一定会是被认可为“经典”的作品,我不相信,在当代默默无闻的作品在后代会被“考古”挖掘为“经典”。也许有人会举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例子,但我要说的是,他们的文学价值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就早已被认可了,只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的文学史不允许谈及他们罢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了我们编选这套书的目的。我认为,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而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或一个文学出版者,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参与当代文学经典的筛选、淘洗和确立过程,正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事实上,正是出于这种对“经典”的认识,我才决定策划和出版这套书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实同步地再现21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化”的进程,充分展现21世纪中国文学的业绩,并真正把“经典”由“过去时”还原为“现在进行时”,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时下各种版本的“小说选”或“小说排行榜”不同,我们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说”之类的字眼,而是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使用了“经典”这个范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我承认,我们的选择标准难免个人化、主观化的局限,也不认为我们所选择的“经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们的审美判断和“经典”命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由于阅读视野和版面等方面的原因,“遗珠之憾”更是不可避免,但我们至少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对美和艺术是虔诚的,我们是忠实于我们对艺术和美的感觉与判断的,我们对“经典”的择取是把审美和艺术放在第一位的。说到底,“经典”是主观的,“经典”的确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经典”的价值是逐步呈现的,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它的当代认可、当代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尽管这种认可和评价也许有偏颇,但是没有这种认可和评价,它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本世界中突围而出,它就会永久地被埋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任何一部能够被阅读、谈论的文本都是幸运的,这是它变成“经典”的必要洗礼和必然路径,本套书所提供的同样是这种路径,我们所选的作品就是我们所认可的“经典”,它们完全可以毫无愧色地进入“经典”的殿堂,接受当代人或者后来者的批评或朝拜。

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对我的经典观的认同以及对于这套书的大力支持,感谢让这个文学工程可以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这个平台美丽绽放。我们的编选仍将坚持个人的纯文学标准,而为了更好地阐析我们的“经典观”,我们每本书将由一个青年学者对每一篇入选小说进行精短点评,希望此举能有助于读者朋友对本丛书的阅读。

内容推荐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6短篇小说卷)》选取2016年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二十余篇,包括苏童、韩少功、麦家、徐则臣、鲁敏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本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每篇附有专业的、精彩的评论。既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成绩的梳理,更是为读者带来美味可口的文学盛宴。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6短篇小说卷)》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本年度最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按年度形式推出,精选了本年度优秀作家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体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作品给人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也对这个时代的精神氛围有精微的把握,内容深刻,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