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药师经变》壁画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870年,是一个与法国罗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齐名的世界顶级博物馆,坐落在纽约中央公园东侧的第五大道上,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30万件展品,其中不乏稀世珍品。最让人瞩目的是,在二楼亚洲展厅的入口处,立着一幅巨大的彩墨壁画:药师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胁侍两侧,周遭有八大接引菩萨,十二神将,各率七千药又眷属,护佑各地受持药师,佛名号众生。这就是来自中国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的元代壁画《药师经变》。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壁画的时候,心灵受到震撼。如此气势恢宏、构图精美、色彩艳丽、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壁画,我还是首次看见。整面60多平方米的墙壁,都被壁画占满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用相机把它拍摄下来,但遭到管理人员的制止,他说闪光灯会破坏壁画的色彩。那是1989年,我正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当访问学者。后来,我花500美元买了一个小型摄像机,为的就是给这幅壁画录像,因为这个只要有相当于点燃5根蜡烛的亮度,就能拍摄,结果又遭到管理人员的拒绝。我只好花20美元买了一本介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品的画册,遗憾的是画册中竟然没有收录这幅壁画。带着遗憾我离开了纽约,一晃20年的时光就过去了。2010年1月我又有机会重返纽约,由于心里惦记着《药师经变》壁画,我又来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次我发现管理员的态度宽松了,只要不使用闪光灯,观众可以随意拍摄。而数码相机的普及,又为我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条件。我把单反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调到400度,不用借助闪光灯便可清晰地将这幅壁画拍下来,放到电脑上,反复揣摩,反复观赏。
读画如读史,通过读《药师经变》壁画,我仿佛看到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佛教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在广大民众中传播发展。其传播途径主要靠大德高僧译经、诵经、讲经、传法。除此之外,利用绘画的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佛经的文字内容,称为经变,也是一种传播方式。现今敦煌莫高窟发现和确认的经变有《法华经变》《维摩经变》《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观音经变》《华严经变》《报恩经变》《十轮经变》《药师经变》等,每一个经变皆由某一佛经衍生而来。经变的意思即该佛经的另一种不使用文字的变化表现。例如有《法华经》,故有《法华经变》;有《华严经》,故有《华严经变》;有《维摩诘经》,故有《维摩经变》等。而《药师经变》则是根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而来。
药师佛是佛教中一位重要的佛陀。根据《药师如来本愿经》的描述,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当他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下十二大愿,誓为众生解脱疾苦。佛愿说,若有人身患重病,面临死亡,只要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诵读《药师如来本愿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五色彩幡,其人便得以长生续命。可以说,药师佛是佛教神界执掌医药治病大权的一尊大佛。
佛教修行的法门很多,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不同的宗派,每个宗派都有自己修行的“不二法门”。东汉时期,佛教主要在上层智识阶层中传播,所以修行的法门比较复杂,比较抽象,佛教充满书卷气和文人气。到了魏晋南北朝,佛学与玄学相结合,偏重哲理和空谈。唐代经过“三武一宗”的毁法,佛教受到很大打击,许多宗派不复存在,此时出现了禅宗。禅宗主张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不用经典,使得不识字的人也能修行佛法。随着佛教向劳苦大众倾斜,修行的法门也趋于简单。弥陀法门主张,只要随时随地诵念阿弥陀佛名号,便可往生佛国净土。所以我们见坊间有的百姓口中不停地念叨阿弥陀佛,就是在修持弥陀法门。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