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的境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段立生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药师经变》壁画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870年,是一个与法国罗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齐名的世界顶级博物馆,坐落在纽约中央公园东侧的第五大道上,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30万件展品,其中不乏稀世珍品。最让人瞩目的是,在二楼亚洲展厅的入口处,立着一幅巨大的彩墨壁画:药师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胁侍两侧,周遭有八大接引菩萨,十二神将,各率七千药又眷属,护佑各地受持药师,佛名号众生。这就是来自中国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的元代壁画《药师经变》。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壁画的时候,心灵受到震撼。如此气势恢宏、构图精美、色彩艳丽、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壁画,我还是首次看见。整面60多平方米的墙壁,都被壁画占满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用相机把它拍摄下来,但遭到管理人员的制止,他说闪光灯会破坏壁画的色彩。那是1989年,我正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当访问学者。后来,我花500美元买了一个小型摄像机,为的就是给这幅壁画录像,因为这个只要有相当于点燃5根蜡烛的亮度,就能拍摄,结果又遭到管理人员的拒绝。我只好花20美元买了一本介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品的画册,遗憾的是画册中竟然没有收录这幅壁画。带着遗憾我离开了纽约,一晃20年的时光就过去了。2010年1月我又有机会重返纽约,由于心里惦记着《药师经变》壁画,我又来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次我发现管理员的态度宽松了,只要不使用闪光灯,观众可以随意拍摄。而数码相机的普及,又为我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条件。我把单反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调到400度,不用借助闪光灯便可清晰地将这幅壁画拍下来,放到电脑上,反复揣摩,反复观赏。

读画如读史,通过读《药师经变》壁画,我仿佛看到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佛教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在广大民众中传播发展。其传播途径主要靠大德高僧译经、诵经、讲经、传法。除此之外,利用绘画的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佛经的文字内容,称为经变,也是一种传播方式。现今敦煌莫高窟发现和确认的经变有《法华经变》《维摩经变》《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观音经变》《华严经变》《报恩经变》《十轮经变》《药师经变》等,每一个经变皆由某一佛经衍生而来。经变的意思即该佛经的另一种不使用文字的变化表现。例如有《法华经》,故有《法华经变》;有《华严经》,故有《华严经变》;有《维摩诘经》,故有《维摩经变》等。而《药师经变》则是根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而来。

药师佛是佛教中一位重要的佛陀。根据《药师如来本愿经》的描述,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当他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下十二大愿,誓为众生解脱疾苦。佛愿说,若有人身患重病,面临死亡,只要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诵读《药师如来本愿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五色彩幡,其人便得以长生续命。可以说,药师佛是佛教神界执掌医药治病大权的一尊大佛。

佛教修行的法门很多,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不同的宗派,每个宗派都有自己修行的“不二法门”。东汉时期,佛教主要在上层智识阶层中传播,所以修行的法门比较复杂,比较抽象,佛教充满书卷气和文人气。到了魏晋南北朝,佛学与玄学相结合,偏重哲理和空谈。唐代经过“三武一宗”的毁法,佛教受到很大打击,许多宗派不复存在,此时出现了禅宗。禅宗主张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不用经典,使得不识字的人也能修行佛法。随着佛教向劳苦大众倾斜,修行的法门也趋于简单。弥陀法门主张,只要随时随地诵念阿弥陀佛名号,便可往生佛国净土。所以我们见坊间有的百姓口中不停地念叨阿弥陀佛,就是在修持弥陀法门。P1-4

目录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药师经变》壁画

巡游阿拉斯加

寻觅阿拉斯加的华人踪迹

圣塔莫尼卡的街边艺人

美国佛教圣地万佛城

得州的牛仔与最“牛”的华人

亨廷顿图书馆的中国情结

土耳其——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

希腊的宗教与文明

三看特洛伊

圣彼得堡:造型艺术之城

俄罗斯的教堂米兰大教堂

永恒的金字塔

埃及的神庙和对太阳神的崇拜

地底下的埃及

首尔看皇宫

解读吴哥

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的尼泊尔人

老挝掠影

走马“满剌加”——郑和仍在马六甲

塔城蒲甘

越南的铜鼓

印尼巴厘岛的宗教情结

巴厘舞蹈的风情

洛坤大金塔记

巴真武里的菩提树

剃度

序言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此作为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

“读万卷书”,言其读书要多;“行万里路”,意指行程要远。读书和行路究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将这两件事捆绑在一起?

书是人类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人类在漫长的生存斗争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和经验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与处于其他时空的人进行传承与交流,这就是书。书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在书出现以前,也就是文字出现以前,人类如何进行知识的传承与交流呢?这就要靠行。行使处于不同地域空间的人得以接触,并凭借语言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说,读书和行路是人类传承与交流知识的两条重要途径。

一个人,读书愈多,行路愈远,知识愈丰富。

从另一个层面讲,从书本上读到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或者说是理论知识;自己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则是直接的知识,或者说是实践知识。只有同时具备间接和直接知识、理论和实践知识,才称得上是完整的知识。

一个人,既要读书,又要行路,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

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

从宏观上看,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这才构成人类绚丽多彩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必须传承与交流,而读书和行走亦是实现这种国际之间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一条有效的渠道。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我赞成季羡林先生的说法:“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

人类的文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和西方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作为“文化”所共通的东西,差异之处表现为形态和内容的千差万别。

当你有机会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的时候,你会被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所吸引。你看到的异国的山川景致、人物装扮、饮食起居、风俗信仰、文物古迹等,背后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这些文化内涵,便是行走的境界。

文化的本质是交流,没有交流,文化就失去生命。文化在交流中维系着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行走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提倡多行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人多到外国去,也欢迎外国人多来中国,通过旅游,增进相互理解和交流。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让人生永远在路上。

段立生

2017年6月3日于昆明

内容推荐

《行走的境界》是著名学者段立生教授多年海外游历的散文首次结集。记述了欧洲、美洲、非洲缤纷多彩的历史、艺术、建筑,乃至街头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情态,不但能让读者领略各地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其幽深的历史,了解当地的文化民俗。

编辑推荐

圣彼得堡的造型艺术精美绝伦,地底下的埃及令人震撼,“吴哥式微笑”神秘迷人……

不同的文化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景。季羡林高足,著名东南亚学者段立生钩沉历史,《行走的境界》以诗意的文笔深入呈现了美洲、欧洲、非洲等地缤纷多彩的历史、艺术、建筑,乃至街头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情态,异域迷人的风貌、幽深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一一跃然纸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31:42